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人因为做了巨大的好事而遭到了严重的诋毁?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巨大好事”而饱受非议、遭到诋毁的情况。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或者当个人的行为挑战了当时的主流观念、既得利益或社会结构时。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苏格拉底(Socrates)

“好事”: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启发人们独立思考,质疑权威,追求真理和美德。他并非像今天的哲学家那样写作,而是通过与雅典市民的日常对话,引导他们审视自己的观念,追求“知善行善”。他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整个西方思想史。

诋毁与遭遇: 然而,在当时的雅典,苏格拉底的质疑精神和对传统神祇的模糊态度被许多人视为危险。他被指控:
腐蚀青年: 他鼓励年轻人质疑长辈和权威,这让一些家长和政治家感到不安,认为他在教坏下一代。
不敬城邦的神祇: 虽然苏格拉底并未直接攻击雅典的神祇,但他提倡一种更内在、更个人化的精神追求,这与当时社会对宗教的理解有所不同,被一些人视为亵渎。
引入新的神: 他的“神灵”(daimonion)的声音被一些人解读为他引入了新的、不被承认的神明。

最终,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陪审团以微弱多数判处死刑,被迫服下毒堇。他的死是一个悲剧,但也成为了哲学史上关于思想自由和为真理献身的象征。人们纪念他的伟大,但他在生前却成为了众矢之的。

2.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好事”: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这颠覆了当时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绕地球转动的托勒密体系。日心说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大飞跃,为后来的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科学革命的开端之一。

诋毁与遭遇: 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当时宗教教会和主流科学界的观点。
与《圣经》冲突: 《圣经》中的一些段落似乎支持地心说,日心说的提出被一些宗教人士认为是亵渎神灵,与宗教教义相悖。
挑战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宇宙学在当时有着极高的权威性,日心说直接挑战了他的体系。
缺乏直接观测证据: 在当时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哥白尼的理论主要依靠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缺乏无可辩驳的直接观测证据来支持,使得许多人难以接受。

尽管哥白尼在他临终前才出版《天体运行论》,并在书中暗示了他的理论可能不被接受,但他提出的观点在当时仍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后来,伽利略因为坚持和推广日心说而受到宗教审判,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科学主张。哥白尼的理论虽然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他在世时,以及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面临着来自教会和保守势力的巨大压力和批评。

3.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好事”: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他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公开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出卖赎罪券等腐败行为,并提出“因信称义”、“唯独圣经”等核心教义。他的思想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催生了新教(新教徒的称呼即来源于此),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宗教、政治和文化格局,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诋毁与遭遇: 马丁·路德的改革触动了教会的巨大利益,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动荡。
被教会开除教籍: 他被罗马教皇宣布为异端,遭到开除教籍的严厉处罚,并面临被捕和处死的危险。
被视为煽动者和叛徒: 许多天主教徒认为他是一个叛徒,是煽动人民反抗教会和皇帝的煽动家。
引发农民战争: 他的一些关于自由和解放的言论,虽然主要指向宗教和精神层面的自由,却被一些农民误解和滥用,成为支持他们发动血腥的农民战争的理由。当农民战争爆发后,路德公开谴责农民的行为,并呼吁统治者镇压,这使得他在一些激进的农民眼中成为“背叛者”。
受到许多新教徒的批评: 即使在新教内部,他的思想和行动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例如在对待犹太人等问题上,他的一些言论也相当尖锐和带有偏见。

路德的改革无疑是历史性的,但他在改革过程中遭受了来自教会、政治势力和一部分民众的巨大诋毁,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4. 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好事”: 她被誉为“近代护理事业的开创者”和“白衣天使”。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组织了一批护士前往战地医院,通过改善卫生条件、护理方法和医院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她倡导的“环境疗法”和科学护理理念,为现代护理学奠定了基础,对公共卫生和医院管理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诋毁与遭遇: 尽管她的工作挽救了无数生命,并在战争结束后受到了女王的表彰,但她在最初组织护理工作时,却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性别歧视和传统观念: 在那个时代,护理工作被视为低贱、脏乱的工作,不适合体面的女性。南丁格尔作为一位出身贵族的女性,要组织一支女性护士队伍深入战地医院,这本身就挑战了当时的性别规范和社会的刻板印象。
军方和医务人员的阻挠: 军方的官僚主义和部分医务人员对女性干预他们的工作感到不满,认为她一个女人不应该插手军事医疗事务。她到达克里米亚时,医院条件极其恶劣,军方对她的到来并不欢迎,甚至设置了重重障碍。
舆论的质疑: 最初,媒体对她和她的护士团队的报道并不全是赞美,也存在质疑和负面评价。

南丁格尔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她坚定的意志和对既有体系的挑战。她在争取支持、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理解、偏见和阻挠,这也可以视为一种“诋毁”。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些例子都表明,当一个人做了超越时代、挑战传统、触犯既得利益或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的事情时,即使是“巨大的好事”,也可能招致严重的诋毁。原因通常包括:

思想和观念的滞后: 社会的接受能力往往跟不上创新的步伐。
利益的冲突: 改革往往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会极力反对并诋毁改革者。
恐惧和不确定性: 改变带来未知,人们对未知事物常常感到恐惧,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信息的传播和误解: 谣言、偏见或不完整的理解,也可能导致对好事的误读和对好心人的诋毁。
个人性格和行为: 有时候,改革者自身的性格或某些行为,即使与他们的主要“好事”无关,也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借口。

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提醒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功过,需要超越时代的局限,深入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行为的深远意义。那些在生前遭受诋毁,但其贡献被后世充分认识和赞扬的人物,恰恰证明了他们工作的伟大和超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计划生育

没有计划生育,现在中国很多女孩子根本不可能读书工作,没到成年就被卖出去换彩礼,然后和种猪一样生生生生四五个孩子,子宫脱垂一身妇科病,最后就这样过完悲惨的一生( ˘•ω•˘ )

女性能够读书,能够做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城市独生女和男性有同等继承权,新一代思想上开始变为女权,谴责重男轻女,全部都是计划生育的功劳。

另外,计划生育使得双职工家庭出现,女性的家庭经济地位开始上升。

家庭资源的集中,更加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的下一代。独生子女会让父母更加用心地去培养,督促着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像鸡一样被放养在外面不管不顾吃饱穿暖就行。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计划生育导致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堕胎堕掉许多女孩,免除了她们生下来以后要受的苦,换句话说,就是让世界上少了很多苦命的女孩。同时,又进行了基因筛选,一些重男轻女的地区,堕女胎导致男孩数量剧增,这样势必让一些愚昧落后贫穷又懒又穷的男人得不到繁衍的机会。

这样优胜劣汰,中国的下一代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素质,计划生育对整个民族的未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正面作用。

上个链接:

zhihu.com/question/5104

这个回答告诉我们基因遗传非常重要


“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早年做智力研究,后来转变方向了。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敢做了,因为这个问题你一直探讨下去,最终的问题可能就是,有些人注定是要被自然选择淘汰的。

再上个图



评论里认为我说的基因筛选论是不是特别刺耳?但是这就是事实啊╮(╯▽╰)╭

像畜牲一样繁殖的结果就是不但下一代得不到好的教育,而且连遗传的智商都低,计划生育是从生殖手段上避免了这种恶性循环,如果恶性循环下去,就和图上的研究结果一样╮(╯▽╰)╭

总之,作为独生女,我从心里感谢计划生育这个政策。

即使开放二胎,我还是认为,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下一代着想,独生子女永远是最有利的家庭模式。

假设没有计划生育

姑娘们你们现在别说上大学刷知乎,说不定连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不是叫“李浠儿”就是叫“徐熙娣”,或者干脆叫“欧阳娣娣”╮(╯▽╰)╭不信去看没有计划生育的港澳台╮(╯▽╰)╭

女孩一出生就被扎针、灌水和溺马桶里(我估计有些地方马桶都没有,是溺在痰盂里),实在弄不死就给饭养着,九年义务教育念完就回家给弟弟换尿布,做家务,冬天零下十几度做农活,回家吃饭不许上桌,等弟弟吃完和母亲和几个姐妹缩在灶台上吃剩饭╮(╯▽╰)╭

然后等到十六岁就被父母说亲卖出去换彩礼,要一直生生生生到男孩才能领证结婚,结婚以后因为没有自己的财产,嫁妆就是三床被子,自家拆迁连宅基地都没份,还要经常贴补娘家,在婆家没有任何话语权,就是继续做家务和生生生,被家暴也不敢发声,离婚就是二手货,丈夫出轨是你黄脸婆╮(╯▽╰)╭

最后子宫脱垂一身妇科病在对下辈子投男胎的希望中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

不小心基因突变长得好看一点的,比如黎姿那样的,15岁辍学进娱乐圈供弟弟出国读书,最后嫁一个曾经贩过毒的残疾富豪继续供弟弟娶老婆╮(╯▽╰)╭

哦,对了,香港因为没有计划生育,所以黎姿特别有人权和她的残疾丈夫做试管生了双胞胎女婴——女人做试管是要一针扎到卵巢里取卵还要打排卵针——据说双胞胎女婴还是因为之前做了性别筛选说是龙凤胎才有资格出生。

所以你们是不是觉得黎姿特别有人权,特别幸福呢?和内地城市独生女比起来呢?如果当时香港有计划生育,她没有弟弟,她会不会15岁辍学进演艺圈呢?

别人一看,哇,这姑娘真是又努力又幸运╮(╯▽╰)╭

侥幸投胎到城市比较开明的家庭,基本就跟《红楼梦》里那些姑娘一样,读书识礼也比不过不成器的兄弟。╮(╯▽╰)╭

别说供着出国了,估计读个研都会被人说嫁不出去╮(╯▽╰)╭

原生家庭家财万贯自己却除了嫁妆什么也没有╮(╯▽╰)╭

以上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现在许多姑娘们能上大学,能交很多男朋友,能出国,能读研读博,能到处旅游,能继承父母的财产,能和男性在职场竞争,所有的这一切全部建立在原生家庭没有兄弟姐妹(尤其是兄弟)的基础上。

独生女们,你们敢想象,万一自己有个兄弟,你们现在是什么下场吗?
因为没有人剥夺女孩的资源,所以今天才会出现大批高素质女性的情况,才会有女权的声音出现。

不然呵呵呵呵呵呵,恐怕情况比如今的港澳台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说计划生育是罪恶因为它流产杀女婴。

首先,杀女婴堕女胎和计划生育一点关系都没有!杀女婴是因为重男轻女思想作祟,是思想之恶。

其次,在手段上,我承认流产怀孕28周以上胎儿确实非常凶残。

但是问题又来了,那个年代,明明是免费发避孕套,鼓励上环结扎的年代,实在想生可以交罚款(罚款就几千到一两万吧)

就这条件下还要偷生,可见这一家要么是重男轻女拿媳妇性命去冒险繁殖,要么是穷得连罚款都交不起——这种家庭环境怎么可能好好养孩子?!

最后,我一个孕妇都知道,流产不过是终止妊娠这个生理过程而已,胎儿到出生才算人,堕胎不算杀人。

还有些人试图拿母亲身份绑架女性,说妈妈一定怎么怎么样。

我就是孕妇,我代表个人,我宁愿放弃孩子的冠姓权,都只生一个,给它最好的资源。

有些女人喜欢做妈妈,喜欢小孩子,喜欢和自己爱的男人生很多很多可爱的孩子

这没错

但是这世上还有一群女人不喜欢家庭,不喜欢小孩,不喜欢结婚,想做女强人,想有自己的事业,想继续读书看世界,她们的权利在计划生育之前是被社会舆论剥夺掉的,是计划生育还给她们的。

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地说着“计划生育是摧残侮辱女性,剥夺女性的生育权”,其实暗搓搓地就想着要女人别跟他们竞争,把职场让给他们,最好婚姻上也倒贴,并且最好不要给女人一点资源╮(╯▽╰)╭

可能在他们眼里,女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和受教育权一天到晚像种猪一样地生生生当黄脸婆是特别有人权的一件事╮(╯▽╰)╭

——这种心态的男人和地主后代骂土改一样——知乎是怎么评价旧社会地主阶级和土改来着?

哦,还有说人口倒三角和老龄化的

首先,没有让少数民族也计划生育这确实是一个缺陷,但这并不代表计划生育是不对的。换个角度讲,如果让某教也计划生育,不出三代,他们自己就闹着要摘头巾了╮(╯▽╰)╭

其次,中国面积960万,美国面积937万,但是中国14亿人,美国3亿人。

请问中国人是不是太少了所以经济都发展不起来了?╮(╯▽╰)╭

最后,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问题,和计划生育不生育没什么关系。上海是典型老龄化城市,五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老人,按照道理讲上海老人应该都活不下去了咯,事实上是上海人男性平均寿命超过80岁,女性平均寿命超过84岁,和瑞典等发达国家一样╮(╯▽╰)╭

有些人就是小农思想,就想着生一堆孩子,把他们像鸡一样放养,最后反哺自己。


顺便说一句,我并非女权主义者,评论里竟然认为我是女权主义者我也是挺震惊的,从我所有答案都能看出我非女权主义甚至是偏向男权的

我其实还是挺支持男权的,只不过,我支持的男权是在“男人确实比女人强”的基础上,而不是“男人剥削了女性以后比女人强”。

user avatar

司徒雷登。

1876年,司徒雷登在杭州出生。他的父亲,出生于维吉尼亚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长老会传教士家庭,这一家人,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是三代传教士啦。

  司徒雷登的父母,是美国南方长老会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批传教士。

  司徒雷登的母亲,创办的杭州女校,应该是清国时候最早的女子学校。

  司徒雷登是杭州的“小伢儿”,他从小一口杭州土话,下馆子点面条都倍儿讲究,像一个正宗地道贪吃会吃的杭州人。

  司徒雷登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美国国内“青年志愿者运动”的热潮。在一次活动中,司徒雷登深受感动,他承诺将来回中国来传教,他于是转学去读了神学院,他成为家族中第四代传教士。

  1904年,司徒雷登带着妻子回到了中国。之后他在金陵神学院作教授,主讲希腊文和新约解经学。

  1919年的时候,三所北京的教会大学打算合并在一起,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事业,有着人事和财力上诸多的挑战。学校董事会找到了司徒雷登,他接受了这个挑战。

  司徒雷登和美国威尔逊总统两家人是世交,司徒雷登曾经在威尔逊总统本人所属的教会中讲道过。威尔逊所属的教会,被司徒雷登的中国传教事业所感动,他们承诺在资金上对司徒雷登的中国事业作出支持。

  司徒雷登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各界奔走,为燕京大学筹募资金。

  当时美铝公司的一个高管捐赠了大笔的资金,司徒雷登买下了前清一个王爷的私家花园,这里成为燕京大学的校址,司徒雷登要把燕京大学建设成一个东方传统的,美丽如画的校园。司徒雷登聘请著名的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Murphy,美国建筑师墨菲,真正赢得业界的声誉,是在中国。他一反当时清国的建筑一味追求学习西方建筑的风潮,亨利墨菲,是中国古典建筑复兴的领军人物。

  墨菲在中国设计过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一系列大学,中华民国政府聘请他规划设计了首都南京。

  1926年,未名湖畔的燕京大学新校区落成,燕京大学师生们迁进了新校区。

  燕京大学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是外表复古,内部西化的建筑,大量使用进口的设备,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中国面积最大,建筑质量最高,环境最美的大学校园。

  燕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有一个“博雅塔”,这个名字容易让一些人联想到美国的一种大学“博雅学院”,liberal art college。美国博雅学院和主流大学的区别在于,博雅学院不注重“专业技术”培训,而更注重“素质”培训。

  燕京大学分为五个学院,分别是,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文学院。

  在学校制度上,燕京大学基本是沿袭的美国博雅学院和许多名校的体重,宽进严出,以严格的学制,淘汰不合格的学生。

  司徒雷登作校长所确立的制度,是非常世俗化的,校规并不要求学生作礼拜,同时招聘的教授讲师,除了神学院之外,并不要求是基督徒。

  司徒雷登同时向董事会报告说,我们应该把这个学校办成中国人的学校,一但我们离开,中国自己就可以有效的管理这个学校。在这个思路下,司徒雷登校长有意识地提拔和栽培大批中国人从事行政管理职务。

  燕京大学有许多“自由化”的倾向,燕京大学不仅是秉承学术自由的学术传统,而且在课程设置和教员选聘上相当的自由化。比如,在那个时代,旧传统的行业歧视和偏见还是势力很大的,京剧这些在许多人看来都还是“贱业”,更不要说民间的草根娱乐方式“相声”。

  燕京大学的“民间文学”课程,会聘请侯宝林来给同学们科普民间艺术。

  1928年,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成立了“燕京哈佛学社”,专注于亚洲社会和历史问题研究,尽管这个机构的地址是在哈佛大学校区之内,但是并不隶属于哈佛大学。这是哈佛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一个研究机构。

  也是在1928年,燕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系,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第一次出现了专门培训新闻业从业人员的大学专业。司徒校长请来创办燕京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是威利斯校长Walter Williams。威廉斯校长是一个新闻学家,一个教育家,他是现代大学新闻专业的创始人,他致力于在全球宣传鼓吹中立客观的新闻业。

  燕京大学迅速崛起为中华民国时代最好的大学之一,燕大学术思想自由的氛围,吸引了包括许多优秀学者的加入。

  司徒校长的“博雅”教育,可以看作中国版的博雅,除了美国版的“素质“教育和宽进严出之外,司徒雷登治理学校的方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他像一个旧中国传统里的大家长,族长一样观爱照顾着燕大的师生们。谁家里生娃啦,谁家里有人生病啦,谁和谁谈恋爱要结婚啦,司徒雷登校长都少不得要过问的啦。他说他是一个中国人多过美国人,有他自己的道理。

  司徒校长同时倡导同学们“有组织,但是互相关爱”的校风,他在学生们中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校风。燕京大学的同学关系,私人关系密切的氛围,和同一时期的北京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校长被日本占领军押送进了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这个期间,燕京大学搬迁去了四川成都。

  1946年的时候,在华调解国共纠纷的马歇尔将军邀请司徒雷登校长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希望他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能够促成国共间的和平合作。

  对于立志于建设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司徒雷登对董事会说,燕京大学的未来,是离不开中国的和平前途的。

  司徒雷登将燕京大学交给一位芝加哥大学留学回来的中国心理学和古文学专家管理,这位专家后来遭到学生们和教师们的批斗,甚至自己女儿的背叛和揭发,1970年在中国去世。

  司徒雷登作为大使,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希望能够促成一个和平建国的联合民主政府。他有着近乎天真的希望,他觉得周恩来这些人,是愿意和美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的。

  1949年的时候,他甚至打算冒险自己去北京,去面见共产党的领袖们,促成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8月,新华社全文刊登了毛泽东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失败的司徒雷登先生,带着伤心,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中国。

  若干年后,曾经有一位当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人这么说的,我最讨厌听到什么“别了,司徒雷登”了,人家司徒雷登帮助过好多进步学生,好些人是坐着他的车子去的解放区!应该感谢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忘恩负义不好!

  司徒雷登到美国之后,开始写作他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写作进行到一半,他中风了。

  司徒雷登在美国的起居生活,一直得到曾经多年服务于他的忠心朋友和助手,傅泾波先生及其家人的精心照料。

  1962年,一生以中国人自居的司徒雷登先生在华盛顿去世。

  司徒雷登的遗嘱里写明了,他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够归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在那里,他倾注了他的精力和爱心。在那里,还有他妻子,司徒夫人的坟墓。(司徒夫人的坟墓,是1926年建立的,就在今天的“北大”燕园里,1949年后,不知所踪。)

  傅泾波先生,是旧中国传统里,美国传统里忠心的朋友的典范,他一直要完成司徒先生的嘱托,他要把司徒校长的骨灰和司徒夫人合葬在一起。

  1970年代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傅泾波访问中国,但是中国当局拒绝了他归葬司徒雷登骨灰的请求。

  傅泾波先生没有就此放弃,他一直在努力,在他去世的时候,他嘱托他的儿子,要完成老先生临终的遗愿。

  傅泾波先生的儿子,乔治敦法学院毕业之后,进入美国军中服役,以将军职光荣退役。

  他之后出任某美国大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努力完成司徒先生的遗愿,但是据说遭到了北京大学方面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杭州地方当局出面,希望能够把司徒雷登的骨灰安葬在杭州。

  2008年,在去世了46年之后,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回到了他的故乡,杭州。他的骨灰和他的父母,以及他的一个弟弟,安葬在一起。

  这一家人的遗体,终于在司徒雷登的故乡团聚,得安息。

  司徒雷登校长,是一个正直,有爱心的长者,他是一个传教士,一个教育家。他真诚地关爱着他身边的中国人,他希望中国能够走上一条和平和民主道路。

  司徒校长的后半生,有很多的委屈和伤心,但是他对中国,并没有苦毒和仇恨。司徒雷登先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长者,他配得所有中国人的尊重,愿他的灵魂得安息。

以上文字节选自天涯煮酒论坛曹立仁先生的《毁你的三观,理性讲述中国近现代史》。

user avatar

看了很多知友的答案,心情复杂,想笑,又想哭。

想笑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承载了许多巨大悲剧的国家,很多仁人志士为了扭转这些悲剧奋斗了一辈子,但这个问题下很多知友竟然说不出几个真实的名字,甚至拿小说中的人物充数。

想哭的理由,同上。

这里我只说一个名字,因为现在不说,再过几年她很可能就不在了。

高耀洁,中国防艾第一人,曾经的“感动中国”获奖者,如今却风烛残年,双耳失聪,被小女疏离,一个人住在曼哈顿上城的哈莱姆区,“全美贫穷和犯罪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简陋的公寓里,领着每月600美元低保写她关于中国艾滋病状况的书。

她本来可以在故乡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做出一些改变就好。但这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她的主要观点,即艾滋病传播途径中血液污染的比重,和官方表态背道而驰。这个观点是否成立?我不好评价,因为这会涉及到另一段不堪回首的“卖血”历史,以及背后太多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同时这些年来,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的确也有了很多改善和进步。一言以蔽之,高老师的研究肯定有其数据和时空的局限性,但却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她的研究直指中国艾滋病预防的软肋: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

无论如何,高耀洁这个名字,值得被记载在历史上。但我并不期待她会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英雄,她自己也在遗嘱中表达了这个观点。我相信,作为一个研究者,她最大的心愿不是成为“英雄”,而是自己所留下的记录和知识能被更多的人传承下去,成为未来中国未来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发展中宝贵的资料,让千千万万中国人摆脱对于艾滋病的威胁。



参考资料:infzm.com/content/95923

user avatar

有一人,湖南富农商人子弟,从小桀骜不驯,反抗父权,同情底层人民,甚至自作主张免了佃户的租子,不惜和父亲翻脸。

他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最早喊出了女性解放的口号,认为女同胞应该独立自主,受到社会的尊重。

他青年时候信仰过无政府主义,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温和理论,但在政府镇压工人运动后,彻底转型。他认为劳工神圣,劳动者是光荣的,知识分子必须洗掉身上的封建旧时代气味,和劳动者站在一起。

他在二十世纪初风云激荡的岁月里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他办工厂,搞商业,开书店,做小学校长,成为社会名流,和一方诸侯谈笑风生,但这些努力都没有用,即便他成为了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四海闻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事业失败,无数前辈和同志惨死于屠刀之下。

他比所有人都清醒,他放弃了和既得利益者联合的幻想,毅然投身到农村去,到矿井中去,去把劳苦大众团结起来,去积蓄力量,准备改天换日。

在这个过程中,他被敌人污蔑,被队友误解,多次身不由己,被赶下前台,被篡夺成果,被贪天之功,胜利了,成功是别人的,失败了,锅都是他背。但他组织性极强,服从民主决议无怨无悔。每到生死存亡的时候,队友还得把他抬出来救命。

最后,他胜利了,他就靠工人和农民,靠几十万条破枪,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是国家成为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建国后,他消灭剥削,废除旧时代的文化,让赌博、嫖娼、毒品在国内绝迹。他发展工业,建设农田水利,全民扫盲教育,医生下乡,建立完善的卫生体系,一举消灭了大量的传染病和寄生虫,他激动得写诗庆祝,说神州人民皆舜尧。

他把一切胜利,都看成人民的胜利,他把历史,都看做人民创造的历史,在他眼里,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是广大人民的劳动,改变了世界,书写了文明。

在一穷二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纵横捭阖,出兵东北亚,从鸭绿江推到三八线,让全球第一武装力量承认无法战胜,签订停战协议。他的大将军豪气干云地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能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他不但赢得了老大哥的援助,还彻底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东亚病夫的形象,从此立国东方,平衡世界安全,俨然天下一极。

在他的坚持下,两弹一星成功,从此国家利剑在手,进入威慑纪元,保障了发展的外部环境。

然而,他当年打倒的一切,终究是要回来的,当年的那些战友,一个个终究不全是为了理想,剥削和压迫卷土重来,阶级和等级愈发明显,他感慨:“六朝何事?皆为门户私计。”官僚和人民,到底该选择谁?打江山坐江山,还是不断革命,这是个艰难的问题。他选择了一条让自己万劫不复的道路,那时候他已经被架空,他只有手持宪法和党章才能发言。

他至死都是相信人民的,他说过:“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要相信群众的智慧”,所以他发动了群众,让人民去决定历史的方向。在那场运动中,真相已经被重重遮掩,是非对错已经成了一笔烂账。但你依旧可以寻找到那些蛛丝马迹,发现他到底想要什么?官僚阶层到底想要什么?人民想要什么?

可能,那场运动损害了不少文人士大夫的利益,损害了精英阶层的的地位,他认为人是平等的,大人老爷先生们不该凌驾于工人农民学生之上!所以,最终他也被大人老爷先生们抹黑唾弃,甚至连人民也忘记了事情的真相。但你们要知道,当时能说的话,现在不能说了,当时能做的事,现在不能做了,当时有的平等,现在没有了。

许多人都说他错了,说他高估了人民的智慧,还害的自己身败名裂,被辱骂被嘲笑。他的继承人们,也以损害他的名声为荣,一边把他摆在神坛上,一边扭曲他的形象,解构他的思想。但他说过,历史是螺旋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早就准备被打个粉碎了,这一切,都是要让人民得到教育,学习到经验,早晚有一天,人民还会醒来,会更加聪明睿智,要相信人民的智慧。

他之所以被误解,被污蔑,被诋毁,就因为他来到世上,只追求三件事,那就是:“公平!公平!公平!”

他太喜欢说人话,做人事,这个世上,最缺的,还是他妈的公平!

user avatar

日本首相犬养毅,孙中山的好朋友。



这事得从918说起。日军中素来有"下克上"的传统。日本中下级军官擅自发动918事变以后,日军占领了东北。出于长远的考虑,日本首相犬养毅企图以东北主权换取更实际的日本在东北利益,即想把东北主权还给中国。

讲道理,个人觉得对日本来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又不用承担东北的驻军防务开支,还不用承担侵略的舆论压力,还能攫取在东北利益,所以在1930年犬养毅就反对日本内阁的外交政策,九一八以后更是想把主权还给中国,但是日本军部的军官不乐意了,他喵的,吃下去的还能吐出来?皇军吃下去的就是皇军的,就算是屎也不能吐出来!犬养毅当时还秘密接触中国政府,并立下flag,称在他的任期内不会让中日发生战争,结果消息不慎走失使得日本上下都知道了犬养毅老贼暗中勾结中国"卖国",日本的主流媒体都斥责犬养毅是日奸,皇军们更是暴跳如雷,于是在1932年5月15日,愤怒的日本军人冲进犬养毅的府邸,一枪崩了这个该死的日奸。我脑补了一下当时日本上下的情景。(犬养毅的死讯传出,人们沸腾了,举国高呼:燃烧吧,大和魂!)

他的死亡代表着日本二战前的最后一任政党内阁的瓦解,之后接任首相之位的就是代表军部利益的海军军人。

犬养毅的死亡代表着日本最后的和平希望破灭。在此之后,日本彻底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再也没有理智的政治家能阻止日本这辆战车疯狂的扩张,而结局也如石原莞尔所说的那样陷入中国泥潭。现如今,不知道日本人还能不能想起来那个叫犬养毅的日奸。

ps:我得说一下,我的本意是犬养毅作为一个理智的政治家,918后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企图使日本在和平的轨道上发展,结果却被狂热的日本上下诋毁,最后被刺杀在府邸中。

本还有一段话,因管理员要求,已删除。

user avatar

法海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

《金山志》上曾记载,金山有个蟒洞,“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裴头陀驱除了白蛇,重建金山寺。

然后他就成了白蛇传里的反派。

user avatar

蒋公啊,蒋公在曲阜陷落前,把当代的衍圣公强制性带到了重庆半软禁了··········因为蒋公摸了摸头想了想五胡乱华、元朝、清朝来的时候衍圣公是怎么做的,突然觉得我也不用猜了,这已经可以下结论了!


可是你们现在还在骂蒋公,都以为不把衍圣公带走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在抗战胜利后直接把孔家批倒批臭,然后就不用担心现在的弟子规女戒之类的垃圾回流了··


然而:衍圣公一旦投降,胡适他们的低调俱乐部啊,各地的文人啊,他们就有了投降的理由和借口了

。汪精卫带走的,可就不是那几十个将军几十万大军了··········


-------------------------

当然也说不定是好事,伪廷幽影录里有记载,汪精卫的手下搞绥靖部队,然后日本人拨的款半路上就二一添作五了分干净了,然后又找当时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模范村去催粮催款

硬生生的把人家模范村逼成了抗日村······这样的人物要是再多几个····

真是,儒家这些人最大的作用啊,貌似真的就是在敌人那里····

---------------


哈哈,我解释下吧,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平常种的粮食要交税,要养活贵族们,那么,这老百姓在敌人来了,投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尽力了。

但是你,一个贵族,享受百姓的供奉这么多年,自己又免税,还能享受国家补贴,鬼子来了自己不上,忽悠交税的百姓说天下兴亡,你的责任,而且自己投降了,就很可恶了。

最经典的莫过于元朝屠杀汉人无数,但是重开科举后,当代的衍圣公感激的给当时的皇帝上庙号元仁宗一样·····为了感谢还带兵去镇压反元起义军·····

科科····百姓对他们而言,只是换取自己荣华富贵的筹码罢了

就像河南的老百姓,交完税后,狠狠心把自己的粮食又交了一部分给国民党,让他们抗日,结果直接豫湘桂大溃败,国民党带着国父的小姨子就跑了,那么交税的百姓会怎么想?

user avatar

自嬴政始,一切损害了士人阶级利益的人,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不论是君王还是名臣良相,不管他们做了多少改革,对国家做出了多大贡献。只要侵害一士族利益,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暴政奸臣奸相。毕竟咱这就这个史观。谁让受恩惠的百姓不会写字呢!

再有就是自宋后,中国能出名的武将真是神一样的素质和忍耐力。

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出土,越来越多的文件解密,还他们一个公道。

从来没有什么圣人,如果一个人恶被广泛传出,而功却被忽略掩埋弱化,就可以说是受到诋毁。

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补充一下:这种现象主要是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受过教育的人太多了,毁誉主要是因为个人立场,二是不管是哪国政府自己都各种不解密,一方面信息不对称的厉害,一方面信息大爆炸时代无良媒体假资料太多,以前还觉得西方媒体公正,新疆事件和美国大选过后就深刻体会到他们不过如此。对个人来说,考验的是辨认和思维能力了。

知识分子是现代的说法,在古代,他们叫书生生,叫士人阶级。

写这个答案的初衷是因为知乎上另一个关于林语堂和王安石的问题。像嬴政包括一系列搞变法革新的人,他们犯下的错误已经传满天下,但是做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说受到了不公正的评价。

当时写的时候没有想到士族那个词,另外有的人是不是wg过敏症,但凡说读书人几句,都觉得是迫害。你们和美国大选时候的白左有什么区别,但凡反对你们的就是读书少没知识不尊重知识分子。都21世纪了谁没上过大学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