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8 月 10 日黎巴嫩总理迪亚卜宣布「本届政府全体辞职」?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黎巴嫩总理迪亚卜于2020年8月10日宣布“本届政府全体辞职”这一事件。

事件背景:一场爆炸引发的连锁反应

要理解迪亚卜政府的辞职,我们必须回顾导致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大爆炸。这场灾难性爆炸,由存放在港口仓库多年的约2750吨硝酸铵引起,造成了至少2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并将贝鲁特港口夷为平地。

这场爆炸的深层原因才是导致政府辞职的关键:

长期存在的贪腐和管理不善: 爆炸物被不当存储多年,期间有多位港口官员、海关官员和政府部门收到相关警告,但却无人采取行动。这暴露了黎巴嫩政治体制中根深蒂固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
政府的无能和不作为: 在爆炸发生后,政府的救援和善后工作显得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愤怒。
公众对政治精英的普遍不满: 爆炸事件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黎巴嫩民众长期以来对政治精英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经济危机感到极度不满。他们认为,正是这些政治人物的失职和贪婪,才导致了这场灾难。

总理迪亚卜政府的处境

在此之前,迪亚卜政府于2020年1月17日上任,旨在应对黎巴嫩严重的经济危机。然而,这个由技术官僚组成的政府,在政治上缺乏广泛的支持基础,并且一直受到黎巴嫩政治派系之间复杂斗争的影响。

迪亚卜政府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什叶派的真主党以及与真主党结盟的一些政治派别。而许多其他主要政治力量,如前总理哈里里领导的未来阵营,以及基督教的自由爱国运动等,对迪亚卜政府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

辞职的直接原因和过程

贝鲁特大爆炸发生后,黎巴嫩国内外的压力急剧增加。公众的愤怒情绪如同火山爆发,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示威者甚至一度冲击了政府部门。

部长们的辞职: 在爆炸发生后不久,包括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环境部长等在内的多名内阁部长首先辞职。这表明,即使在爆炸发生之前,政府内部也可能已经出现了分裂或对未来方向的疑虑。
公众的巨大压力: 示威者要求整个政府辞职,认为政府在爆炸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无法解决国家面临的深层问题。
总统的施压: 尽管迪亚卜政府名义上是民选政府支持下的,但黎巴嫩的政治权力结构复杂。总统米歇尔·奥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受到政治压力或自行判断,促使政府进行调整。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迪亚卜于8月10日晚间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其内阁全体辞职。他在讲话中表示,爆炸事件揭示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腐朽”,并表示政府已无法在当前局势下继续运作。

对事件的深层解读和影响

迪亚卜政府的辞职不仅仅是一个政府的更迭,它反映了黎巴嫩更深层次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1. 政治真空与不确定性加剧: 政府辞职意味着黎巴嫩将再次陷入政治真空。谁将组建下一届政府?新政府能否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能否有效解决经济危机和爆炸后的重建问题?这些都是巨大的未知数。
2. 改革之路的挑战: 黎巴嫩的政治体制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国家长期衰退的根源。辞职的政府可能未能真正推动所需的结构性改革,而新的政府同样面临着改革的巨大阻力,因为这触及了既得利益者的核心。
3. 国际社会援助的条件: 国际社会(包括法国等国家)一直表示愿意向黎巴嫩提供经济援助,但前提是黎巴嫩必须进行可信的改革。政府的频繁更迭和政治僵局,使得改革的承诺变得更加难以兑现,从而影响了援助的到位。
4. 民众情绪的持续发酵: 迪亚卜政府的辞职并未平息民众的愤怒。爆炸的真相尚未完全查明,责任人尚未受到应有的惩罚。民众对整个政治精英阶层的失望和不信任感依然强烈。
5. 真主党等派别的角色: 迪亚卜政府的辞职也会影响到黎巴嫩内部的政治力量对比。支持迪亚卜政府的派别(如真主党)需要重新评估其政治策略,而反对派则可能寻求利用这一机会扩大其影响力。

总结

黎巴嫩总理迪亚卜宣布政府全体辞职,是贝鲁特大爆炸所暴露出的黎巴嫩政治体制深层腐败、管理不善和公众普遍不满情绪的总爆发。这标志着黎巴嫩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动荡时期,同时也加剧了国家解决经济危机、实现改革以及重建信任的挑战。

如何看待?

从积极的角度: 这可能是黎巴嫩迈向改革的一个信号。公众的强大压力迫使政府承担责任,即使是以辞职的方式。这也许能为打破僵局,引入更具改革魄力的政治力量提供一丝可能性。
从消极的角度: 这也可能意味着黎巴嫩的政治动荡将继续。新的政府组建过程可能会漫长而充满博弈,改革的道路依然荆棘丛生,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将进一步被延误。
核心问题未解决: 必须认识到,政府辞职本身并不能解决黎巴嫩的核心问题——根深蒂固的腐败、教派政治的掣肘以及经济的崩溃。除非政治精英能够展现出真正的决心和勇气进行结构性改革,否则任何政府都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总而言之,迪亚卜政府的辞职是黎巴嫩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事件,它既是爆炸后果的直接反映,也预示着黎巴嫩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对这一事件的看待,需要结合黎巴嫩长期以来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以及未来改革的可能路径进行深入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和黎巴嫩抗议者一起学句阿拉伯语:

在泾渭分明的两党制体系下,比如台湾,蓝营政府的锅,绿营就可以理直气壮不背,反之亦然。而在黎巴嫩,由于她教派林立的特性,内阁组成也是横跨所有政治阵营,按教派、党派分配的联合政府,我们拿2016年~2019年的哈里里内阁举例:

总统:米歇尔·奥恩(马龙派,三月八日联盟,依宪法规定,总统必须是马龙派)
总理:萨阿德·哈里里(逊尼派,三月十四日联盟,依宪法规定,总理必须是逊尼派)
阁员共30人,其中国会多数的三月八日联盟有17个人,内含什叶派6人、德鲁兹派1人、逊尼派1人、马龙派基督徒4人、亚美尼亚基督徒1人、希腊东正教3人、希腊东仪天主教1人。
然后是国会少数的三月十四日联盟,有13人,内含逊尼派5人、马龙派2人、德鲁兹派2人、亚美尼亚基督徒1人、希腊东正教1人、希腊东仪天主教1人。

有没有被这花样的组成弄到昏过七?显而易见的是,所谓的黎巴嫩“政府”首先是一个教派和军阀的分肥机器,然后才是一个政府。过去黎巴嫩的繁荣年代,分肥机器还能转动,国民日子也还过得去,然鹅1975~1990年的长期内战摧毁了黎国经济,真主党势力不断做大,逐渐独霸黎巴嫩,这套机器就转不下去了。

关于黎巴嫩国内势力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参考窝的答案:

2019年开始,黎巴嫩由于政府提高汽油、烟草并企图对WhatsApp征税开始了大规模抗议,到2020年先有阿冠(2月份第一例),再有主权违约(3月),在黑市上黎巴嫩镑对美元贬值到7000:1,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港口嗷的一下爆炸,全国5%的人口无家可归,你让普通平民怎么过日子?

回到跑路的总理迪亚卜,首先哈桑·迪亚卜是由于2019~2020年长期抗议,在20年搬出来救急的,在此之前他只于2011~14年在哈里里内阁下出任过教育部长,属于默默无闻的类型

而本次爆炸的硝酸铵按公表的说法,是一艘2014年的船卸下来的——有一些阴谋论的说话则认为:硝酸铵是被真主党扣下来拿去炸以色列or真主党的私藏武器引爆了硝酸铵……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锅是轮不到总理来背的,抗议者们也挺清楚,看图:


=============warning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亲伊朗教权派不适================

——“我们被腐败的政府伊朗军阀绑架了!救命!”

——右图:我们知道是你(真主党)干的!

*注:PS在蘑菇云上面的帽子是典型的什叶派毛拉造型。

——哈梅内伊爸爸和真主党蛾子(左侧的旗子是真主党)

——被“吊死”在贝鲁特街头的真主党党首纳斯鲁拉(假人)。同样被挂上去的还有总统米歇尔·奥恩,因为他是和真主党结盟的,因此有人骂他也是恐怖分子。

=========================分割线=============================

那么为何抗议民众都一致扣锅给真主党叻?首先是真主党在黎国内角色的演变,1990年内战结束时,各教派均把武器上缴给了政府,只有真主党借口要对抗以色列而保留了自己的武装。随后,随着真主党武装控制南黎巴嫩,于06年和以色列爆发了冲突,由于真主党成功扛住了以色列进攻,一时被视为抗犹奇侠,获得了横跨全国各教派的支持。

然鹅,到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真主党卷入叙利亚冲突,替伊朗和阿萨德镇压反对派,招致了黎国内逊尼派的普遍不满。逊尼派质疑真主党给波斯人打工镇压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完全是“对所有阿拉伯人的侮辱”。虽然黎国内的逊尼派打不过真主党(他们倒是经常殴打阿拉维派),但是真主党的作为使其丧失了全国性的支持,退回了原本的什叶派政党,随着贝鲁特港口一声爆炸,国内民众新仇旧恨一起上,大游行遂不可收拾。

要指出的是,黎巴嫩抗议者的核心诉求是废除已经瘫痪的政治分肥体系,而内阁只是敷在这台机器上的一层皮而已。不幸的是,真主党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拉几万人上街就能推翻的存在,黎巴嫩国会副议长Elie Ferzli氏已经警告(或者是威胁):如果总统米歇尔·奥恩被驱逐,将会爆发内战。显然,对于黎巴嫩抗议者而言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user avatar

2020年8月4日,一场巨大的爆炸震撼了黎巴嫩首都,截至目前,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220人,并有7000多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


现场依然还有大量失踪人员,死亡人数在未来应该还会继续攀升。


(图源:Fox News)


2700吨被遗忘的爆炸物质,7年无人问津,港口人员甚至把烟花放在了这堆炸药旁边。直到有一天,仓库施工的时候,一颗火花点燃了爆竹,爆竹又点燃了炸药,而炸药,而点燃了全黎巴嫩人的怒火。


(图源:ABC)


或许比爆炸事件这还要魔幻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爆炸发生不到2天之后对贝鲁特的这场访问。


这是一次相当离奇的外交事件。


在马克龙到访之前,黎巴嫩的政要,不论是总统还是总理都没有现身在爆炸现场查看情况、抚慰民情(至少没有公开地巡查)。爆炸就发生在首都市中心,距离总理办公室也2公里都不到。


(图:黎巴嫩总统,图源:euronews)


据纽约时报说,黎巴嫩的政客们是担心受到人民的袭击,而不敢进入灾区。


不但如此,黎巴嫩政府在救灾方面没有作为,现场全靠自救。而国际上的捐款组织也纷纷表示:不会通过黎巴嫩政府,而是要直接把物资交给灾区人民。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黎巴嫩的这个政府仿佛已经停机了一样,部长议员们纷纷辞职。



与之相对,法国总统一下飞机就径直上车开往了爆炸中心。车停稳后,马克龙一脚踩在满地是玻璃碎屑的陨石坑内,很快被当地居民围了起来。


他尽力和每一个人握手,拥抱了满脸是眼泪的妇女,现场人民大喊着“法国万岁,革命万岁 Viva La France!”


(图源:Washington Post)


人们向马克龙抒发着对黎巴嫩政府的深恶痛绝,“奥恩(黎巴嫩总统)是恐怖分子!” “总统先生,请把你的断头台借给我们”。


当天,6万黎巴嫩人签署请愿书,希望黎巴嫩重新成为法国殖民地,让法国政府来治一治腐败的不行的黎巴嫩政府。



整个景象,就好像受地方官僚压迫的人民请求皇帝为民做主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马克龙是来推翻黎巴嫩政权…


黎巴嫩人对政府的恨,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


即便没有这场爆炸,黎巴嫩也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从数据上看,黎巴嫩人均GDP 8000多,在中东没有石油的国家里面,算是非常发达的了。十年前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以旅游、开放、活力著称。



但自从2008年以来,黎巴嫩经历了一场由政治腐败和经济无能造成的经济停滞:国有银行疯狂借钱,用新账抵老账,直到2019年8月,黎巴嫩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不再有机构愿意借钱给黎巴嫩。


黎巴嫩公共债务达到GDP的150%以上,爆发了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货币疯狂贬值85%,全体国民的储蓄一夜之间变成了原来的九分之一。


(图源:NYT)


对于中国这样的出口型国家来说,货币贬值或许还有利于出口,但黎巴嫩是服务型经济,一切商品都依赖进口,这直接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国民吃不上饭。


而更糟的是,为了填补巨大的资金空缺,黎巴嫩政府开始提高各项税收,号召国民过一段苦日子…


(图源:Yahoo)


随着经济崩溃,基础设施也开始力不从心。在以前经济尚可的时候,黎巴嫩全国尚要每天停电好几个小时。而从去年开始,甚至出现了一天停电20个小时的情况。


从去年秋天开始,黎巴嫩人就开始走上街头,抗议现政府,要求政府总辞,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图源:WSJ)


今天的黎巴嫩,可以说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黎巴嫩这个国家,其实都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国家,而是一个由宗教势力和宗族势力联合起来掌控的一个松散的联盟。



往好听了说,黎巴嫩这个国家非常包容,一半基督徒一半穆斯林。教堂旁边就是清真寺,基督徒和穆斯林住在一起相安无事。



但往坏了说,这种种族和宗教上的多元化,导致了黎巴嫩政府的极端低效和腐败横行。整个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各有鬼胎,任何改革的努力都会陷入无尽的争吵之中。


黎巴嫩主要政治团体,有基督教马龙派(21%)。他们在中东被伊斯兰化之前就住在这里,并且在黎巴嫩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占领之后,依然不依不饶地维持着自己的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马龙派和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比较友好,想让黎巴嫩成为法国殖民地的主要就是这些人。

(图源:OSV)


穆斯林团体有什叶派(27%)和逊尼派(27%)。和整个中东的局势一样,这两派也是势不两立。什叶派亲伊朗叙利亚,逊尼派亲沙特阿拉伯。当然,两方都痛恨西方势力。


(图:伊朗和沙特)


其中什叶派还有自己的民兵组织真主党。真主党一般被认为是黎巴嫩的国中国,不受黎巴嫩政府控制,武装力量甚至比黎巴嫩政府军还强。


从2000年以来,真主党凭借自己武装力量的强盛,已经逐渐控制了黎巴嫩的议会与政府。目前黎巴嫩总统奥恩虽然是马龙派基督徒,但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了真主党的傀儡。


从去年秋天延续至今的抗议活动,人民很大一部分怨气,就直指着黎巴嫩政府背后的主要控制者真主党。


(图:真主党,图源:Middle East Institute)



现今的黎巴嫩这么拧巴的政府,是1990年内战结束之后成立的。


当时规定:黎巴嫩的总统必须是马龙派基督徒,总理必须是逊尼派穆斯林,议长必须是什叶派穆斯林,而副总理和副议长则必须是希腊东正教徒。


(图源:Pinterest)


这样拧巴的政府配置,就导致政府效率非常低下,任何单方面改革的努力都不可避免地被其他势力反对。


很少有政客会说,自己是黎巴嫩人,为黎巴嫩服务。他们只会说,我是基督徒、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我为我的族人争取权力。


套用到中国革命样板,这是一个连辛亥革命都还没有进行过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政府权力主要来自宗教和宗族,民族意识还没觉醒,国家权力建立在封建关系之上。


(图源:Upenn)





8月4日的这场爆炸,就是这个国家弊病的最好体现。


在最大的爆炸发生前,贝鲁特港已经出现了一次小型的爆炸。


熊熊大火混杂着黑色的浓烟,火场中心的可见度已经几乎为零,滚滚浓烟升起,全市范围都清晰可见。


第一批前往现场的10人消防队,他们逆着人群冲向了火场的中心,想要在火苗引发更大的灾难之前将火势控制下来。不论他们的政府怎么样,黎巴嫩人是勇敢的坚韧的。



这些先遣消防员试图撬开装有硝酸铵的12号仓库的门。


但在拍下这张照片后,巨大的二次爆炸发生了。


照片拍摄者已确认死亡。



10人小队中,9人失踪,现场只发现被爆破的消防衣与器具,满地碎片。


——但每个人都知道,处于爆炸正中心的他们,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性。




唯一一个遗体被发现的消防员,是25岁的急救医生萨哈·菲尔斯。


她才24岁,已经计划好了明年的婚礼。


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自己的未婚夫——


“我在港口,准备帮助受伤的人。”



在距离爆炸十多公里的城市广场,一对幸福的新人,正在街道上拍着他们的婚纱照。


摄影师忠实地记录着这份美好——


干净温馨的街道,洁白的婚纱,美丽窈窕的新娘。


而下一刻,爆炸的冲击波,让所有的一切化为乌有。



就像是一场电影的开头,原本美好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灾难片终于拉开了序幕。


这场爆炸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改变了无数个家庭。



这对新人是幸运的。


他们的婚纱照拍摄被中断,但他们没有受伤,也没有失去行动能力。


他们没有去紧急避难所:但作为医生的新娘子,却穿着洁白的婚纱在一片废墟中奔走,帮助着一个个因为爆炸而受伤的人。



这场爆炸,让很多人受了伤。


有的人被冲击波抛到了半空中,有的人被压在废墟底下。

有的人浑身是血地行走在道路上,有的人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什么事之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顷刻之间,我们失去了毕生奋斗来的一切。”


“这里本来是我家。



人们的愤怒,指向了渎职的管理者,他们被认为是黎巴嫩糟糕现状的最直观体现。


为什么,七年前被扣押在港口的货物,一直没有人处理?


这是一场人祸,彻彻底底的人祸。



货船拖欠港口10万美元费用,而货物主不愿支付欠款,宁愿将所有货物拿去抵债。


于是,这2750吨硝酸铵,就被遗忘在了这个地中海东岸最重要的港口,距离居民区不到100米的地方。



2014年以来,当地海关已经6次发函预警,甚至提出了很多方案


而公共交运部,也曾致函18次给紧急事务法官,要求进行处理。


甚至就在六个月以前,还有安全监察组织要求将这些化学品转移到更合适、安全的地点。


当时,他们就警告:“一旦发生爆炸,可能炸毁整个贝鲁特。”



他们的警告没有得到任何重视,没被付诸任何行动。


公共交通部长声称自己在11天前才收到报告,得知这批货物的存在。在错综复杂的黎巴嫩政坛,推卸责任是他们首要技能。


当然,黎巴嫩民间并不愿接受这样推卸责任的说法。


“事件的首要责任人是看管这批货物的人,是海关与公共交运部。”


“不应由法官来为货物寻找安全去处。”



抗议者走上街头,要求本届政府下台。



在贝鲁特议会大楼附近,抗议者纵火破坏商店,朝着黎巴嫩安全部队投掷石块,警方发射了催泪弹,驱散了数十名抗议者。



这种不信任与愤怒,延伸到了每一个政府官员——人们喊出“绞死全体政要”的口号。



司法部长在街上被一群愤怒的民众围住质问、被泼水、扔水瓶,围观群众还发出叫好的声音。






现在,黎巴嫩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法国身上。


1943年,世界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为了获得殖民地的战争支持,已经亡国了的法国,由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牵头,同意黎巴嫩独立建国。


(图源:Pinterest)


黎巴嫩国家是法国“孕育”的,这也是为什么马克龙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帮助黎巴嫩人重启自己的国家。


然而法国人可能忘了,正是自己80年前的“帮助”,导致了黎巴嫩今天的悲剧。


他们的独立来的太容易,也太不彻底,以至于黎巴嫩都不能说是一个现代国家。


(图源:Gonomad)


他们曾经幻想,各方势力可以一同释放自己手中的权力,去推进一个建立在黎巴嫩人基础上的政党和价值观,让黎巴嫩变成一个真正的现代民族国家。但现实,却是内斗越来越严重。


在各方力量均衡的时候,他们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依靠旅游业,依靠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也能让首都贝鲁特赢得“小巴黎”的称号。



然而这种和平是脆弱的,一旦形式发生变化,内战就一触即发。1975年的内战前,大量巴勒斯坦武装涌入黎巴嫩,导致国内基督徒-穆斯林平衡被破坏。那场内战进行了15年。


而在今天,超过100万叙利亚难民进入黎巴嫩,黎巴嫩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难民。


经济危机、民族矛盾、政治动荡,整个黎巴嫩,已经在内战的边缘。



source:

nytimes.com/2020/07/12/

nytimes.com/2020/08/03/

nytimes.com/2020/08/05/

washingtonpost.com/opin

bbc.com/news/world-midd

aljazeera.com/news/2020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武思维 (Elsa Assaf)来自黎巴嫩,也是贝鲁特爆炸的亲历者,平素也对国际政治非常感兴趣。我先想跟你们分享一段历史给你们解释黎巴嫩为什么到这一步了。

黎巴嫩1975年的内战之后的30年里,政府的腐败行为一直在持续,没有任何解决方案或任何改革得到推行。1989年各方达成了《塔伊夫协定》,以“为结束内战和恢复黎巴嫩的政治常态提供基础”。然而,从长期来看,由于该协议将总统的权力降至最低,所以现在很多事情总统无法做到。

2019年黎巴嫩里拉汇率开始下降,经济情况越来越糟糕,爆发了反政府示威。黎巴嫩人抗议导致政府辞职并选择了新政府。在冠状病毒爆发全面封锁后,经济形势继续恶化,随之导致的高通货膨胀率也使原物价翻了三倍。这个情况让黎巴嫩人对政府的表现非常不满意,就继续抗议示威。

贝鲁特爆炸之后,黎巴嫩政府的怠政行为还没变,黎巴嫩人受够了,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所以在贝鲁特又举行了一场大规模充满暴力的抗议示威,造成238人受伤和1人死亡。政府发现了他们真的不能自控更不能管理人民就决定辞职。

我个人不支持现任政府,我认为现任政府非常虚弱,无法控制自身及管理黎巴嫩人民。但是,我们不能将过去30年的腐败归咎于仅运作了10个月的政府,之前的窟窿深且烂,实在是无力回天。我觉得他们辞职是个好事情,因为现在什么任务都会到总统那里自己处理,不会有很多人介意进行。而且黎巴嫩不可能再次让法国接管,不可能再次有法国委任统治,辞职跟法国无关,又不是第一次黎巴嫩政府辞职了。但是在黎巴嫩,什么都不一定。现在很多人又来开始求哈里里当总理。

黎巴嫩遭受苦难的时间已经太久了,许多黎巴嫩人很容易受骗,他们很容易盲目跟随、相信政治领导人所说的一切。他们没有自己的分析,也没有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选择同一样的政客,然后每次都会感到失望。

可以上我的微博看我写的文章《黎巴嫩困局》更了解黎巴嫩。

user avatar

黎巴嫩不可能仅仅因此就进入字面意思的无政府状态。

黎巴嫩是一个议会制国家,内阁需要对议会集体负责。因此,如果连续有多名阁员辞职,就很可能意味着内阁要集体解散了。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丘吉尔对罗斯福说的这番话,就指出了议会制国家首相/总理与总统制国家总统的区别。

在内阁解散的基础上,原来的总理仍然要主持看守政府继续执政(区别于美国联邦政府在国会不批准财政预算情况下的暂时停摆)。伊拉克原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后,也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看守政府总理;随着阿拉维和祖尔菲先后组阁失败,在他之后的第三任总理卡迪米才最终取而代之。

在下一次大选尚未到来的情况下,内阁出现了空缺,这就需要议会各党派进行活动,达成一个占据多数的党团,并推举一人为总理。

值得注意的是,叙利亚民族社会党(这个党在黎巴嫩和叙利亚都有组织,是一个主张黎叙合并的派别)原本和真主党、阿迈勒运动、自由爱国运动同属于三月八日联盟,但并未参加上次组阁。

对比黎巴嫩政党名单,我们可以看出,议会多数派仍然是以自由爱国运动、阿迈勒运动、真主党、马拉达运动和亚美尼亚革命联盟为首,如果不提前组织大选的话,他们必然会继续在看守政府和下届正式政府中占据优势。可见,哈桑·迪亚布此前提出的提前大选建议,是对反对派和抗议者的妥协。

当然,由于总理由逊尼派担任的惯例,新总理很可能会是哈桑·迪亚布这样的独立人士乃至政治素人。

user avatar

解决是不可能解决的,这辈子不可能解决的,谢罪又不会谢,就是辞个这种职,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辞了职之后个个说话都变好听了,还能运作运作下一届再来,超喜欢辞职的…


这种烂摊子小政府又很难真的去解决,又不想被国民骂,又不想被在野党揪住辫子追讨,就只有辞个职了呗,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黎巴嫩总理迪亚卜于2020年8月10日宣布“本届政府全体辞职”这一事件。事件背景:一场爆炸引发的连锁反应要理解迪亚卜政府的辞职,我们必须回顾导致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大爆炸。这场灾难性爆炸,由存放在港口仓库多年的约2750吨硝酸铵引起,造成了至少2.............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八月十号,听到胡彦斌《和尚》这歌发行二十周年要出黑胶 NFT,我第一反应是:嚯,时间过得真快!这首歌当年可是火遍大江南北,到现在我脑子里还时不时会蹦出那几句经典的旋律。然后一听,还是在腾讯音乐这平台上发行,而且是限量,还是黑胶 NFT。这几个关键词一出来,就让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
  • 回答
    8月10号,翎客航天那枚试验火箭成功回收的消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事儿,得这么看:首先,这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领域迈出了相当扎实的一步。过去,火箭发射一次就报废,成本那是相当高的。就好比你买了辆车,每次开完就得把它拆了,再造一辆。想想都心疼钱。而翎客航天这次的成功回收,就好比这辆车,.............
  • 回答
    小米 MIX 4 于 2021 年 8 月 10 日正式发布,这款手机定位高端旗舰,是小米 MIX 系列时隔三年的回归之作,备受市场和消费者关注。它不仅代表了小米在创新技术上的探索,也承载了小米希望在高端市场立足的野心。总的来说,小米 MIX 4 的发布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在多个方面都展现了小米的进.............
  • 回答
    小米在 8 月 10 日的这场发布会上,除了万众期待的 Mix 4 外,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机器狗 CyberDog,也就是我们亲切的“铁蛋”。不得不说,当这个活灵活现的金属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台下的观众和线上的评论区都炸开了锅。首先,从小米这次推出的 CyberDog,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
  • 回答
    2019年8月10日,华为在北京发布了荣耀智慧屏,这不仅是荣耀品牌在家电领域的一次重要试水,也是华为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的标志性一步。当时,智能电视市场早已是红海一片,各大品牌林立,竞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荣耀智慧屏的出现,无疑带着华为的基因和野心,试图在传统电视领域之外,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亮点.............
  • 回答
    提起深圳市体育馆,很多深圳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熟悉的画面:曾经在那儿挥洒汗水,观看精彩赛事,或是单纯感受那份属于体育的热烈氛围。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座承载了深圳几代人记忆的建筑,最终还是迎来了它命运的转折点。2018年8月10日,深圳市体育馆正式开始推倒重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
  • 回答
    小米MIX 4 官宣定档 8 月 10 日,这消息一出来,我脑子里立马“嗡”的一下,有点小激动!毕竟MIX系列是小米一直以来技术创新的标杆,每一代都能玩出点新花样,这次MIX 4 的到来,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为什么说 MIX 4 备受期待?首先,MIX 系列的“不将就”精神。大家还记得MIX 1 .............
  • 回答
    关于《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定档10月8日的消息,这绝对是广大“秦迷”翘首企盼已久的大事件!我个人是非常激动,也充满期待的。这不仅仅是一部动画作品的更新,更是我们这些看着“秦时”长大,见证着少年们一步步成长为顶尖高手,见证着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的粉丝们,一次情感的回归和一次精神的洗礼。要详细来说.............
  • 回答
    关于锤子科技在2017年8月传出的那笔“10亿元融资”,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足以在科技圈掀起一轮讨论。想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不能只看表面数字,还得结合当时的行业背景、锤子科技自身的处境以及融资的实际影响。当时的行业背景与锤子科技的处境:首先,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回到201.............
  • 回答
    2019年10月,中国经济在货币供应和信贷支持方面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信号。 当时公布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为8.4%,而社会融资规模(社融)增量为6189亿元。 要理解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M2增速8.4%:温和但仍需审视的货币环境M2,就像是经济体.............
  • 回答
    2021年8月24日,中国文联召开座谈会并发布《关于文艺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倡议书》,明确批评“饭圈文化”“娘炮形象”等娱乐圈乱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反映了中国文艺界对行业生态、价值观引导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现象: 一、背景与核心问题1. “饭圈文化”的泛滥.............
  • 回答
    截至2020年8月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500万,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里程碑。要全面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深远影响。一、 数字背后的含义与警示: 巨大的感染规模: 500万的确诊人数意味着美国每约65人中就有1人感染过新冠病毒。这不仅仅是一个冷冰.............
  • 回答
    关于2020年8月14日红米K30至尊纪念版发售瞬间秒空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手机销售事件,更是对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营销策略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深刻折射。一、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契合: “至尊纪念版”的号召力: 红米(Redmi)作为小米旗下主打性价比.............
  • 回答
    8月13日至14日美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周一(13日)收盘时股指普遍大幅上涨,然而到了周二(14日)却遭遇了剧烈的下跌。这种短时间内剧烈反转的行情,在金融市场并不罕见,但背后的原因却往往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和分析。行情回顾:从普涨到普跌的剧变先来回顾一下这两天的具体情况。在8.............
  • 回答
    8月27日,NBA球员们选择用罢赛的方式来回应美国发生的「黑人被连开7枪事件」。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事件,而是体育与社会、种族与正义之间一次非常深刻的碰撞和表达。想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拆开来看。事件背景:一个点燃的火药桶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黑人被连开7枪事件」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通常指向的是在2.............
  • 回答
    2015年8月12日夜间发生的“天津港爆炸事故”,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其惨痛的工业安全事故。这场发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的爆炸,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伤亡之重,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事故的发生与过程:事故发生在天津港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危险品仓库。根据事后调查,起火点位于集装箱.............
  • 回答
    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已经注册了世界上第一款新冠疫苗,并且他的一个女儿已经接种了这款疫苗。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影响。消息的发布和普京女儿接种疫苗的意义: “全球第一”的信号效应: 俄罗斯迅速注册新冠疫苗并声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向世界展示.............
  • 回答
    8月份全国房价上涨城市数量的骤降,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现象,背后反映了房地产市场复杂且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现象的解读:为什么说“骤降”?首先,理解“骤降”的含义。如果我们将每个月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作为一个指标,8月份相比7月份,甚至更早的几个月,这个数字有了显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美国民主党正式提名拜登为总统候选人这件事,以及他对阵特朗普的胜算。一、 如何看待民主党正式提名拜登为总统候选人?民主党正式提名拜登(Joe Biden)为总统候选人,是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民主党将以他为核心,展开与共和党候选人(预计是唐纳德·特朗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