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机器学习里面的流形都是怎么用的?

回答
在机器学习里,“流形”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描述数据在高维空间中,实际上可能隐藏在一个低维的“曲面”或者“结构”上的。你别被“高维”、“低维”、“曲面”这些词吓到,它们只是个比喻,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

想象一下,你有一张纸,但这张纸不是平平铺在桌面上的,而是被揉成了一个皱巴巴的球。这张纸本身是二维的(长和宽),但它所在的立体空间是三维的。如果你想研究这张纸上的点,比如这张纸上的墨迹,你不需要在三维空间里描述每个点的xyz坐标,你只需要知道它在这张“揉皱了的纸”上的“坐标”就行了。这个“揉皱了的纸”,在高维数据分析里,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低维流形。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流形?

简单来说,数据往往不是随机散布在高维空间里的。很多时候,它们是由一些更少的、内在的“自由度”决定的。就像一张照片,虽然它可能由几百万个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都有R, G, B三个颜色值,所以维度非常高),但这些像素点的颜色分布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它们受到拍摄物体、光照、相机设置等有限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尽管照片的数据维度很高,但真正决定照片内容的“信息”可能隐藏在一个更低的维度上。

流形学习(Manifold Learning)就是一套用来揭示和利用这种数据内在低维结构的数学方法和算法。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从高维数据中提取出低维的、具有解释性的表示,同时保留数据原有的重要信息?

流形在机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和用法:

1. 降维(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这是流形学习最直接的应用。高维数据不仅难以存储和计算,还容易导致“维度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即随着维度增加,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变得没有区分度,很多算法性能会急剧下降。

怎么用? 流形学习算法会寻找一种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的方法。这种映射不是简单的线性投影(比如PCA,主成分分析),而是能够“展开”数据所在的“曲面”,将其“摊平”到低维空间。
例子:
Isomap (Isometric Mapping): 想象你有一串珠子,它们按顺序串在线上。Isomap会尝试找到一个低维表示,使得串在线上的“真实”距离(沿着线计算的距离)在高维空间和低维空间中都尽可能保持一致。它就像是告诉你,虽然这些珠子在高维空间中看起来弯弯曲曲,但它们之间隔了多少“步”才是它们真正的关系。
LLE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LLE关注的是数据点“邻居”之间的局部关系。它假设每个数据点可以由其邻居通过一组线性权重来重构。在低维空间中,LLE也试图保持这种重构关系。它像是说:“你看,这些点都长得差不多,它们周围的点也长得差不多,那我们就在低维空间里把它们聚在一起,并且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尽量保持不变。”
tSNE (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 tSNE尤其擅长可视化高维数据。它将高维空间中的相似度(点之间有多近)转化为低维空间中的相似度(在低维空间中把点画得多近)。它的目标是让那些在高维空间中相似的点,在低维可视化图中也靠近,不相似的点也分开。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探索性数据分析工具,让你能看到数据中隐藏的簇和结构。
UMAP (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 UMAP是tSNE的一个更现代、更快速的替代品,同样擅长可视化和降维。它基于更严谨的流形和拓扑理论,通常能产生更具全局结构性的可视化结果。

好处: 降维后的数据更容易可视化(比如二维散点图),更容易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减少计算量,提高精度),并有助于去除数据中的“噪声”。

2. 特征提取与表示学习(Feature Extra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流形学习不仅仅是“压缩”数据,它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新的、更有意义的特征表示。低维流形上的坐标,可能比原始的高维数据点更能捕捉到数据的本质。

怎么用? 将原始数据通过流形学习算法投影到低维空间后,这个低维的表示就成为新的特征,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机器学习任务,比如分类、聚类、回归。
例子:
人脸识别: 想象一下,一张人脸由成千上万个像素点组成。但真正决定这张脸是谁的“特征”可能在于眼睛、鼻子、嘴巴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以及表情等。这些“特征”可能隐藏在一个低维的“人脸形状”流形上。通过流形学习,我们可以将高维像素数据映射到这个低维流形上,得到一组更能代表“人脸身份”的低维特征。
文本分析: 词语的含义可以表示为高维向量(如词嵌入)。“国王”和“王后”在含义上很接近,它们在高维的词向量空间中也应该比较接近。但这些词语的语义关系可能隐藏在一个更抽象的“语义流形”上。流形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种语义结构。

3. 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
正如前面提到的tSNE和UMAP,可视化是流形学习最直观且重要的应用之一。

怎么用? 将高维数据降到二维或三维,然后绘制散点图。通过观察点在低维空间中的分布,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结构,例如:
是否存在不同的数据簇?
簇之间是如何分离的?
数据点之间是否存在连续的渐变关系?
是否存在异常点?
好处: 帮助研究者快速理解数据集的整体特征,发现潜在的模式,指导后续的建模方向。

4. 去噪(Denoising):
高维数据中,很多维度可能是随机噪声,它们不包含有用的信息。

怎么用? 流形学习算法倾向于找到数据中“有意义”的结构,而忽略那些随机的、不符合这种结构的变异。将数据映射到低维流形上,实际上就是抛弃了那些被认为是“噪声”的高维方向。
例子: 传感器可能采集到很多冗余或噪声数据,通过流形学习,我们可以提取出那些真正代表系统状态的关键信息,从而达到去噪的效果。

5. 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s):
理解了数据所在的低维流形,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在流形上“行走”,从而生成新的、与原始数据相似的数据。

怎么用? 一些生成模型(如一些变分自编码器 VAE 的变种)会显式地将潜在变量(低维表示)限制在一个“潜在流形”上,并通过学习这个流形来生成新的数据。
例子: 学习人脸数据集的流形后,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流形“插值”,生成介于两张已知人脸之间的新人脸,或者生成具有不同表情、角度的人脸。

流形学习的挑战和注意事项:

“真实”流形的假设: 流形学习假设数据确实存在一个低维的、光滑的流形结构。如果数据非常高维且杂乱无章,没有明显的低维结构,那么流形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算法选择: 不同的流形学习算法对数据结构的敏感度不同,对参数的调整也不同。选择合适的算法需要对数据有一定的了解,也可能需要尝试多种算法。
计算复杂度: 一些流形学习算法(特别是那些依赖于计算所有点对之间距离的)可能计算成本很高,不适合超大规模数据集。
结果的解释性: 虽然我们得到了低维表示,但有时候解释这些低维坐标的具体含义并不容易。

总结一下,流形在机器学习中的作用,就是从“表面的高维度”中挖掘出“内在的低维度规律”。 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简化、可视化和利用复杂的高维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预测、分类、生成等任务。把它想象成一个“数据世界的透视镜”,让你能透过迷雾般的高维数据,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简洁而有力的结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图片数据集,每个图片是一个n*n像素的,可以看成一个n*n维度的大向量。那么所有的图片数据是一个在n*n维空间中分布的“点云”。

但是这个图片数据集毕竟不是随机产生的,每张图片在这个空间中的位置肯定不是随机分布的,一般而言是聚集在某些区域上。所以学者们就假设这些数据实际分布的区域是一个卷曲在高维空间中的流形上。

可以这么想,这些图片对应的样本点实际分布在一张平面上,但是被揉吧揉吧塞进了一个高维的盒子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机器学习里,“流形”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描述数据在高维空间中,实际上可能隐藏在一个低维的“曲面”或者“结构”上的。你别被“高维”、“低维”、“曲面”这些词吓到,它们只是个比喻,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想象一下,你有一张纸,但这张纸不是平平铺在桌面上的,而是被揉成了一个皱巴巴的球。.............
  • 回答
    你问的“机器学习里的 kernel”,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确实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但最核心、最常被大家讨论的,是它在支持向量机(SVM)等模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也就是所谓的“核技巧(Kernel Trick)”。先抛开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术语,咱们从最直观的感受来说。想象一下,你有一堆数据点,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深度!把机器学习算法和《算法导论》里的经典算法放在一起比较,确实能触及到计算机科学核心的演进脉络。它们之间既有本质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解决问题思路的转变。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算法导论》里的经典算法:严谨、确定、指令导向首先,我们得明确《算法导.............
  • 回答
    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运转中,要让一颗心保持炽热,确实需要一些刻意的经营和一点点魔法。生活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颗齿轮,按部就班地转动,完成自己的职责。但齿轮的冰冷,并不能熄灭我们内心深处那团不屈的火焰。首先,要承认这种“机械感”的普遍性。我们不是要否定勤奋和规律的重要性,它们是基石,.............
  • 回答
    在机器学习和贝叶斯统计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积分问题,尤其是在计算后验分布的归一化常数(也称为模型证据)或者进行边缘化以获得预测分布时。这些积分往往无法解析求解,我们称之为“难以处理的积分”(intractable integrals)。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依赖一系列的近似算法。虽然.............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一群编程的老师,卷着设备,就这么去了大山深处,给那些可能连电脑都没怎么摸过的孩子们上课。你说,这有没有必要?我琢磨着,挺有必要的。你想想,对于咱们大多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接触新科技,了解计算机是怎么回事,那简直是太容易了。学校里可能有电脑课,家长里有懂技术的,周围就有各种.............
  • 回答
    机器学习领域充满了形式简单却蕴含深刻智慧的创意,这些创意往往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有效性解决复杂问题。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几个这样的例子: 1. 梯度下降 (Gradient Descent)核心思想: 想象你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目标是找到山谷的最低点。你没有地图,只能感觉到周围地面的倾斜程度(梯度)。最直观.............
  • 回答
    作为一名机器学习初学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论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阅读论文是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过于复杂或与自己知识背景脱节的论文,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如何一步步选择适合你水平的机器学习论文: 第一阶段:打好基础,建立知.............
  • 回答
    机器学习领域的“炼丹”和化学材料领域的“炒菜”,虽然都带有自嘲的意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都涉及到对现有材料或算法进行组合、优化和实验,但它们在本质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其目标、方法论、实验对象、可控性、理论基础以及最终产物的价值导向等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机器学.............
  • 回答
    机器学习模型看似只是一个“黑箱”,通过调整参数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实际上,“调参数”只是整个机器学习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且如果过度依赖它,确实会变成“只是调参数”。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机器学习的本质,并采取一系列更深入、更系统的方法。以下是机器学习如何避免“只是调参数”的详细阐述:.............
  • 回答
    机器学习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可以说是非常广阔且令人兴奋的。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是实实在在的、正在改变我们理解和实践经济学的方式。过去,经济学家们主要依赖理论模型和传统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这些方法在解释宏观经济趋势、理解市场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们往往需要对经.............
  • 回答
    机器学习中的“机器”本身并没有意识,它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分辨”有用的知识和没用的信息。它所做的,是根据预设的算法和训练数据,从中提取模式和规律,并将这些模式和规律转化为能够指导决策或预测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个过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 数据的本质:信号与噪声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
  • 回答
    在处理极度不平衡的数据集进行分类任务时,如果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准确率(Accuracy)来评估模型,那很可能会被误导。这是因为在样本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即使模型将所有样本都预测为多数类,准确率也可能非常高,但这并没有真正捕捉到模型对少数类的识别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更精细化的评估指标来全面衡量模型的性能.............
  • 回答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叫做“过拟合”的棘手问题。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训练了一个模型,它在你的训练数据上表现得无懈可击,甚至能记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然而,当你拿到新的、从未见过的数据去测试它时,它的表现却一落千丈,仿佛之前的学习都付诸东流。这就是过拟合在捣鬼。为了对抗这个顽固的敌人,我.............
  • 回答
    PR曲线,也就是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ecisionRecall Curve),是评估二分类模型性能的重要工具。它描绘了在不同分类阈值下,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之间的权衡关系。很多人在看到PR曲线的绘制方式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PR曲线一定会过(1, 0)这个点.............
  • 回答
    在机器学习的广阔天地里,有哪些领域真正能在工厂车间里发光发热,并且在未来依旧充满想象空间呢?咱们不谈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就聊聊那些实实在在能解决生产问题,并且越做越有劲头的小方向。1. 预测性维护:机器的“未卜先知”想想看,一条生产线上的昂贵设备如果突然出了故障,那损失可不仅仅是维修费那么简单,停产.............
  • 回答
    机器学习入门,这绝对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别被那些高深的数学公式和炫酷的应用吓到,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让计算机“学习”如何完成任务的科学。就像我们小时候通过模仿和尝试来学习一样,机器也是如此。下面,我来跟你掰扯掰扯,怎么能稳稳当当地踏上机器学习这条路,让你觉得这是个活生生的人在跟你说话,而不是冰冷.............
  • 回答
    要想彻底搞懂机器学习中的优化理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需要循序渐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个人觉得,要看到这个领域的核心,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且每一步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第一步:数学基础的“基石”别看到“数学”两个字就头大,这块儿是真绕不过去的坎儿。优化理论.............
  • 回答
    好,咱们不聊那些虚的,直接上干货。想在机器学习岗位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想让面试官眼前一亮,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项目经验,确实有一些“杀手锏”,能让你在众多候选人中显得鹤立鸡群,这绝对不是吹牛,而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些能让你“装(加)分(分)”的东西,而且越详细越好,让你心里有底,面试.............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机器学习这玩意儿,把它说得明白透彻,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机器学习,说白了,就是让计算机“学本事”,而不是我们一步步地告诉它怎么做。你想啊,咱们人类是怎么学习的?是通过经验,通过观察,然后从中找出规律,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比如说,你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猫,你妈告诉你这是“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