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豪士也住过,小公寓也住过。
中国大城市的公寓也住过,别墅也住过,城中村也住过。
小地方的农村小洋楼也住过,普通公寓也住过,别墅也住过。
你要我说,我挺有这个资格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说美国的大豪士。当时寄住在特拉华一对年轻华人夫妇家里,大约400平方米左右,属于比较典型的中产阶级住宅,非常结实的木头房子,房间多,设施好,有独立的水电中央空调系统,其实去大超市也不远,走路都能到。
不过小城市美国人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一般娱乐活动都是在圈子里玩,不像中国有这么多公共娱乐场所,陌生的场所如果不提醒,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
去了周围的一个跳蚤市场,没想到居然给当地的华人朋友打开也新世界的大门,听说有个挺结实的旧沙发才10刀,兴奋得不行。
这种豪士最大的麻烦就是维护,基本上只要动了人工的地方都是天价,砍两棵枯树就能收你几千刀,修个水电煤气也没有便宜得,电器坏了就直接丢吧,修比买贵。
很多美国人的动手能力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简单说,这种生活如果是我估计会挺难受,毕竟圈子太小,没什么娱乐。
如果房子旧,你会疲于奔命各种维修。如果位置偏,你还会更累。
基本上住这样的房子,经济地位可以比对国内互联网大厂码农。
法拉盛原本是个不太富裕的地区,因为接近肯尼迪机场,很多华人聚居于此,把房价炒上了天。
当时我们住在一对华人小夫妻家,以代购之类的卫生。
套内大概60平,虽然是有天地的两层小楼,但只住了2楼,一楼是另一户人家。
这种房子很小,虽然有三个房间,但采光不好,设施老旧,也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客厅。除了面积略大,大致居住环境和筒子楼差不多。
在这种地方住,往往离闹市区近,人住得密集,各种聚会玩乐也比较畅快,符合华人的生活趣味。所以不要小看这个房子,价格比之前我们住的中产阶级大豪士还要贵。
这样说吧,欧美毕竟是阔气了上百年老牌资本主义,这些房子的售价便宜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早在几十年上百年前就完成了,这部分费用早已被冲抵得七七八八,
二是房子本身寿命有限,久不修葺很快就会报废,再加上房产税,如果不及时脱手,很容易砸在手上。很多国外房子的价格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他们本国,成本价都远高于售价。
所以你拿国内商品房的价格和国外的大豪士比就是不对劲的。
这类房子在安全稳定,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肯定是比国内的公寓要爽的。
但是反过来说,在不安全不稳定,资金不充足的条件下,是不靠谱的。
比如你住在贫民区,住在鸟不拉屎的山区,肯定不如住在中国的公寓那样安全稳妥。
就算你住在城市附近,会不会有黑哥们零元购,会不会经常停电停水,山火,泥石流会不会有人救援,这些都不好说。
放在国内,停电几个小时,政府部门就要团团转,出个枪击案警察挖地三百尺也要把人抓出来,为了给一户人家送电,花几百万铺电缆……
这些都是妥妥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社区的服务配置,却在中国每一寸土地上默默执行着。
你还想住啥大豪士?
一点也不羡慕。
美国的大房子我住过很久,尴尬极了。
第一是房子太大,烟火气不行。稍微有点烟火吧,烟雾报警器贼响,还不能拆,拆了房屋年检过不了。
第二是温度不合适,一年四季甭管屋外如何屋内都是恒温,也不是咱们这样的分体式空调,调温度都不太方便。体会不到四季差异。
第三是环境不行,周边全是树,阴森森的,树上松鼠沙沙响,地上土拨鼠突然就露个头,瘆人。
第四没安全感,居然没有装防盗门的习惯。就那小破门别说Grizzly,就是体型娇小的Black Bear都能给我一脚踹开。
第五公共服务不行,快递员也不打电话,除非特别重要的必须面签,大部分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扔你家门口或者院子里。丢了还麻烦,像Amazon或者Best Buy都得网上登记重新补发,至少得多花一分钟。
第六邻居素质不行。经常有旁边的家里开Party,你要是不管吧肯定心里痒痒难受,管他吧保证被屋主人连哄带拉进去干几杯。根本不考虑我们东亚人天生内向的性格。
第七没有小区的概念,别说什么大学、医院,连政府大楼都没有院墙,平时无所谓也就是不小心误闯什么机构了,但是疫情期间你想想,久没有任何办法阻止的了那些病患者、不打疫苗的人乱跑。
最重要还是价格太贵,这就不需要太解释了。美国二线城市买个实用面积300平+不知道多大的院子的独栋别墅的钱,差不多能在中国三线城市买个建筑面积200平大平层了。这就过分了,相当于花同样的钱,住在美国你就得多花好几倍的时间爬上爬下打扫卫生,而且我保证你请不起保姆。
房子大除了收拾需要多些精力(当然可以请人做),没有任何坏处。
-COVID期间可以完全3层独立隔离,如果家人有疑似症状的话。因为每层有独立卫生间卧室,地下室开放式,家里共3个门可以分开进出,所以pandemic 期间可以做到家人完全无接触,避免家庭内部传播。作为一线医生,风声鹤唳那阵子真的太体会到大房子的好处了。
-大房子一般带有大yard. 种花,种菜,种草又怡情惬意又有成就感。带游泳池的可以随时游个泳不要太开心。当然平时party开开,娃夏天在草坪踢球,冬天在后院滑坡snow sliding. 还搞了一片篮球场,可以打篮球羽毛球做各种运动,邻居家还有网球场就更爽了。
-房子大可以尽情在家玩乐器,钢琴这种不在话下,连尽情打鼓都不会扰民。
-房子大可以来无数人开party, 或者小朋友来sleep over, 或者接待远方亲朋,住一个屋檐下还能各自保持隐私。
-房子大对于不善收纳的人来说,就可以有足够空间把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整齐地归类,并且能在触手可及的范围内直接找到拿到,从来不用翻箱倒柜去各种犄角旮旯寻东西。
-房子大对精力充沛的娃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可以肆意奔跑挥霍过剩体力。
-地下室可以装全套健身房,桑拿房,加儿童游玩室,和家庭影院。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总之,住过大房子,小房子就再也回不去了。
最近中秋节了…在国外也能找个理由在冷清的院子里热闹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4254368900554752
你以为国外住乡下条件太差了?所谓的house没有性价比?基础设施很差?基建落后?同样的价钱可以在国内十八线地方盖得更好?的确是。中国不缺人,像鹤岗的房给我来一打(有点那味道了)。反正有的是人去住,人多了房价迟早涨吧,
但是,你会奋斗就为了在鹤岗买一套房?而海外的会只是图在郊区买个破烂别墅?
郊区不仅有别墅,还有,厂,庄园,旅游区等是用来住的吗?是图消费方便?如果总是用消费者的思想去努力,只是努力为了买一套别墅,那么只能成为一个很成功的消费者,相反:我的别墅就不能做酒店赚钱?我就不能开个厂别墅做宿舍?反正是不可能打工,进大厂也不行,最次也得是给大厂代工,我以为自己已经很没有生意头脑了,然而… …
梦还是要做的,万一实现了呢?
对了,市区一套房18万欧,三室一厅,bnb 淡季一晚单间40欧(人民币300),旺季一晚单间70/80欧(600左右)家具展,时装周等等更是水涨船高,自己算投资回报率吧。不是真有人单纯的认为国外是靠每天在大厂上班领工资供房吧?
华人的优势就是吃苦耐劳,敢创业,都不怕卷了还有啥借口不做梦?
“其实我就是个普通家庭,房子也没有比其他人大一点”
有啥好羡慕的,300多平方的别墅,50平的车库,2000平方的花园,幼儿园,小学中学步行五分钟,郊区市政厅就在隔壁,周边餐厅只有那么几家,超市也就4,5家步行7,8分钟,自助洗车,自助洗衣房,在一线城市的郊区居然什么都有,直达的公交到市区地铁口,高速30分钟到市区,折合人民币居然也要 150-200万,还要和牙医,律师,会计等等住一个区,这些人的别墅太大了,每次看个牙还得多花两分钟经过人家花园。而且这些都是永久产权,土地权,也就是说,这里的子子孙孙都得为这个大别墅操碎了心,而且还不敢买第二套,因为买了第二套就要缴土地税了,名下只有一套别墅的人都无法体验纳税的感觉,凭什么首套房不用缴税?瞧不起谁?
就这种房有什么好羡慕,我们国内一线城市动辄都是500万,800万,1000万。住个20年,30年还能给你换房,像这种才是应该羡慕的。
轻轻松松就可以买下一条街了。
国外的别墅简直low爆了,连个邻居都没有,家里干点什么都没有人知道,唉~
买了房居然还能给身份,真是太廉价了
我们只能看着夕阳落下,吃着开车10分钟去超市买的有机食品
娱乐就不要想了,什么KTV,酒吧,家里打造娱乐室又有谁陪你玩呢?
只能像个屌丝一样去登个阿尔卑斯山挑战一下自我
这样的别墅,这样的生活,不是当下年轻人应该羡慕的。
当下的年轻人应该努力,要努力工作,要为下一代着想,要奋斗一套学区房。
千万别羡慕国外拿着国家福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生活,拿着国外福利的蛀虫生活是不对滴,容易把外国拖垮咯。
你说巧不巧,恰好我两种极端的房子都住过-----美国的大房子 vs 香港的迷你公寓。先说结论吧,至少对我来讲,美国的大房子远远好于香港的迷你公寓。
首先题主说的美国大房子的缺点,基本上没一个说中的,建议题主自己买一个住几年感受一下,而不是相信无良媒体的YY。
1:“欧美大房子配套差,带学区的少,15分钟以内的医院少”。知道美国的学区和医院是怎么发展的吗?一个社区,大房子多,房子水准高,意味着买房需要更多钱,意味着每栋房收的房产税高,而房产税最终会反哺给社区所在的学校和医院。也就是说这个区域房子越贵,学校和医院就越好,先有因,后有果,而不是因果倒置。没错,我指的因果倒置,说的就是北京这种10平方米不到,根本不能住人,买来就是用来进名校的学区房。美国有学区一说,但是美国的所谓学区,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对房价的影响最多不到30%,和中国那种变态的学区房是两码事。况且美国最好的学校和医院实际上都是私立的,私立的学校根本不管你是哪个学区的,给钱就上。关于15分钟之内的医院,我不知道你是指开车15分钟还是走路15分钟。我假设你说的是开车,因为你要是这么在乎医院离家的距离,应该是急症,需要救护车拉走那种。从一般美国的路况、以及美国司机对救护车的礼让情况来看,15分钟的车程,至少可以到达方圆15-20公里,可以自己找个地图看看,多偏僻的房子才能做到方圆15-20公里以内没有医院?
2:“环境差,生活不便利没有夜生活,商业体少”。不要拿中国的城市规划模式去硬套美国。美国的城市规划属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分离,居住区集中在郊区的模式。不管你住在哪里,买菜逛商场永远是要开车的。在美国买菜,都是开车去超市,买一整车的菜,回家放到超大号冰箱里,一次挺1-2周的模式。中国的国情不适合美国这种模式,一来中国人收入太低,无法做到每家都有1-2辆车,不管去哪都是开车; 二来中国人口密度太大,即使每个人都有车,带来的只能是无限的拥堵; 三来美国即使去个超市,也基本上都是家门口出去,直接上高速,120公里时速开过去,因为美国绝大部分高速不要钱,也不存在收费站造成拥堵,所以美国超市离你家10公里,基本上也就是10分钟的路程,根本不算远。
3:“没有安全的地铁”。我猜这大概特指美国吧,因为美国确实出门都是开车,我也不知道这算是好还是不好。而欧洲是有“安全的地铁”的。举个例子,伦敦的Baker Street Station,是世界上第一个地铁站,建于1863年。同年,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正达到高潮。
4:“人与人之间住太远太隔阂”。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香港,我甚至都不知道我家楼上楼下住了谁。我想这个"人与人之间隔阂",完全取决于你是不是热爱社交,而不是你住在哪里,住什么房子。
5:“没有5g基站”。下图,浅蓝色是5G覆盖区,深蓝色是4G。我顺便给你截了一张箭头所示位置的街景。大房子没有5g的说法怎么来的,我表示不是很清楚。另外,在自己家里的时候,都是用wifi吧?我自己家是光纤入户,1000M的网络,我相信国内现在也都差不多一样的。通讯这方面,我不觉得美国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6:“打扫收拾麻烦”。这个还真的有。不仅有,还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打扫收拾是真的麻烦,太麻烦了,麻烦到要死,简直受不了。而且美国不同于香港新加坡,是没有廉价的菲佣的,也不像国内,钟点工便宜到爆。在美国,除非你是富豪,否则你是绝对没钱雇得起佣人天天帮你收拾屋的。
综上所述,1、2、3、4、5点,我不能同意。6我非常赞同。所以题主说的问题里面,大部分都是不存在的。
顺便我自己再说一下大房子真正的缺点:1. 要经常修剪草坪,非常麻烦 2.屋顶坏了要自己维修,非常麻烦+1 3. 如果院子里有树,很有可能会掉虫子,非常麻烦+2 4. 如果院子里有树,恰好又刮了大风,可能你的车或者房子就会被树砸扁。 5.空调几乎每年都要充氟利昂,非常麻烦+3 6.美国绝大部分大房子是没有towngas的,如果你的热水器或者灶台是烧气/油的,要定气/定油,非常麻烦+10086
而关于香港的小公寓,和美国的大房子比起啦,唯一的优点就是当时我家楼下就是超大型商场,你直接坐电梯下楼,都不用出去,就直接进了商场。和美国比起来,香港商场里的吃的真的是又好吃,又便宜......
现在住在upstate村里,我每周见心理咨询师开车13mins
见我的家庭医生开车10mins
见心理医生开车15mins
去target13mins Walmart 15mins
学区不知道,没孩子。
之前住在nyc的时候房子小一点,只有950sqft
因为堵车基本上都要20多分钟。
题主没黑到点子上
在村里住house最烦的事后期维护,因为大部分房子木质结构,木材建造的时候用硼砂处理能管30年。
之后的防虫问题就很烦了特别是当你买的老房子的时候。
白蚁,草蝇,蟑螂,果蝇,臭虫(国内款),bed bug,草蛛
以上只是正常的害虫。
像我爱种花的人,还有红蜘蛛蚜虫小黑飞之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
哦还有老鼠松鼠浣熊,烦不胜烦。
防治病虫害问题解决了就是日常的一些草坪维护,屋顶翻新,还有地税之类的小问题啦。
总之不要在一个资源匮乏内卷的社会形态下帮资源多到可以随意挥霍的社会形态担忧问题,比较好笑。
补充
小粉红已经拉黑,不做评论。
爱住啥住啥呗,房子又不是骨灰盒,住上就不能换的。
update
最近又在看房,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砖瓦结构的房子啊
在纽约州首府Albany的富人区,建于1982年。
就是那种要穿过森林才能到门口的房子
新房子反倒都没了
不羡慕。
我就羡慕香港的鸽子笼,啥时候去能住到那可真叫一个美。
那生活叫一个便利,那经济叫一个发达~
房价高点怎么了?面积小点怎么了?
房价高可以当投资!面积小打扫着轻松!
劳动人民别搞奢侈化么!人均面积5平方还不够住?
吃饭在膝盖上搂着吃香!厕所就在床边用起来方便!
做人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贪图享乐,不能妄想舒服!
还有人想住的舒服一点吗?不会吧!
还有人想在没有学区房的城市里生活吗?不会吧!
还有人想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吗?不会吧!
即使我住的再憋屈,为了孩子上学500万买个学区房一家三口再加上孩子祖辈过来帮带合计一家五六口挤在不到80平的房子里,那我也觉得舒服!为啥?有外卖啊,有洗脚城啊,有KTV啊,有夜生活啊!
小时候上海石库门,帝都二环的集体宿舍,分到过三环边的两居,买过郊区的联排,香港租的离岛一居室,纽约住过高层公寓,加州现在大豪斯。
房子,就是个房子,没啥大的不同;
心,永远是那颗心,有地方安放,就行。
反正我不羡慕。
毕竟要干点啥没有公共交通,我跟我表哥表弟属于那种怕车的类型,上次下班下雨不想淌水骑个共享单车上马路都害怕,你让我开车我是真没那个胆子。我表弟更绝,自行车一路干到马路旁边,然后车一锁,路边直接等公交。
所以我选择住处地段优先。
当然地段面积都有更好。
梦里啥都有。
下面以我家为例:
欧美大房子配套差,带学区的少,15分钟以内的医院少,环境差,生活不便利没有夜生活,商业体少,没有安全的地铁,人与人之间住太远太隔阂,没有5g基站,打扫收拾麻烦,真有人羡慕吗?国内郊区这种大房子也都是人民用来投资的真正去住的人也不多,农村的房子也大也没人去,事实上人们并不真的想住大豪斯吧?只是为了增加资产罢了对面,
欧美大房子配套差: 我觉得配套挺好的。
带学区的少:学区也挺好。
15分钟以内的医院少: 如果要看医生,15分钟以内各个专科都非常多。 如果要住院,15分钟以内有一家。救护车叫过两次,都是电话还没打完那边就敲门了(大约五分钟),第一次懵逼了没及时开门,消防员直接撬窗户爬进来了(救护车和消防车是同时出动的)。上救护车之后,如果不是立刻要死的毛病,人家就问你要去哪家医院了,爱去哪去哪,反正你消费。速度嗷嗷快,沿途所有车辆必须减速靠边儿,风驰电掣,去全州最好的医院急诊室也就20分钟。
环境差:家家户户都是绿树草坪鲜花,基本见不到裸露的土壤,街道非常干净。 但是满街的电线杆子确实看起来low穿地心了。
生活不便利没有夜生活、商业体少:十分钟车程内有三个公园,一个图书馆,大型全国连锁超市七八家(包括Costco、Sam’s , target, Publix, whole food, Kroger, Walmart等),有大型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夜生活确实没有,夜生活离我家20分钟车程。
没有安全的地铁:我们州确实没地铁,出门必须开车。
人与人之间住太远太隔阂:也是一家挨一家的,区别只是挨着院界而不是屋墙。
没有5g基站:可能没有吧,不确定,我在家用Wi-Fi ,院子里也有Wi-Fi。
打扫收拾麻烦:确实麻烦,面积越大越麻烦。
国内郊区这种大房子、农村的房子也大也没人去:离我家最近的商业区只需要过俩红绿灯 。闲着没事走着都能去。虽然总是“大农村”的叫着,但并没有真的那么僻静。叫大农村是因为绝大多数建筑是两层的,没有拥挤的繁华热闹。
美国的house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肯定不至于像你说的那么不堪。缺点主要集中在太耗钱上,便捷度舒适度是没问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偏好,你可以表达自己喜欢或讨厌,但不能硬拉着所有人陪你一起踩吧?
我没孩子的时候也是更喜欢小房子,因为大house的优点我完全用不上,白白花钱。但有了孩子之后house突然就香了。 不会有邻居噪音打扰我崽睡觉,她小时候睡眠很糟糕。我崽可以无负担地半夜唱卡啦OK+跳舞,随时大喊大叫又跑又跳,她是夜猫子,不用怕影响邻居。疫情的时候闭关在家,有滑梯秋千吊床,还有个直径四米多的大蹦床。采蘑菇摘花玩水玩沙看各种小动物,种菜浇水摘菜吃……大院子为我闺女消磨了不少时间。
总结:1. 你所说的欧美大房子的缺点是错的。
2. 很多人还是挺适合住这种大房子的,所以很多人会喜欢。
刚喜迎物业费上涨,涨完近7块了,一肚子火。
居委物业是一家,业委会关系户傀儡,三伙一一起通过各种手段控制选票,正经业主都没处说理去
——
本来不羡慕的,看了以下这个视频答案,又羡慕起来了。我家可比这贵多了,面积也比这个大,但就是土了吧唧。要按这标准装修,估计装修费1000万都打不住。国内买房装修,真是买了个寂寞,装了个寂寞,住了个寂寞。。。
=====
我说我不羡慕,因为我一家三口在上海住400多平的小独栋,我羡慕并且想住附近800平的独栋。
你说你不羡慕,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天生就喜欢一家三口挤在建筑面积90(60)平不到的鸽子笼里,送你几百平的也不想住吗?
补个图,暑期在家带娃在地下室省电喝酒。
当然是有人不喜欢大房子的,比如我。
我虽然在纽约12年了,但是根正苗红最坚定的公寓党。表现如下:
1,不是经济原因。我甚至不是那种买得起房子而不去买的人,而是我其实有几个房子但也一天都没有住过(也不是因为什么交通不方便,因为其中几个房子离我前后的2个公寓就150-500米距离不等,都出租掉了)。
2,不是没有需求。虽然我目前因为有娃造成外人眼里的需要大房子的不可抗力,但是我和我老婆目前仍然决定暂时使用目前这个2房1厅的公寓里。我的娃们都住在厅里,因为婴儿床有点摆不下我在琢磨着上个叠拼,所以现在你们应该知道我是有多不喜欢大房子了。
不过我不喜欢的主要是纽约这边的大房子,又破又旧又贵。佛罗里达北卡德州的大房子我天天刷西瓜视频嫉妒得眼都红了。我前几年没买真是猪!猪!猪!猪!猪!猪!猪!
对一个除了工作就是收拾房子的人而言,一定会羡慕。
反正我不会,天天收拾,累死了,虫多,蜘蛛多,四五年闹一次老鼠,十五年大修一次房子,一辈子花的钱能把这房子再买回来两次。
当然,大土豪请忽视这个回答。
根据问题描述,我们可以反推题主眼里“合格”的大房子:
1,学区房。
2,15分钟内有医院。
3,周边要配套综合体,夜生活娱乐区和5G基站。
4,地铁房。
我脑子里过了一圈上海的,四五千万这档经济适用型别墅是够呛了。苏州河边上好像有大体都符合的,过亿了吧。
而这位题主,自我介绍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在校生。师医公不愧是永远的神,还没出山的已经都这个眼光了。劝人学医,浮屠七级。
既然你不耻下问了,我就恭恭敬敬的回答你:
能住进题主严选的阶层,那确实没必要羡慕欧美大豪斯。我们这种每天穿过广场舞集群睡在扣扣搜搜小破屋的loser还是有点羡慕的。
这个金字塔自上而下是这样的:你们的房子——欧美大豪斯——我们的房子。你们俯视你们的,我们仰视我们的,这并不矛盾。
一觉醒来,没想到点赞的人这么多,那再更新几张后院的照片吧(我家的后院还没有做,所以选了几张附近邻居的后院照片,供大家观赏)
又更新了前院的照片,熟人估计就已经认出来了。
有熟人,就先匿了。
曾经是羡慕,现在是真的住进来了。
坐标加拿大,说是大house,确实大,仅主卧的卫生间+衣帽间都比我原来国内合租的房间面积都大。室内两层的面积就有2300个平方尺,大约210个平方,18尺(这边建房高度用尺来标的)的挑高客厅。地下室全装修好了,大约有90个平方,将来打算改造成健身房,双车库,是额外的面积。总共5个房间,3个全卫,一个半卫生间。前院有100多平,driveway 可以停4辆车,后院有240多平,还未开发,打算明年再弄。
曾经不敢想象有朝一日会住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搬进来之后,发现是真的爽,吃饭、工作、娱乐休闲、健身、各种工具摆放都有单独的地方。
离各大超市Costco, Canadian tire, homedepot, superstore、健身房等等,开车都是10分钟左右的路程,非常方便。出门走几步,左边有片小森林,右边是个湖,旁边就是trail, 如今每天早上也开始先沿着湖边的trail跑个步。环境没得说。
当然烦恼也有,大了搞卫生麻烦,每次换垃圾桶,得换四五个垃圾袋。草坪大了,浇水好费水啊,而且今年加拿大特别干旱,好多草坪缺水都变黄了。其次是维护费用高,各个房间和客厅的家具都得配,各种工具如剪草机、草坪打边机、除雪机、吸尘器、地毯清洁机都得配,安保系统等等,开销一下子就上来了。没错,存钱就更难了。
虽然是在非常好和安全的社区,但还是弄了两套安保系统,一套本地的,开门30秒内需要按密码,否则会直接报警。另一套谷歌的nest系统,几个摄像头全程监控,当然这些都是要付月费的。地税高,每年大几千。
话不多说上图
PS: 我们家的后院还没有做,所以客厅外面都是荒草。早上跑步路过附近邻居家的后院,挑了几个满意的,随便拍了几张,以后也想做成这样子的后院。
分割线,再上一点图片吧。是卖房的中介拍的,拍的比我好太多了,当时看到图片的时候,就想这房子我买定了。
肯定有很多人羡慕,但是我不羡慕。
原因如下:
1、大房子住起来爽,但是维护、打扫还有税费成本都高,基本常用空间还是电脑书房,别的屋用不上;
2、欧美的大房子没有好吃的外卖和便利的大型商圈,来回就那么几道菜,点外卖的时候肚子分外寂寞,此外娱乐活动也很少;
3、很多人喜欢大房子是因为他们没有割过草,修过房,没有见识过900刀换两片破玻璃还有1200刀安装个洗衣机,这些钱省下来干什么不香?
4、国内的大房子有比欧美NB的多的,我更喜欢国内的豪宅,包括高层的豪宅。对成年人而言,我们喜欢的是什么好处都要,而不是为了大房子寂寞了肚子。
这终究是个个人主观取向问题。
我个人的话,兴趣不大,或者更准确地说,完全没有兴趣。在美国的时候,优选是市中心的大平层,但这要比郊区的大房子贵得多。若是在北上深港等地,优选也依然是市中心的大平层,而且价格和市郊的别墅差不多。
以纽约为例,最好住的地方,就是挨着中央公园东边西边和南边。郊区好点儿的大房子,主要是在长岛和上州,住得是真没啥意思,待不了两天就腻了。
再换到洛杉矶,倒不一定非要住金融区的新兴高层condo,毕竟那城市是摊大饼模式的,于是哪怕是很核心的地段,也存在很多美国式的 “郊区大房子”。比较典型的是Central LA,即Miracle Miles和K town中间的那一段,环境和治安都还不错,且离闹市区还算近。至于什么圣盖博谷或尔湾,反正我自己是没兴趣久住的。每天就抬头看个天,无聊到蛋疼,感觉一辈子都要到头了。
再换到我国,上海这些年新起的一些江边高层,妥妥是首选。深圳也差不多,南山那边盖了不少。和上海的区别在于,深圳新盖的那些,周边还是人气少了点儿,没啥溜达的趣味。上海这点强得多,基本上内环以内的浦西,去哪儿溜达都很有意思,人气也足。
北京倒是无所谓,反正不管住哪儿都是渣。再好的房子,一个春夏秋冬下来,保证灰头土脸。再入冬,天地一遍萧索肃杀。明明该是个镇守北境的黑衣人的城堡所在地,竟然建了这么庞大的一座城市,也算是颇为奇葩了。
若是非要住别墅/大房子,那也是国内强点儿。美国绝大多数独栋房的问题是,几乎都是全木建筑,而不是钢筋水泥。内部的墙壁,基本上也都是dry wall,很没有质感。新房稍微过个几年,就开始各种响动,需要很多日常维护。除了空间大之外,细节和品质的上限天然受限,各种的 “不对齐”,打理起来也很麻烦。
当然了,国内一线城市郊区的别墅,比美国一线城市郊区的别墅,那可是要贵得多了,于是也不太可比。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确实也有可以对标国内那种一线城市郊区豪华别墅的那种大房子的存在,全钢筋水泥,里里外外都是设计过的。但这种存在,基本上就不属于一般国人印象中的 “美国大房子” 了。那类房子,你若不是个明星,或是美国什么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往上,想都不用想。
总之,纯说我个人的主观爱好,日常居住的话,还是喜欢人气很旺的最核心的地区。最好下电梯就是要啥有啥的商场,外加各种吃喝娱乐,以及乌央乌央的腿。但同时,我也喜欢旷野,受不了高密度的钢筋水泥裹挟下的地平线丧失。那么,周末能去真正的郊野(而不是郊区)去奔驰一下,就也挺好。但长期住在郊野就算了。
相当羡慕!
我曾在香港大学读书,找工作过渡住过3200港币一个床位的房子。5平米,只能放进一张高架床,整个房子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窗外是另外一栋楼,就是香港传说中的握手楼。每天见不到阳光,抬头向上,只能看到一线天,看不到远处的天空。那段时间感觉到非常失落,总感觉有一股压抑感,回家躺在高架床上铺,看着头顶幽暗的灯光,感觉香港这生活没有意义。这是图片,你们感受下。
后面在深圳找到了工作。在世界之窗,南山市中心,离公司地铁十分钟的地方住了一个小单间,也看不到阳光。如图。对于一个很喜欢叫朋友来家里开party的人,感觉到也住的很郁闷。当然比香港好了不少。
期间去了三次美国西海岸旅游。两次是找在那工作的哥们一次是去旅游。直接重新塑造了我的三观。如图。
当时我就觉得。每天可以看绿油油的草坪,郁郁葱葱的大树吗,湛蓝的天空吗???有大客厅还可以邀请朋友来家里院子里烧烤,火锅,一起看电影。太幸福了吧。
直到最近,去了广州一个美国企业,有了很多美国同事和了解了美国湾区/洛杉矶的房价后,作为一个家里没有矿的普通打工人,花几百万RMB,不用啃老,努力攒几年,住上这种房子真的很香啊。我可以搞块草坪,跟我的养的狗在院子里扔飞盘,可以跟我家人饭后在椅子看星空,还可以跟朋友在烧烤架里烧烤。
每当我觉得生活hard时,我知道世界还有那么一个地方生活不用那么hard就能过上物质充裕的生活,我就充满希望~
其实米帝买得起大豪斯大牛排的肯定都有车,有车你列举的大部分问题都不是问题…
出去买菜开车5分钟
出去下馆子或去酒吧街开车10分钟
上班的医院开车15分钟
大学离家8分钟
我现在住的地方后院是这样的
前门是这样的
有这种房子最大的问题在于草坪和游泳池的打理,自己干吧真的太费劲了……不搭理吧分分钟变成绿沼泽。在热带地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在屋顶和墙壁加装隔热层,不过这个是一劳永逸,而且可以帮你省空调暖气。
但是其实花钱请个老墨帮你干就很轻松,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有时间干这个还不如去医院加一晚上班拿个一两千不香吗?
放两张附近的社区卫星图:
中产社区:大部分房子200-300平米,院子1000-1500平米,有泳池
富人区:标尺在那 自己算吧……更好看的装修,有泳池就算了,还有网球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