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北京计划 5 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的消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北京计划在五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的消息,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房地产政策信号,其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 理解北京计划 5 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的消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数字的规模和意义。

规模巨大: 150 万套住房,按照平均每套住房面积 7090 平方米计算,这相当于新建了约 1.05 亿至 1.35 亿平方米的住房。这对于一个超大城市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将显著增加北京的住房供应总量。
五年规划: 这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意味着北京并非短期内一次性推出,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这有助于市场预期管理和政策的平稳落地。
解决供需矛盾的信号: 长期以来,北京的住房市场面临着严重的供需矛盾。高昂的房价和有限的供应是许多市民安居乐业的障碍。这个计划明确传达了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

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结合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人口趋势来看:

1. 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城市发展新格局: 北京一直在进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将部分产业、市场和人口向外围区域甚至其他城市转移。但同时,北京仍然是国家中心城市,吸引着大量人口流入,特别是在高端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增加住房供应,特别是面向引进人才和保障性住房,是支撑城市功能优化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配套措施。
2. 人口流入与城镇化进程: 尽管有疏解政策,北京依然是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高地。维持适度的人口流入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来源。增加住房供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流入带来的住房压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3. 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 150 万套住房并非同一种类型。在这个计划下,预计会包含商品房、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不同职业背景的居民的居住需求。

二、 增加 150 万套住房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项政策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可能伴随挑战。

1.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供应端压力增加: 150 万套住房是一个巨大的供应量,这将显著增加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供应。
商品房价格层面: 理论上,供应量的增加会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区域或类型的商品房价格出现波动或调整。尤其是对于投资性需求,在供应增加预期下,其动力可能会减弱。
开发商层面: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这意味着市场机会的增加,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和可能的价格压力。开发商需要更精细化的市场研判和产品定位。
土地市场: 必然会带动相关土地供应量的增加,包括商品住宅用地和租赁住房用地等。土地价格和获取方式也将受到影响。
市场结构性变化:
租赁市场的重要性提升: 150 万套住房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的比例预计会大幅增加。这将有力地推动北京租赁市场的规范化和发展,为更多新市民、青年人提供稳定、可负担的居住选择。
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完善: 共有产权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有助于构建更加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交易活跃度: 随着供应增加和部分政策的配套调整,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激活市场交易,但也取决于具体的购房政策(如信贷、税费、限购等)是否随之调整。

2. 对社会民生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缓解居住困难,改善民生: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150 万套住房的增加,特别是面向各类人才和中低收入群体,将有效缓解“住有所居”的压力,提升市民的居住幸福感和获得感。
吸引和留住人才: 稳定、可负担的住房是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的关键因素。充足的住房供应,特别是人才公寓和共有产权房,将为北京汇聚和保留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住房的增加有助于承接部分疏解产业带来的就业人员,也为高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提供居住保障。这有助于优化北京的人口结构,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 新增住房的选址和建设,必然会涉及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可能更多地会向城市副中心、新城、外围区域等拓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基础设施配套压力: 如此大规模的住房建设,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的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需要同步规划和建设相关配套设施,避免出现“有人无配套”的情况,否则会影响居住品质。
环境承载力考量: 大规模开发建设也需要考虑对城市环境、资源(水、电、能源等)的承载力,以及城市绿化、生态保护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在一定程度上,这将继续推进北京的城镇化进程,但更注重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

3. 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投资的拉动: 巨量的住房建设将带动建材、装修、家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金融风险的监测: 大规模的住房供应和建设也意味着与之相关的融资规模增大。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关注房地产金融风险,确保平稳有序的开发和销售。
宏观调控的考量: 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在推进此计划时,会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金融稳定以及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的宏观调控。

潜在的挑战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执行落地能力: 150 万套的数字是一个目标,具体的执行进度、建设质量、户型设计、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将是衡量政策成效的关键。
区域分布与交通承载: 新增住房的地理位置分布至关重要。如果过度集中在交通不便或配套落后的区域,将可能加剧新的交通拥堵和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资金来源与融资: 如何为如此庞大的住房供应计划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是一个重要课题。
市场消化能力与泡沫风险: 虽然是为解决供需矛盾,但在特定时期内,过快的供应增长也需要警惕市场消化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价格回调。
与其他政策的协同性: 此政策需要与其他房地产调控政策(如信贷、税费、限购、租售同权等)、城市规划、人口政策等紧密协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总结:

北京计划 5 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是北京市政府在住房供应领域释放的一个重磅信号。它体现了政府解决民生痛点、优化城市功能、吸引人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这项计划的核心目标在于缓解供需矛盾,稳定市场预期,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并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人口和居住的支撑。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规划也需要审慎推进,充分考虑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市场消化能力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等因素。其最终效果,将取决于政策的具体设计、执行力度以及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同配合。对于市民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北京的居住选择将更加多元化,居住负担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在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申明转的,不谢!!!

今天晚上,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重磅:厉害了!5年内北京供地可建住宅150万套!》

许多朋友大呼过瘾,觉得政府终于开始拿出诚意来降房价了

还是根据本号的风格,多的不评论,直接看数据,让各位感受下什么叫套路


一、本次供地计划是多还是少?

首先,这篇新闻的依据是新发布的两个供地计划:

《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

《北京市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计划中的数据如下:

“本市计划今后五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其中国有建设用地5000公顷,集体建设用地1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PS:集体建设用地 = 农村建设用地,也就是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等,和关心房价的各位基本无关

上面这个供地计划究竟是多还是少呢?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政府过去几年的土地供应计划:

《北京市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2550公顷

《北京市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1700公顷

《北京市201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1650公顷

《北京市201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1650公顷

《北京市201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1200公顷

《北京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1200公顷

来源:

bjgtj.gov.cn/art/2012/5

bjgtj.gov.cn/art/2012/5

bjgtj.gov.cn/art/2013/4

bjgtj.gov.cn/art/2014/3

bjgtj.gov.cn/art/2015/4

bjgtj.gov.cn/art/2016/5

以上都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官方链接。合计一下,2012-2016年5年的住宅供地计划,加起来一共是7400公顷

注意,这里是“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不包括集体建设用地

也就是说,未来5年相比较过去5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将会从7400公顷下降到5000公顷


二、历史上的5年供地计划

2012年的时候,政府也公布了一个类似今天这样的5年(十二五期间)土地供应计划:

《北京市2011—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zhengwu.beijing.gov.cn/

当年的5年计划是这样写的:

“在2011年—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交通运输、水域和水利设施及特殊用地5500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4800公顷,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400公顷,特殊用地30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40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600公顷;住宅用地9300公顷”

对比一下:

2012年时,政府公布了2011-2015年的国有住宅建设用地供地计划:9300公顷

2017年的今天,政府公布的2017-2021年国有住宅建设用地供地计划是:5000公顷

今天公布的这个5年住宅供地计划,比起2012年时制定的的5年住宅供地计划,接近腰斩


三、美好的计划,骨感的现实

我们都知道,实际往往和计划有很大差别,那么过去几年的实际住宅供地是多少呢?

2011-2016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实际供应情况表(单位:公顷)

年份

计划

实际

实际/计划

2011

2550

1936

75.92%

2012

1700

1168

68.71%

2013

1650

1783

108.06%

2014

1650

1195

72.42%

2015

1200

877

73.08%

2016

1200

469

39.08%

总计

9950

7428

74.65%

来源:

bjgtj.gov.cn/art/2012/5

bjstats.gov.cn/tjsj/tjg

bjstats.gov.cn/tjsj/tjg

bjstats.gov.cn/tjsj/tjg

bjstats.gov.cn/tjsj/tjg

bjstats.gov.cn/zxfb/201

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去6年,北京市的实际住宅供地只完成了计划的3/4,其中2016年更是不到40%。只有2013年的实际供地超过了计划供地,达到108%——2013年一年实际供应了1783公顷,这也是2014年房价回落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没有觉得套路满满?

今天这个5年计划比起2012年的那个5年计划——接近腰斩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实际只完成了计划的3/4

未来5年能否完成计划?——2016年可是只完成了计划的40%

哪怕完成了计划,也比过去5年的实际供地要少——小学数学题,自己算算


四、150万套 ——“新增”?“净增”?

今天公布的5年供地计划中,有这么一句话是很受大家关注的:

“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继续PS:这150万套是包括了国有+集体建设用地

新增150万套是什么概念?我们继续看数字:

历年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都公布了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和各类保障住宅竣工套数。我们按照商品住宅套均80平米计算,过去5年北京市每年各类国有建设用地上的住宅竣工套数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说:

过去5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上,计划住宅供地7400公顷,实际建成约140万套住宅

未来5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上,计划住宅供地5000公顷

那么,未来5年,北京国有建设用地上,实际会落成多少套住宅?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新增”不等于“净增”

下表为北京过去历年供地的详细情况(数据来源和上面一样),可以看到,在各类保障性住宅供地中,用于回迁定向安置、棚改的比重,基本都超过50%,其中2016年达到72.6%。

(单位:公顷)

也就是说,新增的保障性住宅中,大部分都是回迁房、棚改房——而这类房子并不会“净增”多少面积——“回迁面积”减去“拆迁面积”才等于“净增”

所有在北京群众应该都能感受到,北京这两年极大的加快了城中村、地下空间、违章建筑的拆除速度,其根源就是首都疏解产业和人口的需求。

2016年,北京完成违章建筑拆除面积:3000万平米

news.xinhuanet.com/loca

2017年,北京的拆违计划是:4000万平米

zhengwu.beijing.gov.cn/

要知道,北京市2015年的所有房屋竣工面积是4170.2万平米(其中各种类型的住宅竣工1900.7万平米),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2016》

也就是说,北京每年拆除的违章建筑,和新建的所有类型的建筑面积,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北京的空间,被锁死了

总结一下:

北京未来几年的首要KPI是疏解和赶人——本次公布的5年供地计划,看似很多,实则是大减

“实际”往往不同于“计划”——过去几年的供地计划快速下降,而实际供地则下降得更快

北京的住宅供地中,相当大比例是保障房,而保障房中的一半以上都是并不会“净增”面积的回迁房

新闻需要仔细读,多上*.gov.cn看数据,小心各种套路

近期本号将会继续推出有关一线学区房、雄安新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小城市经济形势等数据分析文,敬请期待



微信名:黔财有话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计划在五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的消息,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房地产政策信号,其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理解北京计划 5 年内增加 150 万套住房的消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数字的规模和意义。 规模巨大: 150 万套住房,按照平均每套住房面积 7090 平方米计算,这相当于.............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简洁有力,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如同冬日暖阳,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一起向未来”的含义解析: “一起”: 这两个字是整个口号的灵魂所在。它首先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团结与和平。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人民正经历着共同的挑战,更加需要携手合作.............
  • 回答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谢俊逸和袁新意在几何Bogomolov猜想领域取得突破,这无疑是数学界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我们得先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猜想本身,以及它在数学中的位置。什么是Bogomolov猜想?Bogomolov猜想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猜想,它涉及到代数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回答
    针对北京师达中学就“侵犯学生隐私传闻”的回应,即“已对涉事教师批评教育,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侵犯学生隐私”的具体传闻内容是什么。虽然原文没有详细说明,但这类传闻通常可能涉及以下几点: 不当的检查: 比如教师在未充分征得学生.............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从一个更贴近生活、不那么“AI”的视角,来聊聊201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中的“新时代新青年”和“绿水青山图”。这两道题目虽然在形式上是二选一,但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关系。咱们先说“新时代新青年”。题目本身是怎么来的?这个题目绝对不是凭空出.............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现在正身处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手机没电了,也看不懂路边的指示牌,心里有点儿慌。这时候,如果你能随身携带一个能告诉你“你在哪儿,去哪儿”的小帮手,是不是就觉得踏实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像是这样一位随时随地守护着我们的“超级导航员”。要理解北斗,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宇宙.............
  • 回答
    理解以印度为首的第三世界国家在俄乌战争中反对北约的立场,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其历史根源、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挺俄”或“反北约”二元对立,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一、历史的烙印:不结盟运动的遗产与西方霸权的警惕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印度这样的先行者,其国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之间,从中世纪末期一直到意大利统一这段漫长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不是一段简单的“邻里恩怨史”,而是交织着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血脉相连的复杂画卷。一、 中世纪的余晖与意大利北部的碎片化中世纪末期,欧洲大陆呈现出一派诸侯割据的景象,意大利北部尤甚。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国.............
  • 回答
    说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简称“深北莫”)2021届毕业生的出路,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在他们作为学校首届毕业生,身上自带了“开创者”的光环。要评价他们的出路,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从深北莫的背景来看,这批毕业生的起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 你知道,深北莫是中俄两国教育合.............
  • 回答
    评价一位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代数几何博士毕业的学者,选择到北京理工大学(北理)担任“预聘”助理教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到个人职业发展、学术声誉、地域选择、以及高校人才引进策略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宾大代数几何博士的学位分量。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 回答
    成都女孩弃港大68万奖学金,选择北大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事儿一出来,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网上也是议论纷纷。要说怎么看,这事儿吧,得拆开了揉碎了说,因为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学校”和“好专业”的选择题。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是个“反常规”的选择。在很多人眼里,港大是国际顶.............
  • 回答
    一晃博士后研究的时光就到了尾声,手中握着一份优秀的履历,但心中却难免泛起一丝迷茫:如果最终没能顺利获得心仪的教职,那接下来的人生路会通向何方?这确实是不少投身北美或中国理论科学(数学、理论物理)领域的博士后们会反复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教职,特别是那些在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的稳定职位,对于.............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