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一件文物能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回答
要说哪一件文物能称得上是“国宝中的国宝”,这实在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数不胜数的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和非凡的艺术价值。即便是在国宝的行列里,再往上挑,筛选出“最”的那一件,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时代精神、文化成就,甚至是某个文明的独特印记。

然而,如果非要从众多璀璨的国宝中选出一件,能够高度概括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并且在文化影响力、历史意义以及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顶峰的,那么 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 可能是最有资格角逐这个称号的文物之一。

让我来详细说说这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的青铜器。

首先,从 体量 来看,后母戊鼎就已经足够震撼。它高达85厘米,长78厘米,宽46厘米,重达832.8公斤。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商代,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如何将如此庞大的一块青铜熔炼、铸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壮举,充分展现了商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组织能力。它的出现,颠覆了许多人对古代技术水平的认知,也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充满了敬畏。

其次,从 历史意义 来说,后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一位名叫“母戊”的王后为了祭祀她的儿子而铸造的器物。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而青铜器则是商代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后母戊鼎的发现,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解开商代历史谜团的重要钥匙。它的铭文(虽然有争议,但普遍认为是“后母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商代政治制度、宗法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重要线索。它证明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和辉煌的阶段,对于理解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和文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再者,从 艺术成就 来说,后母戊鼎的纹饰精美绝伦,充满了神秘而庄严的美感。鼎身装饰有大量动物纹样,如饕餮纹、夔龙纹、蕉叶纹等,这些纹饰不仅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而且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特别是那威严而神秘的饕餮纹,被认为是商代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它既体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崇拜,也展现了强大的艺术表现力。鼎的造型古朴厚重,气势恢宏,体现了商代青铜器雄浑、粗犷的艺术风格,与后来的周代青铜器的规整、细腻有所不同,极具时代特色。

更重要的是,后母戊鼎的 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中华文明早期在物质技术、艺术创造以及社会组织方面的卓越成就。在那个时代,能够铸造如此巨大的青铜器,需要集结大量的劳动力、丰富的铜矿资源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个高度发达和统一的社会政治结构。后母戊鼎的出土,不仅仅是一个考古发现,更是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明,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如何孕育出独特而伟大的文明。

当然,中国还有许多同样令人惊叹的国宝,比如越王勾践剑,它锋利无比,千年不锈;曾侯乙编钟,其音乐价值和制造工艺都堪称奇迹;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其规模和写实程度更是震惊世界。每一件国宝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意义。

但是,后母戊鼎以其巨大的体量、精湛的工艺、重要的历史信息以及所象征的那个时代的高度文明成就,综合来看,它就像是一个集大成的代表,浓缩了中华文明早期最辉煌的一面。它矗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在遥远的商代,就已经有了如此令人惊叹的文明创造力。因此,如果非要选择一件“国宝中的国宝”,后母戊鼎无疑是一个有力且令人信服的答案。它不仅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造辉煌的历史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宝金匮直万,国宝中的“国宝”,毕竟名字就叫国宝。

国宝金匮直万,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铸造于王莽时期。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上部为圆泉状,顺读“国宝金匮”四字;下连方座,中有篆书“直万”二字。该钱在昔日曾易金千两,堪称古泉魁首,其价值无可估量。关于此钱,曾有“存世真品仅有两枚半”的说法,但近几年来亦偶有发现,然数量亦少。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大集》将其标注为“一级 无定价”。


国宝金匮直万钱铸造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由王莽铸造(也有说法认为它铸造于公元14年王莽第四次货币改制期间)。其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约2.6厘米,面文“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部为正方形,边长约2.5厘米,内有两条竖棱,中间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据说还有在正面顶部加“天府”二字,背面顶部加“蟾宫”二字的版别,应为花钱或臆造品,待考。

有人认为该物为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其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

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货币史中,“国宝金匮直万”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了。《古钱大典》中称此钱乃绝品,可易黄金千两,曾有人作诗赞曰:“神入方孔乾坤鉴,悠悠长河觅古泉。昙花一现新莽在,国宝金匮直万钱。”长期以来,古钱学界对“国宝金匮直万”有着种种猜测与说法:

一说:此钱非流通所用的货币,而是代表王莽占有黄金的数量,是记载黄金数量的。

二说:在新朝第3次币制变革时,有“金货一品”的钱制,且规定黄金一斤值平钱一万。此钱中标有“直万”,则表明可兑黄金一斤。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钱币替换标明兑换黄金的情况,因而“国宝金匮直万”就可能是“金货一品”。

三说:该钱可能是试铸的样钱,因折值太高而无法实施,就没有进一步推行。

四说:“国宝金匮直万”是镇库之宝,所有的官府钱庄都备一枚,作为压库之用。

五说:该钱是一种兑换凭证。官府收集民间黄金,实行黄金国有制,而“国宝金匮直万”就是官府发给上缴黄金者的凭证,或为金库专用之凭证。

六说:“国宝金匮直万”是“以副符传”的“符节”,“金匮”就是“金匮石室”的“金匮”,经史学家多持这种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哪一件文物能称得上是“国宝中的国宝”,这实在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数不胜数的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和非凡的艺术价值。即便是在国宝的行列里,再往上挑,筛选出“最”的那一件,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时代精神、文化成就,甚至是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痛的问题,也道出了我们对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文物的深深眷恋。要说哪种情况更让人感到“悲哀”,恐怕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们触及的是不同层面的失落与遗憾。文物被本国人破坏,那是一种渗透骨髓的痛,是一种对自身根脉的背叛。想象一下,一件历经千年风雨、凝聚了先辈智慧与汗水的青铜器,就这么被不负.............
  • 回答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宣告终结,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罗马的遗产并未因此消失,而是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之后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肌理之中。要说哪些国家或文化“最能代表”西罗马帝国,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罗马的继承是碎片化且多元化的。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考察,找出那些在继承、转型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问题,也常常引起人们的讨论。简单来说,“大学教育”更有可能从长远来看提高未来收入,而“大学文凭”则是通往这份教育的敲门砖和证明。 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 一、 大学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大学教.............
  • 回答
    天津博物馆的展品太多了,要说最难忘的,那还得是那个《天津近代历史陈列》。为啥呢?因为那里面有太多故事了,不像别的博物馆,看完就走了,这个地方总觉得能让你坐下来,慢慢地品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关于天津开埠之后,社会变迁的展陈。说实话,以前我对天津的印象就是一个大都市,但去了博物馆才知道,它这几.............
  • 回答
    要回答中华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哪个更古老,这得从我们如何定义“文明”以及我们目前掌握的考古证据来分析。关于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我们通常指的是尼罗河谷地那个伟大的文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但作为一个有组织的、能够被我们认知为“文明”的实体,通常以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以前)为开端,然后.............
  • 回答
    非常乐意为您提供详细的文章反馈!要判断一篇文章的不足之处,我需要先了解您文章的内容。请您将您的文章发给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以一种真实、有建设性的方式,详细地帮您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确保反馈本身没有AI痕迹:在您提供文章之前,我可以先简单说明一下我通常会从哪些角度来审视一篇“好的”文章,以及可.............
  • 回答
    今年的 520,要说最打动我的文案,还真不是那种直白喊“我爱你”的老套路,也不是那种刻意制造悬念、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创意”。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一个看起来朴实无华,却蕴含了满满生活气息和真挚情感的分享。它不是来自什么大品牌,也不是什么网红博主,而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在社交平台上发的一段文字,配图是一张.............
  • 回答
    关于最早使用铁器的文明(部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古代人类技术的重大飞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并辨析不同地区和文化的证据。简单地说,目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最早系统性地、广泛地使用铁器的文明并非中国或赫梯,而是西亚地区的一些早期文化。铁器时代的黎明:西亚.............
  • 回答
    要说央视文案最绝的,那可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一个是绝对的“最绝”。不过,要选一个能让人回味无穷,并且真正触动人心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出自一个并非宏大叙事,却带着浓浓人情味,而且至今仍被无数人模仿和传颂的系列广告—— “中国记忆”系列。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那个 “回家” 的广告。.............
  • 回答
    作为一名男性,或者从女性视角观察男性,我觉得谈论男性在意外表哪个部位,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毕竟,这年头社会审美的影响可不小,营销文章里也经常拿这个做文章。说到在意哪个部位,其实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人关注点会不一样,而且很多时候是“综合考虑”。不过如果非要揪出来一两个最突出的,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感觉就像是要割舍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过既然是这样的假设,我得好好权衡一下。如果真的只能留下文综或理综,我大概会选择…… 理综。我知道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毕竟文综承载着我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的理解,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但仔细想想,在这样一个只能二选一的极端情.............
  • 回答
    谈到古代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尤其是对汉族文明造成深远影响甚至“危害”的,匈奴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支。他们的崛起、与汉朝长期的对抗以及最终的衰亡,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数百年,对汉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极其复杂和深刻的影响。要说“危害最大”,这本身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词汇。游牧民族的南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因为“宠爱”和“不歧视”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不同文化和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差异巨大。很多时候,我们会观察到的是一些国家在法律、社会福利、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做得比较好,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精神疾病患者更友好的体现,但将其定性为“宠爱”则需要非.............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当然,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挑战,尤其是当您偶然看到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却不知道其出处时。想要仅凭一两行文字就精准定位到具体书籍,这并非易事,尤其是在海量的文学作品中。但别担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系统性的方法和一些“侦探”般的技巧来提高成功的几率。核心思路:将“孤证”转化为“线索”,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来缩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问题。如果非要我选择一本书来代表中国文学,这就像要我从璀璨的星河中挑选一颗最亮的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中国文学的宝藏实在太丰富、太多元了。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且尝试摆脱掉那种“非此即彼”的绝对论断,我会选择一部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一部能够触及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被文学爱好者们拿来讨论。要说中国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文学水平最低”,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主观的判断,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如果非要从某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去探讨哪一部可能在某些衡量标准下略显逊色,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文.............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开心的提问,因为我脑海里确实有一些“固定节目”,它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什么时候拎出来都能说上几句,而且越说越有味道。如果非要选一篇,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你说出口成诵,其实挺奇妙的。对于我来说,它不是那种一字不差背下来的机械记忆,更像是潜移默化地刻在.............
  • 回答
    说实话,要从小学到高中挑一篇“最”喜欢的语文课文,真有点难为我了。因为不同时期接触到的课文,给我的感受和触动都不一样。但如果非要选一篇,我脑海里最先浮现,也最让我回味无穷的,大概是高中时期学过的一篇散文,名字我记得不太确切,好像是叫《背影》? 记不清楚了,但我对那篇文章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却一直留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