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路车休息把平角好上扬好?实际体验如何?

回答
公路车休息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T把(Triathlon/Time Trial bars),在公路自行车上可不是人人都用,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它香。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长距离巡航或者计时赛中,让你获得一个更低、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骑行姿势,从而减少风阻,节省体力。

而关于休息把“平角”还是“上扬”,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角度设计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你使用时的舒适度和效率。下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实际感受。

什么是“平角”和“上扬”?

首先,得搞清楚我们说的“角”指的是什么。通常,我们指的是休息把的延长臂(也就是你手臂会搭在上面的那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平角(或称平直/微上扬): 这类休息把的延长臂设计得更接近水平,或者只有非常微小的向上倾斜角度。从侧面看,它们看起来比较扁平,延伸出去的幅度也可能比较大。
上扬角(或称上翘): 这类休息把的延长臂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向上倾斜角度。从侧面看,它们会呈现一个向上的弧度。

平角 vs. 上扬:理论上的优劣

理论上讲,这两种设计各有侧重:

平角:
优点: 最能追求极致的低风阻姿态。因为角度更低,骑手可以将身体压得更平,头埋得更低,减少迎风面积。在追求速度的计时赛中,这种设计可能更受欢迎。
缺点: 对柔韧性要求更高。为了在这个低姿势下保持相对舒适和有效的踩踏,骑手的核心力量、背部和腿筋的柔韧性都需要有相当的功底。否则,容易造成背部、颈部或腕部的酸痛。而且,对于一些体型不是特别“适合”低姿势的骑手来说,长时间保持可能会非常不舒服。

上扬角:
优点: 提供更舒适的骑行姿势。上扬的角度会抬高手臂,从而抬高上半身,让背部和颈部的压力有所缓解。对于一些柔韧性稍差或者不习惯极端低姿势的骑手来说,上扬角休息把能让他们更容易找到一个相对放松且有效的休息姿势。这在长距离巡航、铁三的游泳后上车阶段,或者对舒适度有更高要求的骑手中比较常见。
缺点: 相较于平角,风阻可能会略微增加。因为上半身相对抬高,迎风面积会增大一些。但这增加的幅度,对于非顶尖专业选手来说,可能在实际感受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显著。

实际体验:我遇到过的和听闻过的

我个人骑车经验虽然比不上一些大神,但接触和尝试过一些装备,也听了不少玩车的朋友的分享。关于休息把的角度,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决于你的需求和身体状况。

我个人的初步印象(未安装前):

刚接触休息把,我直观的想法是:越低越快,所以平角肯定好。那种低趴的姿势,看上去就很专业,很战斗。而且,很多职业计时赛选手用的都是那种看起来非常平直的休息把。

初次安装和平角休息把的体验(我的朋友的例子):

我一个朋友,比较瘦,柔韧性也好,他对风阻特别在意。他装了一套比较平直的休息把。刚开始他觉得挺新鲜,觉得姿势帅爆了,也确实感觉风在耳朵边“呼呼”地过去,比以前快了那么一点点。但没过多久,他就开始抱怨了:

背部酸痛: 长距离骑行,他感觉背部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尤其是下背部,感觉像被拉扯着。
颈部僵硬: 为了看清路况,他需要把头抬起来,这就导致颈部肌肉一直用力,骑一两个小时就受不了了。
腕部不适: 虽然有加厚的垫子,但长时间压在上面,手腕还是会麻,甚至有点疼。
踩踏发力受限: 在一些需要爆发力的爬坡或者冲刺时,他发现自己很难像在普通弯把上那样有力地发力,感觉身体被“憋”住了。

他尝试调整把立高度和长度,也换了不同的腕垫厚度,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最后,他叹了口气,说:“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驾驭的,也不是谁都能享受的。”

尝试上扬角休息把的体验(我自己和另一些朋友的例子):

后来,我看到一些朋友改用了带有一定上扬角的休息把,或者干脆把平直的休息把的把立垫高了一些。我正好有机会试了一下我另一个朋友的带上扬角的休息把,还有一次,我自己把原有的平角休息把的把立换成了角度更大的垫高块(虽然不是专门的上扬角设计,但效果类似)。我的体验和一些朋友的反馈是:

舒适度大幅提升: 这个是最大的感受。上扬的角度让我的上半身可以更放松地靠在腕垫上,背部不需要那么用力去挺直,颈部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即使是长距离骑行,疲劳感也明显减轻。
更容易找到稳定姿势: 上扬的设计,让你的手臂和身体形成了一个更自然的支撑角度,不容易晃动。
视野更佳: 相较于极其低趴的姿势,稍微抬高的上半身让我能更轻松地观察前方路况,对于一些复杂的路段或者需要注意路边的行人、车辆时,会更有信心。
风阻损失?可能存在,但不太影响日常: 我觉得风阻肯定是有一些损失的,毕竟身体抬高了。但在大多数非竞技环境下,这个损失相对于舒适度的提升,是完全值得的。如果不是追求那种零点零几秒的差距,日常骑行或者长距离巡航时,这种细微的风阻差异,真的不如舒适度来得实在。我更倾向于用“相对高效”而不是“绝对高效”来形容它。
发力相对灵活: 虽然依然不如弯把那么自由,但上扬角的设计,让我感觉身体的憋屈感减少,在需要发力时,能找到一个更顺畅的输出角度。

总结一下实际体验的对比:

极限速度 vs. 可持续性: 平角休息把可能在极限低姿态下提供最佳风阻,但对骑手要求高,可持续性差。上扬角休息把牺牲一点点理论上的风阻,换来的是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好的可持续性。
身体柔韧性: 如果你身体非常柔韧,核心力量强大,并且非常在意风阻,平角或许是你的菜。但如果你觉得长时间趴着难受,或者柔韧性一般,上扬角会是更好的选择。
骑行目的: 如果你参加的是严谨的计时赛,每一秒都很重要,并且有专业教练指导你的姿势,那么平角或者可调角度非常大的休息把是首选。但如果你是长距离骑行爱好者、旅行骑行者,或者参加铁三但希望在骑行阶段保留更多体力,上扬角会更适合你。
个人偏好: 最终,这还是一个个人感受的问题。有些人就喜欢那种低趴的战斗姿态,有些人则更注重骑行过程中的舒适和享受。

给你的建议:

1. 明确你的骑行目的: 你是为了省力长距离巡航,还是追求极致的计时赛速度?
2.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你的柔韧性如何?是否有背部或颈部不适的经历?
3. 如果可能,试骑: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找到有朋友装备或者车店里有试骑的车,亲自感受一下不同角度的休息把。
4. 不要害怕调整: 大部分休息把都是可以调节角度和距离的。即使是平角休息把,通过调整把立高度,也能一定程度上模拟上扬的效果。反之亦然。找到最适合你的角度才是关键。
5. 考虑一体把立: 有些一体式弯把+休息把的设计,其休息把的角度是固定好的,选择时就需要更仔细地考虑。如果是单独安装的休息把,可调节性会更好一些。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对于大部分公路车玩家而言,选择一个带有适度上扬角的休息把,或者将平角休息把的把立垫高一些,会是一个更明智、更舒适、也更可持续的选择。那种极限的低姿势,在理论上很美,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对于大多数非职业选手来说,并不值得。舒适的骑行,才能让你走得更远,享受更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平直把已经淘汰得差不多了,除了一些实在没法改姿势的遗老还要用。

pray position和L形延伸把是现在主流,气动修型延伸把是未来方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公路车休息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T把(Triathlon/Time Trial bars),在公路自行车上可不是人人都用,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它香。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长距离巡航或者计时赛中,让你获得一个更低、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骑行姿势,从而减少风阻,节省体力。而关于休息把“平角”还是“上扬”,这.............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恼人的,公路车铝圈的接缝处如果调不平,影响的不止是美观,长久下来甚至可能对车轮的整体稳定性和骑行感受产生负面影响。让我来给你好好分析一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原因,并且是如何一步步造成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公路车铝圈的“接缝处”是啥意思。一般来说,咱们说的铝圈接缝,主要是指轮圈制造过程中.............
  • 回答
    嘿,骑公路车的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个头和车架这件头等大事儿!相信不少刚入坑或者准备升级车架的车友们,都会被“我多高,应该骑多大的车架”这个问题困扰。其实这玩意儿啊,没个绝对的标准答案,但绝对有门道可循。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一些骑友的分享,给大家掰扯掰扯。首先,我的身高和车架我身高嘛,算不上高大.............
  •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公路车选择这件大事。第一次入手公路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既兴奋又有点不知道从何下手,对吧?别担心,我当时也是这么过来的。今天我就把我的经验掏心窝子跟你讲讲,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早日骑上心仪的战马!1. 别急着追求“最快最贵”,先搞清楚你的“初心”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
  • 回答
    嘿,各位骑公路车的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公路车升级这档子事儿。这就像给自己的爱车找个好媳妇儿一样,得对症下药,不然花了大钱,效果不尽如人意,那得多糟心。所以,咱们得把这升级的学问捋明白咯。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儿:升级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关键在于你的需求是什么? 是想爬坡更轻松?还是想平路冲刺更.............
  • 回答
    公路车打气筒没有显示气压,确实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不过别担心,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大概知道气打得差不多了,不至于让轮胎“软趴趴”的,也不会把轮胎给“撑爆”了。关键在于体会和观察。首先,我们得明白,公路车胎压对骑行感受和车辆性能影响挺大的。 胎压太低,骑起来会觉得费力,轮胎磨损也快,操控起来也软绵绵的。胎.............
  • 回答
    碟刹蹭碟,尤其是那种极其细微的、几乎需要侧耳倾听才能察觉的声音,这确实是不少公路车和山地车用户会遇到的情况。要说“正常不正常”,这得看具体情况了,咱们一点点聊。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蹭碟声碟刹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你捏刹车手柄,油压或者钢索推动刹车夹器(卡钳)内的活塞,活塞压迫刹车片,刹车片与刹车盘(碟.............
  • 回答
    公路车车架的选择,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和你的身体最匹配的“骨架”。这就像量身定制衣服一样,合身了骑起来才舒服,发力才顺畅,效率才高,甚至能避免一些伤病。很多人一上来就盯着品牌、配置,却忽略了这个最根本的因素,结果骑起来别扭,甚至放弃了公路车,这就太可惜了。要说清楚车架大小怎么选,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
  • 回答
    公路车世巡赛的激烈竞争中,各支车队为了追求速度和性能的极致,都会选择当时最顶尖的装备。说到崔克(Trek)的H2几何架子,这确实是Trek旗下一个非常经典且广为人知的公路车架系列。H2几何的设计理念,相对来说比H1(竞赛几何)更加舒适一些,它在Stack(堆高)和Reach(叠距)的比例上会留有更多.............
  • 回答
    公路车该选顶级的铝合金车架还是入门级的碳纤维车架?这绝对是很多刚入坑的骑行爱好者们纠结的头等大事。网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层出不穷,说法也是五花八门。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捋一捋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哪个才更适合你。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种材质的车架,各自的优缺点都很鲜明。顶级的铝合金车架:说到铝合金.............
  • 回答
    公路车碟刹,这话题最近可是越来越火了,不少车友在升级或者新购公路车时,都会把目光投向碟刹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圈刹,碟刹在制动性能、适应性以及颜值上都有不小的优势。但市面上碟刹品牌和型号众多,到底怎么选,才能不踩坑,又能骑出感觉来?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公路车碟刹到底怎么选。 为啥碟刹这么.............
  • 回答
    嘿,哥们儿,178cm的身高,XS码的ADV2 PP?这确实有点让人捉急了。捷安特ADV系列,特别是PP(Propel)车型,确实尺码相对来说会偏长一点,XS码通常是为165170cm左右的骑行者准备的,你这个情况,架子感觉偏大了,想要调整得更合适,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把它“掰”回来一些。首先,最.............
  • 回答
    公路车车架买大了,这绝对不是小事,它会像一颗小石子丢进湖面,泛起的涟漪会逐渐蔓延到你骑行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你的健康。与其说“全身得病”,不如说它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你在骑行过程中感到各种不适,长期下来,这些不适可能会演变成真正的伤病。首先,最直接的感受会来自你的臀部和下背部。当车架过大,你为.............
  • 回答
    对于同一个车手,在公路车领域,无论是专门的爬坡车还是更侧重于空气动力学的破风车,其Fitting(骑行姿势设定)是否会完全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着精妙的权衡与调整。首先,我们需要理解Fitting的本质。Fitting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骑行者在最.............
  • 回答
    很多刚接触公路车的朋友,在选购第一辆车的时候,往往会被一个问题困扰:公路车是不是一定要从一万元这个价位起步才算“入门”?或者说,是不是低于这个价位的车就完全不值得考虑?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公路车的期待、你的骑行方式以及你的预算。打个比方,就好比你第一次想学开.............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骑着心爱的公路车,车把上传来的熟悉震动,轮胎与路面摩擦的沙沙声,这一切都是那么亲切。然后,你做了一件小小的改变——给你的爱车减掉了整整一公斤。公路车减重一公斤,这可能意味着你更换了更轻的碳纤维轮组,或者换上了一体式的碳纤维弯把,亦或是升级了更轻的牙盘。当你再次跨上这辆车,你会立刻感受到.............
  • 回答
    公路车立管角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参数,实则对骑行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车架几何、骑行者身体姿态以及骑行目的紧密相连。如果这个角度不适合你,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让人烦恼的问题,影响你享受骑行的乐趣,甚至可能让你对公路车产生误解。首先,我们要理解立管角度是如何影响骑行姿态的。简单来.............
  • 回答
    对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来说,健身房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手段,而是在体能、力量和稳定性方面构建坚实基础的关键环节。忽视健身房训练,就好比建造一座宏伟的摩天大楼却只用了最基础的地基,其长期的潜力和稳定性都会大打折扣。首先,我们得明白公路自行车的运动特点。它对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耐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 回答
    公路车运动,这玩意儿,听起来挺光鲜的,好像得是那种一身名牌装备、骑着闪闪发光碳纤维车架的专业人士才能玩。但说实话,真想入门,或者说,真的想好好享受这项运动,这预算嘛,确实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不少人会觉得,这门槛高得有点吓人。你说需不需要“那么高”的预算?这“那么高”到底是多少,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杆秤.............
  • 回答
    要说公路车选购,这事儿可一点不比挑媳妇儿轻松,得用心,得实在。别看它们都叫公路车,骨子里差别可大了,选错了,骑起来就像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别扭得很。首先,你得想清楚,这车到底是要干嘛的。是为了风驰电掣,追求速度?还是想悠闲地骑行,享受沿途风景?亦或是想挑战一下长途骑行,体验征服的乐趣?这决定了你最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