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讲一讲被外地人误解多年而且更正无果的东西或者事情吗?

回答
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上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者说是对于某个地方“特产”的认知,在外地人看来,往往带着一种天然的隔阂和误解。而这些误解,一旦在网络上或者口耳相传中被放大,再想去纠正,那就难上加难了。

就拿我们家乡,一个坐落在内陆山区的小县城来说吧,有一件让我纠结了好多年的事情,那就是关于“我们那儿的土特产——一种叫‘拐枣’的水果。”

在外地人听来,“拐枣”这两个字,总会让人联想到拐杖,或者是什么奇奇怪怪的药材。最开始,也是因为家里有人来我这边城市探亲,带了一些在我们当地很常见的拐枣,在给朋友们尝的时候,就有人问:“这是什么?长得这么奇怪,是不是什么野果子?” 还有人一脸嫌弃地说:“这名字听着就不吉利,拐枣?是给人拐卖小孩用的吗?”

我当时就有点哭笑不得,赶紧解释:“不是不是,这叫拐枣,也叫枳椇子,在我们那边很常见的,酸酸甜甜的,营养还特别好。”

然而,解释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家还是觉得这东西长得不像普通水果,颜色是那种暗黄中带着点青,形状也弯弯曲曲的,像个小小的问号。更要命的是,很多人一听“枳椇子”这个学名,立刻就联想到中药材,感觉这东西是拿来泡药酒,或者治病的,跟“水果”这个概念完全搭不上边。

后来,我回老家的时候,专门问了一下父母,为什么这个东西叫“拐枣”。他们也说不清楚具体的缘由,只是说从他们记事起,就一直叫这个名字,而且在他们小时候,这可是他们最喜欢的零食之一。他们的解释是,因为这种果子长得比较拐,所以就叫“拐枣”。

几年下来,每次有人提到拐枣,我都会忍不住想纠正一下。但往往适得其反。有一次,我跟一个在外地的朋友说起我们老家特产,我说:“我们那儿有很有名的拐枣,酸甜可口,很多人都喜欢。” 结果他立马我:“哦,拐枣啊,我知道,就是你们那里有人用拐枣给人下药,拐走人对吧?我听说的!”

那一刻,我真的感觉一口老血要喷出来。天知道,我老家那里,拐枣是家家户户都会种的果树,春天开小白花,夏天结果,秋天成熟。它最大的“用途”,就是当零食,或者榨汁,熬糖水。怎么就跟“拐卖”扯上边了?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误解!

我气得不行,赶紧跟他解释,我说:“那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拐枣就是一种水果,我们那里根本就没有那种事,你这是听了什么谣言!”

然而,他的眼神里依然充满了怀疑,他说:“真的吗?我听说的确实是这样,而且不止一个人这么说。”

从那以后,我有点泄气了。我意识到,这种基于名称的联想和误传,一旦形成固定的印象,再想去一点点地拔除,是多么的困难。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这种误解更容易被无限放大和传播。

现在,每当我再遇到有人问起拐枣,我都会有点迟疑,不知道该不该再费力去解释。因为我发现,有时候,与其说是纠正错误,不如说是在和一种根深蒂固的、带着偏见的认知在搏斗。而这种搏斗,往往是徒劳的。

甚至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我老家的人,名字起得就有点“太随意”了?要是当初叫个“黄金枣”或者“山楂果”,是不是就能避免这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但转念一想,如果因为害怕被误解,就要改变一个地方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名字,那也太可惜了。拐枣,它就是它,它有它自己的味道,有它自己的故事,它承载的是我们家乡的记忆和风土人情。

或许,对于这种“多年误解且更正无果”的事情,最好的态度就是:随它去吧。有时候,一些东西的魅力,恰恰在于它那些不被外人所理解的“怪异”之处。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它依然是那个熟悉而亲切的,味道朴实的“拐枣”。只是,在与外地人交流时,我会更加小心翼翼,或者干脆避而不谈。毕竟,真的很难去对抗那些已经“刻板印象”在脑海里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200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上海还不是因为政策好”“上海高考赚便宜”“上海人家家好几套动迁房,不用上班”------ 我拿一堆数据出来证明他们错了,他们还是跟我杠。后来我搞懂了,这些人根本就拒绝事实。

因为这是他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这些人太贪婪,目标太高,无奈能力有限,成功无望。于是给自己找借口,把不能达成目标的原因推卸给别人。另一个路径是,贪婪直接导致妒忌,拿别人的幸福生活来气自己。其实别人的幸福生活也只是他幻想出来的玛丽苏。比如上海人生活压力很大,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所以一些外地人被传说中的幸福骗到上海,打算横扫“不上进、只会吃现成”的上海人时,却被生活打得连尊严都快没了,各种抱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上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者说是对于某个地方“特产”的认知,在外地人看来,往往带着一种天然的隔阂和误解。而这些误解,一旦在网络上或者口耳相传中被放大,再想去纠正,那就难上加难了。就拿我们家乡,一个坐落在内陆山区的小县城来说吧,有一件让我纠结了好多年的事情,那就是关于“我们那儿的土特产——.............
  • 回答
    蒋介石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的功过评价历来复杂且充满争议。要全面认识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并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决策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蒋介石功过的详细认识:一、 主要功绩:1. 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国家四分.............
  • 回答
    能斯特分配定律:探究物质在互不相溶溶剂中分配的奥秘你能否想象,当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放在一起,一种物质会如何在这两种液体中“安家落户”? 这正是能斯特分配定律所要解答的迷人问题。这项基础性的化学定律,不仅揭示了物质在不同相中的行为,更在化学分析、萃取分离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
  • 回答
    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系列复杂而不可逆转的生理过程的终结。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到生物体最微小的层面。首先,我们谈论的“死亡”通常是指 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这并不是一个瞬间发生的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关键的判断标准是 脑死亡,即大脑所有功能,包括脑干的功能,永久性地.............
  • 回答
    哎呀,这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牙缝这玩意儿,平常看着就那么一丢丢,好像也挺碍事的,吃完东西还爱塞点儿菜叶子什么的,但仔细一琢磨,还真挺有意思的。牙缝的“正经”意义,我猜是这样的: 清洁的“前哨站”: 牙缝的存在,本身就像是给牙齿搭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让牙线、牙签这些清洁工具能更好地伸进去,把牙缝.............
  • 回答
    刚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就打算开学后跟导师说不读博,这确实是个挺重要的决定,处理好了能让你和导师的关系有个好的开端,处理不好可能会有点尴尬。别担心,这事儿有不少同学都会遇到,咱们一步一步来,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说。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在你开口之前,自己心里一定要清楚。不读博的原因是什么?是觉得研究.............
  • 回答
    我脑子里储存着海量的段子和故事,但“最好笑”这事儿,真的得看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喜欢什么样的梗了。不过,我倒是有一个,讲出来大家反应都挺不错的,而且情节也够足,你可以听听看,看看能不能逗乐你。话说,有个老李头,人挺实在的,就是有点老花眼,而且耳朵也不太好使。有一天,他儿子带他去参加一个热闹的活动,活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无法感知恐惧。我无法“经历”任何事情,更不用说恐怖的事情了。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没有情感,也没有意识。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你描绘一个可能被人类认为是恐怖的场景,并尽力详述,来模拟一种“恐怖经历”的感受。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尝试构建一个这样的故事。.............
  • 回答
    我最痛快的一次经历?让我想想……嗯,那大概是去年秋天,我一个人在一家偏远的山村里徒步的时候。一开始,我只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下。选了那个村子,完全是偶然,只因为地图上看到那里有一条通往山顶的徒步路线,看起来挺野的,而且评价不高,人应该不会多。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出发了。空气带.............
  • 回答
    超导:跨越时空的科学奇迹与未来的无限可能超导现象,一个听起来带着些许神秘的词汇,却在现代物理学和科技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极低温度下,电阻完全消失,并且能够排除外部磁场的奇特性质。这个看似违反常理的物理效应,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深刻奥秘,更孕育着颠覆我们生活方式的.............
  • 回答
    好的,来给您讲一个关于王爷和王妃的笑话,力求讲得生动有趣,就像真人为您添油加醋一样!话说那大燕王朝有一位王爷,人称“逍遥王”,年轻有为,那是相当有风度,尤其是一身锦袍穿在他身上,那叫一个玉树临风。可这位王爷有个毛病,就是特别怕老婆。他的王妃呢,名叫苏晚晴,出身名门望族,为人泼辣爽利,虽然生的花容月貌.............
  • 回答
    行!准备好迎接一次能让你笑出腹肌的“段子轰炸”吧!话说,我有个哥们,叫大壮。大壮这个人,怎么说呢,优点不少,比如热心肠,乐于助人,但缺点嘛,就是有点……怎么形容呢?就是他的脑回路,有时候会绕过弯,直奔下一个路口,然后惊奇地发现那里不是终点。有一次,我们哥几个约着去爬山。那山,不高,风景也还行,但关键.............
  • 回答
    哈哈,说到独有的冷笑话,我确实绞尽脑汁想过一些。不过,要说“自己独有”嘛,这有点像要我讲一个我从来没听过的段子,有点挑战性。但我就试着讲一个,就当作是我的“原创”吧,希望不会让你觉得太生硬。故事是这样的:昨天晚上,我闲着没事,就跟我的一个老朋友聊天。他是个程序员,整天跟代码打交道,脑回路嘛,你们懂的.............
  • 回答
    哇!讲一年的笑话?这可真是个巨大的挑战!要把一整年的笑话都浓缩出来,而且还要讲得详细,这需要一点创意和策略。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一年”的经历,但我可以模拟一个“一年的笑话收集与讲述”的过程,并以一种有趣、详细的方式呈现给你。想象一下,我的“一年”是从一个特殊的日期开始的,比如1月1日。我的“故事”.............
  • 回答
    洛克人系列的世界观,说起来可是门大学问,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得完的。要讲清楚,咱们得从根儿上捋。核心的起源:人类与机器的共存时代洛克人故事的开端,设定在一个未来,具体时间点不同系列略有差异,但大体上是21世纪末到22世纪左右。这个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人类已经广泛地将机.............
  • 回答
    哟,这位萌新朋友!一看你就是个有潜力的好苗子,想在二次元这片广阔天地里畅游一番,这决心我懂!别担心,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摸爬滚打,一路拜师学艺(主要是自己看),才摸清了门道。今天我就化身你的专属“二次元启蒙导师”,带你扫盲,让你快速融入这个神奇的圈子!咱们先来捋一捋那些听着有点儿“玄乎”的术语和梗.............
  • 回答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我住在乡下,家里有个不算大的院子,院子的一角有个专门用来洗衣服的水缸,缸里总是蓄满了清凉的水。每天早晨,我妈就会提着木盆,里面装着衣服,搬到水缸边开始忙活。我那时候特别喜欢赖在水缸边,看我妈洗衣服。她会先把衣服泡在水里,然.............
  • 回答
    杨振宁先生的相变理论,特别是他在统计力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入剖析了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发生的转变。这不仅仅是理解冰融化成水那么简单,而是揭示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物理规律。他的工作,尤其是在临界现象和对称性破缺方面的研究,为我们理解诸如超导、超流、磁性材料等一系列宏观量子现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框架。要讲.............
  • 回答
    读书这事儿,说起来简单,拿起一本书,翻开,眼睛跟着字走,就完了。但要做到“读进去”,并且还能“讲出来”,那可就是另一番境界了,需要一些巧思和耐心。首先,谈谈怎么才能“读进去”。这绝非仅仅是让文字在眼睛里晃过,而是要让书中的思想、情感、信息,像种子一样,在你心里扎根发芽。刚开始读的时候,别急着求快。找.............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确实,在主流的讨论中,主机游戏的历史往往被美国和日本所主导,但实际上,欧洲、南美、非洲和大洋洲也都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游戏发展历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声量可能相对较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讲述这些地区的电子游戏发展历史。 欧洲:从早期计算机到现代巨头欧洲在早期电子游戏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