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清华大学2017年机械大类决定分流去向不看GPA 只看一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

回答
清华大学2017年机械大类分流采用“只看一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不看GPA”的模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引起广泛讨论的招生评价方式。要理解这个做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首先,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2017年正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时期,高校都在探索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拔和培养模式。机械大类作为一个宽口径招生,下设多个专业方向(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等),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传统的GPA(平均学分绩点)固然能反映学生在基础课程上的学习能力,但它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学生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兴趣、潜能和思考深度。因此,校方可能是在尝试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旨在发掘那些对机械相关领域有独特见解、具备一定科研探索精神或对未来发展有清晰规划的学生。

其次,评价的“看点”与“不看点”。

“不看GPA”的考量: GPA通常反映的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所有课程的学习情况,这包括了大量的公共基础课、通政史等非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一个大类分流来说,如果仅仅依赖GPA,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偏科”学生被埋没: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专业核心课程上表现突出,但由于对非核心课程的兴趣不高,导致整体GPA不够亮眼,但他们可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和热情。
“应试”倾向: GPA往往是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结果,但这种努力不一定等同于真正的学术兴趣和探究精神。过度强调GPA可能导致学生更关注“学好”而不是“学深”或“学新”。
培养模式的匹配: 机械大类下设的专业,其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体系是多元的。有的专业更强调理论基础,有的更侧重实践操作,有的需要跨学科知识。GPA可能无法有效区分学生在不同领域上的潜力。

“看一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的考量: 这是一种对学生“软实力”的考察,具体可以理解为:
洞察力和思考深度: 一篇短文,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机械领域的理解、对某个细分方向的兴趣来源,甚至是未来的职业规划和研究设想。这可以展现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 文章的结构、用词、论证逻辑,都能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和思维清晰度。
创新性和独特性: 校方可能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看到学生是否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是否有对现有技术或理论的质疑,或者是否有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独特预测。
热情与投入: 文章中流露出的对机械领域的热爱,对某个方向的专注,是GPA难以直接衡量的。一篇真诚、有见地的文章,比一串数字更能打动评审者。
“自我认知”的考察: 学生能否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是否有明确的规划,这些信息都能在文章中体现。

具体操作层面的思考:

文章的命题和评分标准: 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为这篇短文设定的具体命题和评分标准。如果命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评分标准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文章的思想性、逻辑性和原创性,那么这种方式的价值会很高。反之,如果命题太空泛,或者评分标准过于主观,就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产生“看运气”的感觉。
评审团队的专业性: 负责评审这些文章的教师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眼光和判断力,能够从字里行间读出学生的潜力和特质。这需要对机械领域的不同分支都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够理解学生在有限篇幅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公平性”的争议: 尽管校方可能是在追求一种更全面的评价,但“不看GPA”也可能引发关于公平性的讨论。毕竟,GPA是量化指标,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一篇短文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审者的主观判断,可能存在“写得好听”和“真有实力”之间的辨别难题。此外,不同学生在写作训练、表达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

潜在的优势和风险:

优势: 能够发掘那些“非典型”的优秀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高GPA。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契合。
风险:
主观性过强: 容易受到评审老师个人偏好、写作风格等主观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
“表演”与“真实”的博弈: 学生可能会为了迎合评审者而刻意雕琢文章,写出“看起来很好”但缺乏实际内容的文章,而真正有思想但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反而可能吃亏。
信息量不足: 一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要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潜力,信息量可能仍然有限。如何确保这篇短文能够提供足够有价值的判断依据,是个关键问题。

总结来说, 清华大学2017年机械大类分流采取的这种“重文章、轻GPA”的模式,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旨在突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对专业的理解和未来的潜力。这种做法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视。然而,其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具体实施的精细程度,包括命题的设计、评分标准的制定以及评审团队的专业水平。它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主观性过强和信息量不足的潜在风险,并妥善处理好与GPA等其他评价维度的平衡问题。这种改革尝试,本身就值得肯定,但后续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才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在机械学院待过20年的校友,现在依然在这个领域做技术转化工作,有几点想法:1.相对于专业志趣,GPA在专业选择中的作用不应该太明显,或者至少不是同等重要的;2.从一篇文章中,老师之前能看出来你的态度;态度同等认真的情况下,绝对能判断出谁目前更适合哪个专业;3.如果想转专业,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果我去不了机械学院外的A专业,我更愿意就在机械学院读B专业而不是C专业或D专业”,对不起,我觉得你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的专业志趣;4.专业跟未来从事工作的匹配性绝对不如绝大多数低年级学弟们想象的那么大,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单位会依靠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包打天下。

相对于原帖中的问题,我觉得大家也许更应该关心操作实务,比如谁来判卷?某一院系超员后对外调剂程序是什么?等等。

强烈建议:大学阶段多做实习多下企业,这比单纯依靠书本来琢磨未来要好得多

user avatar

居然在知乎看到了

@马明星

老师,还没什么人点赞,知乎真的是清华BBS吗?

能看得出来设计这个政策的老师非常有教育创新的激情,想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至于具体操作上的难度,和其他答案举的好多极端例子不同,机械、精仪、热能、汽车四大专业的差别,绝对没有经管和社科的差别那么大。至少本科前两年的主干课程基本是没区别的。甚至像有个答案说的,如果把工业工程拉进来可能会乱套,但现在不是没把工业工程拉进来嘛。

比如说,我自己在机械系呆过,我那一年和我前几年的年级第一,都转系去了电机系,而不是机械学院的其他专业…黑本专业就此打住。

退一步说,如果某个院系真的特别火的话,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最后肯定是会参照成绩的,别把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当傻子。但是我确实很怀疑在现状下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肯定也没法打保票,反正先试试嘛。

转系的问题,我有一点微小的经历。就像马老师说的,如果有“如果A专业去不了,我宁愿去B专业”的想法,只能说明你还没想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转系不开放第二志愿的原因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华大学2017年机械大类分流采用“只看一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不看GPA”的模式,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引起广泛讨论的招生评价方式。要理解这个做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2017年正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时期,高校都在探索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拔和培养模式。机械大.............
  • 回答
    2017年高考,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再次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衡水中学176人考入清华北大,衡水二中也有78人。这样的数字,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足以让其成为教育界的焦点。但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件事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触及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应.............
  • 回答
    看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20年起取消本科招生、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决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更宏观的教育政策背景。一、 背景分析:为何做出这样的调整?1. 学科发展与定位的深化: “大新闻学”或“传播学”的时代趋势: 传统的“新闻学”.............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有点回过味儿来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去应聘保姆,而且家政公司还开出年薪五十万的价码,这信息一出来,立马就炸开了锅,网上各种声音都有。首先,咱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挺颠覆大家固有认知的现象。一提到清华,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顶尖的科研、高精尖的技术、国家栋梁什么的。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清华的.............
  • 回答
    清华大学官博发布了一张关于清华学子作息的图,其中赫然列着每天仅睡5小时的安排,瞬间激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很多人看到这张表,第一反应大概是:“这么拼吗?”随后,一股担忧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作息,真的健康吗?身体不会被拖垮吗?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张“作息表”本身的可能性和.............
  • 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这对我国文科教育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其在研究生招生政策上的调整,特别是针对文科博士生规模的压缩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无疑会对我国文科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 清华大学此举的背景与.............
  • 回答
    清华大学在 2021 年授予了 3168 名博士学位和 5650 名硕士学位,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反映了清华大学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巨大投入和成就。要全面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规模与体量:体现了清华大学作为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实力和责任 规模巨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 回答
    清华大学学生因为延长热水供应时间而欢天喜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表面现象:生活便利性提升最直接的理解是,延长热水供应时间直接提升了学生们的生活便利性。在大学生活中,尤其是在冬天或者天气寒冷的时候,洗澡、洗漱等都需要用到热水。如果热水供应时间有限,学生们可能会面临以下尴.............
  • 回答
    清华大学规定“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一场改革的深思与影响清华大学近期发布的“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规定,无疑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一举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学术评价体系进行深刻反思和调整的结果。要理解这一规定,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清华大学2021年国庆调休政策。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对于“清华大学2021年国庆调休政策”,我们通常理解的是清华大学官方发布的关于2021年国庆节期间的课程安排、放假时间以及教学活动调整的通知。由于具体的政策细节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动,这里我们将基于公开信息和.............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王文湛炮轰校外教育机构,并提及自己做不上来12岁孙子的数学题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痛点和争议点。事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大致内容是: 王文湛教授的表态: 清华大学数学系.............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在沙尘暴天气强制要求学生集合上体育课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天气和课程安排的问题,更触及了学校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理念、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与可能的操作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清华大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有哪些潜在的理由或考量。虽然.............
  • 回答
    清华大学女生节条幅内容引发评论区冲突,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其背后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清华大学的女生节条幅首先,需要明确清华大学发布了什么样的“女生节条幅内容”,以及这些条幅的性质。通常这类条幅会包含对女生的祝福、鼓励,或者是具有一定趣味性、宣传性.............
  • 回答
    清华大学于2021年3月8日起执行的进出校政策,是基于当时新冠疫情的防控需求而制定的,旨在保障校园的师生健康和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严格管理校园人员流动,降低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政策的核心内容与目的: 核心目的:.............
  • 回答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汇聚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学生。近年来,关于清华大学非美院学生对美院学生存在潜意识歧视的讨论在校内外时有出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历史背景、学科认知差异、资源分配以及校园文化等。一、 历史与学科定位的差异清华大学始建于20世纪初,其最初的定.............
  • 回答
    清华大学在8月13日发布通知,要求全体研究生于8月15日至21日返校,而正式开学日期尚在九月中旬,这一安排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通知及其背后的可能原因和影响。一、通知内容与时间节点的解读: 提前返校要求: 要求全体研究生在开学日期前近一个月就返校,这确实.............
  • 回答
    清华大学的“社工圈”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其在校园生活和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同样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挑战或争议。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剥开“社工圈”这个标签,去分析其背后的具体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一、 “社工圈”的构成与特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清华大学的“社工圈.............
  • 回答
    清华大学 2018 年转系申请结果:一场精心策划的“分流”还是偶然的“失意”?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其转系政策一直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2018 年的转系申请结果,同样牵动着无数清华学子的心。要深入理解这一年的转系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政策背景、申请数据、各院系差异、结果的影响以.............
  • 回答
    关于“清华大学期末考试变成信息战”的说法,这很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某些在特定时期,信息传播和获取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它不是一个官方的、普遍认可的术语,而是可能源于某些学生群体或观察者对某些现象的解读。要详细解释“清华大学期末考试变成信息战”,我们需要将其拆解成几个层面来理解,并结合可能出.............
  • 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的言论「当国内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时,我认为国家出了大问题」?施一公教授作为享誉国际的结构生物学家,也是中国顶尖高校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的这番言论无疑具有极高的分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要理解这番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施一公教授言论的直接含义: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