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对于高校而言,双博士学位的求职者将会像博后一样必须。
浙江大学的赵鼎新老师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先后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和社会学博士的两个学位,很好的预判了文理、文工交叉的大趋势。
第二个例子是复旦大学的唐世平老师,他有一个生物学博士学位和一个政治学硕士学位,是能发顶刊的生物学博士,又是能发顶刊的政治学硕士。他也是预判了文理、文工交叉的大趋势。
(这俩人早在00年之前就拿到了所有的学位)
现在清华大学的博士招生简章也写了,允许拥有一个博士学位的人继续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显而易见的是攻读第二博士学位的人在申请审核制方面通过几率要明显的高。
卷呗,大不了大家都读四个博士,文、社科、理、工科各一个,再做四期博后,再卷两期tenure ,嘿嘿,55岁落编,多美啊。
当然了,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应该把科学哲学和第二、第三外语能力加入普遍性的考察和授课范畴。
国外要去掉JD,MD这些
国内也要去掉医学,法学这些博士,还有工程博士,名誉博士(eg普京),DBA(eg刘强东)这些。
去掉这些之后不知道还剩多少。
中国有14亿人,中国人均智商比美国高,基础教育比美国强,理应产出美国5倍以上的博士才对,但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任重道远。
说说我的看法。首先远没到所谓10所世界顶尖大学总和,这点有人专门收集数据考证过,可以参考:清华一年毕业的博士,超过美国十所名校的总和?确切否可以用数据说话。
再说这个博士学位数量。据我所知清华绝大部分院系2016年前后陆续完成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国际上通行的Tenure制度,将老师划分为教研系列(Tenure-Track)、教学系列和研究系列,各有明确分工和职责。在这个新的制度下,所有进入Tenure-Track的教师无论职级,均可作为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我理解应该是由于这个制度,使更多青年教师具备了博导资格,博导数量明显增加。我刚查了清华官网,现在清华教师3641人,其中在岗博导为2836人,按照每人每年招收一个博士生,2021年算来毕业3000博士生应该说是刚好。所以我总结,清华之所以今年有如此多的博士毕业生,主要是Tenure制度实施的效果。
最近国内围绕Tenure制度有很多争论。我查了下2018年就曾经做过一个回答:限制青年教师担任博导硕导是合理的吗? 走到今天,我更加认为,允许进入Tenure-Track的青年教师带博士生,是Tenure制度的精髓和关键,清华顶住很多压力坚持了这一点,我作为受益者和见证者举双手双脚赞成!
补充:有位网友评论和回答以哈佛为例,论证说上面文章中博士毕业生数字里面的医学生、法学生不能算,但请注意清华这个3000多人的数字是算了医学博士和法学博士的,其中光协和医学博士就有822人(参考新闻:清华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清华大学),比较的时候口径请统一。
不管国内外,赌博(划掉)读博都是大学出钱的,所以一般认为博士生是一份比较低收入的全职科研工作。在我所知道绝大多数世界1-3流大学,博士生的奖学金一般很勉强的情况下够养活配偶(碰到穷乡僻壤生活费低的玉米地或者奖学金比较高的比如新加坡,还能勉强养个孩子)。
所以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有这么多博导,而是清华养得起这么多博士。
不知道是该佩服清华有钱呢,还是博士生红利太充沛了,或者北京的生活成本较低。
ps:上世纪我读大学的时候,我那个学校整个本科20个系加起来都没有5000人。
这个我也注意到了,然后今天还有人跟我说了,说不太可能
我看了下,搜狐也做了类似的解释
其中这个表
然后我就去查了一下,哈,我发现,这里面其实是中国人对于美国学位,尤其是博士的误解,还很深,因为这个doctor,其实包括了jd和md,也就是其实并不是博士的doctor学位,这两个在美国呢,属于professional school的一种,这个doctor仅仅代表了学时,也就是要读到graduate研究生阶段才能从事该行业,而不是说,这个真的是博士的意思,也就是这种学位,并不以搞研究为主要目的,其实这种doctor我觉得翻译过来应该叫做师比较合适,比如jd就是律师,md就是医师
这个其实从program的时长上就能感觉出来,phd一般要读5年,jd一般只要3年,md只要4年,搞研究的还需要postdoc,博士后,而jd/md毕业出来没有博士后这种东西,不过都要考资格考试,就类似国内的,比如法学院学生毕业了之后考的司法考试,医生也要考,但是很多国家,不需要读到doctor级别就能考了,所以很多印度人啊,就在国内读了个医学本科,然后到国外考bar,考过之后就行医了,跟美国国内读完md再考bar是一个级别,所以国外医生护士里面,一大堆印度等南亚次大陆还有东南亚来的医生护士
那具体的,我们结合哈佛的数据予以解释说明,这是哈佛去年毕业的学生数量,以及各个学位的具体名额在哈佛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找到新闻
然后我们结合搜狐转载的那个表格里面右上角的哈佛博士数量1573做一个解读,看看里面到底多少是jd,多少是md,多少是phd
这里面啊,jd占了多少呢?
570 Doctor of Law
md呢?当然md很多啊,花样繁多,所以我随便摘抄了几个
179 Doctor of Medicine
34 Doctor of Dental Medicine
不一一列举了,可以看出来,jd和md就占了相当一部分doctor的比例,我这随便数数,加起来接近50%了,而真正的phd,也就是以研究为主要目的攻读的博士学位,是多少人呢?
348 Doctor of Philosophy
当然还有其他的doctor of science,那这个其实偏向phd,我们也算是phd吧,其中
10 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
10 Doctor of Medical Sciences
10 Doctor of Science
哈佛真有意思,doctor of science都是10个
所以真正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doctor,加起来,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吧
那如果按照这种比例计算的话,8590/3 = 2863,其实人家说得八九不离十啊,是跟3000多人差不多
当然理工科的可能jdmd会少一点,但是芝加哥,耶鲁,约翰霍普金斯,这种jd和md数量绝对不会少,多得要命,而mit和caltech本身培养出来的doctor总数就不多,所以所有doctor里面三分之一是phd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推测
关于jd,md和phd,尤其是md和phd,哪个才是doctor,我单独开了一个回答
上面说的是国外的学位,然后我们再从另外一方面,国内的博士学生数量,这个角度,来看看,清华一年3000多个博士,是不是合情合理哈,因为总有人拿去年的1500多人作为例子,但是我觉得,按照清华的在读博士生数量看,3000多其实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数字
先来看,清华的学生数量,老样子,我们从清华的官网上摘抄学生总数
其中学生数量是:
学生人数 53302人
本科生人数 16287人
研究生人数 19726人
博士生人数 17289人
那国内的博士,我们都知道,很少说读不出来的,就是毕业不了的,不多,毕业不了被清退,记得国内哪个学校,一次性退学了几十个博士生,都上新闻了,那几十个比起这个一万七千多人而言,完全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数字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17289人里面,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毕业,可能会有人延期,但是延期并不代表肄业,最后还是能顺利毕业的,其实你我都在985里混过,应该知道,国内的博士,不能毕业的,很少吧,延期的不少,但是无法毕业,最后被退学的,不多,不是没有,但是不多
那我们打个折扣,17000,多出来的名额就假设是无法毕业的了
那17000,博士5年,17000/5 = 3400,当然延期一般也就是1-2年,这里再打个折扣,扣除400人延期毕业,那3000人一年,是不是正好跟今年毕业的人数对上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能印证清华今年毕业博士人数的合理性
有人会说去年毕业了才1500多人,那去年是因为疫情,当然明年这么看可能没有3100+这么多,但是也不会少多少
所以清华的数据也是可信的
当然最后的数字会有点出入,但是清华大学一年培养的博士生,已经远远超过国外高校一年培养的phd,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面回答一下,怎么评价了
就是国内博士大量培养,但是国内的高校是不可能为这么多人提供研究岗位的
以厦大为例,厦大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高校吧,其实已经相当不小了,厦大在厦门福建有不少地
那厦大的教职工总数是:2777
这个数字列出来,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是,哪怕就只有一个清华大学培养的博士,国内高校都已经无法消化了,清华一年就可以培养国内一所985高校所需要的科研人才,还有剩
国内现在就是高校本科生太多了,博士生太多了,而且这两年硕士也在扩招,应该硕士也是太多了
所以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现在已经无法留京了,我说的是大部分,现在大部分已经去往广东了
但是如果你看十年前,20年前,清华北大大部分毕业生都留在北京工作
我毕业时候,我们公司的总部就在北京,央企嘛,当时要创办广分,所以北京的同事过来支援,一个个在广州都过得很郁闷,后来我们进公司之后,他们都回去了,可能水土不服吧,广分当然愿意他们留下,但是他们不愿意,所以为什么会招我们这种本科生,因为要创办广分嘛,总部的员工不愿意到广分来工作,总部主要是两校和北航北邮的研究生
所以结论就是,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有些太多了
另外,评论区见多识广,jd这个单独拎出来说,在国外,一般jd不自称doctor
然后国内也不怎么承认国外的jd是国内的博士
所以哈佛那一大块jd,五六百人的jd,其实并不是博士,更像是一个毕业于哈佛,但是过了司法考试的法学院学生
再更新一下哈
评论区里面说的最多的,就是想努力证明,jd是博士,各种翻译什么都来了
其实是不是翻译成博士,重要吗?
经过我前面的解释,我相信看的人心里已经很清楚,jd和md到底是什么了
那国内的这种学术型博士呢,在law&medicine里面,也有单列的学位
叫做jsd和msd,也就是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和Doctor of Medicine Science
我在前面的回答中,已经把这两个拿出来,划归phd那一边中去了,哈佛培养jsd和msd一年也就分别培养10个,甚至更少的个位数
这两个就是法学和医学里面,学术型博士,这两个跟国内的法学博士医学博士比较接近
我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然后呢,关于md对应的,也有人说了,这个是国内专业型博士
那专业型博士是这样,我不知道具体数量是多少
我查了一下,发现,专业型博士,是去年,教育部下发一个文件说,要扩大招生
而到目前为止,全国,这么多年,累积下来,仅培养了几万人的专业型博士
那这个数量非常之少,我可以简单认为,不会对清华的这个数字造成多大影响
当然如果你有数据的话,欢迎你给出来
但是就算我们扣除这部分专业型博士,最多也就是几百人
其实对3168这个数量级而言,影响其实并不大,我估计也就一两百人,因为读博士的都很清楚,那么辛苦,读了一个专业型博士,将来还不能从事科研工作,那岂不是亏了?如果让博士们选,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拿专业型博士学位,这个跟硕士不一样,以为专硕可以提早毕业,不用忍受导师,所以专硕比学硕吃香,但是如果拿的是专博,而不是学博的话,将来进高校是会受限的,因为博士本身是以研究为导向的,你辛苦读了个博士,居然不是研究型,是你你甘心吗?
所以专业型博士应该都是本硕博连读的那种比较多吧,因为可以节省几年时间,然后我根据这个去查了下,果然
凡意向协和“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考生,志愿时应选择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类(协和),毕业后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D)。
但是如果只有这种专业才提供专博的话,那一年也毕业不了多少人
所以今年,清华培养了几千学术型博士,哈佛只培养了几百学术型博士
这应该是一个很清楚的客观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