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非美院学生对美院存在的潜意识歧视问题?

回答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汇聚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学生。近年来,关于清华大学非美院学生对美院学生存在潜意识歧视的讨论在校内外时有出现。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历史背景、学科认知差异、资源分配以及校园文化等。

一、 历史与学科定位的差异

清华大学始建于20世纪初,其最初的定位是工科强校,为国家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才。这种“工程师摇篮”的基因深刻地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氛围和评价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工科、理科等学科在社会认知和资源分配上往往被置于更核心、更具“实用价值”的地位。

相比之下,艺术类学科(如美术学院)在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中相对较晚进入,并且在传统观念中,艺术的“价值”往往被认为是相对抽象、非生产性的,不如科学技术那样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这种历史和学科定位的差异,可能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将“实用性”、“硬实力”作为评价标准,而对艺术类的“软实力”、“感性认知”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

二、 学科认知与价值评价的鸿沟

非美院学生对美院学生存在潜意识歧视,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艺术学科本身价值认知的差异。

“务实”与“空泛”的刻板印象: 很多非美院的学生,特别是来自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他们习惯于用逻辑、数据、效率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在他们看来,艺术创作可能显得“空泛”、“不接地气”,不如工程项目那样有明确的成果和可量化的产出。例如,一个成功的工程项目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而一件艺术品(如绘画、雕塑)其价值判断更为主观,也更依赖于市场和评论体系。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误解: 有些非美院学生可能不了解艺术创作的复杂性和艰辛。他们可能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画画”、“做手工”,相对轻松。但实际上,艺术创作是一个高度消耗心智、需要深厚功底、持续练习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它同样需要严谨的训练和高超的技艺,甚至比很多理工科的训练更具挑战性。
“为艺术而艺术”与“为社会而艺术”的观念冲突: 清华大学作为一所以服务国家社会为己任的大学,其学科设置和教育目标都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导向。当艺术被视为纯粹的个人表达或审美体验时,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这与学校的整体使命存在一定的距离,甚至认为美院学生“不够为国家做贡献”。

三、 资源分配与社会地位的感知

虽然艺术学院在综合性大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一些资源分配上,与传统优势学科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实验室与研究经费的差异: 理工科往往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大量的科研经费和国家级的项目支持。而美术学院的资源可能更多体现在画室、工作室、设备(如印刷机、雕塑设备)等方面,这些资源的“体量”和“可见性”可能不如理工科的科研资源。
职业发展路径的认知差异: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于不同职业的价值判断,也影响着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工程师、科学家、金融从业者等职业有着更清晰、更稳定的晋升路径和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而艺术相关职业(如画家、设计师、策展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可能更加多样化、不确定性更高,且起步阶段的收入和认可度可能不如某些“热门”的理工科专业。这种认知差异可能导致非美院学生在看到美院学生从事的职业时,会下意识地认为他们的“价值”或“前途”不如自己。
校内话语权和关注度: 在一些校级活动、奖项评选或者学校的宣传中,学校可能会更侧重于展示其在科技创新、工程突破等方面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院学生在校内整体“话语权”和“曝光度”,从而加剧了“被边缘化”的感觉,也可能让其他学院学生对其产生“不太重要”的潜意识印象。

四、 校园文化与群体互动中的表现

潜意识歧视往往体现在日常的言谈举止和互动方式中,可能并不总是那么明显或带有恶意。

玩笑与戏谑: 有时,非美院学生可能会用一些带有刻板印象的玩笑来戏谑美院学生,比如“你们就是画画的”、“是不是天天都在玩?”、“毕业了能干什么?”。这些玩笑本身可能没有恶意,但它们背后反映了对艺术学科缺乏了解和尊重,容易伤害到美院学生的感情。
回避与疏离: 在一些跨学院的交流和合作中,非美院学生可能因为不了解艺术的语言和逻辑,而选择性地回避或疏远与美院学生的交流。例如,在一些通识课程小组作业中,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与同科目的同学合作,认为这样更容易达成“高效”的结果。
评价标准的不对等: 在一些综合性的评价场合(如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甚至是毕业典礼上的发言),非美院学生可能会不自觉地用理工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美院学生的成就,而忽视了艺术领域的特殊性和价值。例如,在评价一个学生干部时,可能会更看重其组织大型科技竞赛的能力,而对学生在艺术展览或创作方面的贡献提及较少。
审美观念的差异和排斥: 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如宿舍生活、聚会聊天,关于审美、品味、风格的讨论中,如果出现分歧,非美院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审美标准是主流或技术导向的,而对美院学生展现出的更具个人化、创新性或实验性的审美风格产生排斥或不解。

五、 潜在的负面影响

这种潜意识歧视并非仅仅是个人好恶的问题,它可能对整个校园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人才流失与学科发展受阻: 如果美院学生长期感受到被低估或不被理解,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归属感,甚至在毕业后选择离开这个领域或这个学校。这不利于艺术学科在清华大学的长远发展。
创新与融合受限: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如果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存在隔阂和误解,就会阻碍跨学科的创新火花产生,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
校园整体的包容性与多元化受损: 一个健康的校园文化应该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潜意识歧视的存在,会削弱校园的包容性,让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不利于营造一个开放、友善的学习环境。

如何看待和应对?

理解和看待清华大学非美院学生对美院学生存在的潜意识歧视,需要承认其存在的可能性,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这并非是简单地指责某个群体,而是要认识到这种现象往往是历史、文化、认知和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学生群体共同努力:

学校层面: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融合: 鼓励举办跨学院的讲座、论坛、项目合作,让不同背景的学生有机会相互了解、学习和欣赏。
推广艺术教育与普及: 通过开设更易于其他专业学生理解和参与的艺术类选修课,或者举办艺术普及活动,帮助非美院学生了解艺术的价值和创作的魅力。
建立更公平的评价体系: 在学校的各类评价和奖励机制中,应更加重视和肯定不同学科的独特贡献和成就,避免单一的评价标准。
营造包容开放的校园文化: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欣赏,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学生层面:
美院学生: 积极主动地向其他学院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和创作,用更具说服力的方式展现艺术的价值。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不同学科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非美院学生: 保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尝试去了解和接触艺术,认识到艺术学科在培养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避免用刻板印象来评判他人。

总而言之,清华大学非美院学生对美院学生存在的潜意识歧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根植于学科定位、认知差异、资源分配和社会评价等多个层面。正视并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进步,促进学科间的理解与合作,最终建设一个更加多元、包容和创新的清华大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农村妇女打架,有一招常备招数叫“抓屎糊脸”,大概意思是理亏的一方,不按套路出牌,无中生有或者抓住有理的一方的言语漏洞,转移话题和注意力,然后火力全开,把水搅浑,就有可能扳回局面。

案例:甲家的羊吃了乙家的麦子,甲理亏,乙来问罪,按理说老老实实赔不是就好了,但是甲不想这样,在争吵的过程中突然躺倒,说我们家穷怎么了,我残疾怎么了,都来看了,瞧不起穷人了,骂我是瘸子,没法活了。然后吃瓜群众关心的重点不再是羊吃麦子,而是开始谴责乙不道德。

实际情况,可能是乙被甲气的言语激动,话赶话,一不小心说出了过激的话,也有可能是甲无中生有。不管怎么样甲通过“抓屎糊脸”逆袭了乙,乙吃了个哑巴亏。

这个问题也是如此,介于无中生有和言语漏洞之间,目的是通过转移话题和注意力,把水搅浑,把美院腚姐和美院学生捆绑在一起,把话题从诬赖转移到歧视,从而激发吃瓜群众道德感,试图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北大学生对北大青鸟学生的歧视。

如何看待中科大学生对中国科技管理学院学生的歧视。

如何看待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对中国邮电大学学生的歧视。

如何吃老干妈的学生对吃老子好的学生的歧视。

本来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毕业生,就别贴金洗地了好么?

user avatar

我说点现实问题吧,就按现在这社会氛围走势,如今挤进公务员队伍的做题家们20年后掌握了从上到下整个系统的时候,那些身为非做题家却享受了和做题家们同等光环的艺考生以及他们的院系,在待遇和社会评价方面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梦想着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一窝蜂的往各路文宣系统挤已经不太可能,时代开始改变了。首先全民教育水准的提高和信息管道的下沉,已经杜绝了少数群体掌握几个窗口就能给绝大部分国民灌输三观的可能;其次人们对文宣教育的重视和要求正在快速提高,这必然导致大量做题家被需求和主动涌入。

一个典型的社交案例就是,我乎艺术领域的学生和从业人士数量怕是不比理工科做题家少(相对时间宽裕),然而在最看重话语权的键政圈,中高端生态位还不都是被做题家占领了,即便是“20个算什么”那位,也是正儿八经985大工的理科生(好像是)吧。

所以真要集体做“争夺话语权”这道题目时,艺考生又拿什么和做题家比呢。


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但是从来不是决定性因素,希望艺考生中的“做题家”们至少放下你们那强烈的“教化天下人”的冲动和欲望,平视一下你们身边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们,这样对你们的未来和你们的群体(包括继承者),是有好处的。

user avatar

你这是个伪命题,如果你认为树洞那几个几十个人代表全清华理工男的话,那你也应该同样认为那个女生代表全美院学生,那样的话是个人都很难不歧视。你认为那个女生不能代表全体美院学生的话,你凭啥认为树洞就代表清华理工男了?

user avatar

鄙视链在哪里都存在,我只不过是那个把实话说出来的人

因为文化课680的人不想和文化课482的人共享校友身份。

你中学辛辛苦苦,一路优秀,一路年级第一才考上清华,你肯定也不愿意把中考370,零基础3年突击上清华的人叫同学的。况且这次出事后美院的人还不愿意谴责败类。

同学,你还在为你的中考分数懊恼吗?你还在为自己高考考不上二本担忧吗?不要犹豫了,拨打艺考培训电话吧!8888,清华抱回家。

只要美院还包庇这个人,开地图炮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类似的经历我也有过。我也不会把这种人当作自己的校友。那一届比普高录取线低20分的骗子(SAT考试作弊被抓取消成绩)靠污蔑自己母校(宣传说学校不让她放映电影、瞎说)来博取名声,我看着心疼。相信大部分真的清华的学生也不会把害的学校上热搜的唐靖当自己校友的。

至于那些喷我你不了解美术生,你行你上的人,我高中画的画得到了我的老师的老师,美协副主席的认可

更新:美术生要看我的画


我的老师是人大油画本硕刘仕奇,他的老师是中国美协副主席闫平。把我的画给闫教授看过,好评

是的,你没说错。我当年艺考名落孙山后出国去康奈尔了。艺考太难了还是做学术轻松

然后这个“画画画到XX都丢了”的艺术生就把我随口调侃的当真了

我这位老同志,来骗!来偷袭!这好吗?这很好。我劝这位年轻人耗子尾汁

更新:

1。

对待不会画画的学生,艺术生这么说的:“你行你上”

对待会画画的学生,艺术生这么说的:“你画的画不行”

2。我当然知道艺考的人成绩肯定没法跟高考的人比、因为时间投入都不一样。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高考分数差距很大,这是事实。至于实际学习能力差距是表现出来的200分还是站在同一起跑线后的100分?没人关心。国内高校分成三六九等,录取靠高考分。大家当然这么衡量人了

3。关于我的画。我一个好友回答说“她这么普通却那么有自信”然后就有人回复“你行你上”,随后学历被踩扁了(那个答主斯坦福博士)。我这次想过来把说“做学术的不会美术这条路也给堵住”。

4。我的观察是一般是同一个学校里、低门槛录取的人最没有学校荣誉感。我观念这点上很保守,认同集体荣誉感,因此我对这种人非常反感。别的不说,如果我是唐靖的话我会明确道歉自己为母校带来的恶劣影响。但美院的人非但没有道歉还主动来与别的学院的人对线。

另外,对于被境外势力资助的宣传材料洗脑或直接与之勾结,丧心病狂的拳师我的态度就是以暴制暴,必要的话扩大攻击范围:

她们在被美院学生包庇就开地图炮

她们在社会学系里就直接学科劝退

user avatar

来,洗!来,转移!

不愧是美院呀,搅起浑水来是讲画劲的,四两拨千金。按传统画工的点到为止,唐同学的腚已经输了。

之前引起众怒,不道歉不认错,反而试图把话题转变成“网暴网暴者是否正确”。现在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了,又要把枪口调转到院系矛盾了?

之前回答里面的部分原文贴上来吧:

其二,转移话题、吸引火力。
本事件发生后,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女性诬陷男性性侵,为什么如此容易;为什么公众永远相信诬陷者;为什么诬陷者毫发未损、只要轻描淡写地道歉……等等。而她的发言所强调的呢?变成了“该如何对待网络暴力”。她有意淡化性别因素,而试图将其转变为一个普适性的社会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诸位谁见过男性如此诬告女性的?之前数次诬告事件未尝败绩,始作俑者是男人吗?此时此刻,屋子里的大象便是女性所持有的高话语权和豁免权;而这位女生却想把它扭曲成“网暴网暴者是否正确”,其用心可谓昭然若揭。
因此,虽然我与此女素不相识,但我可以推断: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她要做的,我想大家也清楚了。世间最可笑之事,莫过于身为加害者还满口仁义道理;而作为受害者,只有还击,别无他法。

网民苦女拳师久矣。这次的女主人公便是一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试图利用女性特权欺压学弟,事情一败露,众怒便如燎原之火,猛不可挡。事实上,清华美院的“me too”组织相较其他院系,发展得更为红火,其价值观相比于其他工科院系也远更____。难怪某些美院学子甘愿冒着割裂学校的骂名,也要把风向引到院系之争上去。

衣服文字:女权主义万岁

不好意思,你被看穿了。

回到本题:

根据我在北大的经验,其实大部分非艺术生对艺术生的态度并非歧视,而是单纯的不是一路人、缺少共同语言而已。你更会高考,但他更会画画;这叫互有长短,而非孰高孰低。

我也相信,一个在大厂996的工科码农,见到一个画原稿掉头发的美院毕业生,只会惺惺相惜,而不是互相鄙视。

更:评论里拳师出没,已帮她们友情置顶。请各位文明观赏,不要点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