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原合战时吉川氏挡住主家毛利氏是对的吗?

回答
关于关原合战时吉川氏是否“挡住”主家毛利氏,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解读空间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情况、各方的盘算以及吉川氏的处境。

首先,我们要明确吉川氏在毛利氏中的地位。吉川氏并非独立的封建领主,而是毛利氏族中的重要分支,承担着“两川”(毛利氏与吉川氏)辅佐毛利家的重任。特别是到了毛利元就时代,吉川元春作为毛利家的继承人(本来是毛利隆元过继给吉川家,但后来隆元归宗,元春继承吉川家),与毛利隆元(元就长子)共同治理毛利家,这种“两川体制”是毛利家强大的基石。因此,吉川氏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服从于毛利家整体的利益和战略。

关原合战前夕的毛利家

在关原合战爆发前夕,毛利家,尤其是当时的主君毛利辉元,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政治局面。辉元被豊臣秀吉指定为继承人,但秀吉死后,德川家康迅速崛起,掌握了实际权力。辉元与石田三成等反德川势力联盟,被推举为“西军”的总大将,这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被动的卷入。

毛利家的决策过程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着多种声音和利益考量。毛利辉元作为总大将,其意图和行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他个人的政治判断、与其他大名的关系,以及他所能调动的实际力量。

吉川氏的“阻挡”论是怎样出现的?

这里的“挡住”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军事阻拦,而更多地体现在吉川氏在关键时刻未能全力支持毛利辉元,甚至在某些策略上采取了与辉元主张相悖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西军的失败和毛利家在战后领土的大幅缩减。 这种“挡住”的解读,主要源于战后的历史评价和一些史料的侧面印证。

核心的争论点在于:吉川广家(吉川元春之子,时任吉川家当主)是否在关原合战中,故意消极抵抗,甚至暗中与德川家康达成了某种默契?

1. “暗约”说: 这是最为普遍也是最有争议的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吉川广家在关原合战前夕,曾与德川家康进行秘密接触,并达成了某种“密约”。这个密约的内容,通常被认为是广家在战时保持中立或消极行动,以换取战后德川家康对毛利家(尤其是毛利本家)的宽容,特别是保住毛利家在西国的影响力。
证据的支撑? 这种说法往往引用了战后毛利家领土被大幅削减,但作为分家的吉川家反而得以保全,甚至在某些区域得到了巩固的现象来佐证。然而,直接的、确凿的史料证明吉川广家与德川家康有“暗约”,是相当困难的。很多都是后世的推测和解读。
动机分析: 为什么吉川广家会这样做?一方面,他可能看到了西军必败的趋势,不希望跟随毛利本家一同走向灭亡。另一方面,作为毛利家的辅佐者,他可能也在盘算如何保全吉川家的实力,为日后毛利家复兴打下基础(尽管这种复兴可能是以牺牲本家利益为代价的)。

2. “忠诚”与“现实”的冲突: 即使没有明确的“暗约”,吉川广家在执行毛利辉元指令时,也可能存在着“忠诚”与“现实”的巨大冲突。
毛利辉元的战略不明朗: 在关原合战前,毛利辉元的战略布置显得有些混乱和迟疑。例如,作为总大将,他本人并未亲自抵达战场,而是留在了大阪城,指挥相对被动。这使得毛利军的实际指挥官,如毛利秀元(辉元的表兄弟,当时是毛利军的实际前线指挥者),以及吉川广家,都面临着不确定的指令和战场信息。
吉川军的配置和位置: 在关原战场上,毛利家的主力部队(由毛利秀元率领的约一万五千人)被安排在战场侧翼,靠近西军本阵和东军(德川军)的左翼。而吉川广家率领的吉川军(约七千人)则被安排在毛利秀元军的后方,或者说是在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
“不作为”的表现: 关键时刻,无论是毛利秀元还是吉川广家,都没有积极投入战斗,或者他们的行动并没有对战场局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特别是当东军的藤堂高虎和井伊直政等部队开始围攻小早川秀秋(叛变西军的部队)时,毛利军和吉川军都没有上前支援,也没有对东军进行有效牵制。这使得西军的中央阵线迅速崩溃。

为何说吉川氏“挡住”了主家?

从结果倒推,吉川广家的行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导致了以下情况:

未能支援西军决战: 毛利辉元本人因故未能完全投入,而作为毛利家重要力量的吉川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吉川广家能积极率军参与,虽然不一定能扭转战局,但至少可以给西军增加一份力量,或者对东军造成更大的压力。
导致毛利本家受罚: 战后,德川家康对参与西军的大名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其中毛利家是受惩罚最重的大名之一。毛利家的领土从安艺、周防两国的百万石,被大幅削减到长门、周防两国三十万石,这是其势力的一次巨大衰落。
吉川家相对“安全”: 相较于毛利本家,吉川家的领地和地位在战后似乎受到的影响较小。虽然他们也失去了部分旧领,但整体实力和在毛利家内部的地位并没有像本家那样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使得后人更加怀疑吉川广家是否在其中做了“交易”。

“对”还是“不对”?

评价吉川广家的行为是否“对”,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

从吉川广家的角度看: 如果他认为跟随失败的西军会葬送整个毛利家,并且通过自己的“不作为”能够换取长远来看毛利家的生存空间(即使是以削弱本家为代价),那么他可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是一种“顾全大局”(以他的理解)的策略。
从毛利辉元和毛利本家的角度看: 这种行为无疑是背叛和不忠。在主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未能全力以赴,甚至消极避战,是无法被原谅的。
从历史客观评价的角度看: 很难说吉川广家的行为是绝对“对”或“错”。历史的洪流是复杂的,大名的决策往往是在各种不确定性和利益考量下做出的。他或许有自己的盘算,但这种盘算的结果却是悲剧性的——主家遭受重创,家名蒙羞。

总结

“吉川氏挡住主家毛利氏”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指吉川广家在关原合战中,采取了消极回避、未能全力支援毛利本家(及其指挥下的西军)的行动。这种行动的结果,是西军战败,毛利家遭受重罚,而吉川家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得以保全。这种行为是否是“对”的,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以及是否相信他有“暗约”的证据。

但可以肯定的是,吉川广家的行为,无论其动机如何,在客观上削弱了毛利家的整体实力,未能尽到作为“两川”辅佐者的责任,也导致了毛利家在战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不作为”确实“挡住”了主家毛利氏的许多可能性,无论是战场的胜利,还是战后领土的保全。这成为了毛利家历史上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充满了争议和解读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呢,关原合战的时候,出阵的应该是吉川广家了。

那时候的吉川元春早已作古。

其实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我觉得从当时的东西军构成形式来看,也没什么大错,但是白白葬送了毛利氏的筹码。

具体嘛,先看一看毛利氏加入西军是谁起的头,毛利家族内部又是什么样?

安国寺惠琼起的头,对于这个人,其实我也没觉得他有多蠢,可能算是个投机分子吧。而且之前投机秀吉还赌对了,所以这一次,眼看着前田、上杉相继被搞,本身所谓外交僧,就和文治派走的比较近,那跟着石田三成和宇喜多秀家,在他看来似乎赢面更大点。

这么说呢?当时来看也无可厚非。

而毛利氏内部呢?

我们理顺一下毛利氏关系:

元就在世时,毛利两川是一个爹带着俩儿子。核心的毛利元就德高望重,指哪儿打哪儿。

元就去世后,毛利两川是俩叔叔带着一侄子。核心的毛利辉元年纪尚幼,基本由小早川隆景支撑。

但是到了关原之战前,小早川隆景去世,家督为小早川秀秋,还不是毛利家血脉;吉川元春也早已去世。

其实此时,毛利辉元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大家族家督,就应该挑起这个担子,重塑自己爷爷当年的辉煌。

事实却不是这样,吉川广家,这位自小就随父征战的武断派实际上逐渐抬头。

毛利两川到这个时候就是:强枝弱干,还有一个枝是“假肢”。

这样说来,我们所看的毛利两川在关原之战的时候,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安国寺惠琼虽然起了头,但毛利氏联盟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熊谷、宍户、益田等家臣都不同意加入西军。

所以吉川广家在关原之战时的动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吉川广家本身对于丰臣政权的感情就没那么深,自己的爹吉川元春当年作为强硬的武断派,对丰臣势力还是比较刚的,甚至有可能元春就是被丰臣阴死的。

这种时候,秀吉已死,德川气势汹汹地对着五大老其他家族发难,吉川广家的心思估计早就向着德川了,在他看来,毛利辉元确实是没有一个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样子,作为名存实亡的毛利两川体制中最后可以支棱起来的人,他应该用自己的办法保全毛利家的势力。

可是吉川广家的昏招就是没有用一战来争取点筹码,毕竟毛利氏加上其他势力,如果全力一战的话,德川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好处,起码是两败俱伤吧。如果关原之战持续得够久,说不定还会有转机。

当然,异军突起的可能性也会存在,甚至又会再度进入到轮流坐庄的乱世当中。

起码比直接投子认输要好点吧。

但是他战前通书信,阵中举反旗,筹码该丢的都丢了,人家家康压根就不把你们毛利两川放眼里了。

而且很多资料都显示,毛利本家对他这种“保全”毛利氏的做法并不领情。

不论是对于西军还是对于毛利本家,他都是个叛徒。

但是你说吉川广家的想法就不对么?

也不是,石田三成这个人确实不招人喜欢,起码是不招这些战国武将喜欢。

在他的率领下,为谁而战?战后的结果又能让自己获利多少?名义上总大将虽然是毛利辉元,但是他人都没来,谁都知道是谁在和家康对抗。

所以在战前,原来丰臣方面的武将都有不少投靠了东军,而即便是加入西军的,有些人也早就动了心思。

吉川广家不可能嗅不到这种气息吧。所以在他看来,这一场战争是必败无疑的。

既然必败,不如早点投了,说不定还能分杯羹。

德川家康也希望所有人都像吉川广家一样“识时务”,自动放弃优势。

于是就有了一批又一批临阵倒戈的二五仔。

他们争先恐后地与家康暗通款曲,都希望自己先一步获得一些承诺,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

结果一个个都没得到什么好处,最大受益人,反倒是家康。


所以吉川不管做的对或不对,都不能只看他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家族。

只能说,秀吉留下的烂摊子真的一言难尽。

user avatar

属于脑子有坑的行为,但这锅不能广家一个人背。两川格局早已是过去式,实际上元春去世后就已经算是崩坏了,毛利元就又能生,毛利氏内部再不存在如元春和隆景一般全面主导家中事物的人。

所以......这事看起来是广家闹得,实际上背后的人明显是辉元啊!广家一个背锅的而已,就好像秦桧杀了岳飞,你说完颜构知不知情?

以毛利氏这种大名而言,一直都有阵代的传统,当主不亲自出阵不是啥大问题。类似的朝仓,今川都是这样,魔王后期也不咋亲自出阵,毛利秀元代表主公出阵就相当于阵代,手握数万大军还真能被广家这么儿戏般拦住?

八成是看到美浓陷落,形势似乎不妙,辉元和秀元还有广家有所交代,得给我们毛利留下本钱,不能莽撞。

谁知道战神这个憨憨更厉害,直接倒戈,这下搞得毛利就尴尬了,仗打完了,手头四五万人就不算筹码啦。只好乖乖去长州画圈圈诅咒德川去了,广家反变成被甩锅的背锅侠。

人说广家勾通德川,他又不是为自己和德川谈判,他觉得和德川打不赢也不是自己个躲着暗中密谋,而是直接在毛利氏决策过程中多次表达过的,这不是为了私心的样子。真要是不放心,不派他就是了,隔壁秀包不就是主战派,恐怕其实是辉元生怕秀包冲动招惹的内府殿,自己那本领安堵的承诺就不算数了,直接和立花这种好战分子一起派到隔壁打酱油。

谁知道家康翻脸不认账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