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菜鸟物流与顺丰快递关于合作物流服务接口的冲突?

回答
菜鸟物流与顺丰快递之间关于合作物流服务接口的冲突,是一个非常典型且复杂的案例,它不仅仅是两个物流巨头之间的业务纠纷,更触及到了中国物流行业生态、数据开放共享、平台规则制定、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冲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 冲突的根源:数据和平台控制权之争

简单来说,这场冲突的核心在于数据和平台控制权。

菜鸟网络定位: 菜鸟网络并非传统的物流公司,它更像是一个物流数据和技术平台。阿里巴巴倾力打造菜鸟,旨在通过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构建一个高效、智能、透明的物流基础设施,为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提供服务。菜鸟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技术赋能物流公司,帮助它们提升效率,并从中获取数据和平台服务费。
顺丰的定位: 顺丰则是一家拥有自营地面配送网络、机队和末端网点的传统意义上的快递公司。它以高质量的服务和效率著称,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并且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对自身数据的掌控。
合作基础与需求: 早期,为了满足淘宝、天猫平台上大量包裹的配送需求,顺丰与菜鸟有过合作。商家在菜鸟平台上发货,可以使用顺丰作为配送服务商。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顺丰需要接入菜鸟提供的物流服务接口,以便将订单信息、配送状态等数据传递给菜鸟,同时获取菜鸟为其提供的用户信息和地址信息。
冲突爆发点: 随着菜鸟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数据能力的增强,它开始希望更深入地整合和管理接入的物流伙伴,获取更多的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优化和分析。而顺丰则出于保护自身核心数据、维护商业模式以及避免对平台过度依赖的考虑,不愿意完全开放其核心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的开放程度和范围有所保留。当双方在数据接口的开放程度、数据归属权、数据的使用权限以及平台规则的制定权等方面产生分歧时,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二、 具体冲突的表现和环节:

这场冲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合作过程中逐渐显现并爆发的。具体表现为:

1. 接口调整与限制: 菜鸟可能出于优化平台整体效率、获取更多数据用于分析或改进服务等目的,调整其对外提供的物流服务接口,例如对数据的字段要求、数据交互的频率、或者接口的调用权限等进行限制或更改。
2. 数据共享的博弈: 顺丰可能认为菜鸟提出的数据共享要求超出了合作的合理范围,或者其自身的数据具有商业价值,不应无偿或不平等地提供给平台。例如,菜鸟可能希望获取顺丰在特定区域的运力信息、时效数据、客户满意度等更精细化的数据,而顺丰则可能担心这些数据被菜鸟用于与其竞争或影响其独立运营。
3. 流量分配的争夺: 菜鸟作为电商平台的数据入口,对商家发货订单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双方关系紧张时,可能会出现菜鸟将更多的流量导向其他与其合作更紧密的物流伙伴,或者对顺丰的流量分配进行限制的情况。反之,顺丰也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不接入菜鸟接口的情况下,限制其客户在菜鸟平台上的使用便利性。
4. 平台规则的制定权: 谁来制定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评价体系、以及交易规则?这是核心问题之一。菜鸟希望作为平台方,主导规则的制定,以实现其平台生态的统一和高效。而顺丰作为头部物流服务商,希望在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保护自身权益和市场地位。

三、 冲突的主要影响和意义:

这场冲突不仅仅是两个企业之间的事,它在中国物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行业格局的重塑:
“二选一”的困境: 菜鸟与顺丰的冲突迫使大量商家和中小物流商面临选择。他们是继续依赖菜鸟平台获取流量和订单,还是支持拥有优质服务的顺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二元分化。
推动行业整合与标准化: 冲突也暴露了中国物流行业在数据化、标准化方面的不足。为了应对此类情况,一些物流公司开始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数据能力,减少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行业对统一数据接口和标准的讨论。
加速第三方数据服务商的崛起: 面对大型平台的数据壁垒,一些专注于提供物流数据分析和对接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可能迎来发展机遇。

2. 对电商平台和商家:
配送选择的限制: 商家原本可以自由选择顺丰作为快递公司,但冲突导致部分商家在菜鸟平台上无法顺畅使用顺丰服务,影响了其发货效率和成本。
运营成本的增加: 部分商家为了保证配送,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平台或支付更高的费用。
用户体验的波动: 对于消费者而言,配送时效和服务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

3. 对菜鸟和顺丰自身:
菜鸟: 虽然获得了对数据更强的掌控和对生态更深的管理,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一部分优质的物流合作伙伴和市场份额。
顺丰: 坚持对自身数据的掌控,维护了品牌独立性,但也可能在电商平台流量入口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对数据开放和行业生态的思考:
数据价值的再认知: 冲突让人们更加认识到数据作为核心资产的价值,以及在平台生态中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分配的重要性。
平台责任与公平性: 菜鸟作为平台方,其规则制定是否公平?对接入商家的数据要求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引发了对平台经济中平台责任和公平竞争的讨论。
未来合作模式的探索: 这种冲突也促使行业思考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物流平台合作模式,例如如何建立更开放、互信的数据共享机制,或者如何形成第三方中立的数据交换平台。

四、 冲突的演变与结局(阶段性):

这场冲突并非一成不变,它经历了一个从“公开对抗”到“暗流涌动”再到“部分和解”的过程。

早期对抗: 最为激烈的时候,双方公开声明,互相指责。菜鸟在平台接口上对顺丰进行了限制,导致使用顺丰的商家受到影响。顺丰则暂停了在淘宝、天猫上的物流下单接口。
行业震动与反思: 媒体广泛报道,引发了社会对物流行业数据垄断、平台权力过大的讨论。监管部门也对此表示关注。
部分和解与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双方出于维护各自利益和行业稳定性的考虑,最终在某些层面上达成了妥协。顺丰恢复了与菜鸟的部分合作,但具体合作的细节和数据接口的开放程度可能与之前有所不同,双方都保留了一定的博弈空间。
持续的博弈: 即使恢复了部分合作,双方在数据、平台规则等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并未完全消失。未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这种博弈可能还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

五、 总结:

菜鸟物流与顺丰快递关于合作物流服务接口的冲突,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平台经济与传统优质服务商之间关于数据、控制权和利益分配的典型博弈。它反映了中国物流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促使整个行业开始反思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健康的生态系统。理解这场冲突,需要从数据价值、平台规则、市场竞争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情本来是菜鸟暂停了顺丰的数据接口,为什么菜鸟还要先告状。。。除了有点店大欺客的感觉,另外还看出了强大的舆论控制,可怕

后来看到了顺丰的回复:


另外,我估计另一边刘强东先生会很开心,默默地当吃瓜群众:

因为他曾经说过,菜鸟实际上














--来自CCTV2 《对话》节目

user avatar

说到底,用户就是蒙古铁蹄下的灾民

阿里想怼顺风,他把物流撤了。先让用户不爽,然后告诉用户是顺风先动的手,你们去干他。

腾讯想怼苹果,他把赞赏关了。先让用户不爽,然后告诉用户是苹果先动的手,你们去干他。

腾讯想怼360,他把QQ停了。先让用户不爽,然后告诉用户是360先动的手,你们去干他。

大公司打架,本来不干用户多大事。但他们非得逼着用户非此即彼的站个队,还一脸无辜的说,我也不想啊,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南宋时期,蒙古人攻城之前,先要驱赶宋人老百姓逃到城下。这样宋军就很为难:要放箭就会射死百姓,不放箭,跟着百姓的就是蒙古大军。

你说宋人老百姓招谁惹谁了?没办法啊,这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死亡的事情,怎么会因为个人的祸患和福祉而趋向或者逃避掉呢。

user avatar

首先,说一下私密数据的问题。看到评论里有多人喊“阿里大大地坏啊,我们的数据被知道啦”,果然是大大地阴谋啊。呵呵,这也叫阴谋?实话告诉大家,在这个时代,你又想获得便利的服务,又想数据不被人知道,完全不可能,这两者是矛盾的。无论哪个巨头胜出,都会拿你们数据的,不好意思。

其次,说一下平台和企业的关系。在这个时代,平台和“企业”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平台的商业模式上要比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要高一个维度,可以理解为“降维打击”。平台本身的资本上很轻但掌握的是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东西-数据、流量、客户等,而传统的“企业”很重,涉及大量资产和大量员工,且资产回报率不太高。历史上两者的碰撞往往最后变成平台绕在前面和客户接上来,然后一堆“企业”在平台上玩,大量利润被平台截取。这种例子很普遍,比如淘宝、天猫和上面的商家、携程、去哪儿和上面商家、几大外卖平台和上面的商家等。如果再延伸一下,滴滴和上面的司机、斗鱼和上面的主播、知乎和上面的大V其实也是类似这种关系。然而,也有一些行业,现在还没有出现这么一个轻平台等,而是传统的企业通过强管控占据了优势。比如链家轻松虐意图做平台的安居客。

最后说一下顺丰和阿里之争。显然马云是非常喜欢轻平台等,屡试不爽,一定会用这种思路切入快递业,所谓四两拨千斤。因为马云太聪明了,聪明人往往是不想碰“脏活”等,菜鸟一旦做大,后面的事情大家搬着脚趾头都能想到了。难道四通一达想不到吗?当然不可能。但是马云刚走这步棋,是因为早在菜鸟成立前,四通一达已经非常依赖阿里体系带来的订单了,可以说已经被掐住了喉咙,才有菜鸟,而不是说用菜鸟来掐它们,菜鸟只是要强化这个事情而已,将数据一网打尽。菜鸟本身不只是途径,菜鸟的出现本身就是结果,淘宝系绝对垄断订单的结果。然而顺丰不愿意,进行了反抗,而且顺丰确实还有反抗的可能性,因为还没有完全被掐住喉咙。但是,我想说,这件事情后面的结果,对消费者是差不多的。难道顺丰不想做平台吗?看见丰巢了吗?顺丰何尝不想未来自己来做快递业的平台,将其他小快递纳入平台里。这个路径和京东是一样的,先从强管控重资产切入,然后逐渐开放,变成平台。即使是链家,未来的方向也是开放自己的平台,天下归宗。俗话说,那什么鸟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总结:

1. 未来一个大一统的快递数据平台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最合理的

2. 顺丰、阿里以及腾讯、京东这些相关方,争的就是上面这个平台的王座

3. 换谁做皇帝,电商用户的数据被收集是必然的,别多想了

user avatar

第一,阿里巴巴打压不愿意合作的顺丰,这是赤裸裸的商业垄断,而且就像一些高赞答案说的那样,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云技术其实在技术上是世界领先的,阿里对于一个公民信息的掌握某种程度上讲远远超过国家司法机关——只要你在淘宝上买过东西。

仰仗着淘宝平台,阿里这只巨兽已经展现出资本的狰狞,为了300%的利润什么事干不出来?想要把淘宝发货物流这一块吃下来,司马昭之心嘛。

第二,既然是商业垄断,那商务部就该出面进行反垄断调查。

第三,商务部会不会进行公正的反垄断裁决?我表示严重怀疑。理由有二,当年嘀嘀打车吃掉Uber,市场老大吃掉老二,加上老三神州专车也是柳家的,整个互联网交通市场都是柳家控制,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商务部居然没管,后来滴滴打车出现一系列流氓行为,比如系统故意不推送用户附近的出租车、强推抽成更高的快车就证实了我的想法。当然可以理解商务部为什么不管,因为“互联网+”是政府力推的东西,商务部对嘀嘀打车的垄断睁只眼闭只眼,难免。这一回阿里巴巴这么干,我担心商务部更不会干涉,因为马云对于国家来说太重要,给政府摆平了太多难题,最近的一件就是“一马平川”。川普一上台就叫嚣要跟中国搞贸易战,说什么要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等等,中国嘴上说不担心,实际上能不担心嘛?但没想到马云去了趟美国,见了川普一面,直接拍出“为美国中小企业提供100万就业岗位”的投名状,川普立刻闭嘴,不再谈对华贸易战的事。要知道日本的安倍、德国的默克尔见川普,川普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架子,一个马云居然能跟川普谈笑风生,闷声发大财,你敢说马云这不是替党在办事?马云对国家来说这么重要,商务部能不能做到秉公执法,我严重怀疑。

作为一个五毛,我坚持认为权力凌驾于资本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为说到底,中国还是无产阶级专政,权力并不在资本家手里。权力控制资本,那叫国有经济,这是国本,没毛病。权力与资本私下勾结,那叫腐败,国家打击腐败的决心毋庸置疑。但如果权力和资本能够合法的勾结,那就可怕了,当资本能够公然的与资本交易,发展下去就存在资本凌驾于权力的可能。

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

评论区有人说到央视不敢怼三星,其实现在怼三星的

@不老的老回

和我在一个聊天群里,我相当支持老回,且非常佩服他的坚韧。但是我也觉得央视不敢得罪三星是有理由的,韩国整个国家25%的GDP是三星创造的,虽然三星当年是朴槿惠她爹朴正熙在独裁期间扶植起来的财团,但现在已经无比庞大的三星帝国对于韩国政坛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比如近年包括朴槿惠在内地很多政坛丑闻都与三星政治献金有关)就是我说的资本控制权力的典型代表。而目前在半岛朝核和萨德问题上中美两国都在争取韩国,中国对韩国是又拉又打,三星需要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国可以利用市场的诱惑换取三星对韩国政坛施加影响。另外,目前世界高端通用芯片就两家企业,韩国三星、台湾台积电,得罪了三星,中国的企业就只能买台积电的芯片,台积电乘机涨价事小,养大了台湾最后一根产业支柱,也不利于统一大业。

user avatar

作为顺丰员工,我不想对此事做太多评价,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也相信广大知友的判断力。

感谢知乎网友的提醒,考虑到不想被别人认为我是借机在推广顺丰的微信公众号,已将公众号二维码图片删除(大家有需要的,可以直接到官网去查或者在微信公众号上搜索“顺丰速运”)。

虽然这次我们面对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一定会继续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想到总裁王卫在上市那天说的话——

“我们的初心不变,对事业的执着不变,我们对员工的关怀不变,唯一变的是服务质量,我们对客户的服务要越做越好。”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