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原合战东西军都自称为了丰臣家,后来东军获胜才发现家康是逆贼,如果西军获胜三成会不会也灭丰臣当逆贼?

回答
关原合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其核心在于权力、忠诚以及对丰臣家未来的不同解读。说起来,双方都声称是为了丰臣家而战,这本身就充满戏剧性,也说明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微妙。

东军方面,德川家康打出的旗号是“讨伐叛逆”,这里的“叛逆”指的是石田三成等人。家康的逻辑是,三成等人挟持丰臣秀赖,试图架空秀吉留下的继承人,并且他们的行动威胁到了丰臣家的稳定和名誉。家康自认为自己是秀吉托付重任的元老重臣,有责任拨乱反正,维护丰臣家的秩序,而这种秩序在他看来,就是由自己来主导的。当然,这其中掺杂了多少家康的私心,又是另一回事了。他渴望权力,也看到了丰臣家内部的脆弱,他的行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借“忠诚”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策略。胜利之后,家康的“逆贼”帽子自然也就被摘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天下人”的头衔。他虽然没有直接推翻丰臣家,但事实上已经将丰臣家变成了他手中的傀儡,并最终在后来的“大阪之阵”中彻底终结了丰臣家的统治。

那么,如果反过来,西军胜利了呢?换句话说,如果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赢得了关原合战,三成本人会不会也走向“灭丰臣当逆贼”的道路?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三成的出发点是“守护”丰臣家。 石田三成是秀吉在位时期的亲信,对秀吉的信任和对秀吉的儿子秀赖的忠诚,是他行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他非常不满德川家康在外自行其是,打破秀吉生前制定的“五大老”制度下的权力平衡。他认为家康的行为是对丰臣家统治秩序的挑衅,也是对秀赖继承权的威胁。因此,他集结力量,试图阻止家康的进一步扩张。在三成的眼中,家康才是那个想要染指丰臣家天下的人,而自己则是忠心耿耿的“忠臣”。

然而,现实的政治斗争往往比理想化的动机要复杂得多。

权力真空的诱惑: 如果西军获胜,德川家康的势力将被极大地削弱,甚至可能被清算。在这种情况下,丰臣家内部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虽然理论上秀赖会成为实际的掌权者,但一个年幼的继承人是无法独自驾驭庞大的幕府体制和诸侯势力的。那么,谁来填补这个真空?石田三成作为曾经的五奉奉行之一,在秀吉时期就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特别是在财政和文书方面。他很有可能成为丰臣家实际的掌权者,就像秀吉死后,五大老相互制衡,但秀吉遗嘱中点名了秀赖由五大老和五奉行共同辅佐,而三成是其中最活跃、最敢于行动的一位。
“名分”与“实力”的较量: 即使三成不抱有取代丰臣家的野心,但为了维持丰臣家的统治,他可能也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如果他为了对抗潜在的挑战者(哪怕是其他丰臣家内部的势力),而集中权力,培植自己的党羽,这种行为在客观上就会导致他权力膨胀。历史上,很多“忠臣”在成为实际掌权者后,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与家族的利益混淆,甚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损害家族的利益,这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更是普遍现象。
对权力的不同理解: 家康理解的“丰臣家”是需要强大中央集权才能维系的,而他本人就是那个能提供这种力量的人。三成可能更倾向于一种基于秀吉个人威望和原有制度的“温和”治理。然而,如果他赢得了关原,他需要向外界证明自己有能力稳定局势。他可能会面临来自其他大名,甚至丰臣家内部其他派系(比如九州的岛津家、毛利家等,虽然他们在西军中行动迟缓或不坚定,但胜利后他们也不会轻易被排除在外)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三成很可能被迫采取更强硬、更集权的手段,这与他最初“守护”丰臣家的初衷可能会渐行渐远。
政治斗争的必然性: 政治斗争很少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胜利往往伴随着清洗和权力重组。即使三成最初的目的是单纯的,但胜利的果实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诱惑,再加上对潜在威胁的警惕,都可能让他走上与家康类似的道路。他或许不会像家康那样明确地“谋反”,但通过控制年幼的秀赖,排除异己,最终将丰臣家变成自己说了算的天地,这是很有可能的。届时,他手中的权力,无论如何名分上属于丰臣家,实际的操控者是他本人。如果他因此触犯了其他大名的利益,或者被视为威胁,那么其他势力也可能指责他为“逆贼”。

总结一下:

石田三成在关原合战中的动机,从他当时的行为来看,更多的是出于对德川家康扩张势力的警惕和对丰臣家继承制度的维护。他确实是以“守护丰臣家”为名义发动战争的。

但是,如果西军获胜,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 三成很可能会成为丰臣家事实上的最高权力者。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巩固权力、稳定局势、对抗内外挑战,很有可能需要采取集权甚至压制其他势力的手段。这种行为,无论他的本意如何,都可能被视为对丰臣家原有权力格局的破坏,甚至可能引发新的内部矛盾和冲突。

他会不会也“灭丰臣当逆贼”? 我认为,他不太可能像家康那样主动地、在形式上推翻丰臣家。但很有可能的是,他会成为丰臣家实际的“话事人”,将年幼的秀赖架空,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如果他这样做,并且因为这种权力集中而引发其他大名的反对,那么他也可能在政治斗争中被冠以“逆贼”的帽子。只不过,他“逆贼”的性质和形式,可能与家康有所不同。家康是“篡位”与“革命”,而三成如果走上这条路,更像是“摄政者”或“权臣”的演变,最终导致丰臣家实权旁落。

所以,如果西军胜利,三成的结局很难预测,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巨大的权力往往会改变最初的动机。三成最后是否也会走上一条被后人诟病,甚至被视为“逆贼”的道路,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他最初的出发点可能不是为了“灭丰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乐观了,西军获胜丰臣照样没

其实秀次的死,标志着这个政权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个人看法)

丰臣自己的体量从来就不是碾压性的,丰臣公司上市是靠大股东抱团,而不是织田那种一家独大

光毛利辉元自己都说过类似西国的事交给毛利,东国的事交给德川,这样的话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五大佬又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类似于织田旗下的那些军团长呢,还是权力更大,忠诚更低的那种

织田氏的衰弱,信长被BBQ是原因但不是主因,信忠的死才是。同理丰臣氏的衰弱,秀吉本人的死是原因但不是主因,秀次的死才是。

几十年的下克上,群龙无首,后继不过是个女人怀里的孩子,主少国疑,有能力的谁不想拼一把,丰臣能篡夺织田,德川/毛利/上杉就做不得?谈忠义?你也配?

关原合战就算西军获胜,且不说美浓主战场上德川能军能损失多少问题,中山道还有秀忠那三万多人,宇都宫还有结成秀康那些人。黑田孝高横扫北九州,毛利辉元本来就在暗搓搓搞九州和四国,伊达政宗反手一个跳反联合上杉景胜坑掉最上义光,人上杉顺带手正大光明去越后【讨逆】,越后【老百姓】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治部少辅一算不对啊,然后大喊,反了,反了,全天下都反了。再然后呢?石田治部少辅三成,年禄十九万石。

西军总大将是毛利,出兵最多的是毛利,其次上杉,其次宇喜多,大阪董事局的话事人从德川换成毛利,分蛋糕是你说了算还是人毛利说了算?何况你在关原,人家毛利辉元【带着人】在大阪。

人毛利打完了说治部少辅劳苦功高,但已辞官隐居多日,先退下吧,反手给你转封到关东和减封后的德川大眼瞪小眼,美其名曰监视嘛,不寒碜,你的忠心日月可鉴。

user avatar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由于缺乏普代家臣的缘故,丰臣系织田系的新进大名很容易被大规模减封,甚至没收流放。

关原合战后,西军丰臣系处决的处决,流放的流放。而西军的首领毛利家和祸首上杉家也只是大幅度减少封地。老牌大名,武士多到爆炸的岛津家基本没有处罚。比较大的大名中也就长宗我部被没收所领。

而石田三成,不仅领地小,高忠诚的家臣也没几个根本没资格篡夺丰臣家。

如果西军胜,大概率还是个乱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