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德约 2017 法网的出局?接下来的争冠形势会是怎样?

回答
2017年法网,德约科维奇的意外出局,无疑是那届法网最大的冷门,也是无数网球迷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其说这是一场简单的失利,不如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微妙转折,也为接下来更加扑朔迷离的争冠格局埋下了伏笔。

德约科维奇的出局:辉煌背后的阴影

回望那场四分之一决赛,德约科维奇对阵蒂姆。赛前,人们普遍看好德约继续前进,毕竟他当时还身披卫冕冠军的战袍,更是拥有“红土之王”的头衔。然而,比赛的进程却令人大跌眼镜。德约在领先的情况下,被蒂姆一点点蚕食,最终以直落三盘(76, 63, 60)的比分落败。

这次出局绝非偶然。彼时,德约正经历着他职业生涯中少有的低谷。在赢下2016年法网,实现了职业生涯“全满贯”的伟业后,德约的状态似乎出现了一丝松动。虽然他仍然是巡回赛中的顶级选手,但那种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统治力却不像以往那样明显。2017年年初,他输给了费德勒,随后在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大师赛也表现平平。而法网之前,他在马德里大师赛首轮就被菲利皮亚斯塔克击败,罗马大师赛也止步八强。

法网赛场上的失利,更是将这种低迷的状态暴露无遗。对阵蒂姆,德约在关键分的把握上显得犹犹豫豫,正反拍的稳定性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在体能消耗上去后,他的表现更是明显下滑。蒂姆则展现出了惊人的斗志和红土实力,他那标志性的暴力正拍和精准的底线进攻,让德约的防守体系频频失灵。更重要的是,蒂姆那种年轻的冲劲和对胜利的渴望,似乎恰恰是当时德约所欠缺的。

这场失利,不仅让德约的卫冕梦想破灭,更在心理上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毕竟,在他统治的这些年里,在法网这样的大满贯赛场上,他极少如此早地出局。这仿佛是一道裂痕,开始显现出这位“红土之王”统治的脆弱性。

接下来的争冠形势:群雄逐鹿的盛宴

德约的意外出局,无疑将整个法网男单争冠的格局彻底打乱。原本以为会是费德勒和德约的“二人转”,现在则变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群雄逐鹿”。

纳达尔:无可争议的“红土之王”回归

德约出局后,最大受益者无疑是拉斐尔·纳达尔。在经历了伤病和状态的起伏后,纳达尔在2017年法网前就已经展现出了复苏的迹象。他在蒙特卡洛、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大师赛上都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冠。法网赛场上,他更是如鱼得水,延续了他在罗兰·加洛斯的神勇表现。他的发球稳定性、正拍的威力、以及他在底线回合中那种“永不言弃”的韧性,都让对手望而生畏。

在那一年的法网,纳达尔一路摧枯拉朽,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挑战,最终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捧起了个人第十个法网冠军奖杯。他的统治力,在那一刻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说,德约的出局,为纳达尔创造了一个绝对真空的夺冠机会,而纳达尔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再次巩固了他“红土之王”的地位。

瓦林卡:再次证明自己的“老男孩”

斯坦·瓦林卡,这位以“瑞士网球大师”著称的选手,在2015年法网夺冠后,一直被视为德约最强劲的对手之一。虽然他并非以稳定性著称,但在大场面、关键比赛中的爆发力,以及他那标志性的暴力反拍,让他总能给顶尖选手带来麻烦。在那一年的法网,瓦林卡也一路过关斩将,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尽管最终在决赛中不敌纳达尔,但他的表现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证明了他依然是赛场上的顶级威胁。

蒂姆:年轻一代的希望之星

多米尼克·蒂姆,这场德约出局的“罪魁祸首”,在当时被寄予厚予望。他年轻、有活力,技术全面,尤其是他逐渐成熟的红土打法,让他成为了新一代“红土悍将”。击败德约后,他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前进。虽然他最终止步半决赛,被纳达尔淘汰,但他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潜力,预示着他将会在未来的大满贯赛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他潜在竞争者:费德勒的缺席与新势力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届法网,罗杰·费德勒因为身体原因选择退赛,这同样为争冠格局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费德勒当时正处于复苏状态,如果在法网,他与纳达尔的潜在对决将会更加精彩。

除了上述几位,像戈芬、卡雷诺·布斯塔等选手也凭借出色的表现闯入了八强甚至四强,展现了新生代力量的崛起。虽然他们最终未能问鼎冠军,但他们的出现,也为男子网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总而言之,德约科维奇2017年法网的出局,是其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标志着男子网坛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变幻莫测的时代。纳达尔凭借他无与伦比的红土统治力再次证明了自己,而瓦林卡和蒂姆等选手也用他们的表现,向世界宣告着新一代的崛起。这场出局,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精彩纷呈的网球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事实上德约的这种低迷状态已经持续一年了,自从2016年完成职业生涯全满贯之后,德约就一直处于神游状态,而且这次法网打到八强才出局,已经是过去四届大满贯里第二好的成绩了。2016温网二轮游,2017澳网在自己最得意的场地三轮游,加上在各项1000赛里谜一样的表现,德约整个职业生涯断崖式下滑已经是既定事实了


究其原因,心气当然是一方面,拿了法网之后一根弦彻底松掉了,再要绷紧起来难上加难,不过心气和具体实力其实是不可分割的,而他的运动素质其实衰退得非常厉害,这才是竞技体育里最伤的。德约本质上非常依赖的,是他的运动柔韧性,尤其是颠峰时期非常恐怖的硬地滑步救球能力——众所周知的一点是,滑步救球在红土上是常用的技术环节,但是放在硬地上,还能这么自如用滑步的也就他了。。。一旦核心竞争力下滑,所有技术环节必定都是连带受到影响的


所以到了现在就变成,他在任何场地上,输给任何准一线以上的球手都已经不算大新闻了,更何况蒂姆在红土上的竞争力,答主认为现在其实仅次于纳达尔,看看两人在马德里和罗马的那两场球就知道蒂姆现在有多强。罗马的横扫,其实更多是因为蒂姆在击败纳达尔那一场球里,实在耗费了太多的力量,这种状态在没有休息间隔的1000赛里要持续性地维系是非常困难的,而在至少有一日休整时间的大满贯比赛里,这种劣势就不复存在了


另外个人的看法是,德约以后要拿大满贯可能都不是那么容易了,公开赛时代的男单选手里,30岁生日以后拿到超过一个大满贯的只有3个人(都是2满贯),阿加西,瓦林卡,费德勒,网球这项运动,在年纪逐渐增长之后,身体对运动成绩的拖累是非常可怕的——费德勒是因为技术高度实在太可怕,所以有办法通过不断调整技术环节维系自己的竞争力,但德约的技术在我看来没到这个高度,他对于跑动和柔韧性的依赖,以及体力在他颠峰时期的决定意义,也许注定了他的未来转型比费德勒会痛苦很多


甚至说,回顾下历史上顶级的网球手,很多人的职业生涯断崖拐点还根本就不是30岁,而是更早的26,25,甚至是24岁,比如说

比约-博格,这位11次大满贯得主,在25岁之后就彻底退出网坛了

麦肯罗,59年生人,所有的7个大满贯都在26岁生日前获得

维兰德,64年8月生人,7满贯得主,最后一个大满贯是88年美网,刚过24岁生日拿的,从此再也无缘大满贯

贝克尔,6届大满贯得主,24岁生日前已经拿到5满贯,24岁之后只有1满贯

即便是费德勒,他在26岁生日这个拐点前,已经手握11座大满贯了,而在此以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其实也就7满贯(在他36岁生日前还有一个温网,我们拭目以待)

甚至于纳达尔,在26岁生日前也已经有10座大满贯了,第11冠即2012年法网,是他26岁生日过后几天拿的,在此之后其实也就3满贯(今年的法网半决赛和决赛,我们拭目以待)

因此,像德约这样,27-28岁的2015年,还能够一年里连拿3个大满贯,其实已经是极其罕见了

===========================================================

小小预测一下:接下来的法网半决赛,估计纳达尔和瓦林卡进决赛,纳达尔拿到职业生涯第15个大满贯,纳达尔半决赛对蒂姆应该可以赢,但估计很难直落三盘赢


ps,说实话,瓦林卡这种战略风格蛮那啥的,除了大满贯之外打任何比赛都不上心,1000赛都是各种划水打,然后到了大满贯立刻满血复活。这种球手在小比赛里的表现真是没任何参考价值


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法网,德约科维奇的意外出局,无疑是那届法网最大的冷门,也是无数网球迷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其说这是一场简单的失利,不如说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微妙转折,也为接下来更加扑朔迷离的争冠格局埋下了伏笔。德约科维奇的出局:辉煌背后的阴影回望那场四分之一决赛,德约科维奇对阵蒂姆。赛前,人们普遍看好德约继.............
  • 回答
    摩拜“触电”约车:是跨界创新还是“不务正业”?2017 年 9 月底,当摩拜单车宣布与首汽约车达成合作,正式进军打车业务的消息传出时,舆论场上的反应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一边是共享单车的巨头,另一边是老牌的出行服务商,这两者的“联姻”无疑是当年共享经济领域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那么,摩拜为何会在共享单车.............
  • 回答
    2017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对叙利亚沙伊拉特(Shayrat)空军基地发动了这次导弹袭击,这无疑是当年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事件的背景与起因:这次袭击的直接导火索,是发生在2017年4月4日的叙利亚伊德利卜省汗谢胡恩(Khan Shaykhun)镇发生.............
  • 回答
    德约科维奇(Novak Djokovic)因2023年澳大利亚政府拒绝其入境的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政治与体育、法律与人权的广泛讨论。以下从背景、法律依据、政治动机、国际反应及对运动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德约科维奇的入境争议1. 2023年事件回顾 时间线:2023年.............
  • 回答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这位网坛的常青树、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最近因为一句话引发了不少讨论。他提及中国可能是网球比赛举办地中空气最差的地方。这句话一出口,立刻点燃了公众的议论,有支持者认为他敢于直言,也有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要理解德约科维奇的这句话,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
  • 回答
    德约科维奇入境澳大利亚被拒,这事儿可真是捅了天了,在全球网球迷中间引发了轩然大波。你说这事儿有多大影响?那可不止是几张球票的事儿,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深着呢。事情的来龙去脉,咱得掰开了说:最直接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疫苗接种问题。当时的澳大利亚,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疫情,对于入境人员有非常严格的.............
  • 回答
    德媒称去年约有 104 万退休老人再就业,这一现象背后原因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这不仅关乎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一、 如何看待德媒的这一数据?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数据。104万退休老人再就业,这在德国总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并非所有.............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网球男单半决赛,德约科维奇1:2不敌小兹维列夫,这场比赛的讨论度可以说是爆表了,毕竟涉及到“金满贯”这个历史性的成就,小德距离这个伟业只差一步,结果却被小兹维列夫给拦住了。比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第一盘:小兹维列夫的强势开局 比赛一开始,小兹维列夫就展现出了极佳的状态。他的发球非.............
  • 回答
    202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前夕,围绕着头号种子德约科维奇的签证问题,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肥皂剧”。最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的一纸裁决,剥夺了德约科维奇参赛的权利,也让他无缘追逐创纪录的第21个大满贯冠军。这场风波不仅是体育界的一次重大事件,更是对疫苗政策、国家主权、个人权利以及国际公共卫生等多重议.............
  • 回答
    如何看待网约车司机开免提接到警察电话,称车上乘客是逃犯?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网约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接到警察电话,并被告知车上乘客是逃犯,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潜在危险的场景。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供详细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这种情况?首先,要客观看待这一情况,它涉及到多个层面:1..............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了多方面的议题,包括乘客的生命权、健康权与司机的服务义务、责任边界,以及法律的适用和道德的考量。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事件梗概回顾: 一位患有哮喘的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网约车平台叫车,但被司机以其健康状况为由拒载。 老人因此未能及时获得救治,家属认为司机的拒载行为直接导致了老人病.............
  • 回答
    看待里约奥运会中国金牌数量被英国超越,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事实与背景回顾: 2016年里约奥运会金牌榜: 最终,美国以46枚金牌位居榜首,英国以27枚金牌位居第二,中国以26枚金牌位居第三。这是中国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首次在奥.............
  • 回答
    里约奥运会闭幕式回顾短片中未出现中国元素,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短片的主要目的与内容侧重首先,理解回顾短片的设计初衷很重要。奥运会闭幕式的回顾短片,其核心目的是: 回顾本届奥运会的亮点和精彩瞬间: 短片通常会挑选那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 回答
    史冬鹏在里约奥运会期间遭遇抢劫的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位运动员的个人遭遇,更是对里约奥运会安保状况以及当地社会治安问题的一次集中体现。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详细看法:事件的经过(尽可能详细还原):根据当时的报道和史冬鹏本人透露的信息,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时间与地点: .............
  • 回答
    这事儿听着真是让人又感动又窝火,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首先,那位网约车司机,我得说,他是个爷们,是个英雄。在那种紧急关头,为了救一条小生命,能毫不犹豫地选择违章闯红灯,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担当!试想一下,当时他肯定也知道闯红灯的风险,罚款、扣分、甚至可能影响他的营生,但他还是做了。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
  • 回答
    网约车司机拒载女性乘客,这绝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绝不能等闲视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不会真的成为一种“新常态”。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司机拒载女性乘客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安全顾虑: 这是最普遍也最容易被提及的原.............
  • 回答
    纽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亚裔反仇恨大游行,约有三万人走上街头,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诉求。这场游行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它鲜明地打出了“用美国方式解决美国问题”的旗号。这句口号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美国精神与亚裔社群的自我认知,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为何选择“美国方式”?美国是一个以自由、民主、法治为基石的国.............
  • 回答
    韩国网吧“挖矿”热潮:一杯咖啡的价值与数字黄金的诱惑韩国约有两成网吧关门挖比特币,这一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简单来说,是“比特币价格暴涨带来的巨大收益预期”与“网吧现有闲置算力及较低运营成本”的完美结合,催生了这场“挖矿”热潮。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一现象。 1. .............
  • 回答
    网约车“偏航后遗症”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出门的便利性。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小瑕疵,而是触及到出行体验、平台信任度,甚至司机师傅收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1. 导航“卡壳”与司机的两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导航系统时不时地给你来个“惊喜”。明明指示左转,你开过去却告诉你前方拥堵需.............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挺让人纠结的。一边是乘客的体验,一边是司机的辛苦,再加上平台规则,夹在中间的司机,真是里外不是人。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在雨天接了单。路程结束后,乘客提出想多送一小段路,大概也就几百米的距离,可能就是想直接送到家门口,省得再淋雨走一段。司机当时可能有点疲劳,或者觉得这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