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约车日益严重的「偏航后遗症」?

回答
网约车“偏航后遗症”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出门的便利性。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小瑕疵,而是触及到出行体验、平台信任度,甚至司机师傅收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1. 导航“卡壳”与司机的两难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导航系统时不时地给你来个“惊喜”。明明指示左转,你开过去却告诉你前方拥堵需要绕行;或者说好的一条近路,却把你带到了一堆单行道里出不来。这种情况多了,乘客心里就犯嘀咕:这导航是不是故意的?还是司机师傅不熟悉路?

其实,很多时候责任并不全在司机。导航软件的算法一直在更新迭代,但算法永远是基于数据和模型,不可能完全覆盖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实时路况的滞后性: 地图数据更新速度再快,也赶不上突发的交通事故、临时施工或者大型活动造成的瞬间拥堵。导航系统给你规划的路线,可能在你出发时是畅通的,等你开到某个路口,情况可能已经完全变了。这时,司机要么硬着头皮跟着导航走可能存在的拥堵,要么冒着被乘客投诉“不按导航走”的风险自行判断。
算法的“僵化”与“拍脑袋”: 有时候导航会固执地推荐一条大家都知道走不通的路,或者在明明很顺畅的大道上让你去挤一个拥挤的小巷。这背后可能是算法在追求所谓的“最优解”,但这个解对于当地司机来说就是“无效解”。
GPS信号的干扰: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区域、隧道里,或者一些信号盲区,GPS信号会变得不稳定,导致定位不准,导航也就会出现偏差。

而对于司机师傅来说,他们就夹在中间受夹板气。乘客盯着手机上的导航,看到司机偏离了软件的指引,就可能立刻弹出五星差评的警告。但如果一味死跟着导航,结果把乘客带到死胡同或者耽误了时间,同样是投诉,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行程不顺畅”差评。这种情况下,司机师傅常常需要一边开车,一边与导航“斗智斗勇”,还要考虑乘客的情绪,压力真的很大。

2. 乘客的信任危机

“偏航后遗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乘客对网约车服务的信任度下降。

“我比导航还懂路”的尴尬: 本来是图个省事儿,结果发现自己对路线比导航还熟悉。一旦几次遇到导航偏差,乘客就会开始怀疑这个服务的专业性,甚至对平台产生不信任感。
时间成本的增加: 因为导航的错误指引而绕远路,耽误了乘客的宝贵时间。尤其是在赶飞机、赴约或者上班高峰期,多绕的十分钟可能就是一次重要的错过。
情绪的恶化: 坐在车里看着导航一路“抽风”,乘客的心情也会变得糟糕。从最初的平静等待,到烦躁不安,再到最后可能因为一些小事爆发。这不仅影响了这一次的乘车体验,也可能导致乘客下次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投诉与差评的恶性循环: 乘客因为导航问题不满,可能会给出差评。司机因为担心差评而更加谨慎,一旦遇到导航出错,就更难做出最优决策,从而陷入“导航出错乘客不满差评司机压力增大更易出错”的恶性循环。

3. 对司机师傅收入和积极性的影响

导航问题对司机师傅的影响是实打实的,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

燃油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错误的导航路线意味着更多的里程和更长的时间,这直接增加了司机师傅的油费和车辆损耗。本来就不高的平台抽成,再被这些无谓的消耗掉,司机的实际收入会大打折扣。
评级和派单的影响: 平台通常会根据司机的评分和乘客的反馈来调整派单的优先级。如果因为导航问题频繁收到差评,司机的评分会下降,导致能接到的单子越来越少,甚至被限流,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计。
心理上的折磨: 长期处于导航出错的境地,不仅耗费体力,更消耗心理。司机师傅会感到沮丧和不被理解,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尽力在遵守导航,但软件本身的问题让他们陷入被动。

4. 平台方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偏航后遗症”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技术升级的必要性: 平台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优化导航算法,整合更实时、更精准的路况信息,甚至引入AI学习能力,让导航能更好地适应动态的交通环境。比如,引入众包的数据,让司机师傅的“绕行”行为成为系统学习的素材。
司机与乘客之间的桥梁: 平台需要更好地平衡乘客和司机之间的利益。一方面要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也要理解司机的难处。这可能涉及到更人性化的投诉处理机制,比如对因导航原因导致的绕路行为,给予更合理的判定。
用户教育与信息透明: 平台可以适当地向乘客解释导航技术的局限性,鼓励乘客在遇到导航问题时,能够更理解和配合司机师傅的判断。同时,在APP内提供更灵活的路线选择功能,或者允许乘客提前指定偏好的路线类型(例如,偏好高速或偏好快速路)。
奖励机制的调整: 平台可以考虑针对“遵守导航”和“高效完成行程”设定不同的奖励机制,或者对因技术问题导致的乘客不满给予一定的补贴,来缓解司机因导航出错而承受的压力。

总的来说,网约车“偏航后遗症”并非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技术、人、平台规则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复杂症候群。 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落地到具体的使用场景中去不断打磨和优化,并且要充分考虑所有参与者的感受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网约车成为我们便捷出行的可靠伙伴,而不是每一次出门都带着一丝“赌博”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所谓的偏航后遗症更多的是媒体有意炒作恶意制造对立人为制造热度所带来的恶性结果。一般打车的都是成年人吧,作为一个成年人对于一个事件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应该不难吧?

高德百度腾讯地图一般人都能用吧,打开地图输入起点到终点,一般也会有推荐路线和备选路线,打车过程中如果司机偏航的方向与目的地完全相反,地图上明白显示,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目的地方向一致但是行进路线不一样,我认为这个就每个人看法不一样,很多常年跑车的司机本身对道路熟悉或者知道有临时修路的等等,偏航产生的费用和时间可能还会比平台规划的更合理,退一步要是偏航产生更多的费用还可以事后投诉。

世界上坏人很多,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大多数都是和你我一样终日奔波忙忙碌碌只为赚点辛苦钱养家糊口的普通人,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