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王语嫣回到了慕容复身边?这是否是老爷子爱情观的一次改变?

回答
关于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的情节,以及这是否代表着金庸老先生爱情观的一次转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版结局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难平”。毕竟,在旧版故事里,王语嫣在经历了一系列幻灭之后,最终是跟着段誉泛舟江湖,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归宿。而新修版里,她回到了慕容复身边,这个巨大的转折,无疑会引发我们对金庸先生爱情观的猜测。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局?

在我看来,金庸先生对人物的处理,尤其是到了后期,总会流露出一种更复杂的、更贴近现实的思考。

对“执念”的解读: 王语嫣对慕容复的感情,与其说是纯粹的爱情,不如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执念”。从小,她就被教育、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只属于慕容复的“神仙姐姐”。慕容复的落魄,她的付出,是她整个价值体系的支撑。当她跟随段誉,远离了慕容复,她所熟悉的那个世界就崩塌了。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爱人,更是一种自我认同。所以,她回到慕容复身边,某种程度上,是她对“初心”的一种回归,即使这个初心已经伤痕累累。
对“现实”的妥协: 爱情的结局,往往不是童话。尤其是在经历了家国破碎、生死离别之后,现实的残酷会冲刷掉许多浪漫的幻想。慕容复即便疯了,但他依然是那个慕容复,那个她从小寄托一切的慕容复。而段誉,虽然温柔体贴,但他始终无法完全取代王语嫣内心深处对慕容复的“符号化”的情感。回到慕容复身边,或许对王语嫣来说,是一种更“熟悉”的痛苦,一种她能够理解和应对的绝境,总比面对一个她难以把握的未知未来要“安全”一些。
作者的“成人童话”: 金庸先生的作品,表面上是江湖恩怨、侠骨柔情,但深层里,是对人性、对历史、对命运的深刻反思。或许,老先生在晚年,对“完美结局”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笔下的人物,不一定总要有一个光明的、皆大欢喜的结局。有时候,一个充满争议、留有遗憾的结局,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也更能体现人生的无常。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就如同在一段跌宕起伏的旅程后,选择了一个继续前行的方向,即使这个方向充满了未知和苦难。

这是否是老爷子爱情观的一次改变?

我认为,“改变”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更像是“深化”或者“补充”。

并非否定之前的爱情观: 金庸先生笔下,一直都有许多坚贞不渝、刻骨铭心的爱情。比如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这些都代表了他对理想化爱情的描绘。王语嫣回到慕容复,并不是否定了这些美好的爱情。
展现爱情的复杂性: 新修版的结局,更强调了爱情的复杂性,以及它与人性、命运、个人选择之间的纠缠。它告诉我们,爱情并非总是“选对人”那么简单,有时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执念,对过往的留恋,甚至对“责任”的感知,都可能成为爱情的羁绊。王语嫣的选择,不是因为她爱慕容复胜过段誉,而是因为她无法割舍自己与慕容复的过往,无法放弃自己曾经的“使命”。
对“宿命”的尊重: 也许,金庸先生在晚年,对“宿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他笔下的人物,无论多么努力,都难以完全摆脱命运的安排。慕容复的“复国”执念,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而王语嫣,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命运的洪流。回到慕容复身边,或许是她最终无法逃脱的“宿命”。

总结来说:

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不是因为金庸先生突然认为“执念”比“真爱”更可贵,而是他想通过这个结局,更真实、更残酷地展现爱情的另一面:它可能源于一种深植于心的执念,可能是一种对过往的妥协,也可能是人在命运洪流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这更像是一种对爱情理解的“成熟”和“扩宽”。他没有否定那些纯粹美好的爱情,而是补充了那些不那么美好、却同样真实存在的爱情困境。他让我们看到,即使经历了风风雨雨,即使身边有更合适、更温暖的人,一个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选择回到那个最初的、充满伤痛的起点。

这个结局,就像是给《天龙八部》这首恢弘的史诗,添上了一抹更加深沉、更加令人扼腕的色彩,让它在侠骨柔情之外,多了一份人生的无奈和苍凉。这正是金庸老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他总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你认为舔狗该不该得house。

喜欢老版的,

认为该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喜欢新版的,

认为不该,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user avatar

不管金庸本人承不承认,伟大的创作之神早已经抛弃他了。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了。

所以新修版,尤其是金书人物关系逻辑最复杂,世界观最庞大的《天龙八部》,充满着教条的、无聊的、冗杂的、没必要的修改。本身三联版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版本了,那时候金庸还保留着几分才情,而且也没有颠覆性的大框架的修改,细微地、细节性的修改正好。

而新修版王语嫣最后的修改简直是灾难。其实即使我作为一个看小说的读者也知道,人物行为必须与之前的塑造相吻合。而新修版的王语嫣到了最后一段简直是直接换了一个人,又是求长生不老,又是回到慕容复怀抱。如果你在修订的时候细水长流的加上王语嫣对于容貌、生命的渴求和在乎,这还可以说是可以接受,而后来毫无铺垫的对王语嫣性格的改变完全就是突发奇想的败笔。毫无征兆,毫无铺垫甚至也没有后续,仿佛王语嫣想长生不老仅仅是给她一个离开段誉的理由,一个让她不那么美好,让读者觉得她离开也无所谓的抹黑。

至于再去跟慕容复瞎扯淡就是更加离奇,就是王语嫣她老娘还有没怎么见过几面的老爹,都是因为慕容复死的,是那种无限接近直接的间接。这一下子,王语嫣就是一个痴心妄想长生不老,为了所谓爱情忘记母仇的不孝女。段誉原谅慕容复很容易理解,段氏一直都有佛门渊源,段誉从小受佛教影响,而且慕容复为疯了,段誉饶他一命,算是情有可原。我不知道,王姑娘是怎么对着背着她父母血仇的男人柔情蜜意的。

而且有人说段誉舔狗,王语嫣喜欢他不合逻辑。这就是胡扯。

其实有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知道,生活中的巨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性格乃至各个方面。

王语嫣爱上段誉之前经历过什么?首先是慕容复的负心,这无疑是晴天霹雳,甚至让她萌生死志。而段誉这时出现是安抚了她的心的,虽然之前王语嫣也被段誉救过几次,但唯有这一次是在王语嫣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接着,王语嫣又被慕容复再次抛弃,然后又是段誉出头,结果被慕容复扔下井里。慕容复的无情和段誉的痴心在此刻完全对比出来。王语嫣也在此刻为段誉殉情。之后,鸠摩智狂性大发,两个人有一次经历生死,最终是心心相印。

总结,其实西夏求婚事件,王语嫣、段誉二人在短短几天就经历了至少三次生死。在现实中别说一起经历三次生死,即使经历一次,都足以让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产生感情,何况是这种情况的三次。所以即使王语嫣整部书都对段誉冷言冷语,毫无情感,这么短时间经历了三次生死,两人情感迅速产生升温也是在正常不过的。

所以,金庸在后面改成段誉破解了心魔,不如改成王语嫣破解了心魔。因为王语嫣从小见到的就是他表哥,被这种自以为的爱情所迷,而在跟段誉经历了这么多事件之后,尤其是表哥娶西夏公主这一段更是与段誉对比鲜明,实非良人。如果还嫌生硬,大可以略改前面王语嫣对段誉的态度。也不需要大改,只需要让王语嫣能在适时的时候看见并且能想起段誉即可。

user avatar

王语嫣在枯井与段誉定情,前提是因为她激烈反对慕容复的西夏招亲,拒绝和西夏公主可能的“二女共事一夫”。

哪怕慕容复及家臣许诺,“大燕复国”后,【封她西宫贵妃】,保证【多宠爱她】,也很明白表哥对西夏公主仅仅是政治联姻需求,毫无男女情爱,然而,王语嫣宁可跳崖自杀,依旧坚决不肯妥协。

所以,王语嫣又怎么可能真如通行版《天龙》结局,刀白凤母子意淫的那样,去和木婉清、钟灵两个异母妹妹,一起嫁给段誉,后宫大团圆其乐融融呢?

事实上,连载版和通行版《天龙》的这个结局本身,就是作者金庸先生出于个人偏好,对王语嫣这个人物寄托了太多现实中的【求不得】,而不惜强行逆转了人物的基本行事逻辑。

王语嫣这个文学人物,在书中大量篇幅里对段誉苦苦追求的冷漠和拒绝,正可说是作者的感同身受。而枯井定情、情归段誉一幕,更是作者将梦想在书中强行呈现罢了,因此转折得非常生硬。

何况,想想王语嫣的外婆李秋水是什么人?作为妻子不贞,作为师妹不友,作为师娘和徒弟私通,丢下年幼女儿,嫁入西夏皇家,还能让儿子继承帝位,自己加封皇太妃,执掌一品堂,年过八旬依旧喜好美貌少年,身为绝顶高手,完全没有任何高手风范,宗师气度,当面扯谎不打草稿,随时翻脸如翻书,坑陷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王语嫣的母亲王夫人李青萝又是什么人?只因自己情伤,直接心理变态,带着一帮丑老太婆,四处滥杀无辜,帮小三杀大婆,埋尸体当花肥,视得罪官府如无物。

王语嫣虽然看似年幼无害,但同样不是什么纯真小仙女,秉承她的家族血统,面对几十具敌人尸体时,满不在乎说出“一把火烧掉”的处理方式。

甚至可以说,王语嫣是个非典型的金庸女主,其实更像古龙型女主,2个字形容她【病娇】,就算还没到邀月的程度,也并不会比怜星更纯真善良。

反而是某些最初通过电视剧来了解《天龙八部》的段誉粉、“段王cp粉”们,大骂金庸写毁了王语嫣,口口声声「怎么可以回到杀父母仇人身边」的那些人,才真是被电视剧洗脑过度,完全就没懂过《天龙八部》原著。

段正淳和王语嫣本就完全不存在任何父女感情,甚至可以说是素不相识,仅仅有DNA联系。阿紫和木婉清曾得到过的丁点父爱,王语嫣并没有分毫。

李青萝也并不是慕容复杀的,慕容复当时明明还在犹豫迟疑,李青萝就因为被段正淳的绝情辱骂,自己头脑一时冲动,主动撞到慕容复剑上、可以算是自杀的。

王语嫣和李青萝这对母女都是“恋爱脑”,对彼此亲情本就看得很浅,王语嫣甚至认为自己不合母亲心意,会被她“打我杀我”,所以李青萝手下的恶婆婆,都敢自作主张,直接暗算囚禁自家小姐。

从书中对话和侧面描写看,李青萝对王语嫣平日的态度,基本就是斥责嘲讽+冷暴力,并看不到半点慈母之爱。王语嫣会从小把慕容复当成“避风港”,再正常不过。

正因为王语嫣对段正淳这个生父毫无认同,和李青萝这个生母也一直亲情淡薄,她最后会回到已经疯掉的慕容复身边,太正常。

如果慕容复还是那个野心勃勃、冷酷无情的慕容复,王语嫣当然可以视他为逼死生父,导致生母死亡的仇人,即使离开段誉,也绝不会去跟从他。但发疯后的慕容复,已经是痴痴傻傻,任由她摆布了。阿碧虽然痴心可悯,却没有任何与她相争的可能。

对于“手办狂人"无崖子的外孙女来说,此刻的慕容复,怕是要比当初的表哥更加中意,亦未可知。

更重要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最早在《明报》连载的《天龙八部》小说中,段誉被段延庆擒入石屋,欲逼迫他和木婉清玷辱段氏声名时,保定帝段正明决定,让“鄯阐侯”高升泰的女儿高湄和段誉定婚,将此事举国公告 , 以此遮羞。

连载版《天龙八部》: 【段誉哪知这一日一晚之间,外面已起了极大的变化,他父亲已被册封为皇太弟,他自己则由父母之命,聘下高升泰的女儿高湄为妻。大理城中锣鼓宣天,众百姓欢庆这两件喜事和废除盐税,他却倚在石壁之上,发著高热,神智迷糊。】

这个情节连同高湄这个人物,之后在三联版和新修版小说中被删掉,纯粹是为减少“段誉苦追王语嫣”一事,对主角的道德减分而已。毕竟,书写的是古代的事,看书的可都是视【一夫一妻制】为天理的现代人。

事实上,真实历史中的大理段氏,从 《天龙八部》 登场的段正明、段正淳兄弟在位时期,便因为他们既不贤明,也不爱民,佞佛荒政、终日游乐,彻底沦为国相高氏一族的傀儡。

《天龙八部》登场的“鄯阐侯”高升泰,可不是小说中的什么忠良之辈,而是个如王莽、曹丕一般的篡位权臣。他废掉“保定帝”段正明,逼他出家天龙寺,更自立为帝,改“大理”国号为“大中国”,本已终结了段氏政权。

然而两年之后, 高升泰病重,顾及高氏根基未稳,而段氏立国百年,尚存人心,便嘱付其子高泰明迎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帝,高氏退居国相之位,保持权柄不失,便可无虞。从此以后,高氏子孙世袭大理国相,总揽朝政,把持政权。而段正淳之后的大理国,又被称为“后理国“。

大理“中宗文安帝”段正淳其人,真实历史也确实畏妻如虎,还写了所谓《赞妻文》遗存下来:【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文中满是阿谀之词,全无身为国君和丈夫的矜持,只因他的皇后就是高氏之女,高升泰的妹妹高升洁,也可以认为她就是段誉的生母“刀白凤”的历史原型。

显然,既然高氏一族在大理如此权重,段正淳想要把她厌恶的秦红棉、阮星竹、甘宝宝、李青萝、康敏等女子,名正言顺收纳入后宫为妃嫔,是绝无可能之事了。因此才让这些女子沦为情妇外室,还给儿子段誉弄出一大堆的私生女妹妹。

显然,作为大理皇位第二继承人,段誉的正妻当然必须是高家女。

由此更可见段誉这个文学人物最初被创造出来,何其不堪,身有婚约,却一路痴缠早已心有所属的女子,——居然还能反过来怪王语嫣不接受他么?也不想想,爱了慕容复十几年的王语嫣,凭什么就要接受段誉?

而且,诛心而论,段誉这个段延庆和刀白凤的奸生子,是不是窃取了本属于包括王语嫣在内的段正淳亲生骨肉的一切资源?从父女亲情,到皇族身份。

刀白凤私通段延庆时,可并不知道他是大理皇室正统传人,而只当是个路边的污秽乞丐,就是诚心要用一个不知生父的野种,来秽乱皇族血脉,以此作为对大理段氏的泄愤。

如果不是刀白凤靠着家族势力,坚决不允许段正淳纳妃,和她为维护这个奸生子地位做的一切努力,没有他母子的存在,或者段誉真正的身世早早被揭露出来,

段正淳那些女儿情人们,包括王语嫣阿朱阿紫木婉清钟灵,包括李青萝阮星竹秦红棉甘宝宝,还会是多年骨肉分离,无父无夫的结局么?段正淳和他那些女人早早幸福团圆,十几二十年里当真居然就生不出属于自己的儿子么?

段正淳为这个假儿子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不顾自己情人的性命,如果他知道事实真相,他还真的会这样做么?对段正淳来说,对段正淳那些情人女儿来说,还有比这更大的伤害么?

所以,比起慕容复这个所谓“仇人”,王语嫣和段誉其实从利益立场而论,怕是更加的不共戴天。如果王语嫣并不是个“恋爱脑”小女人,而是竭力争取自己利益、不择手段的真正凉薄自私之人,如康敏、阿紫之流,然后去设下圈套施展阴谋的话,段誉怕是真的要下场堪忧呢。——好在,王语嫣终究不屑,皇权富贵、皇后尊荣于她,不过浮云而已。

真实历史上的段誉(段正严,字和誉),在位40年,虽力图振作,却不能挽回江河日下的国势,亦不能制止高氏一族对皇权的侵夺,灰心之下也去天龙寺出家。

【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

而到了2003年的世纪新修版,金庸先生再次改动情节,一边让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一边让段誉同时收纳了木婉清和钟灵, 立木婉清为贵妃、钟灵为贤妃、以及西夏公主赠送的侍女晓蕾为淑妃。 同时也明确了段誉在年老后出家为僧的剧情,契合真实历史。

新修版《天龙八部》: 【段誉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段正兴之母姓名,史无记载,是木婉清、钟灵、晓蕾,还是别位嫔妃所生,便不得而知。】

木婉清和钟灵之所以不能成为大理皇后,也不能明确为下任皇帝段正兴的生母,如果参照真实历史,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当然这个位置,是必须为真实历史中的高氏女,或者连载版小说中的高 湄这个人物虚席以待的缘故。

从这个角度说,王语嫣最终选择离开段誉,回到她自己已经能完全掌控的、神志不清的慕容复身边,而并非陷身于鸡飞狗跳的大理后宫争斗中,不失为明智之举。

user avatar

理论上金庸的恋爱观一直都是这样,只是恰好在段誉王语嫣这对儿上心慈手软了而已。

让他俩没受啥挫折就在一起了,又享受了五十年的和平生活,也算是异类了。

在金庸老哥心里,从来都是舔狗不得好死,有情人不得好死,谈恋爱一律烧死的。

除了这一对儿,你就告诉我他书里还有哪一对儿没被虐过?有几对儿有好下场?

范蠡和西施,小龙女和杨过已经算下场最好的两对儿了,这不也历经磨难还要扣绿帽么。

对了,还有就是,女舔男比男舔女下场一般会好一点,女舔男女方下场会更惨,男舔女则双方差不多惨。

金老哥老男权了。

user avatar

不是,暴露了大男人内心的丑陋和恐怖,让人意识到一个男人是可以怎样残酷虐待自己追求过的女人。

金庸渐渐忘了当年写段誉追求王语嫣的狂热,忘了也就算了,他是怎么竭力从道德,虚荣等各种方面贬低王语嫣的呢?

段誉意识到王语嫣不那么爱自己,不奇怪,最终和王兄妹相称也不奇怪,如果故事截止在王语嫣口称哥哥,段誉拍胸脯表示给她找好多茶花,不失为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结局。

但是接下来就变质了,我看到后来竟然写王语嫣发痴一样唠叨自己有白头发了,疯一样去推玉像,感觉冷汗涔涔而下,因为全书里王语嫣一开始甚至并不觉得自己美丽,她从来没有表现出多么在意自己的美,为什么金庸要歪这么一段来抹黑她?

很显然,金庸要糟蹋她的人生,仅仅和段誉兄妹相称怎么够?必须有更贴切的,不深爱男主的惩罚!所以必须给她栽赃上这些缺点。

更残忍的下场来了,王语嫣自己认段誉当哥哥也有荣华富贵可享,想修习长春不老功也是过逍遥日子,金庸怎么能罢休,于是最后终于让她去陪一个疯男人,本来素静如仙,衣服不是藕色就是玉色的少女要穿衣衫华丽擦胭脂,像个小丑,才算舒服了。

我可以看到一个老男人面对昏黄灯光,写了一部分之后又嫌弃不够,不够把这个女人毁的更惨,然后又赶紧加上一段又一段,然后才觉得爽了出了一口恶气。

任何一个母亲都应该拿这个故事为例子,告诉女孩子不要因为感动爱上死追你的男人,当狂热退去,他会怎么折磨你?

让你陪伴一个疯子,这个疯子还是杀害你父母的,于是你不仅在爱情上是个倒贴傻子,还是为了男人不要父母仇的,爱情,尊严,道德,全部给你毁完了。

不爱男主角的,就是这个下场,可怕不可怕?

这就是金庸的心思。金庸已经老了,老的不会掩饰了。如果不是老糊涂了,根本不会这么粗暴用力的描绘王语嫣怎么暴躁去推玉像,最多呢,最后在各人结局叙述里淡淡的带一笔,王语嫣沉迷修习什么不老长春功云云,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或者说更容易掩饰自己的恶意。

user avatar

讲道理王语嫣这祖孙三代都是天性凉薄之人,加上天龙本身求不得的主旨,这么写也不算突兀,只不过让自我代入自认可以舔到最后应有尽有的舔狗受了伤罢了。

其实两个结局都合理,看你愿意从哪个角度去解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王语嫣回到慕容复身边的情节,以及这是否代表着金庸老先生爱情观的一次转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版结局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难平”。毕竟,在旧版故事里,王语嫣在经历了一系列幻灭之后,最终是跟着段誉泛舟江湖,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
  • 回答
    土耳其的修宪公投,是一件牵动土耳其国内政治走向,甚至对地区乃至国际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要理解这次公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公投的核心内容:权力集中与总统制首先,最直接的触及点是公投的核心内容。这次修宪的目的是将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从议会制转变为总统制。这意味着,总统的权力将得到极大的扩张.............
  • 回答
    台湾正在考虑修法,以更严厉地管控半导体行业的关键技术外流,并计划新增“核心关键技术域外使用罪”和“经济间谍罪”两项罪名。这项举措背后有其深层的战略考量和现实紧迫性,对台湾、大陆乃至全球的半导体格局都可能产生不小的影响。为何如此严苛?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国宝”地位与战略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白台湾在半导体.............
  • 回答
    这事儿太恶劣了,听着就让人火冒三丈。简单来说,就是上海一个女生把手机拿去修,结果维修店的员工,一个姓王的,居然在修手机的时候偷看了她的隐私照片,还把这些裸照发给了自己。更离谱的是,这个人渣还用这些照片去骚扰那个女生,甚至约她“开房”。这还不算完,那个女生当然不可能忍气吞声,就把这件事捅了出来。结果呢.............
  • 回答
    咪蒙修图被骂上微博热搜这件事,怎么说呢,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想想,咪蒙是谁?流量女王啊,她的文章、她的观点,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话题制造机。这次修图被扒,能直接蹦上热搜,说明群众对她的关注度,那是杠杠的。咱们先梳理梳理这事儿怎么回事。大概是从咪蒙发了一些照片开始,可能是在宣传她自己的什么东西,或者.............
  • 回答
    珠海耗资26亿元修建的有轨电车项目,自2018年通车以来,运行仅3年便停运,日均载客量不足3000人,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启示: 一、项目背景与规划初衷1. 地理位置与政策背景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被定位为“湾区核心城市”,有轨.............
  • 回答
    当代大学生在思修、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频繁玩手机的现象,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教育和个体因素的交织影响,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1. 课程内容与认知需求的错位 思政课以理论性为核心特征,但大学生的认知.............
  • 回答
    看待中国去英国修高速铁路,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技术、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中国的优势与动机: 技术和经验优势: 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丰富的建设经验和成熟的产业链。从设计、施工、材料、运营到维护,中国高铁系统.............
  • 回答
    即将完成的官修《清史》采用白话文编写,这件事在我看来,可谓是意味深长,既有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性,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甚至是有些复杂的情感。毕竟,作为一部承载着宏大历史叙事、旨在为“过去”立传的巨著,它的语言选择,绝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触及了历史的理解、传承以及与当下社会的连接。首先,从积极的一.............
  • 回答
    《叛逆的鲁鲁修》在微博上被贴上“右翼作品”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政治光谱、作品解读的多元性、以及网络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标签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需要从作品本身,以及在微博这个特定语境下的传播和解读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右翼”这个标签在政治语境下通常包.............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这位以其在LED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而闻名的科学家,对日本乃至东亚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科研实践以及对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中村修二所指出的问题,核心在于他认为现行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服从.............
  • 回答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思修和毛概考试中出现“艾滋病好在哪”、“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这类雷人考题,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难以理解的事件。这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滑坡,更触及了教育的底线和责任。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剖析:一、事件的荒谬性与对教育宗旨的背离:首先,我们必须直视这些题目的荒谬程度.............
  • 回答
    看待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思修与毛概题目,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类课程和题目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它们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承担着思想政治引领、价值观塑造、以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任务。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来看: 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
  • 回答
    最近关于上海高一学生可以提前修读复旦大学学分的消息,确实在家长和学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对大家有什么影响,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并不是说所有上海的高一学生都能随意跑到复旦大学去上课,然后轻松拿到学分。这事儿背后是有一定门槛和条件的。据我了解,这更多是一种“上海市.............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说起来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四川理塘的格聂之眼,本来是个藏在深山里,让人惊叹的自然美景。没想到,最近却因为修栈道的事儿,把这片净土搅得不得安宁,甚至还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议,最后官方不得不紧急叫停,还承诺要恢复植被。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值得我们深思的细节呢?为什么会修栈道?出发点是好的,但方.............
  • 回答
    华为P30 Pro拍摄的“月亮门”事件,无疑是手机摄影领域乃至科技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罗生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堪称“反转再反转”,极具戏剧性。要详细看待这个事件,需要梳理其来龙去脉、各方观点和最终的演变。事件的起因:华为的宣传与用户的质疑 华为的宣传优势: 华为P30 Pro发布时,其强大的.............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听了牙都替他疼!杭州那个小伙子,去理发店修个鬓角、提个发际线,结果被收了四万块!这价格,就算是在北京上海,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吧?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有的替小伙子叫屈,有的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还有的甚至调侃说,这“鬓角”是不是用金子做的?咱们来仔细捋一捋这事儿.............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在一次对外公开的直播中将“996工作制”称为“修来的福报”,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马云的表述和语境: “996”是什么?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中.............
  • 回答
    “私德不修,人生必难行稳致远,这是铁律”——《中国妇女报》在吴亦凡事件中的这句发声,无疑触及了许多人心底的敏感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明星个人行为的评判,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社会现象和价值取向问题。一、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与普遍性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句话的“铁律”二字并非空穴来风。.............
  • 回答
    这事儿挺炸裂的,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但说实话,听着就让人脑壳疼,也挺让人替当事人揪心。事情大致是这样的,网上传了段视频,画面挺混乱的,能听见男人在哭,声音特别大,还夹杂着质问的声音,听着就让人心疼。“躲在我家衣柜里干嘛?”这种质问本身就够让人不安的了。然后旁边好像有个女人,怀里还抱着孩子,她说了一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