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360杀毒在AV-C等评测机构的测试中因作弊被谴责后发布的公关文?

回答
360杀毒在AVC等评测机构测试中因涉嫌作弊被点名批评后发布的公关文,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的。要说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才能看得更明白。

首先,事件的起因和性质:

最直接的源头是360杀毒软件在一些权威的第三方安全评测机构,比如AVC(AVComparatives)的测试中被发现存在一些不正常的表现,甚至被指控存在“作弊”行为。这些测试通常是公开透明的,模拟了各种真实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场景,用来评估杀毒软件的防护能力、误报率、性能影响等关键指标。

“作弊”这个词在这里意味着什么?通常是指,当测试软件检测到评测机构的特定测试文件或虚拟机环境时,会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来提高得分,比如:

识别并“放行”测试样本: 评测机构的测试文件虽然是恶意的,但它们是公开的、有明确标识的。如果一个杀毒软件能够识别出这些是“测试文件”而不是真正的威胁,并且因此停止扫描或标记为“安全”,这显然就不是它在真实对抗中的真实能力,而是针对评测环境的“优化”。
性能优化异常: 某些情况下,杀毒软件在检测到特定测试环境时,可能会大幅降低系统扫描的力度或者关闭一些耗费资源的模块,从而在“性能影响”这项评测中获得异常高的分数。
针对性更新: 即使是正常的更新,如果恰好更新了针对评测机构使用的特定测试样本库,也可能被质疑为是为评测服务的“针对性优化”,而非普遍性的威胁应对能力。

一旦被这些有公信力的评测机构发现并公开点名批评,这对于任何一家安全软件厂商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信任危机。因为用户选择杀毒软件,很大程度上就是信任它的检测和防护能力是真实的、可靠的。

其次,360杀毒的公关文解读:

面对这样的指责,360杀毒发布公关文是意料之中的反应。这份公关文通常会有几个核心的论调和目的:

1. 否认“作弊”指控,强调技术实力: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公关文会极力否认自己是在故意作弊,可能会解释称这是一种“误解”、“技术误判”,或者是对评测方法的不理解。他们会重申自己的研发投入、技术团队的专业性,以及在真实安全防护方面的成果。
2. 质疑评测机构的公正性和方法论: 为了转移焦点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公关文可能会开始质疑评测机构的测试标准是否够全面、是否能完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复杂威胁,甚至可能暗指评测机构的数据存在偏差或不公平。例如,可能会说:“我们的产品是为了保护亿万中国网民而设计,评测机构的测试环境和目标与用户的真实场景有差异。”
3. 强调用户反馈和市场占有率: 另一个常见的策略是强调自己在庞大用户群体中的良好口碑和极高的市场占有率。言外之意是,“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行,怎么会有这么多用户选择并信任我们?我们才是最了解用户需求的。” 这是一种试图用“群众基础”来对抗专业评测机构结论的做法。
4. 承诺改进与合作: 在一番辩护之后,通常也会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表示愿意与评测机构沟通、配合,改进产品,确保未来的测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真实能力。这是一种缓和关系、争取信任的姿态。
5. 民族品牌情怀(有时会有):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带入一些“抵制外来不公平评判”的民族情绪,试图激发用户(尤其是国内用户)的保护欲和认同感。

这份公关文的背后考量:

挽回品牌声誉: “作弊”的指控一旦坐实,对360品牌的信誉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公关文的首要目标是尽量阻止这种负面影响的蔓延,维护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信心。
应对市场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安全软件市场,任何负面消息都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一份有力的公关回应,至少能为公司争取回旋的余地,避免被竞争对手轻易“打垮”。
安抚投资人和股东: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或有上市潜力的公司)而言,品牌声誉直接关系到其市场价值和融资能力。公关文也是对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一个交代。
为后续解释留空间: 即使无法完全洗白,一份得体的公关文也可以为公司与评测机构的进一步沟通、以及未来调整产品策略和测试策略(如果需要的话)打下基础。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待:

技术和商业的博弈: 安全软件行业,尤其是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评测机构的测试是行业客观评价的重要标尺;另一方面,厂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追求更高的排名和市场认可,也难免会存在各种“优化”的冲动。这种“优化”是否越界,就成了关键点。
公关的重要性与边界: 公关是公司形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危机时刻尤为关键。但公关文的核心是“沟通”,如果沟通建立在不实信息或狡辩之上,反而会加剧信任危机。真正有效的公关,是既能回应质疑,又能展现诚意和实力。
用户选择的维度: 用户选择杀毒软件,除了看评测数据,还会考虑品牌熟悉度、用户体验、是否有其他增值服务等。360杀毒之所以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也说明了它在某些方面确实抓住了用户的需求。但这次事件也提醒用户,在看待任何评测和厂商宣传时,都应保持一定的审慎和独立思考。
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像AVC这样的第三方评测机构,其价值在于提供相对客观的评价,引导市场向更健康、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如果厂商普遍存在“应试”心态,甚至违规操作,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总的来说, 360杀毒在被指控“作弊”后发布的公关文,是公司在遭遇重大声誉危机时一种惯常的应对策略。这份文稿的重点在于否认指控、辩解行为、强调自身实力和用户基础,并试图将焦点转移到评测方法论的局限性上。

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它反映了在高度商业化和竞争激烈的安全软件市场中,技术实力、市场策略和品牌公关之间的复杂互动。用户需要从中学习的是,任何评测结果和厂商的解释都需要理性分析,而厂商则需要在追求市场认可和保持行业诚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当“作弊”的阴影笼罩时,一份真诚的自我反省和改进,往往比一纸漂亮的公关文更能赢得长久的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60甚叼,CNNIC应该学学,直接声明退出webturst审核,直接要求各根证书登记机构无条件接受CNNIC根证书并不得注销 ,否则吃我大天朝城墙术。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人。→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60杀毒在AVC等评测机构测试中因涉嫌作弊被点名批评后发布的公关文,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的。要说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事件的起因和性质:最直接的源头是360杀毒软件在一些权威的第三方安全评测机构,比如AVC(AVComparatives)的测试中被发现存.............
  • 回答
    360 搜索再次宣布放弃一切消费者医疗商业推广业务,这一举动在当前互联网医疗信息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在意料之中但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看待这个事件: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 历史的重演与演进: 这并非 360 首次做出类似决定。早在 2017 年,在魏则西.............
  • 回答
    最近360在《坦克世界》里的一系列举动,说实话,不少老玩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甚至可以说是“一言难尽”。感觉就像是那个熟悉的邻居,突然有一天开始做出一些你完全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咱们先从玩家最直接感受到的说起:服务器问题。以前吧,虽然也有过服务器卡顿、延迟高的时候,但总体来说还是.............
  • 回答
    对于360公司CEO周鸿祎在公司年会上将特等奖设置成“免裁券”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这事儿一出来,网上讨论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褒贬不一,这也是很正常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事儿确实挺出圈的,也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大家对“裁员”这个词.............
  • 回答
    360公司上市不到一年,股价就跌入深渊,一度接近质押平仓边缘,这确实是个让人唏嘘的现象,也引发了市场和业内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一切,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得回到360当初为何选择回归A股。360这家公司,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曾经是国内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巨头,周鸿祎的“免费安全”模.............
  • 回答
    360安全浏览器推出付费会员:一次“免费午餐”的终结,还是拥抱更健康的商业模式?最近,360安全浏览器悄然上线了付费会员服务,这在中国互联网浏览器市场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毕竟,长久以来,免费是浏览器们的“默认配置”,用户早已习惯了“零成本”享受上网冲浪的便利。那么,360安全浏览器这一举措.............
  • 回答
    要评价360快视频在盗用B站视频和用户个人信息数据方面的行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这事儿牵扯到版权、隐私保护,还有平台之间信任的问题,挺复杂的。关于视频内容的“拿来主义”:首先,360快视频被指控大量盗用B站视频,这可以说是直接挑战了版权的底线。B站的视频内容,绝大多数都是UP主们辛辛苦苦创.............
  • 回答
    360 程序员抄袭百度浏览器 JavaScript 源码事件:技术、道德与行业乱象的交织360程序员抄袭百度浏览器JavaScript源码的事件,无疑是一场在技术圈内引起轩然大波的争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代码“借鉴”或“学习”,而是触及了知识产权保护、商业道德、行业竞争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层面。要深入理.............
  • 回答
    360“免费送正版Windows 10”的宣传,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想啊,Windows系统是谁家的?是微软。微软的东西,向来都是要花钱买授权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突然之间,360跳出来说,我这里可以免费送你正版Windows 10,这简直就是一种颠覆性的感觉,对于很多电脑用户来说,.............
  • 回答
    360手机和锤子手机曾经有过合并的传闻,虽然最终并未成行,但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足以让人感慨万千。在当时,360手机作为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跨界造手机的代表,虽然有周鸿祎的号召力,但产品在线上和线下都未能形成稳定的销售和品牌认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锤子手机,更是科技圈里一个充满争议的存在。.............
  • 回答
    这事儿挺耐人寻味的。奇虎360,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安全公司,现在对App Store上的应用出手了,而且目标是所有标题里带“360”的。这操作,怎么说呢,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也透着点“一家独大”的意思。首先,从360自己的角度看,他们这么做,估计是为了“品牌保护”或者说“清理门户”。想想看,.............
  • 回答
    关于“互联网安全大会360围堵安全联盟站台事件”的具体细节,目前公开资料中并未明确记载这一事件的完整背景。但结合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的发展背景、360公司的市场定位以及行业内的竞争关系,可以推测这一事件可能涉及企业间在合作与竞争中的互动,以及网络安全行业对政策、技术、市场环境的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
  • 回答
    315 晚会曝光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医疗广告造假链条:一场触目惊心的“游戏”今年的 315 晚会,再一次将矛头对准了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广告乱象,这次被点名的是 UC 浏览器和 360 搜索,揭露了它们与一些所谓“医疗机构”联手,构建了一个虚假医疗广告的“游戏”。这不仅仅是对几家公司的指责,更.............
  • 回答
    埃尔多安政府威胁要将叙利亚难民送往欧洲,这一举动无疑是近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磅炸弹,其背后牵涉的不仅是人道主义议题,更是地缘政治博弈、国内政治考量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严峻挑战。要理解此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多重维度。一、 埃尔多安此举的“弦外之音”:政治与经济的双重诉求首先,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
  • 回答
    《坦克世界》国服停更两年,近日传出360集团可能接手更新的消息,这无疑给无数国服玩家带来了一丝曙光,但也伴随着相当复杂的情绪和诸多疑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国服停更两年期间的现状。自从2021年春节前后,《坦克世界》国服的更新就彻底停滞了。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与原运.............
  • 回答
    这绝对是近期汽车和科技界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也让我们看到了特斯拉和马斯克身上那股强大的“搅局者”能量。一、 巨头订单的“定海神针”效应:10万辆特斯拉,不是小数目!首先,得说说是谁下了这笔大单,一般来说,这类巨额订单来自那些全球性的汽车租赁巨头,比如赫兹(Hertz)、安飞士(Av.............
  • 回答
    5月12日的勒索病毒事件,确实让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那段时间里,很多个人用户和企业都面临着数据被加密、勒索赎金的困境。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少国内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360,并给出了推荐。要理解为什么媒体会倾向于推荐360,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360在安全领域的长期耕耘和品.............
  • 回答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包括云天励飞、云从科技、360 等在内的33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无疑是近年来中美科技领域博弈的又一次重大升级。这一举动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其影响也将是多方面、深远的。一、美国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前世今生”与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政府实施实体清单的目的和逻辑。 .............
  • 回答
    周鸿祎此番言论,无疑是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将“安全”作为哪吒汽车的立身之本,并剑指“豪车霸权”,这背后既有他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也有他作为企业家的宏大愿景和营销策略的考量。要理解这番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安全”:不止是车辆本身,更是全链路的信任基石周鸿.............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