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我看来”,所以你应该自己穿一套,去上街上多走走。人家“剥削寄生阶级的宽袍大袖”,可都是身体力行,且不强求别人。
听说古代劳动人民穿不起汉服?
明朝后期的东部沿海富裕地区的情况:
“不论贫富贵贱,在乡,在城,俱是轻裘,女人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越多。”、在京师为官的“则人人皆舆,无人骑者。”、老百姓的房子可以“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曾脊如官衙然,圆囿僭似公侯”,在徽州祁门县“服农者十三,服贾者十七”、在南京“俗尚日奢,妇女尤甚。家才儋石,已贸绮罗。积未锚铢,先营珠翠。”、在浙江桐乡“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
当然,这些老百姓肯定是会被佐壬开除底层籍的。
毕竟在那些一口一个劳动人民不穿汉服的佐壬眼中,劳动人民只配穿抹布。
有图有真相:
低情商:我支持阶级固化。
高情商:劳动者都想着逃离劳动阶级,就别怪贵族们赐予你们996的福报了。
低情商:你们泥腿子不要太在乎外表,一个个穿得仙气飘飘,谁来为我们小布尔乔亚提供廉价劳动力?
高情商:劳动人民不穿汉服,汉服党不接地气,歧视劳动人民。
我又听说反汉服人士认为汉服党瞧不起劳动人民服饰?
抱歉啊,劳动人民穿的裋褐也比现在的很多夹克衫之类的衣服好看。
可以看出,裋褐用来穿着种地,至少在旱地是没有分毫不便的。如果是在水田,或者天气特别炎热,农民自然会打赤膊穿犊鼻裈劳作,免得弄脏衣服。
裋褐又叫短打劲装,不但是劳动人民服饰,游侠、武士行走江湖也常穿着,比如武松打虎就穿着裋褐。
另外,其实很多被知乎佐人批判的所谓仙服、影楼装,也确实是从劳动人民的裋褐流变而来的,从形制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其实用性和接地气程度且不论,无论如何确实是对于改造劳动人民服饰的有益尝试。
为什么旗袍不能当做华夏民族的标志性服饰,除了当代对于去满化的需求,以及不才在这个回答(为什么有些人反感汉服?)里讨论的因素之外,旗袍更有个致命的缺陷是没有男装,对应的男装是马褂(汉服崛起前一度叫唐装) ,这玩意太丑了……
当然,所谓的唐装马褂,终究是在清制马褂上美化的结果。美化之前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知乎佐人对马褂改为所谓的唐装马褂唯唯诺诺,对汉服裋褐改为现代形制的武士服饰重拳出击,仿佛吾友安格玛大神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