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吃脑花是否会增加感染朊粒/朊病毒的风险?

回答
关于吃脑花是否会增加感染朊粒/朊病毒的风险,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朊粒”或者叫“朊病毒”到底是个啥,以及它是怎么回事。

朊粒/朊病毒: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病原体”

你平时听说的“病原体”,像细菌、病毒,它们都是有遗传物质的,要么是DNA,要么是RNA。它们靠这些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感染和破坏宿主。

但是,朊粒/朊病毒就有点不一样了。它没有DNA,也没有RNA。它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没错,就是蛋白质,跟咱们身体里的蛋白质差不多,只不过它的形状不对。

这个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我们称之为PrPSc(scrapie prion protein,来源于羊瘙痒病),而我们身体里原本健康的、正常折叠的蛋白质叫做PrPC(cellular prion protein)。正常情况下,PrPC在神经系统中有很多功能,但具体是什么,科学家们还在研究。

朊粒的“邪恶”之处在于,它一旦进入身体,遇到正常的PrPC,就会像“传染”一样,让正常的PrPC也按照它的样子,错误地折叠起来,变成PrPSc。这样一来,PrPSc就越来越多,像滚雪球一样。

这些错误折叠的PrPSc蛋白质有个特点,就是它们非常稳定,不容易被分解。它们会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积累,形成斑块,就像把大脑里的神经细胞“堵塞”或者“破坏”了。最终,会导致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大脑结构出现海绵状的空洞,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病被称为“海绵状脑病”。

这些病是怎么发生的?

朊粒病,也叫做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一类罕见但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1. 食入受污染的组织: 这是最常见也是咱们最关心的方式。如果食用了带有朊粒的动物的神经系统组织(包括脑、脊髓、内脏等),朊粒就会进入消化道,然后到达大脑。
2. 医源性传播: 比如手术中使用了被朊粒污染的器械,或者接受了被污染的脑垂体提取物(过去用于治疗矮小症)。
3. 遗传性: 少数情况下,人们可能因为基因突变,自身就会产生异常的PrPC,从而更容易折叠成PrPSc,患上遗传性的朊粒病。
4. 散发性: 大多数情况下,原因不明,可能是在生命过程中,偶然发生了PrPC的自发性错误折叠。

吃脑花,和朊粒病的风险

现在咱们回到吃脑花这个问题。脑花(猪脑、牛脑、羊脑等)是动物的神经系统组织,尤其是大脑。而朊粒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大脑、脊髓和一些内脏中。

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食用的动物的大脑中含有朊粒(即使是极少量),而这些朊粒没有在烹饪过程中被彻底灭活(这是个关键问题),那么吃下去就存在感染朊粒病的风险。

为什么说“理论上”以及“风险”?

朊粒的“耐受性”: 朊粒非常顽固,普通的烹饪方法,比如加热、蒸煮、烘烤,甚至是消毒剂,都很难将它们完全破坏。它们的结构非常稳定,不容易变性。即使把肉烤熟了,朊粒仍然可能存活。
感染的“剂量”: 感染朊粒病通常需要一定的“感染剂量”,也就是说,摄入的朊粒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发病。我们一次吃脑花摄入的朊粒量有多大,这是不容易确定的。
动物的“健康状况”: 只有感染了朊粒病的动物,其脑组织才含有大量的朊粒。健康动物的脑组织理论上是不含朊粒的,或者含量微乎其微。
特定疾病的风险: 最为大家熟知的、与食用动物脑组织相关的朊粒病是牛海绵状脑病(BSE),也就是俗称的“疯牛病”。疯牛病主要是牛感染了朊粒,而人类如果食用了感染了疯牛病的牛的脑组织或其他神经组织,就有可能患上一种叫做新型克雅氏病(vCJD)的朊粒病。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

在中国,虽然不常听说爆发大规模的疯牛病,但我们还是需要警惕。

针对牛脑: 对于牛脑,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如果养殖的牛有疑似疯牛病的症状,或者来自疫区,那么食用其脑组织风险会非常高。国家对疯牛病一直有监测和防控措施,但我们作为消费者,也需要有意识。
针对猪脑、羊脑: 猪和羊也会感染一些其他的朊粒病,比如猪的“传情性渐进性神经病”,羊的“瘙痒病”等。这些疾病的朊粒种类与疯牛病不同,对人类的传染性通常被认为较低。但仍然存在理论上的风险,尤其是在处理动物内脏时,如果操作不当,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

总结一下,吃脑花是不是就会得朊粒病?

不是说吃一次脑花就一定会得病,而是说,如果食用的动物脑组织被朊粒污染了,并且这些朊粒在烹饪中没有被完全灭活,那么确实会增加感染朊粒病的风险。

风险的大小取决于:

1. 动物是否感染了朊粒病: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2. 食用了动物的哪个部位: 大脑、脊髓等神经组织是朊粒富集的地方。
3. 烹饪方式是否能有效灭活朊粒: 普通烹饪难以完全做到。
4. 摄入的朊粒数量: 达到一定剂量才可能发病。

为了更安全,咱们能做些什么?

选择信誉好的来源: 尽量从正规的、有检疫证明的商家购买肉类和内脏。
避免食用高风险部位: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避免食用动物的脑、脊髓等高风险部位。
了解当地的动物疫病情况: 关注国家和地方的动物疫病防控信息。
不要迷信“高温烹饪”: 即使熟透了,也不能完全排除朊粒的风险。

总的来说,朊粒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它的传播途径和病原体都很独特。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家吃脑花的情况很多,但了解其潜在风险,并采取一些谨慎的态度,总归是好的。尤其是在对待牛脑这类信息中,我们更需要保持警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同物种的动物、不同种类的朊毒体的情况不同,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朊毒体能够通过“吃牛脑花”的方式进入人体。如果该牛脑花来自疯牛病疫区,会增加感染朊毒体的风险。

  • 烹饪脑花的方式不能阻止朊毒体致病。
  • 历史上有人通过食用已烹饪的“患疯牛病的牛的脑”患上变异型克雅氏症[1]

目前看来,绝大部分非人生物体内的朊毒体并不引起人患病,吃牛以外的非人动物的脑花可能不会增加感染朊毒体的风险,但一般不建议去吃松鼠等动物的脑——人家确实是有朊毒体的。

  • 目前还没有发现过吃猪脑花、羊脑花造成人感染朊毒体的案例。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146%2Fannurev.neuro.24.1.5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吃脑花是否会增加感染朊粒/朊病毒的风险,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先掰扯掰扯这“朊粒”或者叫“朊病毒”到底是个啥,以及它是怎么回事。朊粒/朊病毒: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病原体”你平时听说的“病原体”,像细菌、病毒,它们都是有遗传物质的,要么是DNA,要么是RNA。它们靠这些遗.............
  • 回答
    如果世界上只能吃正常死亡的食物,那绝对是一场关于生存的史诗级考验,而且会以一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重塑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首先,别指望能吃到你现在餐桌上常见的那些美味佳肴了。你想吃牛肉?行,但那头牛得是自然寿终正寝,可能是在草原上安详地躺下,或者因为衰老而停止了心跳。猪肉?同样道理,它得是寿终正寝的.............
  • 回答
    这题目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想吃就吃,这可不是简单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是“随时随地,想吃就吃,吃到满足为止”,这其中的蕴含的能量,想想都让人激动得搓手手!如果我拥有了这项超能力,我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冲进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也不是去全球各地搜罗名贵食材。我的第一个念头,会是一种非常、非常……接地.............
  • 回答
    想象一下,当你的晚餐成为他人生命的一部分时,他们的大脑里会闪过怎样的念头?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幕生动而充满情感的场景。首先,那块烤得金黄酥脆的鸡腿,它曾经在阳光下舒展翅膀,感受微风拂过羽毛的轻柔。当它被餐叉精准地叉起,感受到那灼热的温度时,它的“灵魂”里涌起的是一种混合着荣耀和一丝不舍的复杂情感。它.............
  • 回答
    孩子馋牛排了,饭店又贵又吃不过瘾,想去菜市场买一斤上脑自己在家做。家里没有黄油,也没有专门的平底锅,这可咋办?别急,我这就给你支个极简的家庭做法,保准让你轻松做出好吃的牛排,孩子吃得开心,你也不费劲!准备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1. 挑选上脑: 去菜市场,找那种肉质纹理清晰、脂肪分布均匀的“上脑”部位.............
  • 回答
    关于“吃面时不能把面咬断”是否是餐桌礼仪,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但它在很多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被视为一种普遍的、值得推崇的餐桌礼仪。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核心观念与起源: 尊重食物和烹饪者: 面条的制作,尤其是手擀面或拉面,.............
  • 回答
    吃狗粮的狗和吃剩菜剩饭的狗,在健康、行为、消化系统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上都会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将详细地阐述这些区别: 一、 营养均衡性与健康吃狗粮的狗: 营养全面均衡: 高品质的狗粮经过科学配比,能够提供狗在不同生命阶段(幼犬、成犬、老年犬、怀孕/哺乳期母犬)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
  • 回答
    吃过期一天和吃临期(还有一天就过期)的食品,虽然听起来差别不大,但在食品安全和口感风味上,却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食品安全角度的差异:1. 临期食品 (还有一天就要过期): 微生物生长状况: 大多数临期食品在保质期内,其微生物数量仍然处于安全范围内,或者说,微生物的生长速.............
  • 回答
    吃播网红“胖猴仔”体重高达600斤,作为超级肥胖者,其身体健康将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和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一、 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 巨大的体重意味着心脏需要更强力地工作来泵血至全身,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的.............
  • 回答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和“忧国忧民”虽然都涉及到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它们在出发点、情感色彩、行为方式和语境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两者的区别: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这是一个非常形象、讽刺、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民间俗语,通常用来表达一种极度的不满、无奈和黑色幽默。1..............
  • 回答
    “吃东西吧唧嘴”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国,确实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雅观、缺乏礼貌的行为,因此可以说是“没素质”的体现。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声音的干扰与不适感: 声音的本质: 吧唧嘴的声音,通常是嘴唇与食物接触、分离时产生的吸吮或摩擦声,以及咀嚼时.............
  • 回答
    吃剩菜是否有害,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简单来说,正确保存和处理的剩菜通常是安全的,但如果不当处理,则可能存在健康风险。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吃剩菜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吃剩菜的潜在风险剩菜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关于吃完榴莲后是否可以喝牛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问题,但并没有一个绝对禁止的医学定论。 然而,出于谨慎和考虑部分人的身体状况,大多数建议是不建议立即或大量饮用牛奶。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民间流传与经验主义.............
  • 回答
    食用军用口粮、救生口粮、配发食品等,是一种充满特殊体验的经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吃”,更是一种与环境、任务、历史和情感交织的复杂感受。为了详细描述这种体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展开:一、 视觉和包装:严谨、实用、信息密集 军用口粮(MRE Meal, ReadytoEat): 包装.............
  • 回答
    吃稀饭,那真是舒服又暖胃的一件事。尤其是在早晨,或者身体有点不舒服的时候,一碗热腾腾、黏糊糊的稀饭下肚,感觉浑身上下都舒坦了。不过,光是白花花的稀饭,虽然清淡,但总觉得少了点滋味。这时候,配菜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一个好的配菜,能瞬间提升稀饭的口感和风味,让一碗简单的稀饭变得妙不可言。说起稀饭的配菜.............
  • 回答
    “非转基因食品”这个词,相信大家在超市购物时,或多或少都有留意过。一些产品会特意打上“非转基因”的标志,仿佛这是一种金字招牌,吃起来就更安心、更健康。但仔细想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吃非转基因食品,真的就比转基因食品对我们身体更好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明白什么是“转基因食品”。简单来说,转基.............
  • 回答
    从餐桌到地球:素食,缓解全球变暖的中国力量全球变暖,这个听起来遥远却又迫在眉睫的议题,正深刻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在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我们每个人,即使是从自己的一日三餐开始,也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那就是——选择素食。您可能会问,一顿素食,真的能对缓解全球变暖产生实质性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工业.............
  • 回答
    当然,吃的方式确实能够相当程度地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内涵,甚至性格和生活态度。这并非绝对,但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往往能从中读出许多信息。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一、 餐桌礼仪:外在教养的直接体现餐桌礼仪是教养最直观的体现。它们是长久以来社会形成的共识,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尊重和愉悦的用餐环境。一个人的.............
  • 回答
    关于吃核桃是否真的补脑,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释。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补脑”这个概念。在日常语境中,“补脑”通常意味着提升记忆力、学习能力、思维敏捷度、专注力等认知功能。在科学上,这些功能与大脑的健康运作息息相关,包括神经元的连接、神经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不少大学生都经历过或者考虑过。吃一个学期的泡面,身体会不会垮掉,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你怎么吃、吃多少,还有你本身的底子怎么样。但要说完全没影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你会考虑吃泡面吃一学期?我猜想你会有这个想法,多半是出于几个原因吧: 省钱: 这是最主要的。大学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