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吃军用口粮、救生口粮、配发食品等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回答
食用军用口粮、救生口粮、配发食品等,是一种充满特殊体验的经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吃”,更是一种与环境、任务、历史和情感交织的复杂感受。为了详细描述这种体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展开:

一、 视觉和包装:严谨、实用、信息密集

军用口粮(MRE Meal, ReadytoEat):
包装: 最直接的印象是其坚固、防水、防撕裂的包装。通常是深绿色或迷彩色的塑料袋,封口严密,能承受恶劣环境。上面印有清晰的标识,包括“MRE”、“Component”、“Meal Number”、“Menu Name”(如“Beef Stew”、“Chicken Noodles”等)、生产日期、保质期、批次号、营养成分表、加热说明,甚至有二维码或条形码。
内部结构: 打开后,通常会发现一个主餐包(密封袋)、配菜包(饼干、面包)、甜点包(糖果、能量棒)、饮料包(咖啡、果珍)、佐料包(盐、胡椒、糖、湿巾、火柴)等,甚至还会有小刀、勺子、餐巾纸。所有东西都整齐地分装在独立的包装袋里,体现了后勤保障的严谨。
颜色和外观: 主餐的颜色通常比较朴实,没有太多鲜艳的添加剂。虽然有时看起来不太“诱人”,但却是经过科学配比,能提供足够能量和营养的。

救生口粮(Survival Ration):
包装: 更加极端化,通常是高密度的真空包装,体积小巧,重量轻。常见的是像压缩饼干一样的砖状食品,或者能量胶、能量块。包装上会强调“救生”、“高能量”、“长期储存”等字样。
外观: 压缩饼干通常是统一的颜色(如褐色、淡黄色),质地紧实,摸起来硬邦邦的。能量块可能颜色更丰富一些,但整体设计都是以功能性为主。

配发食品(如军队伙食中的主食、罐头):
包装: 视具体种类而定,有大容量的罐头(如午餐肉、豆类),也有包装好的米饭、面条等。军队食堂的配餐则是在餐盘上直接呈现。
外观: 罐头食品外观相对统一,标签清晰。如果是在食堂里,则更接近普通餐饮,但规模化生产的痕迹会比较明显。

二、 气味和触感:朴实、工业感、少有香气

军用口粮: 打开主餐包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朴实、有时略带“工业感”的气味。它不像家庭烹饪那样有浓郁的香料味,更多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加上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有些MRE可能会有一些预期的香气,但整体而言,香气并非主要追求的目标。触感上,主餐包里的食物可能是糊状、块状或片状,质地比较均匀,没有家庭烹饪的天然纹理。
救生口粮: 几乎没有明显的香气,甚至有些是无味的。触感上,压缩饼干会非常坚硬,需要用力掰开或咀嚼。能量块则可能有点粘稠或颗粒感。
配发食品: 罐头食品打开时,会有一股浓郁的罐头特有的味道,有点像密封环境下发酵产生的微酸或金属味。米饭、面条等煮熟后,会有淡淡的谷物香气,但不如新鲜烹饪的明显。

三、 口感和味道:功能优先、简单直接、有惊喜也有失望

军用口粮(MRE):
味道: 这是体验中最复杂的部分。MRE的味道并非追求米其林星级,而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首要目标。
正面体验: 有些MRE菜单会非常惊喜,味道可能意外地好,比如一些炖菜、咖喱或意面,口味相对丰富,甚至能吃到真实的蔬菜或肉块。饼干的口感可能比较干硬,但配上果酱或花生酱,又别有一番风味。甜点(如饼干、糖果)会带来一种简单的满足感。热饮包冲泡后,能在寒冷的环境中带来温暖和提神效果。
负面体验: 也有一些MRE的味道可能比较平淡,缺乏层次感,甚至有些“寡淡”。加工的痕迹比较明显,口感可能略显粗糙或有“糊”的感觉。部分菜单的口味可能难以适应,例如某些合成香料的味道比较突出,或者食物本身的味道被加工过程掩盖。
口感: 口感也是参差不齐。主餐可能是糊状、肉丁状、面条状,有些比较软糯,有些则有嚼劲。饼干通常比较干,需要搭配水分。
温度: MRE的一大特色是可以加热。通过包装内的加热包,可以得到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这在野外、寒冷环境下,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味道本身。那种温暖的食物在腹中散开的感觉,是极大的慰藉。

救生口粮:
味道: 味道往往非常单一,主要是为了提供能量。压缩饼干可能带有谷物的微甜或无味,能量块则可能带有水果味或合成甜味剂的味道。口感会非常干,非常容易发腻。
口感: 干硬是主旋律。需要用力咀嚼,并需要大量饮水才能下咽。能量块可能粘稠,但同样需要咀嚼。这种体验是“为了生存而吃”,味道和口感是次要的。

配发食品:
味道: 罐头食品的味道相对稳定,午餐肉、豆类等都有其特有的风味,虽然加工感强,但通常能提供饱腹感。米饭和面条的味道则取决于烹饪和调味。军队食堂的菜肴味道通常比较大众化,口味相对简单,但能保证基本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口感: 罐头食品的口感比较软烂。煮熟的米饭和面条口感正常,但规模化烹饪可能导致部分口感不均。

四、 心理和情感体验:生存、任务、战友情、思乡

生存的保障: 食用这些食品最核心的体验是它们作为生存工具的属性。在恶劣环境下,食物的提供是一种最直接的保障,能维持体力和士气。
任务的支撑: 在执行任务时,这些口粮是士兵完成任务的能量来源。每一口食物都与任务的推进紧密相连,能够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
战友情谊: 在野外或执行任务时,战友之间分享口粮,互相提供食物,会加深彼此的感情。当有人没带够食物,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分享一份MRE或救生食品,是一种宝贵的友谊体现。
思乡和回忆: 有时候,吃到某种味道的口粮,会勾起对家乡味道的思念,想起家里的母亲或妻子做的饭菜。这种对比,既是一种怀念,也可能是一种力量。
一种“仪式感”: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野营拉练、演习,或者在紧急撤离时,食用这些特殊的食品,会成为一种难忘的记忆,带有一种仪式感。
对后勤的理解: 食用这些食品,也能让个体更深刻地理解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无数人的付出。

五、 特殊情境下的体验深化:

饥饿时: 当极度饥饿时,即便是味道平平的口粮,也会变得异常美味。饥饿放大了对食物的渴望,也消解了对味道的挑剔。
寒冷时: 在严寒的环境下,一包加热的MRE,其温暖的感觉远比味道本身来得重要。那种由内而外的暖意,能迅速驱散寒冷,重振精神。
疲惫时: 在极度疲惫时,能够迅速补充能量的口粮,就如同救命稻草一般。即使味道普通,也能提供继续行动的力量。
单调时: 如果连续多天只吃同一种口粮,味道的单调性会更加突出,开始渴望变化和新鲜感。
分享时: 在战友之间分享不同口味的MRE,互相交换,品尝彼此的口粮,这是一种增进感情、缓解单调的方式。

总结来说,吃军用口粮、救生口粮、配发食品,是一次从感官到心灵的多重体验:

感官上: 体验的是严谨、实用、朴实,味道和口感往往是功能优先,虽然不一定美味,但在特定条件下却能带来巨大的满足和慰藉。
心理上: 体验的是生存的保障、任务的支撑、战友的情谊、对后勤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它是一种将生理需求与生存意志、团队合作、使命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独特经历。它或许缺乏普通餐饮的精致和多样,但却承载着更深沉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万能的淘宝买了法国、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的现役单兵口粮,

海淘的略贵!中国的单兵口粮也有,一个一个试试看。

中国单兵口粮3号套餐 一餐的量

法国单兵口粮9号套餐 一日三餐的量

美国单兵口粮8号套餐 一餐的量

德国单兵口粮3号套餐 一日三餐的量

英国单兵口粮C套餐 一餐的量

俄罗斯单兵口粮6号套餐 一日三餐的量

英国的单兵口粮最贵,中国的最便宜,价格相差十几倍。


重量

中国单兵口粮一餐577克;

法国单兵口粮三餐1675克,一餐是558克;

美国单兵口粮772克;

德国三餐是1764克,一餐是588克;

英国是703克;

俄罗斯三餐是2014克,一餐是671克;

美国的单兵口粮772克最重,而法国558克最轻。

味道PK

中国单兵口粮3号套餐:

鸡丁饭,耐储蛋糕,牛肉蛋卷,糖水黄桃,速溶饮料,香辣酱,加热带,保温袋,勺子,餐巾纸。

吃法很简单,水倒进袋子里,通过生石灰和水的反应制热,15分钟左右就可已吃了。

但实际体验中,觉得这石灰粉的加热包感觉很不科学,到处弄得粉粉的。有很大几率吃进肚子里...真的,很大几率...

鸡丁饭感觉和粽子很像,口感不错,配上香辣酱味道更好,不过套餐里其他食物味道就一般了,蛋糕看起来很像豆腐干,牛肉蛋卷吃起来完全是午餐肉的味道,黄桃和超市里卖的没有区别,饮料也是果珍的味道。


参照中国军队《伙食费标准》和《食物定量标准》:每人每天不得少于218克的动物性食品的摄入,40克的牛肉蛋卷加上米饭里少许的肉,离标准还有点距离啊。法国的单兵口粮是一日三餐的分量,包含早餐粥,饼干,蔬菜汤,菠萝猪肉饭,鸭肉什锦,奶酪,鹿肉罐头,巧克力,能量棒,水果糖,各种饮料包,餐巾纸等等,主食大都是罐装的,所以配备了固体燃料、炉架、火柴、持罐夹等装备。虽然明火加热快,但野战时隐蔽性就不够了。但发货的加热工具是用户体验做好的,还有个小钩钩,怕用户吃罐头的时候烫到手。味道方面,法国的口粮卖相很不错,主材鸭肉什锦,一大块鸭肉配上黄豆,看上去就很浓郁诱人,菠萝猪肉饭看着也很有食欲,不过味道都一般,甚至有点奇怪,不过这么多的食材也算对得起410块钱的海淘价格了。

美国算是世界上最牛逼的军事大国了,他们的口粮很值得期待啊,口粮包括意大利肉丸、芝士土豆、果仁面包、果味饮料 、速溶咖啡,奶末,砂糖,口香糖,附件包里包括一张擦手的湿巾,一小包盐,火柴,无焰火加热器。

口感上,意大利肉丸味道极好,有点铁板牛肉的味道,而且肉料很足,两个人都吃的饱饱的。


德国的单兵口粮虽然配料丰富,但是居然没有加热装置,只能吃凉的了。

主食是牛肉饼番茄酱,料很足,两大块牛肉,加上土豆块,味道也是上乘。蔬菜肉末里面的料也非常丰富,有番茄,玉米,芸豆,刀豆和肉末,味道偏酸,口感不错。配菜的黑麦粗面包的味道出乎意料的差,想象一下啃木头屑的味道,纤维太多,类似动物饲料的味道,其他的配菜的味道同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英国的单兵口粮:蔬菜咖喱饭、榛子酱、苹果馅甜点、饼干、巧克力粉、橙汁粉、糖、茶包,无焰火加热器、消毒纸巾,一顿的量,看起来很简单,因为英国的餐饮文化受印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个套餐的主食是蔬菜咖喱饭,素食套餐。吃起来呢,就是非常失败的印度菜,除了咖喱味没有别的感受了。


俄罗斯单兵口粮充分体现了战斗民族的食量,沉重的一大袋,品种非常丰富,牛肉丸子、荞麦牛肉饭、牛肉炖四季豆、香肠罐头、奶酪、鹅肝酱、苹果泥、蔬菜酱、盐、砂糖、奶精、饼干、茶包、口香糖、明火加热器。吃起来感觉格外粗狂,而且非常油腻……比如一大块肥肉,感觉根本不是人类的食物,估计是俄国纬度比较高,气候比较寒冷,需要很高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和体力。

这块肉真的是太刺激了,还长毛的...很好奇是不是僵尸肉...

口感嘛...直接吐了...

吃完全部,我觉得的排名是这样的:

美国的意大利肉丸是最好吃的

德国的牛肉饼番茄酱紧随其后

法国的鸭肉什锦排在第三

中国的辣酱拌饭排在第四

俄国的牛肉荞麦饭排在第五

英国的蔬菜咖喱饭排在最后

营养价值PK

根据几国的口粮,算了一下其中的热量(战士需要的营养和热量跟普通人不一样,普通男性每天需要的热量在两千大卡到两千五百大卡之间,作为中国战士来说,需要的三餐的热量在两千七百大卡到三千大卡之间,欧洲人体重更大,体重要大一点,战士需要三千五百大卡到四千大卡之间的热量。)从数字上来说六款单兵口粮基本上都能满足士兵一天所需的热量。


哎~真的是吃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