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族的祠堂我没有见过,好像是有,不过族谱确定还在。之前好像是因为我爸带着我们一家子搬到了北京,是整个宗族里第一支在首都落户的,所以老家人“破格准许”我和我妈两个女流之辈,(我妈还是外姓人)上族谱,当然我妈还是连名字都没有的“xx氏”。当时我跟我妈的想法都是“那我可谢谢您喽!”
后来随着我成为全家族第一个考上交大的,第一个去国外留学的(据说民国那会儿有一位祖宗在曾经去过早稻田大学留学,但是后来留在台湾了,如果是真的估计他的后人是否觉得自己是中国人都很难说,再加上没什么确凿证据,所以就不算了),本人成功超越了我爸曾经的成就,荣升为“家族的骄傲”了,据说在老家知名度一下子上升了。不只是我,之前有同宗姓氏(我们有两个姓氏属于通假字,大家默认都是一个宗族的)的女孩子参加了全运会还是大学生运动会拿了个银牌,家族群里也争相转发“家族的骄傲”。包括之前全红婵全家被“特许”入族谱也是一样的套路。不知道她们会不会觉得很荣幸,反正我是没有。
其实对于稀有姓氏的人来说,那种“你认识的所有和你一个姓的人都是你没出五服的亲戚”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特别是很多人真的连长相都很像。但是当你自己是个女性的时候,那种奇妙里就会掺杂一丝尴尬。你对着人家有归属感吧,人家对你可未必。虽然家族群热情洋溢地欢迎每个人入群聊天,甚至是外姓的老婆和老公,颇有“相亲相爱一家人”之感,但是真的到了上族谱的时候又开始扭扭捏捏,你还要“做到特别优秀,只为和他们平起平坐”,承认你是家人好像给了你多大的恩典一样。
所以说不要问祠堂和祖先文化对女性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对于那些平凡一点的女性来说,祠堂和祖宗根本没打算搭理她们,没打算赋予她们任何意义。而对于我们这些“有幸”给家族带来点荣耀的女性而言,应该要问我们对于祠堂和祖宗的意义是什么——为了给祖宗脸上贴金。
(但是抛开宗族不说,稀有姓真的很酷炫,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对脸盲症患者来说真的很好用,你不需要记得别人,他们会先记住你,还可以拿来做对话开场白,强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