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种事不用查资料啊,按正常逻辑一想就明白了。
古代建生祠一般两种形式。一种是老百姓自发建的,这是碰上百年不遇的青天大老爷离任了,为表怀念和感谢。另一种是地方官以政府名义建的,嗯,一般是为了拍马屁,比如明末集体无耻的魏忠贤生祠遍天下。
首先说老百姓不可能自发给皇帝建生祠。很简单,想不到。古时候的老百姓距离皇帝太远了,除了京师的百姓外,其他地方尤其是偏远地方的老百姓都没有皇帝的概念(当然,士绅除外)。再者,对老百姓来说,皇帝好不好没意义,重要的是县太爷是个好官。所以生祠一般都是建给卸任去职的地方官的。就算有老百姓突发奇想要给皇帝建生祠,放心,县太爷第一个把你扑灭了,本太爷跟你何冤何仇,给我埋这么大的雷?!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地方官不会给皇帝建生祠。前边说过地方官建生祠主要是为了拍马屁,但拍皇帝马屁,建生祠绝对是成本最高又风险最大的方式。第一,生祠是啥?祠堂。祠堂干啥的?祭祖宗的。那皇帝祭祖的地方已经有了啊,太庙啊,谁有资格再给皇上家盖个祖庙?你长了几个脑袋?就算同意你建了,那得多高规格,得花多少钱?太寒酸了不行吧?比当地最大的宗祠小不行吧?没准朝廷还要派人来检查呢是不?虽然说钱都出在老百姓身上咱不在乎,但真建成了以后呢?这就是建了个大号炸弹啊,以后的维护和管理得花多少精力?供奉的猪头馊了,上的香灭了,房顶被雷劈了,院子里长草了,麻雀在皇帝塑像头上拉屎了……别说这些了,你要是哪天没去磕头,就是个掉脑袋的欺君之罪啊。所以要拍皇上马屁,献祥瑞的经常见,建生祠的还真没听说过。
第二,前边说了,建生祠一般是给地方官,所以一般建一座就行了,徳被一方么,跟其他地儿没关系。但皇上呢,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啊,谁敢说我这儿没得着皇上恩泽?那万一一个地方建了生祠,别的地方敢不建吗?噢,别人都建了,就你不建,合着就你对皇上有意见是不是?那时候大家考虑的,就是以省为单位建还是以县为单位建了(那个说以村为单位建的别走,我保证不打死你)。而且,建的时候保不齐还会相互攀比吧?建生祠是你们的一片心意,难道还得朝廷专门发个文规定好规格么?不合适嘛。所以啊,如果真有哪个地方官脑子坏掉了提出要给皇帝建生祠,其他地方官得在肚子里把他十八代祖宗都骂遍了。
第三,建生祠,得给好皇帝建吧?那你告诉我,哪个皇帝活着的时候不是英明圣主?就算你说都是好皇帝,但你有什么资格对皇帝进行评判?这叫妄议天子,大不敬之罪。再说了,当今天子是好皇帝给建生祠,先帝就不是好皇帝了吗?皇爷爷呢?是不是都得补上?哦,那就不叫生祠了,好吧算了,那以后呢?是不是就形成惯例,哪个皇帝登基了都得建一个生祠啊?要赶上汉唐这样二十多个皇帝的朝代,小点的县怕是都没地方建了吧?而且还有管理维护,虽说在一个地方干不了几年就可以把锅甩给后任了,但除非上调中央或致仕还乡,去哪儿不都得接锅啊?互相伤害何时了?
所以嘛,能当上官的都不傻,谁会吃饱了撑的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