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高中生物取缔了“卵子”的说法?

回答
关于高中生物教材中“卵子”这个词的变动,这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取缔”,而是一个在科学认识和教学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相关术语使用进行优化和规范的体现。更准确地说,是教材的编写者和审核者在更新知识体系、更严谨地反映生物学研究进展时,对特定术语的选择和表述进行了调整。

这背后涉及几个层面的考量:

1. 科学概念的严谨性与进化:

从“卵子”到“次级卵母细胞”: 在旧的教学体系中,我们通常会直接称呼女性生殖细胞为“卵子”。然而,从生物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当卵巢释放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时,它就进入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但并未完成。在排卵过程中,释放的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我们称之为“次级卵母细胞”。这个细胞在遇到精子并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才会形成真正的“卵子”(也称为成熟卵细胞)。
精卵结合的实质: 生物学上的受精过程,是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结合,并触发其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如果仅仅将未成熟的“次级卵母细胞”简单地称为“卵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受精过程中细胞变化的细节,不够精确。
教学的精确性要求: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材的编写者会倾向于使用更符合当前科学界共识和研究实际的术语,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尤其是在涉及生殖和发育这样精细的生物过程时,每一个环节的表述都力求准确。

2. 受精过程的动态描述:

强调过程而非终态: 通过使用“次级卵母细胞”这一术语,教材实际上是在强调女性生殖细胞在受精前所处的特定发育阶段。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女性的生殖细胞在排卵后并非立即具备了与精子结合并完成受精的全部条件,而是需要精子的触发来完成最后的成熟。
对比精子的成熟: 精子在射精前就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是一个形态和功能相对成熟的细胞。而次级卵母细胞在排卵时则处于一个“半成品”状态,等待进一步的刺激。这样的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性生殖细胞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差异。

3. 教学理念的更新:

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 现代生物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概念的演变、学会精确使用科学术语。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记忆的一个体现。
与国际接轨: 在一些国际性的生物学教学体系中,对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的表述也更为细致,强调“次级卵母细胞”在受精中的作用。高中生物教材的调整,也是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国际生物学界的标准和发展趋势更加同步。

具体变化举例:

你可以留意一下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描述人类生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诸如这样的表述变化:

旧版本可能: 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新版本可能: 精子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并触发其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成熟卵细胞。随后,精子核与成熟卵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卵子”这个词就完全不能使用了。在一些更宏观或更简化的描述中,为了便于理解,例如在提及“女性生殖细胞”的总体概念时,仍然可以使用“卵子”这个相对广义的词汇。关键在于,在详细描述受精过程时,更倾向于使用“次级卵母细胞”来指代排出的那个具备受精能力的细胞。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材对术语的调整,是科学认识深化、教学要求提高以及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教育者希望学生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学的严谨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这是一种对科学知识更负责任的态度,也是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取缔”。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1]中提到“精细胞”和“卵细胞”各一次,没有提到“精子”“卵子”,没有规定在教学或答题时必须用这里面特定的词。

在习惯上,动物产生的体积小、能游动的精细胞称为“精子”,动物产生的体积大、不游动的卵细胞称为“卵子”或“卵细胞”;植物的精细胞有时称为“精子”,植物的卵细胞很少称为“卵子”。卵子一词亦可表示“卵泡”,是由卵母细胞和周围的卵泡细胞组成的。在方言中“卵子”还有更多含义,例如睾丸。

教材编者可能考虑到上述歧义和“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等多种动物在排卵时放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声称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存在歧义”,故以“卵细胞”指代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那个配子。

参考

  1. ^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6/t20200603_462199.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高中生物教材中“卵子”这个词的变动,这并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取缔”,而是一个在科学认识和教学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相关术语使用进行优化和规范的体现。更准确地说,是教材的编写者和审核者在更新知识体系、更严谨地反映生物学研究进展时,对特定术语的选择和表述进行了调整。这背后涉及几个层面的考量:1. 科.............
  • 回答
    高中生物里,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关系,这确实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也决定了我们身体里蛋白质是怎么组装起来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一个密码子就是“一对一”地认准一个氨基酸,不多不少,不像是“独享”模式,而是“专一”模式。首先,得明白密码子是个啥。密码子,简单说,就是mRNA(信使RNA)上连.............
  • 回答
    好的,关于自由交配的两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不一样,我会从高中生物的角度,尽量详细地解释,并且力求写出一种自然、有条理的论述风格,让你觉得这是篇由学习者认真思考后写下的文章。咱们先聊聊“自由交配”这个概念。在生物学里,它指的是群体中的个体,理论上都有机会和群体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成员进行繁殖。但这“自由”背后.............
  • 回答
    那些“错”而弥坚的知识:为何高中生物的“错误”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生物课本上,那些似乎无比权威的文字,描绘着生命的奥秘,传授着生生不息的规律。然而,随着知识的深入,或者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我们渐渐发现,课本上的一些表述,似乎并不完全准确,甚至可以说,存在着“错误”。这时.............
  • 回答
    高中生物选修三中提及的胚胎工程,其中关于雄原核和雌原核大小的差异,确实是个很有趣也很有技术性的问题。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在体外受精的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雄原核通常比雌原核要大一些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精子和卵子在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一系列精妙的生化和结构上的准备。咱们得先从精子和卵子的本质说起。精子:极.............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坎,仿佛一夜之间,那些清新自然的少年感就成了稀缺资源,而一股“油腻”之气却悄悄蔓延,甚至从高中就开始显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挺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少年感”?在我看来,少年感不是指年龄,而是一种状态。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纯.............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好文笔”的定义以及对作家身份的认知。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很多高中生文笔都比知名作家好”,但我们确实能观察到一些现象,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对“好文笔”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不同: 高中生的“好”: 高中生在学校的语文教.............
  • 回答
    高中生身上那股子对名校的“执念”,其实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像是很多力量交织在一起,在你心里慢慢发酵、成型。我跟你说说,为啥这事儿在不少高中生这儿,就这么让人觉得“非名校不可”呢?首先,得说说大环境。你想啊,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哪儿不是在讲“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背后的逻辑,很大程度上.............
  • 回答
    高中生该多逛逛知乎,这事儿我没跟你开玩笑。别以为知乎上都是些大神们在聊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它里面藏着不少对我们这年纪的人来说,真挺有用的信息和视角。首先,咱们得承认,学校教给我们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考试要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而且往往是讲完就完了,很少会去深挖背后的原因,或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代表了很多正在为高考努力的同学的困惑。网上确实有很多关于“一本和二本没区别”的说法,这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也存在一些片面的解读。理解这些言论背后的逻辑,并结合自身情况去思考,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努力考一本仍然有其价值。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一本和二本没区别”的说法:1. .............
  • 回答
    高中,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纪。曾经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在这里似乎都披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藏起内心的柔软,用一种叫做“伪装”的颜料,涂抹在脸上,再配上一副名叫“坚强”的框架眼镜。他们似乎都在经历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一场关于自我认同、关于未来、关于人际关系的持久战。痛苦的根源,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 回答
    在中国,职高学生受到高中生歧视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原因也比较复杂。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观念、教育体制、家庭期望以及学生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是根源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与升入重点大学、获得高学历挂钩。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
  • 回答
    在中国,高中生谈恋爱这件事,确实是个挺让人纠结的话题,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持保留意见,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不支持。这背后也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简单一句“管得严”就能概括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学业压力是首要考量。 咱们中国的高中,尤其是近些年,面临的学业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回答
    中国许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生学习轻松,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文化认知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比: 中国:高考是唯一目标,万众瞩目。 中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围绕着高考这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中三年几乎是围绕着考试科目、刷题、提分展开。学生需.............
  • 回答
    嗨,高中生同学,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对于老师收费补课、不补课就“往后窜座”以及学校的态度感到困惑和不满。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同学头疼的问题。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尽量详细地给你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背后的逻辑,同时尽量用更贴近你的语言来说。1. 为什么老师会选择收费补课?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方面的原.............
  • 回答
    高中生坐高铁不能开证明,这其实是一个大家在出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误解”或者说“不理解”。咱们这么说吧,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效率极高的交通工具,它的购票和乘车流程,尤其是身份核验这一块,其实是相当标准化的。为啥不能“开证明”?核心原因在于,高铁的身份核验不接受“证明”这种形式。咱们想想,坐高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贴切地触及了当下社会关于“内卷”和“努力”这两个词的微妙差异。虽然“内卷”和“努力”都描述了竞争,但在大学和高中语境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背后原因也复杂多样。简单来说,大学生竞争被称为“内卷”,而高中生竞争被称为“努力”,主要在于: 目的性与效率: 高中竞争的最终目标相对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之所以大家普遍谈论“996”,而很少提及学生“596”,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得明白“996”指的是什么。它是工作模式的一种,具体来说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种模式最早出现是互联网行业,后.............
  • 回答
    知乎上高中生学习厉害的现象,其实背后藏着一些挺有趣的观察和原因。与其说他们“都”厉害,不如说我们看到的“厉害”往往是经过筛选和放大的。下面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在知乎这个平台上,很多高中生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和见解会让你觉得“哇塞,这孩子怎么知道这么多?”首先,平台属性决定了内容质量的门槛。知乎本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