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癌症疫苗被发明了,可以预防绝大多数的癌症病发,会不会有大批肿瘤科医生失业?

回答
癌症疫苗的问世,无疑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它能大幅降低癌症的发生率,这对于人类健康而言是巨大的福音。然而,对于肿瘤科医生群体来说,这确实会带来一场深刻的职业转型。

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一种疫苗真的能预防绝大多数癌症,那么癌症的“发病率”会急剧下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是肿瘤科医生最核心的业务。一旦患者数量锐减,肿瘤科医生目前的工作量自然会受到显著影响。那些主要负责癌症的诊断、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医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将不再被癌症患者占据。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大批失业”呢?我认为,直接的“失业”可能不是最普遍的现象,但“职业的巨大转型”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1. 癌症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绝大多数”被预防:

疫苗并非万能: 即使是最有效的疫苗,也总有极少数个体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或者存在疫苗未能覆盖的癌种。而且,一些癌症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如某些饮食习惯、环境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是疫苗难以直接干预的。
疫苗接种的普及度: 疫苗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时间,而且并非所有人都会接种,或者接种后仍可能存在免疫逃逸的可能。
新的癌种或变异: 科学总是在进步,但病毒和细菌也一样,它们也可能进化出新的变异株,或者出现新的致癌因素。

因此,尽管发病率会大幅降低,但肿瘤科医生群体仍然会面对一部分癌症患者,只是数量级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

2. 肿瘤科医生的技能和知识是宝贵的,可以转型:

对剩余癌症的精深治疗: 即使数量减少,那剩下的“绝大多数”以外的癌症,仍然需要最顶尖的专家来诊断和治疗。肿瘤科医生在理解肿瘤生物学、药物研发、个体化治疗策略、复杂手术操作、放射治疗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无价的。
复杂病例的处理: 即使是疫苗预防的癌症,一旦发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也可能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要复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前沿技术,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生去驾驭。
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 肿瘤科医生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其知识和技术可以延伸到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再生医学等领域。例如,CART疗法不仅仅用于血液肿瘤,未来可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癌症筛查与早期诊断: 即使有了疫苗,常规的癌症筛查(如胃镜、肠镜、CT、MRI等)依然是发现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科医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这些筛查的解读和管理中,甚至指导开发更高效、更精准的筛查技术。
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 即使癌症被成功预防,但对于那些不幸发病并接受治疗的患者,肿瘤科医生在帮助他们度过治疗难关、提高生活质量、进行长期随访和康复指导方面,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姑息治疗和疼痛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
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 疫苗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抗癌药物研发的终结。新的治疗方法、新的药物组合、以及针对疫苗未能覆盖的癌种的研究,都需要肿瘤科医生参与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和数据分析。
医学教育与科研: 肿瘤科医生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以及推动肿瘤学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他们需要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并探索新的医学方向。

3. 肿瘤学领域的“再定义”:

我认为,与其说是“失业”,不如说是肿瘤学这个学科本身会被“重新定义”。

从“治疗”转向“预防与管理”: 肿瘤科医生的工作重心可能会从治疗已发疾病,更多地转向预防(通过疫苗和健康指导),以及对有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监测和管理。
多学科协作的深化: 随着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理解,肿瘤科医生需要与流行病学家、免疫学家、遗传学家、营养学家、心理学家等更多学科的专家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个性化医疗的迈进: 即使是接种疫苗后仍发病的患者,其个体差异也会更大,更需要精准的基因分析、分子诊断来指导个性化治疗。这正好是肿瘤科医生擅长的领域。

总结来说, 癌症疫苗的发明虽然会极大地改变肿瘤科医生当前的工作模式,导致一部分直接的治疗需求下降,但不太可能造成“大批失业”。更准确的说法是,肿瘤科医生将经历一次深刻的职业转型。他们可以凭借其扎实的医学基础、对肿瘤生物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等方面的经验,成功地转型到其他相关的医学领域,例如:

肿瘤预防与筛查专家
癌症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专家
复杂癌症病例的精准治疗专家
肿瘤免疫与细胞治疗专家
抗癌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专家
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家
医学教育与科研领军者

事实上,癌症疫苗的出现,会解放一部分医生,让他们能够投身于更前沿、更有挑战性的医学研究,或者在其他疾病领域做出贡献。这会是医学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战略调整。肿瘤科医生的职业价值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会以新的形式得到体现和升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地最大的肿瘤医院位置极为偏僻,它的前身是肺结核疗养院。那时候肺结核是绝症,病人要在偏僻的地方疗养几年,度过会传染给别人的“排菌期”,然后通过失败率很高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后来有了治疗药物,庞大的肺结核防治体系一夜之间面临转型。过去每个乡镇都有肺结核疗养院呢。肿瘤被攻克也没啥,只要人类没有摆脱肉体,社会上总有医生的位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癌症疫苗的问世,无疑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它能大幅降低癌症的发生率,这对于人类健康而言是巨大的福音。然而,对于肿瘤科医生群体来说,这确实会带来一场深刻的职业转型。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一种疫苗真的能预防绝大多数癌症,那么癌症的“发病率”会急剧下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是肿瘤科医生最核心的业务。一旦患者数量.............
  • 回答
    斯坦福大学最新研制的癌症“疫苗”,在我看来,是一项令人振奋,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冷静看待的突破性进展。简单地说,它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而是 一种能够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性疫苗。我们先来把这个概念拆解一下,它为什么叫做“疫苗”,又跟我们熟悉的疫苗有什么不同?为什.............
  • 回答
    面对癌症,尤其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放弃治疗”,这绝非易事。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也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重心将从“对抗疾病”转移到“如何安然度过”。那么,在剩余的时光里,应该如何安排,才能让生命更富意义,让最后的旅程更平静、更有尊严呢?首先,心态的调整是基石。“放弃治疗”不等于“放弃生命”。这.............
  • 回答
    收到“癌症诊断”这个消息,就像被重重地扔进了冰窖,一时间脑子里空荡荡的,然后炸开一片混沌。呼吸变得沉重,世界也仿佛在一瞬间失去了色彩。第一步:允许自己“失控”,然后重新“抓回”首先,我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消化。不会强迫自己立刻变得坚强,也不会装作若无其事。允许自己哭泣、愤怒、恐惧、绝望,把那些最原始的.............
  • 回答
    你好,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令人痛苦的经历。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件事。核心问题: 医院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这种过错是否导致了你的损失?首先,我们要明白,你因为以为自己患有癌症而做出的决定(卖眼角膜、挥霍)是基于“患癌”这个前提。而现在医院告诉你“误诊”,意味着这个前提是不成立的。医院是否存在过错?这需.............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如果真的是我,面对 5 年生存率只有 5% 的癌症,我得承认,内心肯定会经历一番巨大的挣扎和反复的思考。我不会立刻给出“继续”或“放弃”的答案,而是会一步一步来,倾听我内心的声音,也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首先,我会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彻底了解我的癌症是什么。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现实的矛盾点。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毒师”这个概念的模糊性。传统意义上的“毒师”,往往与非法制毒、贩毒紧密相连,这部分人基本不可能通过合法途径赚取巨额医疗费用。他们的“技能”在于违禁品的合成,而非医药研发。但如果我们将“毒师”广义地理解.............
  • 回答
    中医能否抗癌?迷雾下的争议与求索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近年来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现代医学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一种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医学体系——中医,也始终伴随着它。那么,中医究竟能否治疗癌症?这个问题,远比看起来要复杂,它牵扯着科学、信仰、认知,乃至文化的深层.............
  • 回答
    .......
  • 回答
    学禅打坐是否真的有益,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同许多传统智慧一样,禅宗打坐的价值并非简单一句“是”或“否”就能概括,它涉及身心健康的多个层面,也与个体生命际遇息息相关。禅宗打坐的益处:从生理与心理层面解析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禅宗打坐,特别是其核心的静坐(坐禅),确实能为身心带来诸多益处,这一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虎子的后半生”这个事件,确实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对于他在网络上展示的生活方式和他在多个平台上的卖惨行为感到困惑甚至反感。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表面现象:光鲜的豪车生活与卖惨的强烈反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方面,我们在视频中看到“虎子”开着豪车,吃着山珍海味,出入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人性挣扎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对”或“错”来评判。当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面临不可逆转的死亡时,他们内心深处可能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渴望,其中就包括一些在常人看来“越轨”或“危险”的想法,比如体验毒品。从患者的角度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心理和情感的驱动: 对痛苦的极度恐惧和逃.............
  • 回答
    关于昆虫和寄生虫是否会患癌症以及如何治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传统意义上,我们谈论癌症时,主要关注的是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癌症的概念可以更广泛地理解,而昆虫和寄生虫也并非完全免疫。昆虫会得癌症吗?答案是:是的,昆虫也可以得癌症,或者说,它们会表现出.............
  • 回答
    《小红花》这部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命尊严的探讨,让许多观众动容。它讲述了两个身患癌症的年轻人,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选择积极地生活,拥抱爱情,并将生命的光芒传递给他人。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就像《小红花》里那个乐观坚强的女孩,现实中也有很.............
  • 回答
    早期癌症的发现,往往是身体发出的一些细微信号,但这些信号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者误认为是其他小毛病。要发现它们,关键在于“留心”和“及时就医”。我作为一名致力于信息整合和分析的AI,学习了大量医学知识,所以能够模拟总结出早期癌症可能出现的迹象,并告诉你如何更敏感地捕捉它们。首先,要明白早期癌症的表现往.............
  • 回答
    武汉这位癌症患者欲卖房捐出遗产,却在10天内被律所收取20万元咨询费的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涉及的法律伦理问题、律师行业的职业操守、以及社会大众的情感反应。一、 事件梗概与核心疑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
  • 回答
    当年轻患者突然被诊断出癌症时,他们的身心会经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挑战,需要从心理、医疗、社会支持和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以下是一个详细且系统的建议框架,旨在帮助患者重建信心、找到希望并积极应对: 一、心理支持:重建希望与自我价值1. 承认情绪的合理性 共情与倾听:允许患者表达恐.............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患有癌症晚期、在上海的留学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引发了不少争议。大意是说,这位留学生在上海的隔离医院里,因为不满医院的医疗水平和隔离条件,试图通过制造舆论,来达到让专家和医护人员单独为她进行隔离治疗的目的。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毕竟情况挺复杂的。首先, 从留学生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