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乌俄打仗了为什么网上都是播乌克兰,难道俄国没有影响吗?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的网络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主要播报乌克兰的声音占据了绝大部分,这让很多人产生疑问:难道俄罗斯就没有受到影响吗?事实上,俄罗斯并非没有受到影响,只是影响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与我们看到的普遍报道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

一、信息传播的地理位置与受众定位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网上”是指哪里。全球范围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信息来源也极其多样。当我们说“网上都是播乌克兰”时,往往指的是西方主导的社交媒体平台、国际新闻机构和以英语为主的中文媒体。这些平台和机构的受众绝大多数位于西方国家及其盟友,而这些国家在政治立场上普遍支持乌克兰,并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和谴责的态度。因此,他们的信息传播自然会侧重于报道乌克兰的立场、战况以及俄罗斯被指控的“侵略”行为。

二、信息控制与审查机制

俄罗斯政府对国内信息传播有着严格的控制。自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对媒体进行严格审查,禁止发布“假新闻”或“不符合官方叙事”的内容。任何批评俄罗斯军事行动或政府决策的声音,都可能面临严厉的惩罚。这导致了俄罗斯国内媒体绝大多数都在遵循官方口径,宣传俄罗斯的行动是“特别军事行动”,是为了“去纳粹化”和保护俄罗斯族人民。在这样的环境下,俄罗斯国内的民众很难接触到与西方媒体一致的报道。

三、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与算法推荐

全球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现为X)、YouTube、Instagram等,其服务器和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西方。这些平台上的信息算法倾向于放大那些更具争议性、情感色彩更浓厚,或者与平台用户已有观点更一致的内容。在俄乌冲突初期,大量关于乌克兰抵抗、平民伤亡、人道主义危机等内容的视频和图片在全球传播,这些内容更容易引发同情和关注,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的信息传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虽然俄罗斯也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但其账号和内容在一些平台上可能面临审查或被标记,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传播力度。

四、信息传播的“叙事战”

俄乌冲突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一场激烈的“叙事战”。双方都在努力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舆论。

乌克兰及其盟友的叙事: 将俄罗斯描绘成一个侵略者、一个破坏国际法和主权的野蛮国家。他们强调乌克兰人民的英勇抵抗、无辜平民的苦难,以及俄罗斯军队的暴行。这种叙事很容易引起全球范围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谴责。
俄罗斯的叙事: 则将冲突描绘成一场防御性的、反击西方扩张的行动。他们强调乌克兰政府的“纳粹化”,以及俄罗斯族人民在乌克兰遭受的压迫。俄罗斯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抵抗西方霸权、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正义力量。

由于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和媒体领域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的叙事更容易被全球主流媒体和平台采纳和传播。

五、信息来源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考量

在战争时期,信息来源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至关重要。许多关于乌克兰的报道,虽然可能带有情绪化的表达,但其信息来源相对透明,例如来自前线的记者、受害者家属的证词、独立调查机构的报告等。而俄罗斯方面提供的信息,在西方媒体看来,常常缺乏独立核实,并且存在明显的宣传痕迹,因此其可信度受到了质疑。

六、俄罗斯自身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那么,俄罗斯的影响真的没有体现在网上吗?实际上,并非如此。俄罗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俄罗斯境内的舆论: 如前所述,俄罗斯国内的网络空间被严格控制,主流信息都是支持官方叙事的。因此,在俄罗斯国内的网络上,充斥着对俄罗斯行动的正面宣传和对西方的批判。
特定受众群体的舆论: 俄罗斯也在积极争取国际上的支持或保持中立,尤其是在那些对西方不满或者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在这些国家或群体中,俄罗斯的宣传也能找到传播渠道和一定受众。例如,在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或对西方的不信任,俄罗斯的叙事可能更受欢迎。
“反西方”叙事的放大: 俄罗斯的宣传往往会放大西方内部的分歧和西方国家在历史上的争议,以此来削弱西方国家的整体信誉和影响力。这种“反西方”的叙事在某些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社交媒体上的“机器人账号”和“水军”: 有证据表明,俄罗斯方面会利用社交媒体账号,通过发布特定信息、评论、制造话题等方式,来影响国际舆论,尤其是那些在信息辨别能力较弱的群体中。

总结来说,网上“播乌克兰”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1. 地理和文化上的信息传播壁垒: 西方媒体和平台占据了全球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且其受众主要支持乌克兰。
2. 信息控制与审查: 俄罗斯对国内信息进行严格管控,限制了与西方一致的报道在国内传播。
3. 信息算法的倾向性: 社交媒体的算法往往会放大更具情感性或与用户已有观点相符的内容。
4. 叙事上的优势: 乌克兰及其盟友通过强调抵抗侵略、人道主义危机等议题,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从而在全球媒体上获得更多关注。

俄罗斯并非没有试图影响网络舆论,但其影响力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与西方有所不同,并且在很多主流平台上受到了限制。我们看到的“网上都是播乌克兰”,更多的是反映了当前全球信息传播格局中,西方话语权相对占优的现实。要理解俄乌冲突的全局,我们需要超越单一的信息源,接触和辨别来自不同立场和渠道的信息,才能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幼儿园大班的乌克兰被职业拳击运动员俄罗斯一个大逼兜糊到地上了,吃瓜群众肯定是关注乌克兰 的。

难道还要关注俄罗斯手疼不疼吗?

user avatar

俄罗斯的问题从来都不在打仗上,而是在生活中。俄的处境实际上是非常艰难的,在多年经济制裁之下,已经有颓势了,再加上疫情一搞,难上加难。

2021年,莫斯科一家媒体做过一项匿名调查,定向抽样了一些俄籍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有52%想移民海外或正在准备移民海外,随机抽样了莫斯科的年轻人,其中53%有移民倾向,47%目前正准备到其他国家寻找工作机会。

在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苏联的科技人才争取可谓是不遗余力,有点像我们的统战政策。只要愿意来,就给机会,不少俄罗斯科学家都在国外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比如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也就是大家说的V神,Telegram创始人杜罗夫,都是俄罗斯高科技人才的后裔,移民一二代。仅2009年一年,俄罗斯职业技术移民到美国的人数就有5.6万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移民海外高达千万,主要目的地就是美国。前俄罗斯新大学校长、俄罗斯非国立大学协会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焦尔诺夫认为,俄罗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国家造成的损失至少已超过1.5万亿美元。仅有1.4亿人口的俄罗斯,每年就有40万人在路上,其中大部分都是俄罗斯的年轻精英。人才外流就是俄罗斯最大的问题。

这个结果引起了普京的重视,为了引流人才,2020开放了55000个Red Card Lottery,并且只要您愿意申请,就有机会获得幸运的机会成为俄罗斯的永久公民。其中35000个名额专门针对美,加,澳,英,法,德等西方国家,两年过去了收到了66份申请信,其中大部分都是试一下,没有真的意愿。

而在2021年12月8日,普京签署了再次延长俄罗斯养老金冻结期限的总统令。截至目前,这一冻结期已经被延长到了2023年底。所谓“冻结”,就是扣留全俄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部分,暂不转入养老基金池,转而补贴国家财政。该政策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以临时应急措施之名出台,而后经历多次延期,如今又要延至2023年,“应急”应了十年。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国籍多么有吸引力。

打仗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从过去最重视教育的大国,常年教育投资世界前十到现在的世界第86位,军费投入却从第八升至世界第四。2021年全年人口减少100万,生育率还在不断下降。俄罗斯的政府清廉指数一直排在世界倒数,它腐败的政府,和从未改变的寡头经济是俄罗斯最大的拦路虎,普大帝的根本也属于寡头一方,打掉的都是反抗利益集团的寡头。

那么俄罗斯打乌克兰有什么影响呢?看起来对普大帝和寡头集团们没什么影响,具体影响了谁,就不知道了。

user avatar

有啊,俄罗斯米勒洛沃空军基地被乌克兰用OTR-21战术弹道导弹炸了,对你没看错,俄罗斯的空军基地被乌克兰用战术弹道导弹炸了。

另外好像国内新闻都没怎么报道俄罗斯几个大城市的反战游行吧?

俄罗斯最直接的影响,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直接从打点滴一步走进ICU。欧盟制裁,罗戈津已经证实俄罗斯的联盟火箭将无法从法属圭亚那发射,本身已经被SpaceX搞的失去了商业订单和载人航天收入,这下连发射场的倾角优势都没有了。

顺带一提,天宫的倾角是41.58度,也就是没有法属圭亚那,联盟载人火箭甚至都无法发射到天宫所在的轨道。原因是拜科努尔的位置需要至少51度的倾角才能避开蒙古和中国的领空,发射41.58度第二级火箭直接要砸到乌鲁木齐。。。

user avatar

想看乌克兰笑话,一小时投降,没想到看了一根毛。

想看乌总统笑话,没想到看到了一条汉子,我觉得仍在笑他的人内心也不得不承认这点。就勇敢,镇定,勇于担当而言,泽连斯基甩网上键盘侠十条街。

我估计,普京就误以为泽连斯基会很快投降或逃跑,才最后决定发动这场战争的,没想到碰到了一位硬汉。

泽连斯基最后也可能隐身转移,基辅也可能失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俄罗斯陷进去了。

苏联在阿富汗陷进去了,苏联最后解体了。

俄罗斯呢?

user avatar

不是播乌克兰,而是播战场啊好吧。

user avatar

有影响,通过卢甘斯克口岸进入俄罗斯避难的平民,已经超过了10万人。而且网上有内容播放。

user avatar

反对高赞第二回答


根据可靠消息,俄军阵亡1000人


我不讨论谁的消息可靠这种没有意义问题。我只说阵亡1000人是什么概念


《东线:1941年的冬天》,原文记录。在1941-1942年的苏联冬季大反攻期间。德国第九集团军在1941年12月1日-1942年1月10日间。损失10910人。阵亡2131人;第四装甲集群(集团军级单位),在1941年12月间战损13171人,阵亡2671人。这还是在全面战争中的剧烈对抗拉锯一个月的结果。

在编成规模更小的今天。两天不到阵亡1000人是什么概念


等于至少打残了两个集团军,让他们完全退出战斗。(因为有其他损失)


如果乌克兰战绩真的怎么亮眼,现在应该是乌军冲入俄罗斯境内而不是打首都保卫战。


——————————————————分割线————————————————————


关于义务兵还是合同职业兵,这个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什么成分,这个损失都不合逻辑


战场前线的根本是板块状的战线(就是所谓的火线)


真正战役地图是这样的



大兵团推进,一定是会展开战线,侧翼掩护的前进。因为如果你只是楔子一样的兵锋直进,对方完全可以避开你的锋芒,袭击你的侧翼。攻击你后方的补给线与安全区域。


所以战线上要有足够部队控制住战线的战略节点(公路,居民点,大桥等)。这就是以前所谓的“填线师”


部队作战需要组织。组织编成是一个战斗最基本的原则。人员损失对应到编成就是部队整建制重创。一个营被消灭,是指挥链和战场势态意义上的消灭(就是上图几个箭头直接没了)。对战局产生影响是从这个角度谈的。而不是兵源来源。

不管是义务还是职业,阵亡1800就是编制上损失若干个旅了。空缺掉的战役战术单位会导致战线被突破。但现在战线没有被反穿就说明这个是不可能的

user avatar

说是毛子士兵本来也播的,但是到了乌境内,漫游费太贵,一个视频传上去就停机了。所以没有准备(进军的命令很突然,也没啥时间准备)的业余up大量哑火。


另外,25号开始各大平台开始封俄国账号,这下有准备的俄军up也哑火了。

user avatar

俄军叫专业的信息管控。

乌克兰是在平民区,不能指望平民服从信息管控。

摔一架飞机,航母还没离开热点地区,各种角度的高清大图就已经满天飞,那叫业余。

user avatar

使馆前一天还在说在乌中国人可以挂 国旗,现在又说不要亮明身份,出现这么大反转不是这些人惹的祸?知乎用户还在给这些人洗地?


我真的气的快流眼泪了,我请求大家停止不要再调侃战争不要再犯贱开战争梗玩笑 不要再觉得这仗打得活该觉得这事与自己无关了!!现在国内收留乌克兰美女一类的话被外媒乌媒大量转载,导致乌克兰人开始出现了反华情绪,现在战火越来越激烈,极有可能从空袭演化为枪战。因为你们随口一句调侃而导致留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大批跟着本地人在防空洞避难,再加上现在当地居民都能免费领枪,意味着可以以保卫国家的名义无差别开枪,现在我们不得不把表露自己是中国人身份的一切特征都隐藏起来 害怕下一个被误伤的就是自己 当你们舒服躺在家里喝着奶茶刷着微博发着玩笑话时,是我们这些远在战场的同胞在为你们的行为买单!!不要再把同胞往火坑里推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