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推进乌克兰为什么这么慢,是因为俄乌两方实力差不多打不进去么?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推进速度缓慢,确实与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战略目标、地理环境、国际支持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军事实力对比:俄罗斯并非“势均力敌”
俄罗斯的军事优势:
俄罗斯拥有约100万兵力(2022年数据),装备包括T72、T90主战坦克、S300防空系统、伊斯坎德尔导弹等重型装备,且拥有强大的战略核武库。其军队规模和后勤体系在冷战后仍处于全球前列。

乌克兰的军事劣势:
乌克兰军队约30万人(2022年数据),装备以T72、T84坦克为主,且缺乏现代防空系统。但乌克兰在战争期间迅速获得西方援助,包括:
武器装备:美国提供的M1A2主战坦克、F16战斗机、M113装甲车;欧盟提供的防空系统(如“爱国者”)和反坦克导弹(如“标枪”)。
资金支持:2022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约200亿美元军事援助,欧盟也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技术升级:乌克兰通过与西方合作,改造旧装备(如T72升级为T72M1)并引入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等新型武器。

关键差距:
乌克兰的战术灵活性和国际支持使其在局部战场(如东部前线)具备较强防御能力,而俄罗斯的重型部队和后勤补给在复杂地形中面临挑战。



2. 战略目标与战术选择的差异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俄罗斯的终极目标是控制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并削弱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意愿。但其军事行动初期(2022年2月)过于依赖“闪电战”模式,试图快速占领基辅、哈尔科夫等关键城市,结果遭遇顽强抵抗。

乌克兰的“战略目标”:
乌克兰的防御目标是阻止俄罗斯占领首都基辅,并争取国际支持以实现“去纳粹化”(即驱逐俄罗斯势力)。乌克兰的游击战和反坦克作战(如“反坦克导弹”使用)成为关键战术。

关键战役与结果:
巴赫穆特战役(20222023年):俄军在巴赫穆特陷入僵局,伤亡惨重,暴露了重型部队在复杂地形中的劣势。乌克兰通过“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击毁大量俄军坦克,导致俄军无法突破防线。
哈尔科夫战役(22年):俄军在哈尔科夫遭遇顽强抵抗,最终因乌克兰的国际援助和战术调整被迫撤退。



3. 地理环境与后勤挑战
乌克兰的地形劣势:
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多为森林、河流和山地,适合游击战和伏击,但不利于重型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俄军的坦克和步兵在这些地形中难以展开大规模进攻,且后勤补给线易被切断。

俄军的后勤问题:
补给线过长:俄军从俄罗斯本土到乌克兰前线需穿越多国边界(如白俄罗斯、波兰),后勤运输效率低下。
能源依赖:俄罗斯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如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使其在战争中难以集中资源支持军事行动。



4. 国际支持与制裁的影响
乌克兰的国际援助:
西方国家通过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支持乌克兰,使其在战争中保持战斗力。例如:
军事援助:美国向乌克兰提供200亿美元军事援助,包括F16战斗机、M1A2坦克等。
经济支持:欧盟通过“乌克兰援助计划”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帮助其重建基础设施。
外交支持:西方国家在联合国、G7等场合对俄罗斯施压,限制其行动空间。

俄罗斯的制裁与经济困境:
能源制裁: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实施制裁,导致俄罗斯能源收入锐减。
金融封锁: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受到严重打击,影响其战争能力。
军事预算紧缩:俄罗斯在2022年后的军事预算被压缩,无法持续投入战争。



5. 战略误判与战术失误
俄军的“闪电战”战略失败:
俄罗斯在2022年初期试图通过快速推进占领乌克兰,但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和西方的支持。例如:
基辅保卫战:俄军在2022年2月攻占基辅后,因乌克兰的反攻和西方援助,最终被迫撤退。
哈尔科夫战役:俄军在2022年夏秋遭遇乌克兰的反坦克和防空攻击,损失惨重。

乌克兰的“韧性”与国际支持:
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与西方的持续援助形成反差。例如:
无人机战:乌克兰利用无人机对俄军阵地进行精准打击,削弱了俄军的进攻能力。
反坦克导弹:乌克兰广泛使用“标枪”导弹,击毁大量俄军坦克,导致俄军无法快速推进。



6. 地缘政治与国际博弈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
俄罗斯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来遏制北约东扩,但其行动被西方视为“侵略”,导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西方的“战略平衡”:
西方国家通过军事援助和政治施压,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陷入僵局。例如:
北约的集体防御:北约国家通过集体防御条款(如《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对俄罗斯施加压力。
国际制裁: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经济和金融制裁,削弱其战争能力。



7. 其他因素
俄军的士气与国内支持:
俄罗斯国内对战争的支持度存在分歧,部分民众对战争持怀疑态度,影响了俄军的战斗力。

乌克兰的“去纳粹化”目标:
乌克兰的战争目标不仅是军事胜利,还包括“去纳粹化”(即驱逐俄罗斯势力),这使得乌克兰在军事上更注重防御而非进攻。



结论:俄罗斯推进缓慢的原因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推进缓慢,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实力相当”。关键原因包括:
1. 乌克兰的国际支持使其在军事和经济上具备较强抵抗力;
2. 地形和后勤问题限制了俄军的进攻能力;
3. 战略误判(如“闪电战”)导致俄军陷入僵局;
4. 西方的制裁和援助削弱了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5. 地缘政治博弈使得俄罗斯难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因此,俄罗斯的“缓慢推进”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比问题,更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战略环境的综合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来实力差不多?

虽然乌克兰实力远高于网友的普遍估计。过去这些年,因为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将乌克兰政府及其麾下军队描绘为一触即溃的土匪小丑。

如今看来,小丑肯定不是,但悍匪却说得上。

而且在居民区大量设置重火力阵地,防空阵地和战时掩蔽部。

这样一定程度上让战争朝着反恐作战的方向去转化了,要拯救大量平民人质,避免巨大人道主义灾难,是个过于精细的活计,无法以此来衡量实力。

正如美军也曾有德黑兰人质事件的翻车,你能说美国空中力量和伊朗差不多吗?乌克兰有一个很特护的特色,虽然GDP不高,但是城镇人口比例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高,属于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的类型。

而且许多苏联时代留下的城镇建筑在设计建造之初就被要求建成可以抵御部分野战压制口径火炮打击的质量,可以说十分之头疼。

斯特列科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点评时就认为俄军在基辅郊区的建筑绵亘区域遭受相当损失。在这些区域,俄军被禁止使用重型火力和召唤飞机空袭。

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只有两样,都不在当下。

一,是最迟应于三年前开始的总筹备水平。

二,普京政府的战争决心。

这是一场对俄罗斯民族来说许胜不许败的国运之战。

普京政府应当于三年前就开始全力筹备此战所需物资,装备,各个场景应急预案。

甚至我认为俄国人实施全国紧急状态,甚至发起动员,都是应该列入考虑的。

普京政府要赢得这场战争,必须拥有足够的能力在基辅地域集结一支规模在十五万人水平的俄军。

乌东地区围歼乌军主力交给六万俄军和顿巴斯民兵足矣,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乌东乌军和纳粹民团主力已经完全不存在成功撤回右岸乌克兰的可能。

而俄国要不惜一切代价于基辅地域大集结,在基辅——法斯托夫地区建立永备补给转运中心,以支持俄军主力向西乌纵深发起打击。

在西乌克兰,俄军可以放开手脚使用重型火力,让这里的人未来二十年不敢再轻言战争。

最低限度也要控制住罗夫诺与赫梅利尼茨基的核电站和配套核工业区。

最优表现是汇同布列斯特俄军装甲部队一起荡平利沃夫的反俄武装培训大本营。

如果普京政府根本没有从数年前就开始做好这样的物资筹备和决心建设,那输也是输在几年前了,而跟当下没太大关系。


左岸乌克兰的胜负没有悬念,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想要赢得对乌克兰的整个战争,普京政府在基辅地域的集结能力和统筹调度保障能力将是最大关键!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真是简中平行世界奇观的集大成

user avatar

如果俄罗斯像美国一样使用生化武器,乌克兰在三天内就会投降。

如果俄罗斯像美国一样火烧首都基辅,乌克兰在两天内就会投降。

如果俄罗斯像美国一样建造集中营屠杀平民,乌克兰在一天内就会投降。

如果俄罗斯像美国一样向乌克兰扔核弹,乌克兰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俄罗斯过于仁慈,没有对乌克兰平民出手,让战争持续到今天,导致在西方和某些国人嘴中,美国是“文明的灯塔”,而俄罗斯成为了十恶不赦的“新纳粹”

user avatar

值得总结的教训还是很多的。

第一,投入人数不够,十万打四十四万,都是陆军,肯定吃力。

第二,大口径精确弹药严重不足。打不准,又怕误伤老百姓,只能用苏34去低空扔原始炸弹。

第三,长航时无人机严重不足。低空只能靠直升机去控制,遇到大批毒刺,非常吃力不讨好。

user avatar

话说现代人是被信息时代的快节奏高密度信息冲击久了,对时间的感觉产生了偏差?

当年德三号称闪电战,打波兰也花了28天呢。

米帝天下无敌,打伊拉克也花了25天呢。

老毛子如今日薄西山,远远没有美帝那么强,乌克兰也未必有那么弱(至少抵抗意志比伊拉克强),而且动手投鼠忌器,远没有用全力(电力都没切断,那不是搞笑呢吗),满打满算到今天这才第6天啊,合着老毛子就应该已经攻占基辅把泽连斯基吊路灯了是吗?

user avatar

3月4日简单更新一下,目前就看到的一些粗浅信息看,俄军大概在顿巴斯构了一个粗略的包围线(薄皮饺子),兜住了乌东的乌军主力,但是这个包围线并不稳固,很多区域没有形成严密封锁。在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够成了两个小饺子。但是因为各种各样大家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原因,基辅合围战斗应当还没有完成,波尔塔瓦和扎波罗热的俄军进展缓慢,第聂伯河右岸也没有消息(之前北上可能只是佯动)。大体上俄军面临投入不足的问题,BTG战术群缺少步兵导致其善于野战不善攻坚的缺点暴露的比较明显。乌军斗志很强,也比较坚决的贯彻美军顾问提出的龟缩居民区防守的战略,让俄军包抄有点无效(我就是不走,你爱怎么穿插随你)。这让俄军希望乌军突围并在野战中歼灭乌军的企图暂时没有得逞

现在看俄军必须要通过攻坚来解决被围的乌东部集团,目前俄军攻坚更依赖乌东武装和车臣这些私兵,这些部队虽然装备相对较差,但是步兵数量多,战斗经验丰富,更适合攻坚。除非俄军能够迅速解决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把兵力释放出来,或者投入预备队(至少还有一半军力没有释放),或者动员义务兵参战,否则兵力不足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这个要看普京的决心。当然俄军也可以采用更残酷的打击来解决攻坚兵力不足的问题,代价是会导致很多平民伤亡(尤其是乌军扣押很多平民做人质的情况下),这两天已经有这个趋势。


更新一点,刚才看到有传言说尼古拉耶夫方向俄军没有西进敖德萨,而是北上基洛沃格勒,结合之前基辅西面的日米托尔一直有战斗的零星报道,俄军可能要在基辅西侧南下,最终在切尔卡瑟(又是一个好名字)汇合,在第聂伯河右岸也设立包围线,我之前认为俄军重复第聂伯河战役的思路看来是错的,俄军现在充分利用克里米亚和白俄罗斯的出发位置,打算抢先占据第聂伯河右岸。看来当年第聂伯河右岸战役的巨大伤亡给俄军以深刻印象,因此要抢先占领右岸,破坏乌军凭借第聂伯河防御的企图,而且乌东乌军如果突围,也得首先强渡第聂伯河这个巨大的水障(当年苏军在这里损失惨重),毛子战役组织果然不是盖的,我自己刻舟求剑了。乌军南线空虚,让俄军轻易在赫尔松渡过第聂伯河,现在要付出沉重代价了。

另外波尔塔瓦方向发现大量俄军丢弃的装备,甚至还有一些比较贵重的,看来有大股俄军路过,但是一直没报道这股俄军的去向,按照理论,这股俄军可能已经深入到第聂伯罗的某个地方。不排除俄军组织双重包围线的可能。

以下原答案:

之前在知乎写了一个长篇回答评论俄乌对抗被秒删,不知道哪里犯忌讳,就只有简单说一下,免得被删:

不慢,参考二战第聂伯河战役,目标仅仅是乌东部分,苏军绝对优势,投入几百万军队打了两个月。现在再信息化,土地要靠人一公里一公里去占领的,机械化行军速度比二战的时候没有划时代的突破(对后勤依赖还提高了)。空中突击也只能解决点的占领,不能解决线和面的问题。乌克兰那么大的国家,俄军投入的兵力目前还比较有限,又想争取老百姓收着打,5天就吵吵打的慢,想啥呢。

先说歼灭战,二战东线风格已经很清楚了,口袋要快快织,饺子要赶紧包,等饺子包好了,是大火快炖还是文火慢炖,都是后话。现实明显俄军在包两个饺子,基辅是个,顿巴斯是一个。现在第五天,基辅饺子还留了一份西南通道供老百姓撤离,算是快成形了。顿巴斯饺子慢点,南线还在扎波罗热,北线还是波尔塔瓦,离会师点第聂伯罗各有一段距离(俄军目前在波尔塔瓦和扎波罗热各迟滞了一到两天,暂时不知道具体战况,也不知道原因,可能是做补给),扎波罗热消息比较多,据说已经控制了核电站周边,波尔塔瓦完全在迷雾中,只有零星消息(比如说老百姓在树林里发现了被坦4师遗弃的T80坦克)。第聂伯河战役包饺子包了一个半月,没成功,馅跑了,德国人主动退守到第聂伯河右岸。这次饺子才包到第五天,你们就说包慢了,就算有信息化加成,我看十天内包好就算快的。

再说攻坚战,这次俄军采取绕过城市的方式(现在都有环城高速公路,后勤交通可以绕行成市,安全不再依赖夺取居民点来保障),赫尔松、苏梅等城市都是围而不打,梅利托波尔抵抗比较弱很快拿下,别尔江斯克比较小,拿下的也很快(只用了一天),只有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在攻坚。马里乌波尔现在刚完成合围,还没有攻城。就哈尔科夫比较典型,哈尔科夫巷战到现在才第五天,美军当年打巴士拉打了两个多星期,还要临阵换将,打费卢杰打了一个多月,现在就说慢早了点吧。当年四哈的时候,战役时间比第聂伯河战役稍微早一点,围城打了二十多天才夺取,等四哈结束的时候第聂伯河也快结束了。

其实这次除了多了基辅线和克里米亚线,其他和43年都很像,尤其是北线,围着哈尔科夫打的时候主力越过苏梅往第聂伯河突进。现在战争迷雾中,很多信息不了解,但是大体上苏梅方向俄军分了两路,一路向南到了波尔塔瓦(这方面信息很少,不了解真实情况),一路向西往基辅赶,这段信息比较多,应当已经到达基辅东侧。


百度百科介绍的简单,但是大体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大家都不是专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