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T-62坦克(在苏军—华约军中的地位)?

回答
聊起T62,那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在苏联和华约阵营里的地位,得拆开看了,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得知道T62它的“爹妈”是谁。它是T55的升级版,但不是那种翻天覆地的革新,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优化。大家伙都在追赶西方坦克的技术,特别是105毫米炮的出现,让T55那门100毫米炮有点捉襟见肘了。所以,T62最亮眼的升级,就是那门115毫米滑膛炮。这玩意儿可厉害了,比T55的炮射程更远,穿透力也更强,还能打一种叫“穿甲弹”(APFSDS)的玩意儿,那可是当时坦克杀手的新宠。

所以,从技术性能上看,T62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T55在面对西方先进坦克时的火力劣势。它让苏军和华约部队在面对如豹1、M60这些带105毫米炮的对手时,底气更足了。它不仅仅是个“火力加强版”,更是一种技术上的“追赶”和“超越”,尤其是在炮塔设计和弹药种类上,都体现了苏军对未来战场态势的思考。

但是,说到它在军队中的“地位”,就不能只看性能,还得看生产规模和部署情况。T62虽然比T55技术先进,但它就没有像T55那样遍地开花。T55实在是太能造了,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牌”坦克,到处都有它的身影。T62的生产数量相对少一些,这也就意味着它不太可能成为苏军和华约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或者“全部装备”。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是在一线部队中作为一种“高端配置”,和T55、T64等坦克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装备体系。

想象一下,一个坦克师里,可能最精锐的部分会装备更新的T64,然后有相当一部分装备T62作为骨干力量,剩下的可能就是大量的T55了。T62就像是那个“中坚力量”或者“优秀毕业生”,它承载了苏军对新技术的期望,也填补了T55的一些不足。

再者,T62的设计理念也很有意思。它保留了T55不少的优点,比如紧凑的尺寸、相对较低的シルエット,这在防御和隐蔽性上都是加分项。它的车体和炮塔依然继承了苏联坦克那种“火力压倒一切”的简洁实用风格,没有像西方坦克那样追求过度的舒适性和内部空间。这种设计理念,使得T62在维护和生产上都相对容易,也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作战。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和后来的T72、T80相比,它的防护能力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虽然115炮很给力,但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相比西方一些坦克,并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而且,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在一些方面也依然存在改进空间,可靠性虽然不错,但和日后更先进的型号相比,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战场表现也是衡量地位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局部冲突中,比如中东战争,T62有过实战的检验。虽然战果喜忧参半,但它确实能够对当时世界上大多数主战坦克构成威胁,也让对手感到棘手。它在实战中的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它作为一款“优秀”坦克的声誉,尽管它可能不是“最顶尖”的。

总结一下,在苏军—华约军中的地位,T62可以被看作是:

技术上的一个重要过渡和提升: 它成功地将滑膛炮和更强的火力引入了苏军的装备序列,是苏军坦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尤其是在“火炮升级”这条路上。
装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非绝对主力: 它与T55形成高低搭配,为前线部队提供了更强大的火力支援,但由于生产数量和成本限制,没有像T55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一种“精良而实用”的代表: 它继承了苏系坦克设计上简洁高效的优点,兼顾了性能和可维护性,在战场上是一种可靠的作战平台。
为后续型号(如T72)积累了宝贵经验: T62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为苏军研发更先进的坦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教训。

所以,评价T62,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或者说它的地位有多高或多低。它更像是一个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诞生的优秀产品,它在苏军—华约装甲力量的整体构成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它不是那个一出场就闪耀全场的“明星”,但绝对是那个默默耕耘、贡献良多的“实力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文更新完毕,前面加上多图预警

-----------------------------------------------------------------------------------------------------------------

T-62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其前辈T-54/55系列,还是后来的T-64和T-72,都是坦克发展史上的经典,T-62也不例外。


然而,T-62坦克的发展过程,是十分曲折的。

1958年,战略火箭兵总部向政府高层展示了新研制成功的T-12型牵引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该炮获得了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相关部门向装甲兵总局要求研制出装备该型火炮的坦克。为此,装甲兵总局专门召集专家开了一场特殊会议。在会议上以卡尔采夫为首的总设计师们据理力争,会议最后做出了一个多方妥协的决定:不研制装备T-12型火炮的坦克,而是在T-12火炮基础上研制适合坦克装备的新型滑膛炮。

这次会议之后,卡尔采夫认真总结了会议内容,马上对“165工程”方案(利用之前与哈尔科夫设计局的“430工程”竞争中落败的“140工程”的炮塔和已经定型并且准备批量生产的T-55主战坦克的底盘为主体的方案)进行修改,并将整个项目重新命名为“166工程”。“166工程”最重要的改进就是通过换装口径更大的115毫米滑膛坦克炮代替了原来的100毫米线膛炮。该炮的研制就是按照军方提交会议的相关内容和意见,根据《军事工业委员会决定》里相关的研究计划要求的,当中还包括配套的火炮稳定器等相关设备。


T-54/55主战坦克一度是苏军装甲集群最为倚重的重要装备,但是随着西方坦克炮威力的加强和自身设计上的缺陷,使得苏军急需新坦克来替换和补充T-54/55系列的不足

1959年,“166工程”的几辆样车先后被制造出来。在随后1960年进行的测试中,“166工程”表现让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其是在成熟方案的设计基础上通过渐进改进而来。一些当年“140工程”计划采用的新部件现在已相当可靠。但是新研制的火炮双向稳定器故障率仍然较高,这个问题直到“166工程”被正式定型为T-62主战坦克,并且投入批量生产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解决。


事实上,苏军高层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对166工程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他们更加期待的是“哈尔科夫方案”--432工程,T-64坦克的原型。当时的坦克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阿·维·拉杜斯-津科维奇将军,对上级领导的想法感觉非常敏锐,竭尽全力拖延审核和批准T-62坦克批量生产的技术结构文件,以使T-64坦克处于研制生产优先的地位。


但就在此时,苏联国防部突然出现了尴尬的局面,不得不着手结束“166工程”项目进展缓慢的局面。这是因为,此时苏联意外获得了一份大礼:伊朗军队一辆装有105 毫米线膛炮的M60A1坦克越过苏伊边界投奔苏军。苏联坦克技术专家对这辆美国研制的新坦克进行了彻底的解剖和分析,证实了其诸多性能优于苏制坦克。例如,M60A1 坦克的105 毫米火炮威力比T-55坦克的100毫米火炮更强,而且苏制100毫米炮弹并不能有效穿透M60A1 坦克的正面装甲。而英国1958年装备的“百人队长”坦克就安装了L7 型105毫米线膛炮,其穿甲威力也大大超过苏联1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


当时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陆军总司令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元帅得知这个情况后,勃然大怒。他将装甲坦克兵元帅帕维尔·巴甫洛维奇·波卢博亚罗夫(当时任苏军坦克兵主任,对苏军装甲坦克兵的发展和战备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装甲坦克兵总局其他领导人召唤到自己身边,并厉声问道,我们有什么样的坦克可以对付美国的M60坦克,斥责他们没有做好工作,造成新坦克的研制陷入僵局。波卢博亚罗夫则回答:“下塔吉尔坦克厂正在研制的安装115毫米火炮的坦克可以抗击美军的M60坦克。但是,该坦克还有些缺陷,比如武器稳定器易出故障。”崔可夫大声训斥道:你们不要用什么稳定器来蒙骗我?我需要用于楔形攻势的装备!必须马上将这种火炮装在坦克上!根据崔可夫元帅的指示,装甲坦克兵总局派出工作组到了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制造厂,协调开始批量生产“166工程”坦克的问题。1961年,首批生产的25辆坦克装备苏军喀尔巴阡军区坦克部队,并正式将新型坦克命名为T-62主战坦克。同年8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苏军装备T-62坦克》的决议。


正在沿河快速前进的T-62坦克

准备进行潜渡演习的T-62,其潜渡装置沿用了T-54/55的装备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T-62之所以得到苏联军方的重视,并最终成功装备苏军一线部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105毫米坦克炮已经对苏军现役的T-54/55型坦克构成了巨大威胁,而苏军高层寄予厚望的“432工程”(T-64)离成熟和完善还太遥远,完全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T-62作为能够立即投产并且能跟西方新坦克抗衡的成熟型号,拜T-64的不成熟所赐最终成功上位。


但是装甲兵总局依然只是将T-62视为过渡型号,因为在性能上T-62仍然无法对西方取得压倒优势。苏军只是希望它能暂时顶住铁幕另一边的压力(同时也顶住政府高层的压力),好为划时代的“432工程”--苏军高层真正期望作为苏军装甲集群主力的T-64服役争取时间。


T-62不是苏军最理想的主力装备,他们更期待的T-64又因为“心脏病”等诸多原因而迟迟未能装备苏军一线部队

由于大口径滑膛炮是第一次装车,性能是否真的没问题,装甲兵总局高层对此还不是很放心。作为替补手段,“165工程”也被定型并投入生产,军方代号T-62A。不过这时候的T-62A与原来相比已经做了不少改进,如用性能更好、威力更强的100毫米线膛炮代替了D-54TC坦克炮。T-62A生产装备数量很少,原因是装甲兵总局发现自己对115毫米滑膛炮的顾虑是多余的,遂向政府申请停产T-62A并获批准,T-62A在苏联庞大的坦克装备体系中就象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T-62A装备的U-8TS线膛炮性能不如T-62的U-5TS滑膛炮,最终不得不早早退役


T-62参加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是1968年8月华约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多瑙河行动”,但是数量较少,入侵捷克的华约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还是以T-54/55型坦克为主。至于苏翻译提到的那辆T-62到底属于哪支部队,由于我手头的苏军战术编号相关资料不够完整而难以给出答案。

苏联坦克的研制、装备体制与西方不同,一般不会对坦克进行脱胎换骨的大改造,T-62在服役期间只进行了次数有限的改进升级,但是对其战斗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古巴军队装备的T-62M型坦克,T-62M加装了9K116炮射导弹系统和“波浪”火控系统,加装了正面附加装甲组件,而后来的改进型T-62MB则抛弃了沉重的附加装甲,改为使用“接触”-1型爆炸反应装甲(下)


T-62装备部队后,对导弹特别热衷的赫鲁晓夫提出要搞一种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坦克,在他的影响之下,在T-62坦克底盘的基础上,以“龙”式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武器的IT-1型导弹坦克诞生了,苏军先后在白俄罗斯军区(坦克兵序列)和喀尔巴阡军区(炮兵序列)各成立了一个实验性质的独立坦克歼击营,导弹坦克一般位于先头排的前方,用于在1500-3300米的距离上摧毁敌方坦克。

但是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体制上的问题:苏联陆军的反坦克导弹系统历来是归属炮兵管辖,但是炮兵部队从来没有装备过坦克,因此,白俄罗斯军区的坦克兵们在导弹系统的日常勤务保障方面没有任何经验,而喀尔巴阡军区的炮兵们对于如何维护坦克底盘感到一头雾水,这样的结果是两个导弹坦克营的完好率都不高,最终IT-1坦克不得不提前退出现役。

北约坦克精确的火控系统和105毫米线膛炮的威力使苏军高层对己方坦克火力处于劣势而深感忧虑,而赫鲁晓夫对导弹武器的偏爱则最终促成了IT-1导弹坦克的诞生

T-62投产后不久,苏联另一种坦克T-64也开始试装备部队。不过,在很长时间里,T-64坦克的可靠性和完好率-直很低。这给了T-62坦克机会。在T-64完好率达标之前,T-62是苏军一线坦克部队的主力,1973年苏军驻德军队集群约75%的坦克是T-62。T-62总产量约20000辆,在战后坦克生产数量上排行第2。T-62不仅大量装备苏军,还被用于向其他国家出口,在上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局部战争中,我们经常能发现T-62的身影。

从1972年开始,苏共中央决定向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拉克三国出口T-62坦克,而埃及也于1973年成立了两个T-62坦克旅,每个旅拥有95-96辆坦克。叙利亚拥有的T-62是埃及的一倍多,而且是集中配置,叙军第一装甲师下辖的第47和91装甲旅、第三装甲师下辖的第20和65装甲旅、另有一个直属的第70共和国近卫装甲旅,每个旅装备了95辆T-62。

到1973年赎罪日战争爆发前,埃及和叙利亚各拥有200和500余辆T-62,不过陆军主要的坦克装备还是占大头的T-54/55型坦克。

然而,由于在赎罪日战争中,埃叙联军在战争初期虽然依靠装甲部队的突袭取得了一定优势,攻入了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军队防御纵深,但是埃叙联军并没有取得战场制空权,而且未能对以军的防御纵深进行较为有效的远程火力打击。在戈兰高地之战中,由于以色列在此地早已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反坦克防御体系,再加上叙军战术指挥不当,导致叙军发起冲击的T-62坦克损失极其惨重,同时以军充分利用T-62俯仰角差而其装备的“肖特·卡尔”坦克俯角优秀的特性,在对战T-62时占据了上风。

叙利亚军队装备的T-62主战坦克

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军队装备的“肖特·卡尔”坦克(英国“百人队长”坦克的以色列改进版)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俯角优势,在与埃叙联军的T-62坦克对战时占据了上风

T-62也参与了苏军入侵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其主要任务是护送苏军运输车队和对重要目标的保卫警戒。在阿富汗的10年里,苏军因为各种原因而永久损失的坦克达到了385辆,其中有相当部分是T-62。

苏军在撤离阿富汗之前,将包括179辆T-62坦克在内的大批装甲车辆送给了阿富汗政府军。在经历了阿富汗内战、塔利班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这批T-62还剩下了一小部分,阿富汗国民军用这批T-62成立了其第一坦克营,共有44辆T-62,后来这批坦克又被送去了也门和安哥拉。

在阿富汗的公路上巡逻的苏军T-62M主战坦克

T-62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依然在俄军中服役,不过战斗的主力已经变成了T-72。在仍在进行的叙利亚内战中,也有T-62的身影。

目前还在对T-62进行改进和服役的国家只有朝鲜,其“天马虎”、“暴风虎”坦克都是T-62的改进型号,但以朝鲜的军事科研能力来看,这批T-62改型的性能提升比较有限,甚至不能达到叙利亚政府军目前在战场上使用的T-72改型的性能。

朝鲜在其阅兵式上展示的在T-62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天马-214”型主战坦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T62,那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在苏联和华约阵营里的地位,得拆开看了,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知道T62它的“爹妈”是谁。它是T55的升级版,但不是那种翻天覆地的革新,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优化。大家伙都在追赶西方坦克的技术,特别是105毫米炮的出现,让T55那门100毫米炮有点捉襟见肘了。所以,.............
  • 回答
    炮塔耸立,争议不断:T72主战坦克深度评价T72,这个在冷战时期名声赫赫的苏/俄式主战坦克,无疑是世界坦克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它曾经是苏联装甲力量的基石,横扫欧亚大陆,也在无数的战场上留下了它的身影。然而,正如它那标志性的低矮炮塔一样,T72的评价也充满了高低起伏,褒贬不一。它既有令人赞叹的设.............
  • 回答
    俄罗斯T90MS坦克:俄军主力升级之路上的重要一步T90MS“塔吉尔”是俄罗斯在T90系列主战坦克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进和升级的型号,其目标是提升坦克的整体作战效能,使其在现代化战场上保持竞争力。从技术角度来看,T90MS确实代表了俄罗斯坦克设计思想的演进,也展现了其在传统优势基础上寻求突破的努力。火力.............
  • 回答
    评价 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力求客观、深入,并避免过于“标准”或刻板的表述:总的来说,GB/T 97042012 是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管理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规范,它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提高公文处理的规范性、效率和严肃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
  • 回答
    长安UNIT市售车和试驾车之间的性能差异,确实是不少车主和潜在购车者在论坛、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很多热门车型在上市初期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讨论。对于UNIT而言,这种差异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市售车与试驾车性能感知差异的几个关键.............
  • 回答
    《T34》这部俄罗斯电影,上映以来在本土乃至不少海外市场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尤其是在军迷群体中,口碑呈现出一种比较两极分化的状态。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优点方面,最突出的无疑是它的视效和动作场面。 战斗场面设计: 影片在坦克战的还原上,下了不少功夫。你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型号的坦克,从T34.............
  • 回答
    苏联T34坦克:一款划时代的战争利器T34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深远的坦克之一,它不仅是苏联工业实力的象征,更是现代坦克设计的里程碑。要评价T34坦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实战表现、历史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争议。 一、 设计理念:简单、高效、大.............
  • 回答
    《去他妈的Don't Be Evil之鲜血淋漓的谷歌》(或根据英文原意译作《谷歌:Don't Be Evil 的终结》)是一本以批判性视角审视谷歌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著作。要评价这本书,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入手:一、 作者立场与核心论点: 批判性立场: 这本书的作者通常具有强烈的.............
  • 回答
    罗永浩关于锤子T系列“追求设计完美,以后应该不会有了”的说法,无疑触动了很多对锤子手机有过美好回忆,尤其是对其工业设计情有独钟的用户。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的含义,以及它背后可能蕴含的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锤子T系列在工业设计上的确独树一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偏执”的追求。 .............
  • 回答
    大众探歌,作为一汽大众倾力打造的首款国产SUV,自上市以来就承载了太多期待。它不仅是大众品牌在中国SUV市场的“破冰之作”,更肩负着抢占年轻消费者市场的重任。那么,这款车究竟表现如何?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外观设计:有辨识度,也有争议探歌的外观,绝对是它最能引起话题的地方。初见探歌,你很难把它.............
  • 回答
    一加3T,这款发布于2016年底的手机,在当时可以说是手机圈的一股清流,也承载了许多“加油”们(一加手机用户的昵称)的期待。时至今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款手机,会发现它身上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它在当时既有自己的闪光点,也并非完美无缺。首先,来说说它最引人注目的优点,也是让它在众多机型中脱颖而出的地.............
  • 回答
    刚上市不久的一加6T,这手机怎么说呢?就像是那个你看着从小到大,然后突然有一天他长大了,变得更成熟了,但骨子里还是那个熟悉的少年。一加这次确实是做了一些挺有意思的改变,但也有一些地方嘛,让人觉得“哎,怎么是这样?”先说说最直观的,这屏幕。一加6T这次是上了那个屏下指纹,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概念是挺酷的,.............
  • 回答
    十代雅阁,特别是那款搭载着2.0T发动机和10AT变速箱的动力组合,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套组合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期待。首先,咱们得明白,雅阁一直以来都是以家用、均衡著称,但在追求驾驶乐趣和性能的道路上, Honda 可没少下功夫。而这次的2.0T+10AT,就是 Honda.............
  • 回答
    Comedy Central 播出的“China Isn’t Real”这集节目,是一次典型的以政治讽刺为切入点,用夸张、荒谬的喜剧手法来探讨现实政治话题的尝试。它出自《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的早期风格,或者是其他类似的讽刺新闻节目。.............
  • 回答
    华为与美国运营商AT&T的合作告吹,这无疑是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这场合作的破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首先要回到合作的初衷。AT&T作为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一直在寻求性价比更高、技术更先进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以期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网络.............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15 日发布的一加 7T 系列手机,包括一加 7T 和一加 7T Pro,可以说是当时安卓旗舰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加在保持其“不将就”品牌理念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颇具争议的调整。下面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这款系列手机的亮点和槽点。 一加 7T 系列手机(包括 7T 和 7.............
  • 回答
    一加8T,这个在10月15日横空出世的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毕竟,在那个时间点,大家对一加的期待值已经很高了。那么,它到底是个怎样的角色?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先说说它的亮点,也就是它试图打动你的地方: 那块屏幕,绝对是它的“门面担当”。 一加8T这次直接拉满了,用.............
  • 回答
    要评价这款售价142.98万的奔驰G350,我们得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毕竟这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对车辆的期待早已超越了“四轮定位”。1. 品牌与定位:情怀与硬派越野的矛盾体奔驰G级,它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特殊的魔力。从最初为军方设计的硬朗工具,到如今成为彰显身份、品味和生活态度的“硬派SUV标杆”,.............
  • 回答
    E. T. 盖达尔的《帝国的消亡》是一本颇具争议但影响力巨大的著作,尤其是在理解苏联解体过程的经济动因方面。要评价这本书,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它的核心论点、它提出的证据、它引发的讨论以及它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帝国的消亡》的核心论点与评价:盖达尔在《帝国的消亡》中,将苏联的崩溃主要归咎于其僵化的.............
  • 回答
    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1)小组赛阶段,PSG Talon(PSG.T)以1:0的比分击败了HLE(Hanwha Life Esports)。这场胜利对于PSG.T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他们在本届赛事中的一场关键胜利,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的出线形势。比赛背景回顾:S11小组赛,PSG.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