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大部分是垃圾,理论设计是不错的,可超过了苏联的工业能力,战时是靠英美协助逐步改善提高的,但战时生产的T-34基本全是垃圾品质,装甲不可靠,一些T-34的装甲连20mm机关炮都能击穿,火炮瞄准具极为原始,而潜望镜竟是用电镀金属片代替玻璃镜片,连300米的清晰观察瞄准距离都没有,生产了5万多辆,被击毁超过13万辆次,竟有4万多辆永久报废,平均被击毁3次就会达到永久报废程度。
T34真正形成稳定的品质是在战争末期到战后的一段时间生产的,这部分T34采用了美国的技术生产装甲,防御力是很强。而战时的T34各种粗制滥造,有的T34没一个部件是可靠的,发动机寿命100小时不到,战场上频频趴窝,装甲品质恶劣,挡不住37mm炮甚至20mm炮,中弹后极易起火爆炸,以致苏军一些坦克手接触到了M4A2后,都称赞M4A2坚固可靠安全。战时生产的T34因基本都是粗制滥造的玩意,多位工厂负责人被训斥
开局先礼貌回答一下问题
T-34有什么争论?某些黑嘴里搬来的争论么?
毕竟1940年之前的坦克发展各国都开始陷入了一种很奇怪的畸形循环中
至于所谓的很多设计上的“争论”,其同样的问题在同时代的坦克上,全部可以找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说设计上应当分情况讨论
说不堪用这类典型的为黑而黑之回答,基本可以完蛋了
以上
接下来又到了喜闻乐见的挂典型时间了
“苏联的坦克狭窄出名”是如何出名的?这个问题“狭窄”是怎么算的呢?
当然,单纯的疑问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举出一些很简单的数据问题:
众所周知,炮塔座圈直径直接决定了炮塔中成员的位置与可用宽度,
而以二战的大多主力坦克来算
M3格兰特(三人炮塔)早期的炮座圈1372mm,后来扩大到1524mm
Pz.Ⅲ(三人炮塔)的座圈1500mm(存疑)
Pz.Ⅳ(三人炮塔)的座圈1600mm
而你们天天黑的厉害的“苏联坦克”
T-34/76(双人炮塔)座圈1420mm
T-34/85(1944,三人炮塔),1600mm的座圈直径
我就问你吧,分摊到人头,到底谁更挤一点啊
提问:
谁的窄?谁的小?你倒是说啊?
接下来又到了最经典的讲笑话时间
3476手边弹少在战后看来确实问题不小,奈何这个问题同时代的产品
Pz.V:手边弹?啥玩意儿啊?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了,黑豹这种舍弃了设计(指手边弹),去作战的人
居然还有人能双标式的KKSK(并感)
呕
不过也是,毕竟3485手边弹加到16发你们又要说容易炸了对不对
咋说咋有理,就是要黑而已
别挂着您的尾巴装不就好了么
如何评价,首先从德军在开战初期遭遇到的T-34危机就可以侧面了解到这款坦克到底给汉斯们带来什么震撼,震撼的效果之一是影响德军坦克发展,比如4号的后继车vk3xxx的30吨级实验车计划作废,直接开发vk4xxxx,结果诞生了虎式,同时德军也考虑过直接仿造34,代号是vk3002db,当然方案被毙,最终产物是3号后继车vk3002m黑豹,第二是将德军坦克发展思路给拐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死胡同
34优势在于平衡的三大属性,攻防机动,这个我就不再详细展开了
A 1941年焊接型
B 1942年铸造型 Zavod Nr112
C Ch Tz 1942年型
D Ch Tz 1943年型
E Uz TM 1943年型
F STZ 1943年型
G 1943型
图是我自己画的
关于34的发展,改良缺陷,循序渐进,比如早期车长兼职炮手,影响效率之类的
直到34进化出了3485,坦克和生物一样,相生相克,不断进化,在之后经历了t43 t44 最终则是更划时代的t54坦克,总之,T-34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优点,经典就是经典
以上,写的不足之处大家多指正。
还差两个3485的炮塔没话,回来补上
已经补上了,以上为二战期间苏军所装备的全部的T-34/76及85的炮塔型号。
其实我就是一画画的……大家真捧场哈……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还是虎视好看,T-34啥的如果没有那个数量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附图:虎
你们要的妹子
再更一下……正好最近画了虎王,然后真正怎么评价T-34得看这位大神怎么说,咱们意淫半天没用,只会破坏团结。
好吧,重制一下
谢@Vincent 邀
便宜啊
到1945年,一辆T-34的造价为:
136300 183工厂
173000 112工厂
171000 174工厂
179000 乌拉尔制造厂(经@赵xc 指出:1、查了一下资料,此乌拉尔并非同183工厂合并的那个下塔吉尔乌拉尔机车车辆制造厂,而是斯维尔德洛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因其本业并非生产车辆而缩写又恰好也是УЗТМ导致我没过脑子就混淆了,实在对不住;2:УЗТМ在1943年8月就最后交付了9辆坦克结束了 T-34-76的生产,所以这个价格可能只是工厂报价)
要知道,在1940年哈尔科夫厂一辆 BT-7M都要17万卢布。也就是说,到1945年,苏联生产一辆T-34几乎和生产一辆BT-7一样简单。
你害怕不害怕?
如果这样比较抽象,我们就加个比较:
美国谢尔曼M4的完全体大约50000美元, M4A3E2大约56000美元。
按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提供的历史汇率,1945年美元对卢布为1:5.3
也就是说一辆谢尔曼M4在1945年要差不多250000卢布,约等于183工厂生产两辆T-34,或者车里雅宾斯克工厂生产一辆IS-3(267000卢布)
我一通电话叫来一卡车大表哥来打死你
还有,我要吐槽一句,T-34(早期)变速系统烂是真的,但是大多数是设计而非生产的锅。主离合和变速箱恰好走了两个极端:主离合特别复杂,变速箱特别简单。根据后来测试,想要直接操作齿轮模拟换挡发现都不轻松,更不要说加入一堆复杂的机械之后。再加上操纵杆秘制不合理的锁定机构,总之是变速特别是减速的时候特别的苟。不知道后期型有没有改善。
所以说有啥问题
T3485,T34E,酋长说T34,后面网状格下面也是发动机,你的T34是哪个次元的T34
游戏ID懒得打码
D和A型爆,你德祖传狭小空间
你是什么错觉认为车长必须在后面的位置的
然后这是爆D侧面,左手边三发,要弯腰拿,脚底三发,要弯腰拿,背后两坨,转身拿,请不要擅自修改中文词语定义谢谢,你不是编词典的
两款炮的馒头,人家也是不放炮塔里,然而啊,人家吊篮上带随动的弹药架啊
时间1940年,找出一辆除T-34以外具备以下全部特征的坦克——柴油机引擎,后置传动,倾斜装甲。
时间1960年,找出几辆不具备以下全部特征的坦克——柴油机引擎,后置传动,倾斜装甲。
T-34跟无畏舰一样,是划时代的。
=======================================================
看到某个疑似营销号发表的奇谈怪论,我觉得有必要挂一挂了,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可以对着T-34黑一把了,T-34当然有不少黑点(比如保留复杂而又过时的克里斯蒂悬挂),然而这种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嘴的黑,就不要出来现了。
紅軍坦克手的平均壽命,其實只有幾個月”——我数学不好,二战红军保有的坦克自行火炮大概有七八千辆,一辆坦克3-5个坦克手。我们算平均活3个月好啦,按你的说法二战苏军阵亡坦克手得有50多万。然而二战苏军总共阵亡518万人,你这坦克手阵亡占苏军阵亡人数1/10?你位面二战苏军坦克装备比例比冷战苏军还高N倍啊?还是说你位面苏军步兵都开上高达了?
装钢丝床防空装药就是T-34防护不行?换暴尸和M4侧面挨一发铁拳试试?什么时候坦克本体装甲设计要求侧面硬挨空心装药了?且不说设计T-34的时候空心装药还没出现。
T-34损失量大是因为T-34性能不行,损失于跟敌方坦克斗兽?还是因为T-34本身产量大被当做万金油用?你的逻辑有没有问题?
假如现在你是二战士兵,给你选择不是开虎王,还是开T-34?而是有T-34掩护?还是无任何坦克掩护的肉板?你选哪个?
“洛澤高地到柏林市效佈滿了T-34的屍骸”——不好意思,近卫第8集团军攻破泽劳夫高地只用一天,苏军伤亡一万多万人,而德军伤亡数倍于苏军。43年库尔斯克,拥有装甲性能优势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攻打苏军防线用了几天,伤亡多少?这也能黑?
最后善意提醒,谈论二战装备造价是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经过折算汇率这种艹作。即便算工时也是扯淡,T-34初期装配工时8000小时,后期只要4000小时,成本一样?
德棍精神分裂神器。
以下所有信息都可以在本问题回答下获得,所以,我就不引用原文了。
如果一个德棍,他不是那种看世界军事的德棍,不相信所谓库尔斯克战场上发生过700辆德式坦克对850辆苏联坦克的大规模会战。他将从德军吧和知乎同时收到两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T34设计制造很糟糕,远远不如德国坦克设计良好,有证据表明苏军第五坦克集团军向库尔斯克最大的战场推进时有50%的T34趴窝了。
第二个信息,德军战斗力很强,有证据表面,ss2大概在那场战役前只有两百多坦克,而苏联第五坦克集团军和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战前统计表表明有合计不低于1000辆坦克。而战后,这两个集团军只有不到三百辆可用坦克了。所以德军无敌。
现在我想问一下,到底这些T34是被击毁的,还是自己趴窝的。
别跟我说,苏联人修好了那50%的坦克,因为这件事说的就是向战场前进的时刻。如果苏联人在一夜之间修好50%将近500辆坦克,你到底在夸谁?
如果一种武器,他可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被制造出来,能够用得不错,效果还很好(没人敢否定苏联装甲洪流的威力,但是很多人倾向于贬低苏联人的坦克),这种武器就是合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