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一汽大众首款 SUV 车型 T-ROC 探歌 ?

回答
大众探歌,作为一汽大众倾力打造的首款国产SUV,自上市以来就承载了太多期待。它不仅是大众品牌在中国SUV市场的“破冰之作”,更肩负着抢占年轻消费者市场的重任。那么,这款车究竟表现如何?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

外观设计:有辨识度,也有争议

探歌的外观,绝对是它最能引起话题的地方。初见探歌,你很难把它和大众那些棱角分明、沉稳大气的传统车型联系起来。它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线,更加年轻、动感,甚至带点“潮”。

最先抓住眼球的,是那充满力量感的车身线条。前脸部分,大众家族式的进气格栅依然存在,但被巧妙地融入到大灯组之中,形成了“一体化”的设计,显得更加精致。而最值得一提的是那环绕在车头的“日间行车灯”,它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被设计成了独立的发光单元,并且与前大灯组巧妙融合,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四眼”造型,很有辨识度,也让前脸看起来更加立体、凶悍。

车身侧面,探歌的线条也毫不含糊。悬浮式车顶的设计是时下流行的元素,加上那向上扬起的腰线,以及车门下方硬朗的肌理,都让探歌看起来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尤其是那几个特别突出的轮拱,让整车显得更加敦实,也为它增添了几分硬朗的气质。尾部设计也同样不含糊,饱满的造型,层次分明的尾灯,以及隐藏式的排气管,都营造出了一种精致感。

然而,也正是这份大胆的年轻化设计,让一些追求传统大众风格的消费者感到不适应。有人觉得它太“花哨”,失去了大众原有的沉稳;也有人认为它设计得不够“SUV”,更像是一台底盘升高版的两厢车。但话说回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SUV市场脱颖而出,拥有独特的记忆点,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内饰布局:大众“味儿”十足,但也有小惊喜

坐进探歌的车内,你熟悉的“大众味道”扑面而来。整体的布局依然是那种非常工整、有条理的设计风格,功能分区清晰,操作逻辑简单,对于熟悉大众车型的消费者来说,上手难度几乎为零。

方向盘的样式和手感都延续了大众一贯的优点,握感扎实,按键布局也足够合理。中控台的设计虽然不至于惊艳,但胜在实用。悬浮式的中控大屏,支持CarPlay和CarPlay等互联功能,对于日常使用来说足够方便。下方空调控制区域的物理按键,也比全触控设计更加直观。

当然,探歌的内饰也并非完全照搬大众家族化的设计。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它在一些细节上加入了不少“小心思”。比如,部分车型会采用与车身颜色相呼应的内饰装饰条,又或者是座椅的缝线颜色,这些小小的改变,都在努力营造一种更加年轻、活泼的氛围。

但如果挑剔一点来说,探歌的内饰用料上还是能看到一些“成本的味道”。虽然整体质感不错,但在一些细节之处,比如门板的储物槽内饰等,还是能感觉到一些塑料感。不过考虑到其市场定位,这样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空间表现:短轴距下的“空间魔术”

谈到SUV,空间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探歌作为一款定位在紧凑型SUV市场的车型,其车身尺寸相对来说并不算特别突出,特别是它的轴距,相较于同级别的不少对手来说,会显得略短一些。

然而,大众在空间利用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造诣,探歌也不例外。在“短轴距”的前提下,工程师们还是尽力榨取了车内的可用空间。前排的空间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充裕,无论是头部还是腿部空间,对于绝大多数身材的驾驶者来说,都不会感到压抑。

后排的空间才是探歌需要重点考量的部分。得益于大众一贯的座椅设计,探歌的后排座椅坐上去的包裹性不错,坐垫的长度也够,能够给大腿提供足够的支撑。但是,受限于车身尺寸和轴距,它的后排腿部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确实不算突出。特别是当你坐进后排,并且想要大幅度翘二郎腿时,会感觉到一些局促。不过,对于日常通勤、短途旅行,或者说是身材不是特别高大的人来说,这个空间是可以接受的。

后备箱的空间表现也比较规整,虽然容积上可能不如一些尺寸更大的对手,但日常家用储物,比如放几个行李箱或者购物袋,还是绰绰有余的。后排座椅的放倒功能,也进一步拓展了后备箱的装载能力,满足一些偶尔的大件物品运输需求。

动力总成:成熟可靠,够用就好

探歌提供了两种主流的动力选择,分别是1.4T高低功率版本以及1.5T发动机。这些动力总成,都是大众集团相当成熟的动力系统,技术方面不用多说,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1.4T版本的发动机,无论是高功率还是低功率,都能够提供足够日常驾驶的动力。起步轻快,城市道路超车也比较轻松,配合7速DSG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平顺,动力衔接也很顺畅。当然,如果你追求那种非常强劲的推背感,那么1.4T可能稍显不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能胜任。

而新款的1.5T发动机,则是对1.4T的一次升级,动力参数有所提升,在燃油经济性上也做得更好,并且在平顺性方面也有进一步的优化。对于追求更好动力表现的消费者来说,1.5T会是更好的选择。

这套动力总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成熟可靠”,以及大众车型特有的“好开”属性。无论你是驾驶新手还是老司机,都能很快地适应探歌的动力输出特性,而且整体的驾驶感受也比较扎实,符合大众一贯的调性。

操控感受:德系底盘的扎实功底

说到大众,就不得不提它的底盘调校。探歌在这方面继承了大众一贯的优良传统。虽然它是一款紧凑型SUV,但你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德系车特有的扎实、稳重。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探歌的底盘表现非常舒适,能够有效地过滤掉路面的大部分颠簸,给到乘客不错的乘坐体验。转向手感也比较精准,虚位不大,能够让你很清晰地感受到车头的指向。

在稍微快一些的节奏下行驶,探歌的底盘依然能保持不错的稳定性。过弯时,车身的侧倾被控制得比较好,不会有那种明显的“晃动感”。虽然它不是一款运动型SUV,但整体的操控感受还是能够满足那些对驾驶品质有一定要求的消费者。

总结一下:

一汽大众探歌,是一款非常有“个性”的SUV。它大胆地突破了大众传统的保守设计,以一种更年轻、更动感的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它的优点很明显:

辨识度高且年轻的外观: 很容易在街头巷尾被注意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大众品牌的可靠背书: 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整体品质,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扎实的底盘和不错的操控: 保留了德系车应有的驾驶质感。
“大众味儿”十足的内饰: 工整实用,上手容易。

当然,它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

后排空间略显局促: 对于身材高大的乘客来说,舒适性会打一些折扣。
内饰用料细节待提升: 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能感受到成本的限制。

总的来说,探歌更适合谁?

追求个性和颜值的年轻消费者: 探歌的外观设计绝对能吸引他们。
首次购买SUV的家庭: 大众品牌的可靠性和易用性会让他们感到放心。
注重驾驶感受的消费者: 探歌的底盘表现不会让他们失望。

探歌的出现,无疑为一汽大众在SUV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是一款完美无瑕的车,但它精准地抓住了细分市场的需求,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既有品牌力,又够年轻、够个性的紧凑型SUV,那么探歌绝对值得你去亲自体验一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到半年前举办的大众品牌SUV之夜活动我在现场,那次参加完发布会后我在新车评发布了这篇文章:

内容不重要,基本就是新车信息汇总而已,重点在标题——是的,那晚也是全新一代途锐的全球首发,理论上它才是整个活动的主角,但风头完全被其他新品盖住了,搞得自己反而像来“蹭”发布会的一样,有丢丢尴尬。

而这些“抢风头”的新车中,最受关注的一款,我想大概就是T-ROC探歌。原因嘛,首先正如问题所讲的那样,它是一汽-大众旗下首款SUV,毫无疑问这是能引来一定关注的;当然我也理解这光环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意义并不很大,毕竟上汽大众和进口大众也不是没SUV可卖,所以我觉得它之所以能让大家高度重视,真正的亮点都还是在于定位和价格——被划归为紧凑级的T-ROC探歌,将会是挂着大众标的SUV里头,售价最亲民的一款。

考虑到新车现在已经上市了,所以“将”字可以去掉。

在探歌到来之前,市场上能买到最便宜的大众SUV是经典版的途观丝绸之路,不算优惠的话是将近20万起售,哪怕算上了折扣普遍也需要16万到17万起跳,是净车价。而且这个价格买到的只能是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的老平台和老设计,装备配置也是比较落后的,要是对此接受不能的话,新款途观L是22.38万起售。而现在因为有了探歌,大众品牌SUV的准入门槛被直接拉低到了13.98万元,哪怕去掉实际销量不大的1.2T手动“斋”版,以1.4T自动起算,也是终于杀进了15万区间。

这点可要比大家想象中重要,因为途观丝绸之路虽说按底盘分级是比探歌高一级(毕竟途观丝绸之路是途观L的前代,虽然代目不同,但级别是一致的),但尺寸乃至实际使用中的空间表现上面,却妥妥是和探歌一样的紧凑SUV(甚至两者轴距都是268Xmm,差别小于1cm),将近20万的起跳价毫无疑问是超出同级竞品水平的,这还是车型代目落后对手整整一代的前提下,谈不上啥性价比。有鉴于此,探歌的出现,不仅仅是拉低了大众整个SUV阵列的门槛,从而覆盖更广、更年轻的受众群体,更重要是重塑了大众SUV产品的整个价格体系,配合着途观L引入1.4T动力后入门价的调整,再加上此后南北大众还各会增加一款全新的SUV车型,以后从探歌到途锐,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终于是凑出了一条完整而且能与竞品直接对标的SUV产品线,以前靠途观一款车单打独斗的情景一去不返。

可以说,在定位上,探歌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大众自己,意义都非常巨大。那么,在产品上呢?单纯谈产品力的话,探歌又是否一款值得购买的车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竞品进行对比。媒体同行们都倾向于把探歌的竞品定为广丰C-HR(当然也包括一丰的奕泽,不过考虑到两车基本就是双生子关系,且广丰C-HR是从命名到产品都照搬了全球车型,所以这里就只谈C-HR了)。无可否认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两款车在定位上都有强调年轻和个性,特别是造型方面。

但大家不妨再想深一层,既然一汽-大众还大费周折在引进T-ROC时把轴距拉长了那么多,想必肯定是不满足于靠颜值卖车的,还是很在意探歌能不能切中国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覆盖更大的面积。而如果从这个角度的出发的话,算在小型SUV归类里头的CH-R其实和探歌都不属于同一级别竞品了,其真正的竞品应该是要还主流一点/更高一级/更注重实用性的,像我想到的会是逍客和缤智。

正如上文所讲,15万是这一级别SUV消费者最集中的预算区间,所以三个车系中走量最大的应该也是报价15万左右的车型,因此细致的配置参数对比这里就选取对应车型来进行,探歌是230TSI DSG两驱进取型(15.98万),至于缤智和逍客,因为都是上市了有一段时间的老车,市场上存在相当优惠,因此会选实际成交价接近的车型(以我所在的珠三角地区经销商大体报价水平为准,毕竟其他地区我也未能真实了解),逍客是2.0L CVT豪华版(16.88万),缤智则选了1.8L CVT两驱豪华型(16.38万)

首先是动力方面,看排量的话探歌的1.4T是最小的,而且因为230TSI是低功率版本的缘故,131PS的最大马力也是三者中最低,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小看探歌,或者说小看TSI,因为涡轮很好地强化了中低转速的扭矩(1500-3500rpm持续输出225Nm,扭矩不仅是三者最大,而且输出区间最早),得到的结果不仅仅是主观上可在日常驾驶中感受到连降挡都不需要,一脚下去在2000rpm直接发力“扭”上去的那股蛮劲,哪怕在客观的测试里,探歌9秒左右的破百时间也是要比逍客和缤智11秒左右的成绩要好上一个级别的。

至于配置方面,三款车型的差距也就稍微要大一些了,毕竟这个价位只能对应探歌的低配版本,而两款竞品都是高配,有落差是预期中的结果。事实上如果以整个车系的配置情况来看,探歌也还是保有大众品牌一直以来在这方面(相对于日系品牌)的优势的,像报价17.58万的280TSI DSG两驱舒适型,仅仅是中配,配置方面就能与对比中两款高配竞品持平,只是说如此一来价格就对不上了,所以就不放在对比的表格当中了。

但同配不同价/同价不同配什么的,是不是就意味着探歌性价表现稍差一些呢?我觉得话也不能这么说,主要原因在上文也提到了,探歌在动力上的优势那可是实打实的。就不讲涡轮和自吸的成本差距了,以国内市场上合资品牌10到20万车型的普遍情况来看,动力系统相差一个级别,体现在百公里加速上落差大概是2-3秒,而体现在售价上配置不变的话落差也是2-3万,这是同款车型内部对比的情况。而以这个作为参考的话,探歌与列出两款竞品的这所谓“差价”,倒也解释得通了。所以与其说这是性价比方面的问题,倒不如理解成不同厂家在价值观取向上存在不同。我之前也说过,大众相比起其他品牌,其实是更倾向于照顾那些不介意多付一两万两三万买车,却反而非常看重产品综合素质的消费者的。而从探歌的产品规划上,这点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众给它设定的入门坎动力,都已经超出竞品的天花板了。

而这种价值取向,在空间和驾乘体验上也是能体现于三款竞品当中的:逍客因为和雷诺还存在开发上的合作(逍客与科雷嘉同平台),操控性/舒适性/NVH等都可以做到比较出色,但空间表现就稍差一些了,后排乘客感受还是比较压抑的;至于缤智,没错空间表现一如既往地继承了本田的优良传统,绝对是同级中的佼佼者,但舒适性特别是NVH那是出了名的不咋地。

相比之下,探歌就能把这车辆各方面的表现平衡得很好,特别是国产加长了之后,空间不会比缤智差,而驾控/舒适/NVH等水平又维持了原版车的水准,基本上你是无法在它身上找到什么突出的缺点的,唯一能说两句的就是要每方面都照顾到,入门门槛是不可能压得低了。

其实这也是一个一直以来的现象了,大众几乎每一款车公布售价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贵,但销量扑街的情况却并不怎么会实实在在的发生,原因何在?那就是因为只要不是预算真心COVER不住的情况,你始终会发现,综合素质最能让你满意的,始终是大众的产品呀!

其实就别说消费者,哪怕在各位老师都阅车无数,而且还日系粉占主流的新车评编辑部,情况也是一毛一样的。之前探歌上市的时候,我就真没见过有几个说划算的,大家都在喊着“不如买C-HR”,但前阵子探歌的试驾车真来到了,大家都试过了之后,风评又相当一致地转为站队探歌了。说到底,消费者不是傻子,既然比凯美瑞和雅阁都贵的迈腾反而卖得比前两者好,那肯定是有它受欢迎的道理的,到探歌这儿,也是一样的道理。

user avatar

谢邀


可以说,T-ROC是一汽大众在缺席SUV市场很久以后的第一款SUV,同时也是大众MQB A1平台的第一款车。得益于MQB平台的自由度以及如今越来越精细的标准化设计,它有很多地方的设计可以做到上下的兼顾。

T-ROC的整体外形方方正正的,而各处特征都是向外鼓胀的势态,所以显得整体非常饱满,有种小坦克的感觉。

侧面线条用前轮轮包——腰线——后轮轮包这三处特征形成从头灯到尾灯的视觉连贯。国内T-ROC最大18寸的轮毂对于这个尺寸的SUV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巨大了。

从Golf Mk.5时代的U形大嘴到Golf Mk.6开始比较窄细的横条格栅,如今大众又选择了把格栅往更大去做的方向。从Arteon也就是刚在国内上市的新一代CC到国外发布不久的Touareg Mk.3,都采用了大嘴的设计,而夹在Arteon和Touareg Mk.3中间发布的T-ROC自然也跟随了这样的设计。

格栅内部做了六边形的网格纹理细节,而且这个纹理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个平面上的分割,从断面上做了不少的凹凸。

T-ROC的DRL被布置在一般车型的雾灯位置,环形的设计非常醒目。大灯内则比较简单,就是简单的两个单元,外侧为远近光一体的LED单元,内侧为转向灯。

两个尾灯之间的线条也是从后轮包上面的特征线穿过尾灯后连贯过来的,这种前后有交代的特征也是大众的一贯设计逻辑。

车身和车顶的双色设计也是第一次在大众的车型上见到。私以为下面的这款黑色车顶更有视觉上的整体感。尤其在国内买车必然贴膜的大环境下,深色的玻璃和黑色的车顶可以融为一体。

这条精细的棱线又是一个大众秀冲压工艺的地方。而尾灯的位置灯Graphic和7.5代的Golf尾灯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内饰大量引入了彩色的车身漆质感的饰板。这时候比如外饰和内饰颜色都是图上这种黄色的,那么相信从内到位的视觉连贯感受会非常强。

作为同时代的车型,T-ROC的内饰布局继承自途锐。不过受限于平台成本问题,T-ROC的很多电子器件都要低一个级别,也可以说是横直平台和纵置平台的差异吧。所以T-ROC作为一款紧凑型的SUV,很多件都和差不多也是最近要上市但更高级别的新帕萨特之类的差不多。

新一代大众车型的内饰开始大范围配备这款触屏,使得我们熟悉的中控很多按键的内饰成为了历史。常用的音量调节做成了一个实体旋钮。空调面板也被独立出来,这点我比较喜欢。因为我开过那种把空调集成在触屏中的车型,调一个温度都要点好几下,实在不利于安全驾驶。

由于电子系统飞一般的进化速度,从奥迪R8的全液晶仪表开始到现在普及到T-ROC这个级别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液晶仪表的成本就会足够可以放到中低配车型上。那时候,各大品牌之间拼的就是各家的操作系统逻辑了。

Beats音响的加入是一个亮点。这个亮点不是声音上的,而是大众的市场定位上的。虽然对发烧友来说,Beats的耳机和音响不值一提,但谁都无法否认,尤其在被Apple收购了以后,Beats的耳机是现在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品牌。

另外分颜色的车顶、非常有辨识度的DRL以及尺寸过分大的轮毂,再加上刚刚提到的Beats音响,T-ROC是一款非常强调年轻化设计的车型,在整个大众的产品线内都显得非常的出挑。而内饰各种通用化的零件、犀利的冲压棱线以及尾灯的位置灯Graphic也都在提醒着我们,这还是一款我们熟悉的那个大众。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众探歌,作为一汽大众倾力打造的首款国产SUV,自上市以来就承载了太多期待。它不仅是大众品牌在中国SUV市场的“破冰之作”,更肩负着抢占年轻消费者市场的重任。那么,这款车究竟表现如何?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外观设计:有辨识度,也有争议探歌的外观,绝对是它最能引起话题的地方。初见探歌,你很难把它.............
  • 回答
    一汽大众2020届校招,对于机械、车辆等传统汽车制造核心专业的岗位需求的大幅削减,这无疑是当年校招季里,尤其是对于有志于投身汽车制造业的应届生而言,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变化。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市场与行业大背景下的战略调整:首先,不能脱离整个汽车行业的浪潮来看待这个问题。202.............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一汽大众新出的这辆“蔚领”。这车吧,说是大众,但又有点不太一样,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混血儿”,或者说,是大众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玩出的一些新花样。首先,从定位来看,蔚领有点意思。 它不像是一台纯粹的“大众”车,而是吸收了不少中国市场的元素,特别是在尺寸和空间方面。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
  • 回答
    一汽大众“致癌沥青”案,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它牵扯到消费者权益、企业责任、以及汽车安全标准等方方面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事件的起因:消费者发现“异常”故事的开端,总是从一些细心的消费者开始的。当时,不少车主在购买一汽大众旗下的某些车型后,陆续.............
  • 回答
    如何评价一汽集团的改革?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其改革历程备受关注,也充满复杂性。要评价一汽的改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改革的驱动因素、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总的来说,一汽集团的改革可以被视为一个在时代浪潮和自身困境的双重驱动下,不断探索和调整的渐进式过程。其改.............
  • 回答
    一汽官方宣布计划国产雷克萨斯,这一消息无疑在汽车界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评价。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举动的影响和意义。一、 核心事件及背景回顾首先,让我们明确一汽官方宣布计划国产雷克萨斯这一事件本身。这并非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经过一汽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包括雷克萨斯品牌.............
  • 回答
    谈及一汽新红旗的品牌战略发布会,那场面可真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也留下了一堆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一次新车的亮相,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言,一场试图让这个共和国长子重拾辉煌的雄心勃勃的规划。一、 目标清晰,野心勃勃的愿景描摹首先,最直观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红旗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中国第一、.............
  • 回答
    一汽丰田凌放 HARRIER,这款全新 SUV 自上市以来,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作为丰田在华引入的全新车型,它身上承载的期望可不低。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聊聊。首先,定位与市场策略上的革新:凌放HARRIER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填补了一汽丰田在25万级别SUV市场的空白。过去,一汽丰田.............
  • 回答
    奕泽,一个在小型SUV市场里,既熟悉又有些“特别”的存在。说它熟悉,是因为丰田的品牌光环,加上它那副极具个性的外形,在街上很容易被认出来。说它特别,则是因为它的定价策略,总让不少潜在消费者纠结,究竟值不值。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一汽丰田奕泽这车的价格,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以及它值不值得掏钱。价格区间:.............
  • 回答
    奕泽IZOA,作为一汽丰田在小型SUV市场的重要布局,自上市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鲜明的个性吸引了不少目光。要评价这款车,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掰扯,就像看人一样,得从外到内、从骨子到面子都了解透了。外观:大胆前卫,够“潮”够“酷”奕泽的第一眼,绝对是让人过目不忘的。设计师们这次算是豁出去了,玩了.............
  • 回答
    2020款奥迪A4L砍掉MMI旋钮这件事,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说起奥迪,绕不开的肯定就是那套曾经被奉为经典的MMI(Multi Media Interface)人机交互系统,尤其是那个触感细腻、操作逻辑清晰的旋钮,简直是不少车主的“指尖宠儿”。然而,就在2020款奥迪A4L的更新换代中,这枚承载了太.............
  • 回答
    中央民族大学这次能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说实话,挺让人欣慰的,也算是对这所学校长期以来在民族团结、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一个比较实在的肯定。咱们得先明白,“双一流”的评选可不是闹着玩的,国家对这块儿是下了大功夫,投入也大。能进入A类名单,意味着中央民族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里,.............
  • 回答
    云南大学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这无疑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云南大学多年办学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充分肯定。要评价这一成就,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并结合云南大学自身的特点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理解。一、 历史的沉淀与实力的积累:首先,云南大学成为“双一流”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抖音上这股“不露脸萝莉”的风潮,确实挺值得聊聊的。你稍微刷一下,就能发现视频里的小女孩们,要么被镜头巧妙地避开脸部,要么就只露出一点侧脸、背影,甚至是专注于某种玩偶或玩具的手部特写。她们的服装通常都比较可爱、日系,配上甜美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梦幻又无害的氛围。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次的考量和观察点。首.............
  • 回答
    一位女权主义者提出“男权作为根本恶的一大缘由是男性缺乏亲知和共情”,这个观点触及了性别权力结构与个体情感能力之间的复杂联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评价这个观点,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和心理学语境中,并审视其背后所依据的观察和推论。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观点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男权 (Pa.............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上市后的争议:光荣公司真的要失去一大批核心玩家了吗?《全面战争:三国》自发售以来,在玩家群体中引发的讨论可谓是此起彼伏,其中不乏一些声音认为,这款集大成之作的上市,反而预示着光荣(Koei Tecmo,这里特指其在日本战国题材的策略游戏领域,如《信长之野望》、《战国无双》等系列,虽.............
  • 回答
    “双一流”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已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结论的达成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背后是对清华大学在多个关键领域长期投入和卓越表现的综合认可。要理解这个结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与目标:首先要理解“双一流”建设的宏观背景。2015年,中国启动.............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