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社会心理学老师偶然提到的物理心理学,算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流派。其主要想法是把社群心理简化为物理学中的场(field),借助一些场论讨论问题。简化时需要首先确定几个参变量,把宏观的社群心理活动放在这几个参变量构成的空间中讨论。不过她没有讲具体例子...
吐槽一下,妮可的许多人文社科课程同样充满数学物理的气息......
首先需要警惕物理学思想的滥用和乱用:
[1]我们发现了Baudrillard当前理论观点中的一些明显的局限。首先,他的有关价值的分形阶段的观点严重地缺乏理论化。他几乎没有对这个价值阶段做任何说明,而且他所列举的例子也没有什么用处。很难弄清楚他为什么要选择“分形”一词……而且,我们弄不清楚Baudrillard的分形话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当前的科学话语为根据的,抑或那只是他自己的随意杜撰。从他80年代著作的一贯做法来看,他所使用的那些概念与其说是一些科学概念,莫如说是一些口号,这些概念很少得到精确的分析、解释和说明。事实上,我们很难确定:Baudrillard是否真的理解当前的科学理论!他总是不断地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借用科学隐喻——例如黑洞、Möbius带、突变理论等——来描述当前社会状况,可他对这些观点的引用却又很不确当,而且不具启发性……
事实上,Baudrillard当前的观点非常肤浅,表现为:草率的概括,极端的抽象,符号唯心主义,以及一些经常重复的陈词滥调,例如:我们正处于一种类象的、熵的、分形主体的、冷漠的、性欲倒错的……“后纵欲状况”,真是令人作呕。加入他只是在表达个人的意见,或者声明只是在表达一种关于事物的可能的观点,那么,也许我们可以去欣赏他的玄虚荒诞的絮叨。然而,Baudrillard却越来越自负,声称他是在描绘“事物之真正状态”。
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物理学思想用在其它领域,不过挺有趣的:[2]对海星卵母细胞膜上信号蛋白Rho-GTP浓度(i)的观察表明,浓度的涨落呈现出多样的波形,相位场(ii)上存在大量拓扑缺陷(iv),它们的相互作用驱动相位速度场(iii)中的湍流,并且统计特性与二维玻色系统中的Kosterlitz-Thouless相变相仿。不过实验中只观测到成对的正反涡旋,因此未来的挑战在于,能否通过光遗传学等调控手段,实现从涡旋束缚态到游离态的拓扑相变。
以及,我倒是有很多用物理学思想去思考其它领域问题的尝试,不过一是只是换个视角,谈不上有什么应用,二是发现这些“物理学思想”很难说是物理学特有的,其实放到哪都能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