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每次去天庭搬救兵都是孙悟空去,猪八戒为什么不去?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聊聊这事儿,也别整得跟教科书似的,就当闲聊。每次遇到天庭级别的麻烦,好像都是孙悟空冲锋陷阵,去求援,猪八戒呢?好像总是在后面打呼噜,或者在旁边嚼舌根。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门道的。

首先,最最直接的原因,那得说到“能力”和“责任”。

孙悟空,那可是如来老佛爷亲手压了五百年,后来又保着唐僧取经,一路斩妖除魔的“高级特工”。 他懂规矩,也知道怎么跟天庭打交道。你想啊,他当年大闹天宫,虽然犯了事,但也算是在天庭挂了号,跟那些神仙们多少有点“交情”或者说“梁子”。到了需要搬救兵的时候,他去,天庭的神仙们就算不愿意帮忙,也得给个面子,或者说至少听他说两句。换了别人去,人家说不定直接一句:“你是哪根葱?”就把你打发了。

再说了,孙悟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算天庭的神仙们因为各种原因不直接出手,孙悟空也能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支援,或者说去“说服”他们。他聪明,机灵,嘴皮子也利索,知道怎么说能打动人,怎么说能引起重视。

猪八戒呢?他这个人,虽然曾经是天蓬元帅,官儿也不小,但那是过去式了。 到了西天取经路上,他的主要“业务范围”是挑担子、在路上打瞌睡、吃东西,还有就是偶尔跟孙悟空斗嘴。跟天庭打交道?他当年也是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凡的,虽然也是天庭下来的,但他给天庭留下的印象,估计就是个“好色之徒”、“酒囊饭袋”。你想让他去搬救兵,人家天庭的神仙们会怎么想?估计是:“哦,又是这呆子,来干什么?是不是又闯祸了,来让我们收拾烂摊子?” 就算他说得天花乱坠,人家也未必当真。

其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角色定位”和“剧情需要”。

这《西游记》毕竟是一部小说,是讲故事的。作者这样安排,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孙悟空是主角光环的拥有者。 他是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解决一切矛盾和危机的关键。天庭是他的“老战场”,他去搬救兵,也符合他一路降妖伏魔的“人设”。他去,读者自然觉得是理所应当。
猪八戒的作用是什么? 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陪衬”,一个制造笑料的工具人。他的懒惰、贪吃、好色,这些都是人物塑造的一部分,也给枯燥的取经路增添了不少趣味。如果让他去搬救兵,那反而显得突兀了,而且以他的性格,真让他去,估计半路就迷路了,或者被什么小妖给骗了,那故事可就没法演下去了。

再者,说得再深入一点,就是“信任度和可靠性”。

在取经团队里,唐僧是领导者,但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执行者和协调者。孙悟空无疑是这个团队里最可靠、最有担当的那个。他不会轻易放弃,不会临阵脱逃,而且他对师父忠心耿耿。

孙悟空去搬救兵,是经过唐僧批准和信任的。 唐僧知道孙悟空能办事,能把事情办成。他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孙悟空,是出于对孙悟空能力的信任。
猪八戒呢? 他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点力,但他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了。他容易被困难吓倒,容易被诱惑,而且他本身就有点怕事。你想,如果让他去天庭求援,万一他半路上被妖怪抓了,或者因为害怕而不敢开口,那怎么办?

最后,咱们还可以从“天庭的态度”这个角度来看。

天庭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也需要面子。对于孙悟空,天庭可能觉得:“这猴子又来找麻烦了,不过看在他当年也算是个‘人才’的份上,多少给点面子。”

而对于猪八戒,天庭的态度可能更像是看戏。他们或许觉得,猪八戒就是一个被贬下凡的犯人,让他去折腾折腾也无妨,就算他去了,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反而可能给天庭添点乐子。

所以,总结一下,孙悟空之所以每次去天庭搬救兵,而猪八戒不去,原因有很多:

能力和资格: 孙悟空有能力和经验与天庭打交道,猪八戒在这方面有明显欠缺。
角色定位: 孙悟空是解决问题的主力,而猪八戒更多的是一个功能性角色。
信任度: 孙悟空是团队中最可靠的成员,唐僧信任他去完成任务。
剧情需要: 这样的安排符合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人物塑造。
天庭的态度: 天庭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态度也不同,前者更值得重视,后者可能被视为不那么重要。

这就像一个团队里,总得有那个出去跑腿、解决大麻烦的人,而另一个人可能就在后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添乱”。猪八戒虽然有时候也挺关键,但真要让他去“搞定”天庭,那难度系数就太大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猪八戒是西游故事成型后才加入的。

故事完结之后,因为一些原因又补进来一个贯彻始终的角色,要不要对整个故事进行大修呢?

对于现代小说,当然要,如果可以不进行大修那也没必要补这个角色了。

对于古代话本小说,不需要,加个故事让他进来就好了,其他故事就让他当npc,觉得角色比较好,就在其他故事里添一点不影响主干的戏份(比如原来的人物打不赢,加上新角色仍然打不赢;原来是抓走一个,现在连新角色一起抓走之类的)。

话本小说本体是话本,是一个没有观众会去抠的东西,没人会在意话本上写的什么,话本本身也是错别字一大堆,因为读音的准确远比字形的正确重要的多。

最初取经队伍不是师徒四人,而是师徒两人加一队挑夫;师傅是唐僧,徒弟是猴行者(后来演化成孙悟空),此时满世界找人帮忙就是猴行者和唐僧的事,找人帮忙也简单,举起紫金钵盂(最初这个钵盂是毗沙门天王给的)喊一声“天王救命”,天王就会空投支援。

猪八戒和沙僧都属于后来进入取经队伍的,最初队伍里没这两位,这两位加进来替换掉了那一队挑夫。

早期西游故事的排名是孙、沙、猪

《朴通事谚解》:玄奘法师收齐天大圣,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

《西游记杂剧》收徒顺序:孙悟空、深沙神、猪八戒。

沙僧本是深沙神,本来和沙漠没什么关系,人家就只是叫这个名字。在流传中发生了五次变化。

第一次是从深沙神变成了沙漠中的神明。在唐僧穿越沙漠时给唐僧提供食物和水(唐僧走到需要休息时就会看到一口水井,唐僧离开后水井就会消失,跟着走完沙漠就和取经没关系了)。

第二次,从护法神变成了魔头(负责捣乱的)。

第三次,从魔头变成了改恶从善的魔头(中间状态)。

第四次,从改恶从善的魔头变成了二师兄,没看错,确实是二师兄。

第五次,从二师兄变成三师弟(这次和猪八戒的到来有关)。

这么多的改变后沙僧的形象才固定下来。自然整部书就别指望沙僧有什么突出表现了,不然修改起来太麻烦了,实际上也确实是,沙僧出力的故事基本删光了。

猪八戒则是带着一个完整故事进的队伍,一个“悔婚”的故事,这是一个古往今来喜闻乐见的一个剧本。这就使猪八戒进取经故事时本身就有一定的人气。又因为形象喜感和孙猴搭戏效果很好,可中间隔着一个沙僧就不是很好处理,结果说书人就将八戒和沙僧位置调换了,换了之后两个师兄再怎么闹,三师弟都可以置身事外。

这两位进取经故事的时候,取经故事已经成型,按话本的操作,不会因他们的加入再做大调整。结果就这么凑合着直到西游记小说成型。所以满世界找人帮忙的事也就和这两位无关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