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最近PRL论文《量子力学四个假设是三个》的意义?

回答
好的,关于PRL最新发表的这篇名为《量子力学四个假设是三个》的论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它的意义,尽量让讨论显得更接地气,更像是我们这些对物理学充满好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首先,我们得明白,量子力学之所以成为量子力学,正是因为它建立在一套相对简洁但又充满颠覆性的基本假设之上。长期以来,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公认的“四个基本假设”或“四个公设”。这些公设就像是建造一座宏伟宫殿的基石,支撑着整个量子世界的运行规律。它们分别是:

1. 态公设(State Postulate): 一个孤立量子系统的所有信息都被包含在一个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 space)中的一个状态向量(state vector)或波函数(wave function)里。这个状态向量描述了系统在某个时刻的完整状态。
2. 可观测量公设(Observable Postulate): 每一个可观测量(比如位置、动量、能量、自旋等)都对应着希尔伯特空间上的一个厄米算符(Hermitian operator)。
3. 测量公设(Measurement Postulate)/ 跃迁公设(Transition Postulate): 当我们对一个处于特定状态的系统进行某个可观测量时,测量结果只能是该可观测量对应算符的本征值(eigenvalue)。在测量之后,系统的状态会“塌缩”(collapse)到与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本征态(eigenstate)上。
4. 演化公设(Evolution Postulate)/ 薛定谔方程(Schrödinger Equation): 在没有测量干预的情况下,系统的状态向量随时间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

现在,这篇PRL的论文提出“四个假设是三个”,它的核心观点就是,这四个假设中的某一个,其实是可以被包含在其他假设之中,或者说,是可以被推导出来的,因此可以被“合并”或者“省略”,最终只剩下三个基本独立的假设。

这件事情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量子力学公理化体系的“瘦身”与精炼:

想象一下,你一直在用一个精密的工具箱,里面有各种看似必不可少的工具。突然有人告诉你,其中有一个工具其实是另外两个工具的组合,或者根本不需要那个特定的工具,用现有的就能办到。这当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数学上的优雅性: 物理学,尤其是理论物理,非常追求数学的简洁性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如果能用更少的假设来解释相同的现象,这无疑是对理论体系的一种升华,使其更加“优雅”和“纯粹”。这就像我们学习数学时,发现一些定理可以从更基础的公理推导出来,我们就抛弃了那些衍生的定理,只保留基础公理。
理论的基石更牢固: 减少不必要的假设,意味着我们对量子力学的“根基”有了更清晰、更精炼的认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本质,以及在未来发展更深层的理论时,知道哪些是真正不可动摇的基石。

2. 深入理解量子测量的本质:

这篇论文最可能“开刀”的,往往是关于“测量”的公设。很多人认为,“测量公设”(特别是状态塌缩这一部分)是量子力学中最“怪异”和最难以理解的部分。它引入了一个非幺正(nonunitary)、不可逆的过程,而且似乎与薛定谔方程描述的连续、确定性演化格格不入。

“测量问题”的新视角: 量子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它涉及到测量过程中波函数如何“塌缩”,以及为什么只有测量时会发生塌缩。如果能通过精炼基本假设,来更自然地解释测量过程,甚至是避免引入一个独立的“塌缩”公设,这将是对这个问题的重大贡献。
信息论与量子力学: 近年来,信息论的观点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研究尝试从信息传输、信息获取的角度来理解量子力学,特别是测量过程。也许这篇论文就采用了类似的信息论视角,将测量行为看作是某种信息交互的必然结果,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突兀的假设。

3. 对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研究的潜在影响:

量子计算的强大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特性,而这些特性都根植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更简洁的理论框架: 一个更简洁、更精炼的理论框架,可能会为设计更高效的量子算法、理解量子纠错机制,甚至开发新的量子技术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如果测量公设的某种“冗余性”被消除,我们可能会发现更“自然”或更“基本”的方式来读取量子信息,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测量扰动。
理论与实验的桥梁: 任何对基本假设的精炼,最终都要接受实验的检验。这项工作如果能被实验验证,它就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瘦身”,更可能揭示出某种我们尚未充分理解的物理规律,直接影响到我们设计和理解量子实验的方式。

4. 历史的沉淀与理论的演化:

量子力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最初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们为了描述新现象,提出了很多“临时”的假设。随着理论的完善,一些假设被证明是其他假设的推论,或者被更统一的框架所取代。

“去伪存真”: 这篇论文的工作,就像是对量子力学这棵参天大树进行“修剪”,去除那些可以被根系吸收、由主干支撑的枝叶,让它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力。这是科学理论不断成熟和深化的必然过程。
哲学上的启示: 物理学基本公设的选择,往往带有某种哲学色彩。例如,决定论还是概率论,局部性还是非局部性。对公设的重新审视,也可能引发我们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更深层次思考。

总结一下,这篇PRL论文的意义,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当深刻的。

学术层面: 它可能为量子力学的公理化体系带来一次重要的“瘦身”,使理论更加简洁、优雅,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量子测量的本质。
技术层面: 这种理论上的精炼,可能会间接或直接地为量子计算、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或研究方向。
哲学层面: 它可能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量子力学的基础,以及我们对现实世界基本规律的理解。

当然,这只是基于论文标题和PRL的声誉所进行的推测。具体的效果和影响,还需要深入阅读论文的具体内容,理解它是如何做到“四个假设是三个”的,以及它所提出的新的公设体系是否能够自洽、是否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但无论如何,能够挑战并精炼一套如此成熟的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内容相关的已经写在王老师回答下面的评论里了(这种工作在PRL见刊还是会让我心里犯嘀咕)

现今我仍然没细读。我的认知仍然是abcd四个假设砍掉c,是因为b联系起了概率论。概率论公理足够联合b给出c。于是可以把c处分了。

然而很多关心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不应该致力于从更深的理解出发导出b么?似乎就是认了波恩法则,把概率论那边的公理都打包进了公理b,那把那边的都算上,是不是反而公理更多了?

正如很多知友所说,c这个假设太自然了。总让我感到有些小题大做。如果能给出什么非平凡的例子,可能我会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个人看法是没有小泽不等式那种冲击力。

以上皆为本人的浅薄意见,欢迎有更有力的论证打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