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的散户股民?

回答
评价中国的散户股民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因为他们是一个庞大且多元化的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反过来对中国股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

一、 散户股民的特点与构成:

规模庞大且占比高: 这是中国股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比于成熟市场,中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占比非常高,常常超过80%的交易量是由散户贡献的。这意味着散户的行为和情绪对市场波动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群体构成多样化:
年龄层: 有年轻的“90后”、“00后”新股民,他们更倾向于运用新的信息获取渠道(如短视频、社交媒体),对市场新概念、新科技更敏感,风险承受能力可能相对较高;也有中老年股民,他们可能有着更长的投资经历,更偏向于价值投资或趋势投资,但也可能受到传统思维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经济背景: 散户的经济能力差异巨大,从普通工薪阶层到部分富裕人群都可能参与。他们的资金量也参差不齐,大部分是小额投资者。
投资知识与经验: 散户的投资知识和经验水平也千差万别。一部分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投资者,另一部分则是“小白”,投资行为更多是盲从或跟风。
参与动机: 赚钱是首要动机,但也有部分人出于学习、社交、甚至是一种“参与感”而入市。很多人将股市视为一种快速致富的途径。
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但碎片化: 散户的信息来源广泛,包括官方媒体、财经网站、证券公司提供的研报、社交媒体(如微信群、微博、雪球、抖音、B站等)、亲友推荐等。然而,信息往往是碎片化、情绪化且真假难辨的,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和误判。

二、 散户股民的行为模式与倾向:

追涨杀跌现象普遍: 这是散户最被诟病也是最显著的行为特征之一。在市场上涨时,他们往往积极追入,生怕踏空机会;在市场下跌时,他们又因恐慌而匆忙割肉,导致在低点卖出,在高点买入,形成恶性循环。
情绪化驱动强: 散户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市场情绪和个人情绪的影响较大。牛市时容易乐观,熊市时容易悲观。消息面的利好或利空很容易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交易行为。
对热点和概念的追逐: 散户容易被市场上的热门概念、题材所吸引,比如科技股、新能源、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他们常常在热点轮动时追涨杀跌,希望搭上“顺风车”。
缺乏长期投资理念: 大部分散户更倾向于短线操作和交易,追求快速收益,而非长期持有优质资产。他们往往难以忍受股票的短期波动,容易被短期亏损击溃。
依赖信息不对称和消息驱动: 由于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限制,一部分散户容易依赖小道消息、内幕信息(尽管这是非法且风险极高的)或者某些“荐股大师”的推荐,而非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
对风险认识不足或管理不善: 很多散户在入市前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不足。他们可能过度使用杠杆,或者将大部分资产投入股市,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
参与度高,但主动学习和深度研究不足: 虽然散户的交易活跃度很高,但真正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宏观经济等深度知识的人相对较少。他们更喜欢“速成”的方法。
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当看到大多数人都在买某只股票或某种策略时,散户很容易产生“大家都买,应该没错”的心理,从而盲目跟风,缺乏独立判断。

三、 散户股民的贡献与负面影响:

正面贡献:
活跃市场交易,提供流动性: 散户庞大的交易量是中国股市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买卖盘,使得市场能够顺畅交易,降低了流动性风险。
推动市场价格发现: 散户的集体行为,尽管有时是非理性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并对价格发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与资本市场的建设: 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散户的活跃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发展。
部分散户的长期价值投资也为市场注入了理性声音: 虽然不是主流,但确实有一部分散户能够做到独立思考,进行价值投资,并从中获益。他们的存在也为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理念。

负面影响:
加剧市场波动性: 散户普遍存在的追涨杀跌、情绪化交易等行为,会放大市场的波动幅度,使得市场更容易出现剧烈起伏,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容易成为“韭菜”: 由于信息不对称、知识不足、情绪化等原因,散户群体在与机构投资者、专业交易者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即所谓的“割韭菜”。
导致资源错配: 散户对热点概念的非理性追逐,可能会导致资金过度集中于某些短期炒作的概念,而忽视了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从而可能造成资本市场的资源错配。
影响市场健康生态: 市场过度依赖短线交易和概念炒作,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和健康市场生态的构建。
个体投资者承受巨额损失: 许多散户由于上述行为模式,最终面临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生活。

四、 评价的平衡与发展:

需要理性看待: 评价中国散户股民不能一概而论,既要看到他们为市场带来的活力和流动性,也要认识到他们普遍存在的非理性行为带来的风险。
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 提升中国散户的整体投资素养,普及科学的投资理念,培养理性投资行为,是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媒体共同的责任。
市场机制的完善: 构建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限制过度投机,鼓励长期价值投资,也有助于引导散户行为的理性化。
散户自身的成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也有一部分散户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他们的存在是市场进步的积极信号。

总结:

中国的散户股民是股市的基石,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被引导和教育的群体。他们庞大的规模和活跃的交易行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股市的走向。理解他们的特点、行为模式和影响,是理解中国股市运行逻辑的关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如何在保持市场活力的同时,提升散户的整体投资能力和理性程度,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5之后,就已经彻底确认了127模式。

2015之前,中国股市还有同涨同跌的盛况发生,那也意味着是中国散户最后的晚餐。因为对于散户而言,你深知自己够笨,无法看懂变幻莫测的k线走势,你明白自己够蠢,无法读懂数据庞杂的财报,你更深知自己够弱,没有精通的人脉关系,为你提供内幕消息,更无绝好运气随手就买到明天暴涨的牛股,但你有一个够蠢够笨够弱却也够用的傻却又实用的招:我只死买一只股票,长期持有,或者买入基金,鉴于中国股市有一个同涨同跌,弱股必有补涨机会的超级定律关系,那么,你作为一个傻蠢笨的典型散户,是有机会从股市中叨到一块肉吃的。

这就好像你两千年的时候,只要敢在城市里买房,那无论你买的多偏僻,反正最后都会涨起来给你赚一笔,无非就是获利多少的差别。

但从2015开始,从今往后更会变本加厉的是,这种普涨行情将会永别中国股市了。这就意味着从此之后,你用傻办法长抓一只股票死守,是永远可能等不来上涨了,这也意味着你死买基金来获利,指望通过基金经理的专业性来弥补你的交易短板也是不可行了,就像以前你只要打新中签就能包赚一样,现在的新股溢利效应也已彻底消失。

自此以后,股市再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再弱的市道,总会有一些股票逆势上涨,再强的市道,也会有一些长期趋势向下的股票,股市七亏二平一赢的127定律会成为长期魔咒笼罩中国股市的所有参与者,名庄弱庄,基金散户,都要深受荼毒,亿万富豪在股市里,也不过一叶扁舟,遭遇顶头大浪或者漩涡横风突袭也是来不及反抗即会船毁人亡,更遑论散户了,大熊市遭遇腰斩那是正常行情,大牛市还亏到爆仓,那更不算新闻。

以前的股市会有板块轮炒传统,有利于散户埋伏布局,但以后就不会出现那种板块轮炒现象了,你明确了大盘指数的牛市已经确立,对于领涨板块的股价高企肯定会有足够的警惕心理和风险意识,知道不能也不敢去追高那些股票,于是挑选那些看起来还在低位徘徊筑底的弱势股票介入,以为等热门板块炒过之后,资金会到弱势底部股上炒一波。就像北上广深的房价被爆炒超过十万之后,炒家就都会转移到五六线小县城去买两三千的房子,再把它们的均价都抬到万元以上。这理论,要在2015年之前,那确实是没错的。但今后你要是还有这样的逻辑,那就会吃大亏的。以后很多股票别看它股价低到两三块钱,你以为杀进去耐心持有,一定就能等到暴涨翻番的机会,却很可能等来持续下跌直接退市的惨剧。

此后的股市,已不适合散户生存。因为,连最后那么一点点适合散户生根的土壤,也已经被现实中的股市给刨近了,以后的散户,如果没有自我的进化与修养,能培育出像黄山松一样扎根贫瘠岩石也能生存成长的特质,还想做肥地里的韭菜,恐怕是连冒头发芽的机会都没有了,更别想等来被割再长的荣耀。

user avatar

衣食父母。

===============

有一个很牛逼的金融知识我跟大家唠嗑一下。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就随便唠一下。

以前有个人问,为什么机构不怕大熊市。

哈哈哈哈哈。

因为在机构的视角看来,

钱和股票是一个东西。

正如同正方形也是一种长方形一样,

在机构的视角里,货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

他们做的,一直是换仓。


具体来说,就是。

散户手里都是钱没股票,那么机构手里就都是股票,钱相对于股票就开始暴跌。

这个时候,表现为,机构手里的有价证券暴涨,机构赚翻。

散户手满仓的时候,机构手里都是钱,股票相对于钱就开始暴跌。

这个时候,表现为,你满仓,有价证券暴跌,机构赚翻。

双赚翻,是也。


有人要问了,为啥机构手里捏啥啥就暴涨,散户捏啥啥就暴跌呢?

因为机构可以做到捏啥就不卖啥,散户做得到吗……他们不行。


所以股票市场,尤其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有效策略只有一个:和大多数韭菜持有不同的东西。

他们消费,你存钱。

他们存钱,你消费。

他们炒股,你储蓄或者消费。

他们空仓,你冲锋。

不过大多数人很难有精确的数据让他们知道,大多数韭菜目前的状态是什么。

这些数据是底牌……

这也是为啥你永远站不到少数人那一边的原因,

因为你和其他散户的水平其实差不多,信息量也差不多,判断结果,自然也差不多。

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中二,都一样。

机构不是靠判断的,靠的是能相对控住股票二级市场的供需。

user avatar

为何中国还有这么多散户前赴后继地入场?

  1.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高于平均水平。比如女网友们的自称“颜值中上”。股民们的这种能获取超额收益的错觉,正是他们持续留在市场里,坚信自己只是暂时不走运的不竭动力。
  2. 炒股(看起来)比较轻松。一个是不需要跑前跑后,求爷爷告奶奶,一个是操作简单,有个手机就能下单,还有一个是流动性好,今天发工资了就能补仓,明天大跌了就能卖出割肉。对一些人来说,搞实业太累,搞别的又不懂那么多专业知识,那不如就来这个吧。但是这么懒的人,你觉得他在二级市场能赚钱吗?
  3. 还有一部分人,说白了根本不在乎炒股赚不赚钱,他们就是过个干瘾。我一大学同学在BAT,小六位数的账户一波操作赚了3个点,就喜滋滋地跑来跟我说。我心想你一个分分钟要P8的人了,还为了这点碎银子开心?后来才想明白了,他享受的是短线判(du)断(bo)的快乐,本质大致等同于买时时彩。这是一种特殊的娱乐体验,懂的自然懂。
  4. 散户如果在这个市场里混了很久也没做成大户,一般就是交易体系有缺陷,控制不了回撤。但其实大多数的散户是不会真正去学习的,我见过不少号称20年股龄的老股民,还是听消息追涨杀跌那一套。中学时候有个老师在课外兴趣班教炒股,我被拖着去听了一次,至今都记得一个词叫“MACD金叉”,下课围着他问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可是同学们,那个老师就是因为炒股失败才来到这个报酬丰厚的私立学校上课的啊,你们还跟着他MACD?我看是MDZZ吧……
  5. 别说普通散户了,商学院好多老师炒股也不赚钱。所以上商学院的课,你一定会听到某个/某些老师痛骂中国的股市是怪胎,是扭曲的,是吃人的。是的,二级市场问题很多,但这反而更容易带来错误的定价,从而出现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而这些,都是超额利润的来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