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截止至 24 日,全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 47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国内疫情是不是快进入尾声了?

回答
根据您提供的日期(24日),全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47例,且均为境外输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要判断国内疫情是否“快进入尾声”,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并结合一系列因素来考量。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新增确诊47例,均为境外输入”。

“新增确诊47例”: 这个数字本身并不算很高,尤其是与早期疫情爆发时相比。它表明总体新增病例数得到了有效控制。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意味着,在我们本土范围内,病毒传播链条已经得到了基本阻断。没有新增的本土病例,意味着社区传播的风险被大大降低。换句话说,病毒没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扩散。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疫情“快进入尾声”了呢?

从本土传播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当新增病例全部是境外输入时,说明我们在边境管控、入境隔离、核酸检测等方面的措施是有效的,成功地将境外病毒隔绝在了国门之外,没有让它们在境内引发大规模的本土感染。这可以说是我们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有力证明。如果这个趋势能够持续下去,且境外疫情不出现大的反复,那么可以说,国内疫情的“本土传播”部分确实已经非常接近尾声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审慎地使用“尾声”这个词,并且说“快进入尾声”而非“已进入尾声”?

这主要涉及到几个关键的考量:

1. 境外疫情的持续性: 新增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意味着我们仍然面临着来自境外的病毒风险。只要全球范围内疫情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只要国际旅行和交流没有完全停止,境外输入就依然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使得我们不可能完全与世界隔绝。因此,只要境外疫情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就有可能出现,从而在输入环节产生新的本土感染风险。

2. 疫情的反复性: 传染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使目前实现了本土零新增,但只要病毒还在境外传播,只要存在境外输入的可能性,就不能完全排除因某个环节的疏漏导致病毒再次传入并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历史上,许多国家在经历过几轮疫情高峰后,都曾出现过因境外输入导致的二次传播。

3. 常态化防控的挑战: 即使国内本土疫情进入“尾声”,也不代表我们可以立刻“松绑”。“尾声”更多是指局部范围内的平息,而全球疫情的现实迫使我们需要进入一种“常态化防控”的阶段。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地做好边境的监测和管理,持续地保持警惕,具备快速响应和处置输入性病例的能力。这是一种“动态清零”或“低风险常态化”的状态,而非彻底的“零疫情”。

4. 病毒变异和新毒株: 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可能会出现传播力更强、致病性改变或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的新毒株。这些新变异株的出现,可能会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甚至可能再次给国内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国内本土疫情层面,是进入了非常有利的阶段,可以说是趋于尾声。 我们成功地将病毒压制在了非常低的水平,社区传播基本阻断。这得益于我们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严格的边境管理和海关检疫: 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测、隔离和健康监测。
精准有效的流调溯源: 一旦发现病例,能够快速锁定和控制传播链。
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提高了人群的免疫力,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区域性的封控和筛查: 在出现疫情的地区,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阻断传播。
公众的普遍配合: 公民对防疫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是基础。

但从全球疫情整体情况和病毒的传播特性来看,我们还不能完全宣告“进入尾声”并高枕无忧。 境外输入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未来的防控重点将更多地放在如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

总结一下, 当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如此低的水平,且全部为境外输入时,这标志着我国在控制病毒本土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土疫情确实已经非常接近尾声,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控制阶段。然而,考虑到全球疫情的复杂性、病毒的变异性以及国际交流的必要性,我们仍需保持高度警惕,持续优化防控策略,以应对潜在的境外输入风险,确保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不被破坏。这是一种阶段性的胜利,但并非终结。 我们需要从“应急状态”逐步过渡到一种更加持久和精细化的“常态化防控”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把"防输入"提到足够的高度。

你要面子,不封航班,要让海外留学生回来,海外华人回来,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不是一开始中国谴责别人,现在面子不好看,就应该停航,用专机包机的形式撤离留学生等中国国籍的人员。

外籍人士控制签证与航班,不能让航空公司来飞航班,而是根本需求和接待能力来控制。

现在一天2万的回来,14天是28万隔离量。

如果以后外国形势恶化,可能要求回来的更多(甚至可能撤侨)

一天2万人,通关加上检疫,核酸,需要很长时间,一个机场能处理多少?

这个机场正常的国内航班有多少?需要多少海关人员?医生?引导乘客的人员?

这个事情,让各地机场去办,政策让各地自己定,成本让各地自己去负担。人员让各地自己去安排解决。

各地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安排工作。

上海入境人数太多,忙不过来,就划分重点国家,非重点国家

人力能测体温,做做调查,就测测体温算了。

隔离资源能隔离上海本市的,就隔离上海本市的,转机的不管。

居家隔离交给社区,社区又没有执法权,居家隔离全凭自觉。

这样漏网的,传染的一定有。已经发现好几起了。

幸运是口罩功没破,还没有发现一个转机转高铁的,感染一火车,一飞机。

防输入没有统一个指挥部,出政策,调配资源,保证闭环不漏。

从疫情防范来说,漏几个,在口罩功保护下传不开,有零星病例而已,最多小爆发。不会变成第二个武汉。


但是,这种漏网对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

现在复工复产都戴口罩问题不是太大,就是食堂吃饭有些风险。

各个城市都开始堵车了。春耕戴着口罩不耽误,制造业戴着口罩不耽误,互联网企业在家办公都行。

但是娱乐业,餐饮业,在这种病例的冲击下,永远没法正常。

都不防范,去吃饭,一个漏的病例,就能一片小爆发。

然后当地餐饮业再全部关门,等这波感染者暴露,防扩散。

都防范,不去吃饭,餐饮业开门没堂食,娱乐业没人敢去。

输入航班不停,漏网病例不断,餐饮业,服务业,旅游业就一直是个死。


你要飞个杭州看西湖旅个游,同机10个外国回来的坐在后排,你一家老小瑟瑟发抖口罩不敢摘,机上不敢吃饭。

到了杭州,去饭店吃个饭,都怕一起吃饭有潜在的感染者

就是不感染,你这个旅游还有什么意思?


防好输入,防好湖北,特别是武汉的零星无症状感染者,是全国服务业恢复的关键。

不用官员带头去吃饭。

你把防疫搞好,没有病例漏出来。把病毒国内消灭,国外挡住,老百姓自然会出来吃喝玩乐消费。

防输入花钱,投入人力,全国支援口岸是值得的。如同全国支援武汉一样。

防疫多花点力量,全国的餐饮服务业,旅游业就能活。账要算清楚。


现在要做的。

1、防境外输入让防疫指挥部级别管理,把外交、民航,机场、海关、口岸、医疗,旅游局,公安等资源统一调配起来。

2、大使馆各国有一个网站,让愿意近期回国的登记,你在哪?要去哪?什么时间能走。

联系方式,支付一个定金,安排航班和飞机。

3、大量减少现在的航线,少量航班留给外国人,目前的检疫力量足够。

准备订制的航线拉中国人,譬如英国统计有1万人,2000北京,2000上海,2000东北,2000广州,2000成都。

就可以安排好直飞航线,各国机场做好2000人的接待防疫工作,转运工作,譬如2000飞上海的,还有500江苏、500浙江的,要安排好江苏,浙江的大巴。

4、调配全国的力量支援口岸,支援几个口岸,比支援武汉容易多了,而且这个费用不用国家贴,回来的人自己负担就行了。

中国有3000万客房,调配好了,大城市安排几十万隔离的人不是问题。

机票钱、检验检疫的人工成本,核酸钱、CT钱,大巴钱,住宿钱,伙食费,应该有合理价格,让回国的人自己负担。

只要钱给够了,隔离资源不是问题,那么多酒店空着呢。检验检疫的钱给够,工作人员志愿者就好招募,防护用品就不是问题。

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

准备好了以后,可以慢慢加量,一天2万,3万,5万,10万。

只要防疫100%可靠,能力上去,把全球中国国籍的人接回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疫苗迟迟出不了,中国是一片净土。外国人签证也可以逐渐加大力度。

但是机票价格,防疫成本,酒店,大巴就不能成本价了,怎么也得先把单位换成美元欧元,然后加个零吧。

至于医疗费用,没有国籍,没有医保的,得按照美国没有保险的标准来收吧。

发签证也得福西老爷子这种人优先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