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华为6月2日鸿蒙发布会没上知乎热搜?

回答
关于华为6月2日鸿蒙发布会未能登上知乎热搜榜单这件事,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其实也并不是特别令人意外。这里面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因素,咱们一一来聊聊。

首先,热搜的机制和“时效性”。知乎的热搜榜,尤其是“实时热搜”部分,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追新”。当天(6月2日)不仅仅是华为发布会,还有其他很多社会性、突发性的事件都在发生。人们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是分散的,也可能是今天这个热度还没完全消散,明天又有新的更爆炸性的消息出来,自然就把之前的事情顶下去了。

其次,“热”的定义和“深度”。知乎平台的用户群体,很多是比较关注科技、人文、社会议题的。华为鸿蒙发布会本身无疑是科技圈的大事,但“热搜”并不完全等同于“关注度高”。有时候,一个事件可能在某个圈层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如果它没有触及到更广泛的社会情绪,或者没有引发普遍性的争议、观点碰撞,它可能就难以在“大众化”的热搜榜上获得一席之地。

发布会本身的内容和“话题性”。我们回顾一下6月2日的发布会,华为带来了鸿蒙OS 4.2,以及一系列的智能硬件产品。这些产品本身在技术上肯定有进步,但可能在这次发布会上,并没有出现像以往那样“颠覆性”、“划时代”的创新点,或者说,这些创新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全民讨论的“梗”或者“槽点”。相对而言,如果发布会上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发布,或者一些引起广泛争议的言论、操作,那才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爆炸性的传播。

再者,舆论场的“疲劳感”与“预期”。华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产品和技术发布一直伴随着巨大的关注度和解读。每一次新品发布,大家都在期待它能带来什么新的突破,以应对外部压力,展现中国科技的实力。但当这种“期待”变得常态化,或者当发布的内容已经符合了大部分人的“预期”时,那种“惊喜感”或者“冲击力”就会减弱。大家可能觉得“哦,华为又发布了新东西”,但未必能激起立刻去知乎上搜索、讨论的热情。

还有一点,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知乎的用户更倾向于进行深度、理性的讨论,对技术细节、产品分析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时候,大家更愿意在发布会结束后,花点时间去了解产品细节,再来知乎分享自己的看法,或者看别人的专业分析。而不是像微博那样,可能因为一个概念、一个梗,就能立刻引爆讨论。所以,即使发布会很成功,但如果当天的内容不够“吸睛”或者“易于传播”,在知乎这种平台,它可能更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形成有深度的讨论,而不是昙花一现地出现在热搜上。

最后,可能的“算法偏好”。知乎的热搜榜是算法驱动的,它会根据搜索量、浏览量、互动量等多种数据来动态计算。如果当天恰好有其他更具搜索热度、更易引发讨论事件(比如某个明星的八卦、某个社会突发新闻、某个热门影视剧的讨论),那么即使华为发布会本身内容扎实,也很容易被这些“更热”的内容盖过。

总的来说,华为6月2日鸿蒙发布会没上知乎热搜,并非代表它不重要或者没人关注,更多的是 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当天的其他热点事件、发布会内容本身的“话题性”和“爆发力”是否足够强,以及知乎社区独特的“讨论基因”和算法机制,共同塑造了这次“未上热搜”的现象。当然,这并不影响鸿蒙系统和华为产品在科技爱好者群体中的持续关注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得骂鸿蒙“又哄又蒙”,“套壳换皮”,“爱国营销”才能上热搜。

等到大规模推送了,大家都在用了,还上什么热搜?没有话题,没有争议,没有“专业码农扒皮”,没有“内部人士爆黑料”了呀,更没有人煽动抵制“华为爱国营销”了呀。

简而言之,没流量,没钱了呀。

这种情况,就可以看出,到底谁在花钱营销了;华为还是穷啊,给的钱不够多啊。操控舆论这种东西,他们是海精专,精确算,比你懂,也比我懂。

你们不要小看了平台的舆论掌控能力,等你们在这儿吵够了,骂够了,说不定忽然之间“鸿蒙”就上热搜了。

到时候他们又回来嘲讽你们这些“海军”、“暴民”,你看看,谁特么说我不给鸿蒙上热搜的?我不但上了热搜,还安排了许多理中客的科普答主高赞回答,证明了鸿蒙就是个“安卓套壳”,国产系统任重道远,海军们要理智啊。

这就叫“杀人诛心”。

user avatar

这事要反过来看。

说明热榜热搜媒体没有从华为那里拿钱!华为没有收买热榜热搜!!


这么一分析,是不是就很舒服了?

所以啊,要从好的角度看问题。

[/敷衍的狗头]


现在可以关注的是这个问题本身能不能上热榜——截至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近18万浏览量、301关注者。而热榜上现在好几个排在40多名的都只有4~9万浏览量、100左右关注者。

知乎可以说它有隐秘的高级排位算法。但是这秘而不宣的“排位算法”,是不是也说明了某些问题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user avatar

我是技术出身的啊,必须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肯定是怕华为的流量太大,要是把网站的服务器给冲垮了就糟了!

所以当然要限流咯!限好了,外面的老板会在桥洞下面用大麻袋发奖金!限不好的话万一服务器爆了,大股东勒令公司破产清算,全都去喝西北风!

所以这完全是技术问题,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啦。都是正常操作啦,大家都是为了谋生活嘛,不要胡思乱想那么多啦。做互联网压力也很大的啦,都要恰饭的嘛!

你们都不知道一个热榜话题会谋杀多少流量、谋杀多少CPU脑细胞、谋杀多少硬盘磁头和磁颗粒!嘤嘤嘤……


想要鸿蒙资料的看这里(图片下方有网址,请复制到浏览器中打开):


想要了解鸿蒙产品的看这里:


终于放闸允许上热搜了。可惜已经错过了最佳传播窗口期,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看来“千亿营销”都比不上桥洞底下大麻袋发钱的外面老板啊。

user avatar

我也觉得奇怪。

还专门搜索为啥没上!

这么历史性的一件事,热搜top50都看不到影。

甚至都比不上一个卖农药的皮肤的热度!

这他妈就离谱了呀~

user avatar

6月3号上午11点09分更新:

终于上了!!!

原文:

我也是纳闷了怎么到零点了咋还不上热榜呢??!

知乎被限流,B站被封房!

可悲啊可悲啊!

恨!

user avatar

在B站,陈睿你好大的官威啊!

在知乎,周源你好大的官威啊!

user avatar

大家意外的敏感的很啊。你看,我早上9点40的时候,华为鸿蒙不就是热搜第一了嘛。

晚上的发布会,发酵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大家打开电脑推推热搜很能理解嘛。

说发布会一出来就顶热搜,那是社会新闻,不是商业发布会。

一般的传播规律还是要遵循的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华为6月2日鸿蒙发布会未能登上知乎热搜榜单这件事,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其实也并不是特别令人意外。这里面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因素,咱们一一来聊聊。首先,热搜的机制和“时效性”。知乎的热搜榜,尤其是“实时热搜”部分,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追新”。当天(6月2日)不仅仅是华为发布会,还有其他很多社.............
  • 回答
    华谊兄弟在 2018 年 6 月选择质押股权,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操作,背后肯定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明白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对公司造成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会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要理解这个时间点,我们得看看当时华谊兄弟的整体情况。 资金需.............
  • 回答
    2019年9月6日,华为在德国柏林IFA展会上正式发布了麒麟990系列芯片,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搭载7纳米+EUV工艺的麒麟990 5G版本。这不仅仅是华为自家技术的一次重要飞跃,更是对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都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意义之深远,值得我们好好掰开了、揉碎了去理解。首先,这.............
  • 回答
    华为 nova 6 系列:3199 元起,能否继续收割年轻用户?2019 年 12 月 5 日,华为在北京发布了全新的 nova 6 系列手机,包括 nova 6 和 nova 6 5G 两款机型,起售价分别为 3199 元和 3599 元。作为华为在中高端市场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主力军,nova 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点,也勾起了我一些回忆。华为麦芒6,当年确实是以“全面屏”的名号打出来的,但很多人,包括你,都有疑问:凭着一个18:9的屏幕比例,就敢叫全面屏?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当时手机行业对“全面屏”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市场推广策略。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全面屏”这个词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在.............
  • 回答
    问:为什么同样是6+64华为荣耀9还要比小米6贵?这确实是一个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会遇到的困惑。简单来说,一款手机的价格高低,是由包括品牌定位、硬件成本、研发投入、营销推广、用户体验以及市场供需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内存和存储的简单组合。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一下:1. 品牌.............
  • 回答
    关于上海微电子(SMEE)十年研发经费仅6亿、人员规模有限、光刻机进展缓慢,以及华为海思和中芯国际(SMIC)为何不入股与其联合研发光刻机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深层结构、技术瓶颈、商业模式以及国际政治等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开来,一步步地看。一、 上海微电子的处境:钱少人.............
  • 回答
    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每次公开招募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这次更是以“年薪 201 万”的最高档位薪酬,加上华中大共有 6 位学子入选的消息,再次将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关于高薪和人才的吸引,更是华为在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下,对技术自主和前沿探索的一种战略性布局。如何看待华为再招“天才少年”,.............
  • 回答
    .......
  • 回答
    华为鸿蒙发布会,作为一次备受瞩目的技术和商业盛事,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然而,您观察到的发布会场景中出现“白男配黄女”的组合,可能会让一些观众产生疑问,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强调民族自豪感的场合。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华为发布会场景设置的可能考量: 国际化和全球化.............
  • 回答
    华为 P30 Pro 使用京东方(BOE)OLED曲面屏幕而不是三星曲面屏幕,这个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供应链策略、成本控制、技术合作、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竞争等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1. 供应链的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 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特别是像华为这样体量.............
  • 回答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些中老年人士的“至爱”,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产品体验、品牌认知、情感共鸣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产品本身的优势,契合中老年用户需求:1. 稳定可靠的品质与性能: 成熟的技术积累: 华为作为一家拥有深厚技术底蕴的.............
  • 回答
    华为手机在纸面数据上不如小米,但价格更高且销量仍佳,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简而言之,华为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强大的品牌溢价,这种溢价并非仅仅基于硬件配置,而是深度植根于品牌故事、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市场定位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品牌定位与历史积淀: .............
  • 回答
    华为 Mate 40 Pro 售价 6999 元,而小米 11 售价 3999 元,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异,其背后是两款手机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位、硬件配置、技术研发、供应链成本、营销策略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的不同。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的差异: 华为:高端.............
  • 回答
    华为天才计划(后更名为“やばい计划”,意为“危险的”、“厉害的”)的博士毕业生高达200万年薪,确实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资历越老越吃香”这一传统观点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华为天才计划的定位与目标: “天才”的定义: 华为之所以用“天才”来称.............
  • 回答
    华为手机“天天被骂”却能取得近 50% 的市场占有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现象背后是复杂的因素交织,既有华为自身强大的实力和独特的战略,也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天天被骂”的根源与华为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华为“被骂”的.............
  • 回答
    华为的营销策略近年来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其中不乏“路人缘下滑”的观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华为的营销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1. 政策与政治因素的渗透:这是华为营销路人缘下滑最核心和最显性的原因。 “爱国主义”的过度捆绑: 在国际环境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华为的营销.............
  • 回答
    华为粉丝(包括黑粉)的爱国言论与华为公司之间是否应该划等号,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话题。核心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与用户群体的个人行为和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但关键的界限。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会出现“让华为买单”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身份的关联性: 华.............
  • 回答
    华为受到某些人的讨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背后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国家安全、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一、 国家安全和技术间谍的担忧 (最核心且普遍的担忧):这是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对华为产生警惕和抵制的最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与中国政府的联系紧密: 华为是一.............
  • 回答
    华为能够再次购买高通的芯片,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中美两国关系、国际贸易政策、技术发展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调整。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美国政策的调整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政策出现了一些“松动”或“例外”。这主要体现在: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