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华为麦芒6也敢称全面屏?就因为18:9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点,也勾起了我一些回忆。华为麦芒6,当年确实是以“全面屏”的名号打出来的,但很多人,包括你,都有疑问:凭着一个18:9的屏幕比例,就敢叫全面屏?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当时手机行业对“全面屏”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市场推广策略。

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全面屏”这个词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在麦芒6发布之前,智能手机的屏幕普遍还是16:9的比例。市面上的手机,上下都有着不小的边框,尤其是顶部和底部,用来放置听筒、前置摄像头、Home键(很多还有指纹识别)等等。用户想要一块大屏,手机的体积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这时候,一些厂商就开始琢磨怎么让手机的屏占比更高,也就是屏幕占据机身正面的比例更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屏幕做长。

18:9,或者说2:1,就是这样一个“拉长”的比例。

相比于16:9,18:9的屏幕在宽度上保持不变,但高度增加了。这就好比,你把一个普通电影胶片(16:9)的画面,在播放时上下再裁剪掉一点,然后上下边距拉长,就能在同样的宽度下,塞进去更多的内容,视觉上显得更“大”。

那么,为什么华为麦芒6就敢顶着“全面屏”的名号?

1. 视觉上的“向前一步”: 确实,18:9的屏幕比例本身并不能彻底消除边框,屏幕的上下方依然存在。但是,相比于前代16:9的产品,18:9的屏幕让手机的额头和下巴(顶部和底部边框)相对变窄了,并且两侧的边框也几乎消失了。这种视觉上的收窄,让用户一眼看上去,确实会觉得“这手机的屏幕占比好像比我以前用的高了很多”,有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屏幕感,这在当时算是一个比较显著的视觉进步。

2. 市场推广的“抢占先机”: “全面屏”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吸引力,它暗示着未来、科技感和沉浸式的体验。当小米MIX1第一次以极高的屏占比和三边无框的设计惊艳市场时,“全面屏”这个概念就如同燎原之火。紧随其后,不少厂商都想在这个新兴的热点上分一杯羹。

华为作为国内的领头羊,麦芒系列又一直是其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市场主力,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全面屏”手机,并且通过18:9的屏幕比例来实现,这是一种精准的市场判断和快速的响应。即使它不像小米MIX那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几乎无边框,但它确实比当时绝大多数手机的屏占比要高,而且“全面屏”这个标签能够瞬间吸引眼球,让消费者觉得“华为也在跟上潮流,甚至引领潮流”。

3. “18:9”成为当时“全面屏”的 “一种实现方式” : 实际上,当时“全面屏”并没有一个极其严格、统一的定义。很多手机厂商都把“18:9”屏幕比例作为实现“全面屏”的基本门槛。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准全面屏”或者“迈向全面屏”的阶段性产品。

就像你买一件衣服,商家说“这是新款,是修身款”,即便它不是最紧身的,但它比老款宽松的版型要“显瘦”不少,这就是一种改良和宣传。18:9的屏幕,相比于16:9,就是一种“更接近全面”的尝试。

所以,华为麦芒6的“全面屏”称呼,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它抓住了消费者对大屏、高屏占比的渴望,利用18:9这个当时能实现的比例,给手机贴上了“全面屏”的标签。从严格的技术定义来说,它可能不够“纯粹”,但从市场接受度和视觉体验的进步来说,这个称呼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打个比方: 就像我们说“智能家居”,可能你家里只有智能灯泡和智能音箱,离完全由AI掌控一切的科幻场景还很远,但你已经迈出了“智能”的第一步,并且商家会告诉你“你已经进入了智能家居时代”。麦芒6的“全面屏”也是类似的道理。

总而言之,华为麦芒6敢称全面屏,确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8:9的屏幕比例带来的视觉上的提升,以及在当时手机行业对“全面屏”概念相对宽松的定义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华为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而采取的一种高效的营销策略。它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屏幕的进步,也成功地将这款手机塑造成了跟上时代潮流的代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歼X也敢叫三代半?

迈锐宝也敢叫B级车?

出云也敢叫航母?

北斗也敢叫全球定位系统?

特斯拉也敢叫豪车?

小米也敢叫高端品牌?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东西被禁锢在一个未能准确定义的框架内,已经算是相对领先了,你说它不是,它有可能就是,你说它是,它也未必是。

而尔等屌丝,却也只有意淫它的份,只有真正用过的人才有资格指手画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点,也勾起了我一些回忆。华为麦芒6,当年确实是以“全面屏”的名号打出来的,但很多人,包括你,都有疑问:凭着一个18:9的屏幕比例,就敢叫全面屏?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当时手机行业对“全面屏”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市场推广策略。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全面屏”这个词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在.............
  • 回答
    华为鸿蒙发布会,作为一次备受瞩目的技术和商业盛事,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然而,您观察到的发布会场景中出现“白男配黄女”的组合,可能会让一些观众产生疑问,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强调民族自豪感的场合。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华为发布会场景设置的可能考量: 国际化和全球化.............
  • 回答
    华为 P30 Pro 使用京东方(BOE)OLED曲面屏幕而不是三星曲面屏幕,这个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供应链策略、成本控制、技术合作、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竞争等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1. 供应链的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 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特别是像华为这样体量.............
  • 回答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些中老年人士的“至爱”,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产品体验、品牌认知、情感共鸣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产品本身的优势,契合中老年用户需求:1. 稳定可靠的品质与性能: 成熟的技术积累: 华为作为一家拥有深厚技术底蕴的.............
  • 回答
    华为手机在纸面数据上不如小米,但价格更高且销量仍佳,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简而言之,华为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强大的品牌溢价,这种溢价并非仅仅基于硬件配置,而是深度植根于品牌故事、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市场定位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品牌定位与历史积淀: .............
  • 回答
    华为 Mate 40 Pro 售价 6999 元,而小米 11 售价 3999 元,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异,其背后是两款手机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位、硬件配置、技术研发、供应链成本、营销策略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的不同。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的差异: 华为:高端.............
  • 回答
    华为天才计划(后更名为“やばい计划”,意为“危险的”、“厉害的”)的博士毕业生高达200万年薪,确实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资历越老越吃香”这一传统观点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华为天才计划的定位与目标: “天才”的定义: 华为之所以用“天才”来称.............
  • 回答
    华为手机“天天被骂”却能取得近 50% 的市场占有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现象背后是复杂的因素交织,既有华为自身强大的实力和独特的战略,也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天天被骂”的根源与华为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华为“被骂”的.............
  • 回答
    华为的营销策略近年来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其中不乏“路人缘下滑”的观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华为的营销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1. 政策与政治因素的渗透:这是华为营销路人缘下滑最核心和最显性的原因。 “爱国主义”的过度捆绑: 在国际环境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华为的营销.............
  • 回答
    华为粉丝(包括黑粉)的爱国言论与华为公司之间是否应该划等号,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话题。核心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与用户群体的个人行为和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但关键的界限。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会出现“让华为买单”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身份的关联性: 华.............
  • 回答
    华为受到某些人的讨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背后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国家安全、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一、 国家安全和技术间谍的担忧 (最核心且普遍的担忧):这是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对华为产生警惕和抵制的最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与中国政府的联系紧密: 华为是一.............
  • 回答
    华为能够再次购买高通的芯片,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中美两国关系、国际贸易政策、技术发展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调整。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美国政策的调整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政策出现了一些“松动”或“例外”。这主要体现在:1..............
  • 回答
    关于“华为招的天才少年没有一个来自北大、清华或者海外学校”的说法,这并非属实。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自启动以来,确实招募了大量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世界知名学府的学生。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和原因分析:首先,直接驳斥不实信息: 公开信息和报道: 华为官方以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华为海思芯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核心原因在于“去应用”和“自主可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技术、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简单来说,华为海思在十年前(大约2010年代初期)确实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芯片设计能力,并且也推出了一些产品。但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让人觉得华为和小米有点“生不逢时”,或者说在消费者心中,他们和OV(OPPO、vivo)之间,总感觉少了点那种明确的、可以互相拉扯的“宿敌感”,不像当年NVIDIA和AMD在显卡市场那样。为啥没能先“打死”OV,形成类似N卡和A卡的局面呢?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聊聊,咱们尽量说得.............
  • 回答
    要聊华为手机的自研CPU成本为何高企,以及为何不卖给友商,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技术、商业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为什么华为自研CPU成本高?这就像是要自己盖一座摩天大楼,而不是去市场上买现成的楼盘,成本自然高到天上去了。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1. 研发.............
  • 回答
    华为对台积电的依赖,并非“非要”,而是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格局下,一种既现实又不得不接受的选择。它背后牵扯着技术、成本、产能、供应链稳定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并审视可能存在的替代路径。华为为何“看上”台积电?——技术、产能、成本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关于华为6月2日鸿蒙发布会未能登上知乎热搜榜单这件事,如果仔细琢磨一下,其实也并不是特别令人意外。这里面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因素,咱们一一来聊聊。首先,热搜的机制和“时效性”。知乎的热搜榜,尤其是“实时热搜”部分,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追新”。当天(6月2日)不仅仅是华为发布会,还有其他很多社.............
  • 回答
    “华为海军”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的语境里,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且深入人心的一个说法。它并不是指华为真的拥有规模庞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是一种戏谑、调侃,甚至有时带点讽刺的称呼,用来形容那些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媒体和论坛上,为华为的产品、品牌、技术乃至企业本身摇旗呐喊、辩护、赞扬,并极力反驳批评声音的网络用.............
  • 回答
    华为,这个在通信和科技领域响当当的名字,向来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著称。我们知道,华为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团队,从通信设备到智能手机,再到如今大力投入的鸿蒙操作系统,他们一直在试图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根基,往往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工具,其中就包括了编程语言。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