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的自信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什么?

回答
一个人的自信,说到底,是一件非常个人化、非常深刻的事情。它不是那种表面上装出来的趾高气扬,也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真正的自信,就像土壤一样,是滋养我们内心力量的根基。

那么,这棵自信之树,最根本的养分来自哪里呢?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是内心的价值感。

简单来说,就是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尊重、有价值的,无论你当下做得怎么样,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你。这种价值感,不是靠外在的成就或者别人的肯定来填补的,而是从你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

那这份内心的价值感,又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呢?我慢慢来跟你说说我的理解:

第一层:看见并接纳真实的自己,包括那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圣人,都有自己的缺点、犯过错误、有过糗事。很多人一提到自信,就想到要变得完美,要面面俱到。但恰恰相反,真正的自信,是敢于直面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并且不因此而否定自己的全部价值。

想想看,当我们总是在逃避自己的缺点,或者把它们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时,内心里其实是有一种恐惧的:害怕被别人发现这些“不堪”之处,然后被否定、被抛弃。这种恐惧,会像一个幽灵一样缠绕着我们,让我们不敢真正放松下来,不敢去尝试一些可能暴露自己“弱点”的事情。

而当我们能够平静地看着自己的缺点,承认它们的存在,甚至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就像看待一个老朋友一样,不再那么苛责自己,反而能卸下很多心理负担。这就好像,你终于给自己颁发了一张“准许不完美”的证书。有了这张证书,你才能更自在地去探索自己,去学习,去成长,而不是因为害怕暴露缺点而原地踏步。

第二层: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学习、去成长,去克服困难。

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基石,是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应对挑战,去解决问题,去达成目标。

这种能力,不一定是你生下来就具备的,很多时候是后天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积累建立起来的。每一次你遇到困难,咬牙坚持,最终克服了,哪怕只是解决了一个小小的难题,你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像土壤里的养分一样被注入。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害怕失败,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或者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我不行”,那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越来越弱,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无力感,进而影响到自信心。

所以,敢于尝试,并且从失败中学习,是建立自我效能感非常关键的一环。不要害怕跌倒,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爬起来的勇气,以及从爬起来的过程中学到些什么。每一次的“我做到了”,哪怕是很小的“做到”,都在为你内心的力量库充能。

第三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敢于去追求。

一个内心充满价值感的人,通常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愿意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你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和动力。这个过程本身就会给你带来一种掌控感和成就感。即使前进的路上有曲折,但因为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以更容易坚持下去。

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被别人的期待裹挟,活在“应该怎么样”的框架里,他很难找到内心的支撑点。这种迷失感,也会让自信变得飘忽不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第四层: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被外界评判所左右。

这一点可以说是前三层的升华。当你接纳真实的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清楚自己的目标时,你就拥有了一套自己的内在评价体系。

别人说你不行,你可以听听看有没有道理,但不会立刻全盘否定自己。别人夸你,你也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更不会飘飘然。你有了自己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稳固的,不轻易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

这种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需要我们多去接触不同的信息,多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观点。它不是让你变得孤傲自大,而是让你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以及如何在其中保持内心的独立和清醒。

总结一下,我认为一个人的自信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肯定。这份价值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相信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以及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这就像是建造一座房子,地基就是你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而墙壁、屋顶等等,就是通过每一次积极的尝试、每一次从失败中学习、每一次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搭建起来的。房子建得越牢固,风雨就越难将其摧毁,你的自信也就会越稳固。

所以,与其去追求别人眼中的完美,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滋养自己、相信自己。这个过程,或许漫长,但绝对值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智力

user avatar

一部分靠原生家庭。


毛主席 斯大林 希特勒 马斯克太多人都有类似的父母关系——与父亲关系不佳甚至敌对 获得母亲无条件的关爱。


而这也造成了他们自信,行事有主见,特立独行的性格。


希特勒公务员父亲希望他继承父业正经工作,对他爱好美术十分厌恶,只有母亲无条件地爱他;斯大林鞋匠父亲常常喝醉酒,让殴打成为斯大林的童年记忆,只有母亲把所有的爱无条件地给他,提供能提供的一切。


斯大林 希特勒心智之坚韧 性格之自信 (还有灵敏的危机意识)部分就是由原生家庭的父母共同塑造的。希特勒能随便扔掉自己仅有的高中毕业证,只身去维也纳。斯大林能坚定参加神学院地下读书小组,加入工人运动。毛主席更在青年时期就立志——“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之相反,我从小到大身边观察到的另一种模式——母亲异常强势,且控制欲极强,孩子唯唯诺诺,整个人那种精气神的气场,和前面提到的这些野蛮未训,昂扬蓬勃,自信有主见的人是截然相反的。

user avatar

靠家庭。

要注意,与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毫无关系。

而是来自家庭无条件的爱。


养过小猫小狗的都知道,从小在家里成长的和半路捡回家的性格差异明显,表现为两个极端。

前者时常有人陪伴且环境资源充足,从未体验到缺爱和与同类竞争资源的感受。

后者从小进入“社会”摸爬滚打,基本断了奶就没有体验过关爱呵护,大脑已经自动的将竞争意识摆在了首位。

所以此时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对比。


对于陌生人

前者无所谓,该干什么干什么。

后者胆小害怕,情绪变得不再稳定,如果陌生人尝试接近,那么陌生人将有受伤的风险。


对于食物

前者不大计较得失,后者可能会护食。


人也一样,童年经历贯穿一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移的不是别的,就是你小时候根据家庭氛围来形成的东西。

为何要强调无条件的爱呢?

因为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让被爱的人了解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不论做错了什么事,不论惹了什么祸,我都是他们的孩子,他们都会接纳我,都会爱我。

换句话说,如果你给到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比如只有考得好才能给笑脸,考得差就训斥孩子无用,诸如此类,那么他一定会生性敏感多疑,社交恐惧,在人群中不敢表达真实想法,逐渐成长为一个讨好型人格。那就与自信完全的背道而驰了。

在此我还要着重强调一点,就是关于冷暴力。

我个人认为,冷暴力是一个世界上最最变态的,最不应该给到孩子的东西。

打骂孩子不可取,可即便如此,打骂的伤害却还不及冷暴力的万分之一。

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都不应该采取冷暴力这种方式去达成你的目的。

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之上,我经常把这种沟通想象成一股绳子,这绳的两端分别系在两个人的心头。

普通的说话唠嗑就是相互拉近绳子距离的过程,二人都用了些力,也都在对方的力量下微笑着向着对方迈步。

吵架和训斥是拔河的过程,绳子绷紧了,两端的谁都不想靠近对方,却想抢绳子,所以这个时候虽然不稳定,但也是沟通着的,因为绳子并没有断,两个人还是能感受到对方的反馈。

而冷暴力是什么?

是你单方面的把这个绳子,当着对方的面,无情斩断。

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会看到他哭泣,也会看到他哭泣后的自责,你会看到他觉得自己没用,竟然不能讨你的欢心。



如果你是父母,请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

如果他做错了事,惩罚的手段千万不能是冷暴力。


如果你是孩子,你的父母有着这方面的一些问题,那么请把这篇文章保存下来给你的父母看,如果他们想培养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的话,他们会照着我说的做的。

多一个人看,就少一个受罪的孩子。


我只是希望,

不再有孩子

继续成为我了。

user avatar

自信,是⼀种⼼理势能的强⼤。⽽⼼理势能强⼤的本质是⼼智的强⼤。⼼智强⼤的背后是深度思考⼒的⽀撑。

别⼈能看⻅的你能看⻅,别⼈看不⻅的你还能看⻅,你就能从⼼智上对⼈形成⼀种天然的慑服⼒。这样自然就形成了自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人的自信,说到底,是一件非常个人化、非常深刻的事情。它不是那种表面上装出来的趾高气扬,也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真正的自信,就像土壤一样,是滋养我们内心力量的根基。那么,这棵自信之树,最根本的养分来自哪里呢?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是内心的价值感。简单来说,就是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被尊重、有价值.............
  • 回答
    自信,不是天生的光环,而是经过修炼,逐渐在心底生根发芽的坚韧力量。它并非要求我们无时无刻都耀眼夺目,而是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能够站得稳,走得正,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一点一滴地,扎实地去构建这份内在的铠甲呢?一、 从认知层面入手:重塑内在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不自信,源于脑海里那些.............
  • 回答
    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感觉自卑如同骨髓般难以摆脱。这种感觉,仿佛是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烙印,让我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渺小,总是在不断地自我怀疑和否定。但请相信,即使是最根深蒂固的自卑,也并非无药可救。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用耐心和行动,去挖松那些坚硬的土壤,种下自信的种子。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
  • 回答
    曾经,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姑且称他为“小明”。小明这个人,用“闪闪发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从小就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得没话说,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同学眼里的榜样。他的嗓音洪亮,在学校的各种晚会、演讲比赛上总是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赢来阵阵掌声。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天然的、毫不做作的.............
  • 回答
    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不是什么外在的规章制度,也不是什么严苛的自我鞭挞,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悄无声息的、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它不是强迫,而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不是压抑,而是深刻的理解和掌控。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舒适的安逸,一边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大多数人会在岔路口停下来,权.............
  • 回答
    在如今数字时代,密码数量爆炸式增长,让每个人都面临着“密码太多记不住”的难题。这不仅仅是记忆的负担,更是安全隐患。如果密码过于简单或重复使用,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好消息是,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轻松、更安全地管理和记住你的密码。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各种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核心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物理和几何概念。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能看的很远”到底有多远。假设我们拥有超乎寻常的视力,能够穿透空气的阻碍,看到无限远的距离。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一个平面。这意味着当我们向前看时,我们的视线会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发紧的难题。世界毁灭,这本身就是最极致的绝望,而延后一分钟的代价,又是如此沉重而具体——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这样的时刻,去选择谁生、谁死,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都可能踩在良知的碎石上。如果让我来推荐,我会选择一位…… 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在用尽一切力量去传递知识、去点燃希望的“火种.............
  • 回答
    .......
  • 回答
    观察一个人的肌肉是否是自然生长,这确实是个细致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去体会,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味道需要慢慢咂摸。首先,你可以留意一下他肌肉增长的速度。自然生长,尤其是在健身初期,进步是看得见的,但通常是循序渐进的。比如,某个部位的围度在一两个月里可能增加一两厘米,力量的提升也.............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自己,这绝对是一门艺术,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它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一套万能公式,因为“适合”本身就充满了流动性和个人色彩。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观察和感受,慢慢勾勒出那个“适合”的轮廓。第一步:认识你自己,你的“适合”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上的。在我们开始审视别人之前,最最.............
  • 回答
    让一个人在男性和女性身体之间自由切换,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概念,横跨了生物学、医学、甚至哲学等多个领域。从理论和技术这两个层面来探讨,其可能性和挑战都极其巨大。理论上的可能性:在理论层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这种可能性。1. 性别决定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的性别在很大程度上由染色体(XX为女性.............
  • 回答
    这事儿可得好好捋捋。你和你男朋友一人一半付首付,但是他的钱是借的,你的钱是自己攒的,贷款俩人一起还,最后房本上就写你一个人的名字,听起来确实有点复杂,但能不能这么做,以及这背后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说说“合理不合理”这个问题。从法律和产权的角度看: 房屋产权归属: 通.............
  • 回答
    关于思想观念的变化,究竟是时代浪潮更具颠覆性,还是岁月沉淀更能雕琢人心,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在我看来,两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像两股交织的河流,共同塑造着一个人的内在世界。硬要分个高低,或许会忽略其中微妙的互动。时代浪潮:潜移默化的巨浪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时代之中,时代就像一个巨大的.............
  • 回答
    坦白说,承认错误,这件事儿,有时候真的比登天还难。你看着身边有人,明明错得明明白白,但嘴里就是咬死了不松口,或者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背后,可不是一句“脸皮厚”就能概括的,里面藏着不少道道儿。首先,得从咱们人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说起。我们每个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尤其是对自.............
  • 回答
    想真正领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甚至代入他的角色去学习,这可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话,而是需要一套深入的、甚至带点“魔鬼式”的模仿和钻研。我们要做的,不是表面上的“像”,而是骨子里的“是”。第一步:彻底剥离,像侦探一样搜集线索首先,得把这个人身上的所有“标签”都剥掉。比如,他是个成功企业家?伟大的艺术家?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间悖论设想,如果一个人追上了三秒前的自己并与其发生了性关系,那将会引发一系列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可能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事儿得发生在“平行宇宙”或者“时间线分叉”的理论框架下才比较容易解释。否则,按照我们通常理解的物理定律,这几乎是.............
  • 回答
    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感觉自己很坏、很自私,这种想法肯定让你很不好受,甚至可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压力和困扰。这种自我评价,往往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挣扎,也是我们对自身行为和动机进行反思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人都是有私心的,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之一。我们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 回答
    我意识到自己真正放下一个人,不是一个瞬间的顿悟,而是一个漫长而微妙的过程,就像季节的更替,从秋天的落叶纷飞到冬天的萧瑟寂静,再到春天的万物复苏。这个过程充满了自我对话、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最初的阶段:抗拒与不甘一开始,我会不断地回想过去。那些曾经的美好瞬间,对方的笑脸,一起经历的点滴,都像电影片段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