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很难客观的判断自己能力。
这既有主观原因——过度自信,也有客观条件因素——估值很难。
股票的受益,来自于企业的盈利增长、分红以及估值变化(市盈率)3部分。
客观上,指数基金之父博格尔指出,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平均收益是10.4%,其中5%来着分红、4.8%来自盈利增长、0.6%来自市盈率变化,
但是短期看,即便以20年的尺度看,比如,1980-2000年,美国股市收益17%,其中4%来自分红、6%来自盈利、7%来自市盈率变化。
人生有几个20年啊~
名言道: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基金经理和股民短期收益必然主要来自市盈率变化,也就是估值。
可一个人怎么判断自己(或者别人)短期的超额收益来源于运气,还是自己过人的低吸高抛逻辑?
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差不多6年,国内的喝酒吃药行情也差不多6年了
6年时间不短了。
雪球知名“苦命人”私募经理董宝珍,守过白酒股最艰难的5年,然而2016年左右五粮液阶段性“高估”,48元左右抛了,建仓银行股,现在五粮液200元,最好的银行股同期最多涨2倍。
董宝珍之前判断白酒低估的逻辑是对了,并赚取了超额收益,所以后来判断银行股低估的逻辑也是对的么?
如果你认为是对的,那你错过了5年4倍收益。
短期判断高估、低估是很难的,市场对高估、低估也不是及时反映的。
我们一般判断高估、低估都是用“后视镜”说话,就是用这几年的数据,评价现在的估值水平,但这有极大的局限性。
对短期冲击因素的量化估值很难,所以评价一个人短期的估值能力,其实很难有一个客观标准。
如果有客观标准,就像高考数学145分,可以说自己数学不错,那大部分人肯定明白自己估值不行。
比如,腾讯、阿里等中概股今年暴跌,用历史数据看,现在肯定低估,但问题在于,我们无法量化反垄断、游戏监管对公司的影响。
所以,腾讯股价的暴跌,有可能是恐慌踩踏,有可能是理性割肉——短期内,我们都在赌。
为什么巴菲特、彼得林奇之类知名基金经理,往往不热衷于的投资科技股,而是一些估值相对容易,我们日常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司,而热衷于科技股的基金经理,长期很难成为巨富?
因为饮食、银行、公共事业等公司的业务变化不大,我们更容易判断股价短期的波动,是低估,还是高估,是情绪波动,还是行业质变。
对于科技类公司,我们很难判断他们业务的未来增长率,也不像传统周期股,很难判断他们业绩的拐点。
所以,巴菲特重仓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和铁路公司,甚至可以在中石油上爆赚。
但是,巴菲特其实1/3的时间,也是跑输大盘的。
还是那句话,市场对高估、低估并不是及时反映的。
主观上,我们都会过度自信,客观上,短期估值很难——我们无法量化各类短期冲击对公司的影响。
其实,根据研究,价值投资和低波动投资,长期都是微弱跑赢大盘的,知名“苦命人”董宝珍长期肯定也是跑赢大盘,而且暴富的,
所以,你能在相对简单的行业,选择优秀的企业,在合适的价格买入,然后愿意等很多年,大概率是会获得超额收益、致富的。
问题在于,大部分人是在几个复杂的行业,选择几个优秀的企业,在不合理的价格买入,然后等几个礼拜,左右换仓,前后夹头,
最后本金没有了......
认清自己很普通,坚守一些基本规则,其实很难。
有句话叫:一年一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这是从业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和自己年化收益分布图,这个倒三角就看出来保持长期业绩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了。
红色的这几个,个顶个都是大神。这还是从业平均年化,还不能加“稳定”二字,加了稳定,概率更低。
理解起来也不难,我俩石头剪刀布,玩一把你赢我,你有50%的概率;但是玩10把,你把把都赢我的概率是多少?普通股民看不起的10%,就是第一把运气好,赢了的那50%的人,看起来很多,至少一半玩家。多玩几把试试?
1万人玩石头剪刀布,
一局结束后,保持全胜的人数有5000
二局结束后,保持全胜的人数只有2500
三局,1250,
四局,625,
五局,312
5局过后,全胜者概率只有开始参与人数的3.12%了。
先找到哪些股民觉得10%简直不要太低,然后看看一年后这些人在哪。
然后三年后五年后,你看看谁还敢吹自己平均一年10%简直不要太低。
一个涨停板就是10%,你说拿10%的收益容易不容易?但是你拿了一个涨停板,出来买另一个票亏2%,再买一个票又亏3%,1.1*0.98*0.97=1.045,等于两下你就回吐了一半的收益。
然后嘛很多人这时候“波段转价值”,说白了就是老子就不认错,老子一直拿着。拿着拿着就斩到膝盖了嘛。
这还是一手拿到死的,还有人追涨杀跌,刚买的时候买一手,涨了10%了又追两手,那完的还要快一点。
赢一笔不叫事,无论是股票还是期货,做上几个月都能跟你聊他自己的“神之一手”。但是做投资,最重要的是在没有“神之一手”的寻常日子里持续盈利,而不是靠小概率事件搞一步到位。
不会真有人觉得拿着大几个亿一年赚10%很容易吧?
这就回到理中客们月入3000谈复利,千万现金怕通胀的问题了。
1000万的1%就是10万块,别说10%,哪怕盈利有1%就不知道打败多少普通人天天996了,去银行谈它3个点4个点,一年什么都不干就三四十万了,而普通人这辈子打工有多大希望拿到三四十万的年薪?如果做到6%已经实现资产稳定保值增值,如果实现8%-10%,已经打赢无数实体产业了……
普通人呢?
就挣那么几千块工资,抛掉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就是攒那么几万块,你拿这么三、五万块就算给你年化10%还保本保息去玩什么鸡巴复利你多少年才能得三十万?
5×1.1^19=30.57
19年!
人这一辈子有几个19年?
资金量小你等十九年不过才是别人一年的利息钱……
更别提那些定存什么鬼的利息了
所以穷人需要赌博,对穷人来说不富就是输,富人多数只想稳定,对富人来说不亏就是赢。
能比吗?
所以普通股民进股市图的是那几个点的收益吗?
图的是发财啊!
对大多数人来说,炒股票只不过是赌场里押大押小买定离手的赌博游戏而已,要的就是连板,要的就是翻倍,翻几倍,而且是来几次翻几倍……
你和我说,大多数普通人炒股票和赌博的区别在哪?
炒股票显得理性点?
我看也未见得,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还不是随着K线的浮沉打了水漂?
为什么即便这么多人在股市里赔的血本无归,股市还是让人趋之若鹜?
因为太多人深知手头这点钱,在或者不在,根本改变不了命运,干脆上俄罗斯轮盘里赌一把,赢了会所嫩模输了无非下海干活,何况本来就在海里,要不这么多人天天在各行各业求上岸呢。
谁都知道百家乐连开20把庄很难,也知道六合彩发家的没几个,双色球一千七百万分之一的几率头奖,可那又怎么样?
既然股民压根不是奔着那几个点收益入场的,你稳定年入10%也好8%也好又怎么样呢?
who cares?
同理可推到彩票、赌场、比特币、投资、开店甚至是传销
很多人说万物基于传销,这是时下的流行语,但要我说,万物基于赌博……
前几天知乎大V的一句话,终于验证了个人的一个直观感受:
当前中国能承受的最低GDP增长在5%附近。
大V是从一个宏观层面谈的数据:
目前中国占全世界GDP约20%,略高于美国。如果我们能维持5%增速,则意味着我们能提高全球GDP增速1%,而这1%是对全人类极大的贡献。
这几个数估计没人能看上。但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台上的人看得上,因此也说出了6%以上回报率意味着较大的风险,甚至可以怀疑是非法集资(非原话,但是有这么个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