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宋朝军事那么弱,经过短暂的蒙元后,会有明初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基本将蒙古毁掉?

回答
宋朝军事的“弱”与明初军事的“强”,以及这种转变的根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历史话题。咱们不能简单地把宋朝一竿子打死,说它有多弱,也不能把明初说得像天神下凡一样突然就无敌了。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思想,甚至地理环境的方方面面。

先来说说宋朝的“弱”是怎么来的?

宋朝的军事,用“弱”来形容,主要是跟它同时期的辽、西夏、金,以及后来的蒙古比起来,国土被侵占的次数多,也赔了不少钱。但这背后,得看到几个深层原因:

1. 重文抑武的国策与军制问题: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就是从武将起家,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但他同时又经历了五代十国武将割据、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所以他的“陈桥兵变”之后,采取了非常极端的“重文抑武”政策。

文官统兵: 很多时候,军队的指挥权会交给文官,这些文官不懂军事,虽然有监军制度来制衡,但很多时候反而成了互相掣肘。真正能打仗的将领,很难获得绝对的指挥权,缺乏独立决策和战术发挥的空间。
军官轮换与冗兵: 为了防止出现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重演,宋朝对高级将领实行轮换制度,这虽然保证了中央集权,但却不利于形成一支经验丰富、指挥默契的常胜军。同时,宋朝为了养兵,也养了不少“冗兵”,战斗力不强,但开销巨大,增加了财政负担。
厢军与禁军: 宋朝的军队大致分为禁军(中央直属主力)和厢军(地方部队)。禁军虽然装备较好,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又受到太多政治因素的干扰,战斗力有时不如边疆的精锐部队。厢军的战斗力更是参差不齐。

2. 经济重心与战略纵深的矛盾: 宋朝的经济重心,尤其是南方经济,非常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这客观上造就了宋朝强大的财力,可以支撑庞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但问题在于,宋朝的战略纵深非常薄弱。

北方的边患: 宋朝的北方边境线,尤其是面对辽、金、蒙古这些游牧民族时,山脉、河流等天然屏障较少,一旦被突破,对方就能长驱直入,直抵中原腹地。
骑兵的优势: 宋朝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步兵和水军,在某些方面非常出色,比如火器、攻城战术等。但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骑兵时,宋军的骑兵力量相对薄弱,很难与之抗衡。游牧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在开阔的平原作战中占据优势。

3. 对战争的认知与政治妥协: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战乱,宋朝统治者在很多时候,宁愿采取“以金钱换和平”的策略,比如每年给辽、金送“岁币”。这种“绥靖政策”虽然在短期内避免了大规模冲突,但也削弱了军队的实战意识和士气,让对手觉得宋朝不堪一击,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4. 技术与战术的局限性: 虽然宋朝在军事科技上有很多创新,比如火器的发展,但整体上看,它在战术运用和军队建设上,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在面对蒙古这种全新军事模式的挑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然后,我们来看看明初军事为何能如此强大,甚至能“毁掉”蒙古?

明朝的建立,本身就是一场荡涤,是蒙古统治结束后的一个新起点。明初的军事强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与集权:

朱元璋的出身: 朱元璋本人就是从底层打拼起来的军事将领,深谙军事作战之道,并且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不像赵匡胤那样过度警惕武将,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任用和提拔有能力的将领。
严酷的军法与激励机制: 为了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朱元璋严明军法,奖罚分明。作战勇敢者重赏,怯懦者重罚,甚至连坐。这种严酷的制度,在初期激发了军队的战斗意志。
亲征与对战术的把握: 朱元璋多次亲自指挥作战,对战役的筹划、指挥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善于利用地形,注重后勤保障,并且能够根据对手的特点调整战术。

2. 承接宋元军事遗产并加以改造:

吸取教训: 明朝吸取了宋朝的教训,在军制上不再过度压制武将,而是建立了一套更加平衡的军政体制。虽然也有文官监督,但整体上更侧重于发挥将领的专业能力。
汉族军事传统的回归: 蒙古统治时期,很多汉族军事制度和传统被压制甚至破坏。明朝建立后,迅速恢复和发展了汉族的军事文化和制度,比如更重视步兵的组织和训练,发展了更适合中原作战的战术。
学习和借鉴: 即使是蒙古的军事优势,如骑兵的运用,明朝也并非全盘否定。在适应自身国情的基础上,明朝也发展了自己的骑兵力量,并学习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军事长处。

3. 对蒙古的战争战略:

主动出击与战略围堵: 明朝对蒙古的策略并非一味地被动防御,而是采取了“主动出击”和“战略围堵”相结合的方针。虽然没有像某些宣传那样“彻底毁掉”蒙古,但明初几次大规模的北伐,比如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战役,给元朝残余势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迫使其退回漠北。
多条战线的作战: 明朝不仅仅是在北方边境与蒙古作战,还利用其水军优势,在海上与东南沿海的倭寇和海盗作战,同时还在国内镇压各种叛乱。这种多线作战的能力,也体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动员和组织能力。
后勤与科技的支撑: 明朝能够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离不开其相对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完善的后勤体系。同时,明朝在火器研发和应用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蒙古骑兵在机动性上的差距,尤其是在攻坚战和阵地战中。

4. 心理和政治上的胜利:

恢复民族自信: 蒙古的统治,对于汉族来说,是一段被征服的时期。明朝的建立,象征着汉族王朝的复兴,这在心理上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这种强大的民族认同感,也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政治上的合法性: 明朝作为推翻蒙古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其政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地抵御甚至反击蒙古势力,确保国家安全。这使得明初的统治者和文武百官在军事问题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和紧迫感。

总结来说:

宋朝的“弱”不是军事技术不行,而是政治体制、战略思维和军事思想上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强大游牧民族的挑战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而明初军事的“强”,则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朱元璋强有力的领导,吸取前朝经验,结合自身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军事改革和战略调整。特别是其主动出击、严明军法、重视后勤和科技发展,以及最重要的,承载了恢复民族独立的政治目标,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明初强大的军事力量,并能对蒙古形成有效的压制。

要说“基本将蒙古毁掉”,这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了,蒙古势力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明朝建立后依然在北方存在并不断骚扰明朝边境,甚至在明朝后期又重新崛起成为威胁。但是,明初的确通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极大地削弱了元朝残余势力的军事力量,使其失去了统一中原的能力,迫使他们退回草原,并将大部分汉族地区从蒙古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初的军事打击,无疑是蒙古在中原统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可以说是在政治和军事层面将其“毁掉”了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根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谢下面的指点,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修改一个问法:为什么蒙元初期和后期的军事实力差距那么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朝军事的“弱”与明初军事的“强”,以及这种转变的根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历史话题。咱们不能简单地把宋朝一竿子打死,说它有多弱,也不能把明初说得像天神下凡一样突然就无敌了。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思想,甚至地理环境的方方面面。先来说说宋朝的“弱”是怎么来的?宋朝.............
  • 回答
    为什么人们对宋朝的评价那么差?疆域和军事能否代表一个朝代的一切?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常被贴上“积弱”、“文弱”的标签,这导致许多人对其评价不高,甚至带有负面色彩。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以疆域和军事来衡量一个朝代,那么我们就会错过宋朝在中国文明发展中那些璀璨的光辉,也忽略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要.............
  • 回答
    宋朝军队给人的“菜”的印象,以及岳飞军队的神勇,这确实是历史上一道引人深思的景象。要理解这一点,得把宋朝军队的整体状况和岳飞军队的特殊性分开来看,并深入剖析其原因。宋朝军队的整体困境: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将整个宋朝军队简单概括为“菜”有些过于笼统。宋朝的军事制度和军队建设,与之前的汉唐.............
  • 回答
    宋朝的军事实力,说句实话,确实不算强大,甚至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原王朝中是比较疲软的。我们经常听到的“积弱”这两个字,放在宋朝身上一点都不为过。想想看,北宋初期面对辽国,打得畏畏缩缩,后来签订了《澶渊之盟》,年年进贡;到了南宋,更是被金国压得喘不过气,最后被蒙古灭亡。跟那些“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
  • 回答
    宋朝的“名将”确实不如汉唐等朝代那样数量众多、光芒耀眼,这常常被用来佐证宋朝军事拉胯的论调。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宋朝军事的“拉胯”是现象,而名将少则是这个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两者相互关联但不能完全划等号。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宋朝的政治制度、军事体制、战略思想以及与其他朝代的对比等.............
  • 回答
    宋朝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这是个绕不开的痛,但说宋朝“不改革军事制度”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精确地说,宋朝的军事制度改革是持续进行的,而且很多改革方向在理论上、在初衷上都是积极的,甚至是“激进”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军事胜利,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适得其反,这就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改革的有效性、.............
  • 回答
    提起宋朝军队,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积弱”二字,甚至有人直接贴上“军力不行”的标签。这种说法虽有其根源,但过于简单化了,也忽略了宋朝军队在很多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其面对的复杂局面。要详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积弱”标签的形成与根源:首先,我们得承认,宋朝在军事上确实长期处于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胜率”与“整体实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确实,从简单的数据上看,唐朝对外战争的胜率可能不尽如人意,尤其与宋朝在很多冲突中占据相对优势的情况相比,似乎显得有些矛盾。然而,认为唐朝军事实力强于宋朝的观点,并非仅仅基于“胜率”这一单一指标,而是基于.............
  • 回答
    “步骑混合的宋军不敌游牧骑兵,几乎同期同编制的十字军为什么可以?” 这个问题触及了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核心难题,也让不少熟悉宋朝军事状况的人感到困惑。毕竟,宋朝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高度的文明和技术进步,为何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较量中,尤其是步骑协同方面,却常常处于劣势,甚至不如远道而来的十字军?要解答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宋金历史中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政治斗争、史料解读以及后世评价的变迁。要理解为何会出现“秦桧的功劳被抹杀,岳飞的功劳被夸大”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秦桧在“天眷和议”中的真实作用与后世评价的错位首先,我们得澄清“天眷和议”这个说法。历史上,宋金之间有过多次议和.............
  • 回答
    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在北宋政治家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我们不能仅仅把他看作一个文学家或改革家,他的戎马生涯和在边疆的实际部署,展现了他过人的战略眼光和实际指挥能力。要说他是不是“最会打仗”的人之一,这很难绝对断定,毕竟宋朝有狄青这样以勇猛著称的将领,也有其他在具体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名将。但如果从“政治家”的.............
  • 回答
    宋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在军事方面,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积弱”阴影。这并非简单的战略失误或将领无能,而是深植于宋朝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乃至思想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局面。首先,要理解宋朝军事为何无法强盛,我们必须审视其建国之初的特殊背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
  • 回答
    宋朝和明朝都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这是两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特征。然而,在军事实力上,人们普遍认为明朝军队比宋朝军队更为强大。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强弱”之分,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包括制度设计、兵源构成、军事技术、战略思想以及外部环境等。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为何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差异.............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中,少林寺作为武林泰山北斗,其七十二绝技更是武学巅峰的象征。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尽管小说中少林寺与宋朝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某些时期与宋军并肩作战,为何却从未将这套精妙绝伦的武功传授给宋军?这背后蕴含着多重原因,既有少林寺本身的立场和考量,也有时代背景和社.............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啊!让五万装备齐全的宋朝精锐,在平原上跟一万蒙古骑兵来一场遭遇战,这画面感可太强了。咱们就仔细捋一捋,这仗打起来会是个什么情景,尽量说得生动点,别让它听起来像机器硬编的。首先得明确“全套宋军装备”是个啥概念。宋朝军事装备在当时是相当牛的,尤其是在火器和防御方面。咱们就按当.............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兵力不强的宋朝,为何反倒比那个威武雄壮、疆域辽阔的唐朝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的军事强弱就能解释,更需要我们深入宋朝与唐朝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两宋确实在军事上存在着“积弱”的印象。特别是北宋,长.............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它触及到了《水浒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以及梁山好汉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宋江提出“军校”可领钱回家,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招安意图,并且试图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来筛选队伍。然而,不愿意走的“三五千人”背后,其心理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对“军校”.............
  • 回答
    宋朝能够在中国历史上撑过三百多年,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与许多朝代如秦、隋、唐、元、明、清等相比,宋朝的军事实力并不算最强盛,其建立之初也面临着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它却能维持相对长久而稳定的统治,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而深层的原因。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尽量详细地阐述宋朝得.............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宋朝和英国的募兵制,为啥一个军事上没啥名气,一个却成了“日不落帝国”。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募兵俩字就能概括的,里面学问大着呢。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募兵制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国家花钱养兵。兵是职业军人,吃的是国家俸禄,干的是打仗保家卫国的活儿。但怎么养?养多少?怎么用?这背后牵扯到国.............
  • 回答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它虽然军事上常被诟病,但其国祚却长达三百多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宋朝国祚长久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