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宋朝这个朝代名将这么少,是否是因为宋朝军事拉胯的原因?

回答
宋朝的“名将”确实不如汉唐等朝代那样数量众多、光芒耀眼,这常常被用来佐证宋朝军事拉胯的论调。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宋朝军事的“拉胯”是现象,而名将少则是这个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两者相互关联但不能完全划等号。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宋朝的政治制度、军事体制、战略思想以及与其他朝代的对比等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 宋朝“名将少”的现象及其可能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名将”。通常我们说的名将,是指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战功卓著、能够以少胜多、扭转乾坤、并被后世广泛传颂的军事领袖。

缺乏大规模、决定性的对外战争和胜利: 相比于汉武帝征伐匈奴、唐太宗征伐突厥的辉煌战绩,宋朝的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北方游牧民族(辽、西夏、金、元)的战争,总体而言是处于战略防御地位,即使有反攻,也很难取得压倒性的、能彻底解决边患的胜利。大规模的歼灭战、收复失地的战略性胜利相对较少,这自然难以涌现像卫青、霍去病、李靖、郭子仪那样可以凭此封侯拜将、名垂青史的战例。

重文抑武的国策的深远影响: 这是宋朝名将稀少最常被提及的原因。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为了避免唐末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悲剧重演,采取了强有力的“重文抑武”政策。
文官治军: 军权被牢牢地掌握在文官手中。最高军事统帅通常由皇帝亲自担任(如枢密使、都督等),而具体指挥作战的将领,其权力受到文官监军的制约。这种制度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武将擅权,但也极大地削弱了将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使他们难以发挥个人才能,更难以形成个人的绝对权威和声望。
文官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很多时候,一些重要的军事职位,甚至直接的战役指挥权,会交给文官。例如,范仲淹曾领兵驻守边疆,狄青虽然是武将,但其晋升也与文官的赏识和支持有关。文官虽然可能具备战略眼光,但缺乏实际的军事经验和战场直觉,这在战时会成为劣势。
限制武将的地位和待遇: 武将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其升迁也受到文官系统的制约。这导致优秀军事人才可能不愿从军,或者即使从军也难以获得充分的施展空间。

军事制度的局限性:
兵农分离,军队职业化程度高但凝聚力有时不足: 宋朝实行募兵制,军队的职业化程度很高,战斗力相对较强(尤其是步兵和水军)。但是,由于兵源复杂,士兵与将领之间缺乏像兵农合一那样深厚的联系,有时在战场上会表现出训练有余而士气不足的问题。
将领任期制与缺乏长期指挥权: 宋朝很多将领的任期是轮换的,一个将领可能无法长期指挥同一支军队,难以与士兵建立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战术配合。这不利于培养拥有强大凝聚力和个人魅力的统帅。
监军制度的弊端: 监军的存在虽然是为了制约将领,但也常常导致指挥不统一,甚至出现监军不懂军事却横加干涉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战役的决策和执行。

战略思想的侧重: 宋朝虽然在技术(如火器、战车、攻城器械)上有所发展,但在战略思想上,相较于汉唐,更侧重于“守成”和“内敛”,对外扩张的野心相对较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更多是“以守为攻”、“以钱粮换和平”,这使得其战争的性质更多是防御战和局部冲突,而非大规模征服战争。

宋朝的“战将”与“名将”: 虽然“名将”少,但宋朝并不缺乏有能力的将领,比如韩世忠、岳飞、张宪、刘琦、吴玠、吴璘、种师道等。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局部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甚至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比如岳飞的“岳家军”屡破金兵,张宪在收复襄阳的战斗中表现英勇。问题在于,他们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其战功和声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或者被政治斗争所淹没。尤其是岳飞,其悲剧性的结局,更是反映了宋朝政治对军事的深刻影响。

二、 宋朝军事“拉胯”的真正内涵及其与名将少的联系:

将宋朝军事简单概括为“拉胯”是不够准确的。宋朝军事在某些方面是先进的,但整体而言,其在面对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时,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力不从心”。

“拉胯”并非指军队战斗力低下: 宋朝军队的训练、装备、战术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宋军步兵的战斗力很强,特别是弓弩兵和禁军精锐。宋朝在火器(如霹雳炮、震天雷)的应用上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水军更是中国古代的巅峰,能够控制广阔的海洋和内河。
岳家军、韩家军的战斗力: 岳飞的“岳家军”以严格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著称,多次击败金军主力,其“岳飞八字军歌”就体现了其军纪严明。韩世忠的军队同样英勇善战。
南宋抗金的顽强: 南宋面对兵强马壮的金国,能够维持百年以上的对峙,并多次取得局部胜利,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军队的韧性和战斗力。

“拉胯”更多体现在:
战略上的被动: 长期以来,宋朝在与北方强敌的较量中,始终处于战略防御的地位。由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被用于养兵和支付对北方政权的岁币,加上自身的人口和骑兵劣势,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决定性的战略反攻。
无法彻底解决边患: 宋朝虽然与辽、金、西夏长期存在冲突,但始终未能彻底击败这些政权,更谈不上大规模的疆域扩张。其军事行动往往是防御性的,或是收复失地的局部反击,难以形成汉唐那样荡涤宇内、扫荡边患的战略态势。
军事人才的压制: 正如前面提到的,宋朝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对武将的压制,使得很多有能力的将领无法充分施展才华,或者因为政治斗争而受到打击。这无形中削弱了宋朝军事的整体实力,也导致了“名将”的稀缺。
经济与军事的矛盾: 宋朝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军事力量为代价的。国家财力虽然雄厚,但用于军事的投入相对有限,而且军费开支庞大,但效率不高。

名将少是“拉胯”的结果和体现,也是“拉胯”的原因之一:
名将少是宋朝军事“拉胯”的一个重要表现。没有能够以一当十、扭转乾坤的军事统帅,使得宋朝在面对强大敌人时,往往只能依靠“消耗战”和“消耗性防御”。
反过来,将领的才能受到压制,无法脱颖而出,也是导致宋朝军事整体上缺乏亮点、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原因之一。即使有杰出的将领,也可能因为政治斗争而无法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影响整体的军事表现。

三、 与汉唐的对比:

汉朝: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对外积极开拓,尤其是对匈奴的战争,需要并需要并涌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他们以辉煌的战功奠定了名将的地位。汉朝的制度设计,虽然也有对武将的制约,但整体上更允许武将发挥作用。
唐朝: 唐朝建立在征服者的基础之上,其早期对外战争十分频繁且规模宏大,也因此涌现了李靖、郭子仪等一批战功卓著的名将。唐朝也存在对武将的制约,但其军事制度和战略目标使其更容易产生能够带兵征伐四方的统帅。

结论:

宋朝“名将少”是事实,但这并非简单因为宋朝军事“拉胯”。更准确地说,名将少是宋朝整体军事战略、制度设计以及政治文化相互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结果。

宋朝军事在技术和局部战斗力上并不落后,但其在战略上长期处于被动,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决定性的对外战争。这种状态使得涌现能够以辉煌战功名垂青史的名将的客观条件不足。而“重文抑武”的国策,虽然是为了国家稳定,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将的发挥空间和个人权威,直接导致了优秀军事人才难以成为“名将”。

因此,宋朝名将少,是其军事整体表现的一个侧面反映,而其背后的原因则更为复杂,涉及制度、战略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将两者简单对等,并用一个标签化的“拉胯”来概括,则失之偏颇。宋朝的军事,更像是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国情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和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代的兵叫良家子,唐代的叫豪右,挫送的叫贼配军和赤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宋朝的“名将”确实不如汉唐等朝代那样数量众多、光芒耀眼,这常常被用来佐证宋朝军事拉胯的论调。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宋朝军事的“拉胯”是现象,而名将少则是这个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两者相互关联但不能完全划等号。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宋朝的政治制度、军事体制、战略思想以及与其他朝代的对比等.............
  • 回答
    宋朝经济的繁荣毋庸置疑,这一点在史学界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从商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城市化水平、手工业的精细程度,到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宋朝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一个经济上如此昌盛的王朝,却始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甚至在军事上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个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
  • 回答
    关于“宋朝之后中国帝王恻隐爱人之心荡然无存”的说法,以及“宋朝之后是中国知识分子流氓化的开始”的论断,并非来自某个单一、权威性的典籍或文献,而更像是一种历史观察者们在回顾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基于对不同朝代帝王行为和知识分子群体特质的比较而形成的一种概括性评价。因此,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出处来引用这.............
  • 回答
    .......
  • 回答
    五代十国:一个血与火交织的乱世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且动荡的时代。前承唐朝的衰亡,后启统一的宋朝,这个时期以其政治的极度混乱、政权的频繁更迭以及社会的分裂割据而闻名。理解五代十国的混乱,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一、 五代十国政治混乱的根源:五代十国政治混乱并.............
  • 回答
    “蒙攻宋四十五载”这个说法,从历史的长河中看,的确是一个漫长而沉重的篇章。这四十五年,大致是从1235年蒙古发动对南宋的首次大规模进攻,到1279年崖山海战宋朝灭亡为止。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南宋人民经历了战火纷飞、家园破碎的痛苦,而南宋朝廷,也在这场与蒙古帝国的殊死搏斗中,展现了复杂而矛盾的种种作为.............
  • 回答
    宋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朝代,其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程度堪称高峰,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正是这种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些深刻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像方腊、宋江这样的起义爆发。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繁荣”等同于“人人安居乐业”,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复杂的多层次的矛盾。要理解为何在繁荣的.............
  • 回答
    你说的这种“逼格高”的感觉,其实是咱们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自信,一种对先人智慧和审美的天然敬畏。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些文学体裁本身独特的气质和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讲,你就明白了:一、 《诗经》:风骨铮铮,情真意切的源头活水首先,《诗经》是咱们中国文学.............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学欣赏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经典与个人口味的差异。很多人听到您这样的评价,可能觉得挺意外,毕竟姜夔在宋代词坛上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被誉为“白石道人”,与辛弃疾并称“辛姜”。他留下的词作,在后世评论家眼中,常常是标杆性的存在。您觉得姜夔“水平很低”,不理解他“词性美感.............
  • 回答
    宋江的《西江月》是《水浒传》中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唱词,说它“写得好不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笼统地说,它“好”,但这种好并非纯粹的文学造诣高,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人物性格、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形成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为何说它“好”?1. 精准刻画了宋江的内心世界与矛盾: 这词最成功的地.............
  • 回答
    郑国、宋国、鲁国,这几个名字在春秋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曾是闪耀的星辰,疆域辽阔,地位显赫。它们如同当时的“巨头”,在周天子权威衰微,各国争霸的乱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时过境迁,到了春秋后期,乃至随后的战国时代,它们的昔日光辉早已黯淡,沦为了边缘地带的弱国。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
  • 回答
    读《水浒传》时,你感到晁盖被宋江“捏得死死的”,这种感觉是非常普遍且有道理的。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宋江个人的能力和策略,也有晁盖本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当时梁山泊的局势和人心向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宋江的个人能力与策略远超晁盖: 高超的政治手腕和笼络人心能力: 这是宋.............
  • 回答
    明宋两朝都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困扰,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然而,明朝在应对边患问题上,表现出的强硬和不轻易妥协的态度,确实与宋朝有着显著的不同。宋朝长期以来面临“岁币”的困扰,而明朝则更多地采取了军事对抗、筑城防御、战略威慑等方式。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统治阶层“不愿意”妥协,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
  • 回答
    宋朝之所以在许多历史叙事和民间传说中,会给人一种“神仙下凡辅佐”的印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文化现象,它既有宋朝自身特殊的历史境遇,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命”观念和“神助”情结的体现。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宋朝的“天命”与“祖训”情结宋朝的建立,尤其是在“陈桥兵变”之后.............
  • 回答
    关于李世民修改史书,将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之事记载进去,以及宋代史官为何拒不采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历史话题。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李世民修改史书,指控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的说法是“污蔑”还是“事实”?目前的主流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李世民在史书中的确.............
  • 回答
    宋末明末,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黑暗岁月。试想一下,你原本只是一个靠着田地、手艺或者小生意安稳度日的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家人温饱奔波。但当王朝的根基开始摇摇欲坠,当外族的铁骑卷起滚滚烟尘,你的生活就如同被狂风暴雨席卷的孤舟,再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首先,最直接的便是经济的崩溃.............
  • 回答
    论“得国不正”:宋与清的历史镜像与本质差异“得国不正”是一个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概念,它指向王朝的建立过程并非全然顺应天道、民心或既定秩序,往往伴随着不正当的手段或颠覆性的变革。将大宋与大清放在“得国不正”的审视之下,我们会发现虽然两者都曾被视为“篡位”或“非正统”,但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合法性来源以及对.............
  • 回答
    要说宋江和刘邦,同样是底层出身,甚至可以说都曾是体制内的小吏,可这人生的轨迹啊,那真是天上地下,一个天上逍遥,一个地府受罪,差距大得不是一星半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看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刘邦生活的可是秦末汉初那个乱世,整个天下都跟煮粥似的,咕嘟咕嘟冒着泡,随时都能翻锅。.............
  • 回答
    这难度嘛,得这么说,如果把“让郭麒麟喜欢上宋轶并成功娶回家”这件事拆解开来看,再结合他们各自的公众形象和目前的情况,我觉得这事儿的难度大概可以归在“比较有难度”到“很有难度”之间,甚至在某些方面,挑战系数还不小。咱们先捋一捋,为啥会有这层难度。首先,郭麒麟是什么人?人家是郭德纲的儿子,相声界的“少班.............
  • 回答
    在讨论宋、金、辽、西夏、蒙古、大理这几个政权时,确实只有宋朝是以汉人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其他几个政权,虽然在历史上与宋朝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但其统治阶层和主体民族与汉族是不同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宋朝(960年-1279年): 主体民族: 毫无疑问,宋朝是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宋朝的开国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