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宋朝太擅长断尾续命了
宋初的高粱河之战,驴太宗一路绝尘留下河北的烂摊子,这放在其它朝代都能让整个国家失血过多而亡(唐时的吐蕃,明时的辽东),但宋朝君臣聪明啊,索性签个澶渊之盟,燕云十六州我不要总行了吧,契丹人从此消停了,不管后世骂不骂,至少解决了国家持续失血的问题
西夏就不提了,一样的套路,在可能造成持续性失血之前就先撂摊子不玩了,丝绸之路我放弃总行了吧,于是党项人消停了,虽然后来打打停停上百年,西夏也再没像李元昊一样掀桌子(主要是家底薄)
然后是重头戏的靖康之难,金军南下打得赵老九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绝嗣,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岳飞有能力北伐,赵老九直接和谈不打了,为什么?还不是怕北伐成功后各节度使尾大不掉,担心又是一个晚唐,索性留着金国这个靶子,后面国家有什么问题也方便甩锅(都是金国的错!),你不管他这个思想是不是卖国,有没有照顾人民情感,至少逻辑上说的通,也是一种变相的断尾求生
最后是蒙古,其实这时候宋朝已经没什么牌可以打了,因为蒙古是统合了整个亚欧大陆的资源来攻打宋朝的,赵匡胤估计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子孙能有这牌面。
南宋最后一次断尾求生是在临安沦陷后,海上小朝廷希望能够保留广东和福建,索性把大半个江南都放弃,还答应称臣,但就是不肯亡。讲道理如果广东有澳大利亚的面积,这事儿没准就成了,但就剩下这一亩三分地了,蒙古就是想答应也觉得别扭啊,于是再没同意,南宋就成了唯一亡在海上的朝代
如果当时的人知道有澳大利亚的话,南宋说不定真干得出放弃整个中原,直接万里转战这种事,因为这就不是一个能够用正常思维考虑的王朝
你笑大宋骨头软,大宋笑你腿脚短
不太同意宋朝软弱全靠拿钱换命这种说法,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别扭的政权之一。
宋朝的军队理论上很强,不比任何一个巅峰朝代弱,其精锐部队被甲率比巅峰的精锐金军都高。
尽管马政烂的可以导致骑兵不足,但是重甲的生产能力是当时东亚最强的,还有批量生产的神臂弓
“挫宋”有着当年东亚最强大的步兵和弩手军队。
宋兵弱的最大问题是得国不正,君臣互不相信。
武官没话语权,皇帝不敢给武官放一点权,导致前后掣肘。
但是古代由于缺乏足够快速的信息交换手段,各地形成藩镇是必然的。
因为古代一封战书可能要个把月才能从边关传到京城,等到皇帝给命令,边关人坟头草都长出来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一直都是常态。
可以说,军权下放地方,边境藩镇军阀化才是古代一国军事的基础,也是一只强大军队能够出现的保证。
这样带来的两个好处(对于军队战斗力来说)就是,
1:命令快,不需要通报中央,直接本地将领即时操作。
2:不缺钱,打了胜仗有钱花,钱粮娘们大兵全能带回家。
明朝中后期几乎就是靠着各地的军阀维持国内的军事力量。
举两个例子,唯一能跟后金最精锐的中护军野战打个五五开的关宁铁骑,本质上是个自治骑士团(人均拥有土地是地主,家里奴仆成群,每个骑兵自己还会带领自己的私兵,骑士自己的装备自己花钱配置,打赢了战利品内部直接分了,包括土地也分掉根本不上交中央,子承父业当骑兵,这已经是典型的西方骑士团国中国架构了。土地你都敢公开分,只能说袁崇焕整出这么个东方骑士团来,在大一统王朝里死的着实不冤枉)。
而南边的戚家军是一支不折不扣的佣兵团(高薪水好福利,薪水是普通士兵三倍半到四倍,按薪酬打仗,每战必要赏金,最后就是因为要钱太多,不给钱不打仗,两千多人罢工,结果被大明内部当叛军消灭了。
“遂聚众二千余,猝至遵化城外,要挟总兵牌论而不解,明日复聚而不休。”)
前者是天高皇帝远,关外的土地关内管不着,打下来的土地和战利品都是自己的,满洲娘们漂亮的直接抱走。后者是关内土地不能分,那就给钱,上阵先给一大笔,打完了再给几万块,还能拿敌人脑袋换高赏金。那当然战斗力高了,能不高么,换我去我除了吃饭睡觉都去训练。
古代一支强军能出来原因无他,无非三个字,福利好。
不要被“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类记载蒙蔽了。有的军队这样做是因为思想教育搞得好,基层士兵素质高。
而有的军队这样做,是因为上面给的太多了,百姓家里那些破烂都懒得抢了,还不赶背着费劲呢。
古代要维持军事力量,一般就只能这样子,指望中央卡着权力还能让下面人出活不现实。
但因为宋太祖,这一条在大宋等于高压线,这条等于高压线,大宋就出不来强大的军队,只能修城墙守城,因为城墙他不造反。大宋一直有军事力量使不出来,因为中央无法在那个没有无线电的古代精准的延时遥控军队。
而大宋商人和文官权利又过大,导致官商勾结甚至官商一体,啥都敢贪腐败成风,军队又没话语权军饷经常没有。而且打仗没油水,武将都积极避战。
那打个球,一起回家睡觉去算了。
大宋是一台因为各种原因自己把自己关机的战争机器,不是因为弱才一直割地赔款。
在宋还不至于被打死的情况下,它就会一直这么烂。
只有每次到了宋真的可能被打死的时候,这台锈的不成样子的战争机器才会突然开始扎鸡血运转,爆发出小强一样的生命力(毕竟老子快死了,岳飞你去军阀化吧!老子不管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朝代都是一崩如山倒。但是宋就是一直半死不活,但每次在死亡边缘又会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生命力爆发一次继续半死不活几十年。(欸!我好像又死不了了!那个岳飞你过来我赶紧把你砍了!)
很多人说的花钱买和平并不成立,大宋花钱能买来和平的基础是,你把它打急了它真的能反咬你。大辽澶渊之盟前差点被用不出全力的大宋拖到经济崩溃,大金的精锐部队铁浮屠被放开手脚打的背嵬军一波打到团灭。
能在猛虎嘴里用钱买和平的,只能是另一只猛兽。羊是不配在虎面前谈拿钱换命的,因为你的钱就是他的,谈什么换不换。
你看巨龙蒙古帝国跟你谈钱么?根本不谈,因为蒙古帝国知道自己能把宋朝直接干碎,他还要你的钱?拿了你的命,钱都是他的。
因为无论是对辽夏金蒙,宋朝都研究出了一套可以长期较为有效的攻防战略和战术。
什么叫做“较为有效”?宋辽打了二十多年,宋夏宋金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宋蒙打了四十多年。宋军虽不止一次出现崩盘,但大部分时候也算得上打得有来有回。我说的“较为有效的攻防战略战术”就是指的那些有来有回的时期,所以请不要在我这个回答下玩“挫送”或者“靖康”的梗了,勿谓言之不预。
回到问题本身。
辽金夏蒙的军队共同特点是擅长高速穿插和长途奔袭。缺点是不善于攻城、水战和常规后勤补给(打草谷属于非常规补给手段)。
宋军针对以上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对辽:
对辽作战主要两个战场:河北和山西。
山西的应对策略比较简单,山西的地形本来就不适合骑兵突袭。辽军的表现也就那么回事。
河北方向就很麻烦,一马平川几乎是骑兵作战的天堂,但是辽军也不是没有弱点。之前说过,辽军常规后勤补给能力比较弱,一部分粮食供给需要靠抢劫维持。所以宋军采取的是在一线部署少量军队坚守,在二线(灜州、定州、沧州)部署主力。等辽主力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宋军二线主力依托河北地区的几条较大的河流迅速贴上去。古代没有手机,辽军一旦把打草谷部队撒出去,主力势必要停下来等待他们归队。这时候如果宋军主力出现,辽军主帅要么选择和宋军野战,要么只能收拢劫掠部队绕开宋军队野战部队。前一个选项辽军吃过不少亏(比如满城战役),但如果选择绕过宋军主力,那么意味着辽军以战养战的目的就无法达成,那就极大缩短了自己在宋境活动的时间。
二十多年的宋辽战争,中后期基本就是对辽军反复对宋军一线二线以及开封总预备队的反复试探攻击。在每一条线上都撞的头破血流后,辽军选择了议和。
对西夏
西夏的情况与辽类似,野战能力更弱一些(好水川五比一优势打得还是很吃力),攻城能力也不行。但宋夏边境是由五个被山岭隔开的独立山地战区,这种情况,骑兵更多的西夏在运动战中有很大优势。即使在宋夏战争后期,西夏都可能利用四条腿跑的更快这点在局部战场形成巨大的数量优势。
宋人采取的策略则是:塔防。在山谷和险要地区修筑城堡,然后以城堡为依托招募内地汉人百姓屯田,收服周边小部落作为雇佣军。说白了主要就是欺负西夏攻城不行:既然局部以少对多是常态,那就让常态对少数派更有利。再往后,宋军开始把堡垒修到西夏境内,把守城玩成了战略进攻。
对金
金军不同于辽夏,金军的攻城能力比前两者有很大提升。而北宋末的宋军素质也不如之前,尤其是宋军的野战能力是两宋的历史最低点,加上北宋末南宋初决策层的愚蠢,才有了靖康之耻这样悲惨结局。
南宋前中期,对金的作战基本立足于两点:恢复的野战能力以及有效利用水上作战与补给。
前者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个字:练。这就是岳飞因为自己儿子训练时落马就会责罚他的原因。
后者说白了就是利用航运解决宋军后勤的短板。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抵消掉金军通过穿插迂回断宋军粮道的部分风险。
此外,南宋还通过联合北方义军袭击金朝后方。但是宋金战争中还是暴露了南宋一个巨大问题:战略决策层的低能。宋金战争和宋元战争长期都是川陕、湖北、江淮延绵整个南北中原的大混战(时不时还要捎上山东山西)。以当时的通讯能力,协调这么大范围的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南宋又把陪都设在偏东南的临安,这就导致了中后期对四川和山东战区的频繁失控。
对蒙
凭良心说,蒙古军队的作战素质要好于辽夏金。尤其是攻城能力和野战能力对宋长期保持压制,这是宋朝之前所有对手都做不到的。但是,只要你偏科,你就得付出代价。
南宋面对蒙古,把筑城和水战玩出了花。宋军直接把大量州城迁到了大江大河边,利用水军给被围困的城市送兵送粮。襄阳城、钓鱼城就是此类思路下搞出来的。
如果没有南宋武将刘整的背叛和忽必烈耗费巨资搞水军,宋蒙战争可能就不止打四十几年了。
补充,为什么基本只谈宋军防御,而不说进攻。
因为后勤能力弱,宋军进攻能力很弱。历史上宋军的重大战略进攻,失败原因一多半是缺粮。宋军后勤能力有几个大问题,马匹经不起消耗,主将能力有限,战略决策和通讯差。
最后回到答主的问题:宋朝凭什么能苟那么久。
因为虽然宋朝在军事上满足不了大部分中国人给地图填色的快感,但是宋人至少从来没有放弃过严肃思考与设法改善(或者补救),通过观察敌人的弱点,去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作战。而不只是在喊口号或者玩梗。
宋代军队的特点是:上限不高,下限不低。
具体体现为,啃不动辽这种硬骨头,打起吐蕃这种软柿子来砍瓜切菜;不能扑灭强敌,但是跟豪猪一样浑身都是刺;跟谁都能乒乒乓乓打百八十回合,打不死强敌但也能把人家打疼打伤让人家觉得打下去不划算。
哪怕宋末的宋蒙战争,尚有庐州、安丰这样的大胜,让敌人扔下上万尸首跑路。这就是所谓的下限不低。
宋和辽金的战争,都是属于“虽然赢不了你,但是跟你两败俱伤的把握还是有的”的状态。只有蒙元,虽然挨了几拳之后身上也疼,但是毕竟是老胳膊老腿,反击力量不够了。
下限太低是什么情况?就是像明末的那种状态,各种兵败如山倒,所谓大捷只能斩首三位数,后金军敢越过长城深入境内几千里,一路武装旅行到山东攻破济南屠城然后满载而归,这只会让敌人越打越兴奋野心越来越大。
虽然宋被元朝灭了被辽国金国西夏越南都吊着抽
但是大家要注意
就是一个蛮夷,打宋国,甚至不用打,宋国就增加了岁币,然后逐渐学习儒家,逐渐腐化,
当然,虽然腐化,但是吊打大怂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你腐化了,吊打大怂是没问题,北边的蛮夷就起来了啊
宋代虽然最后是亡与蛮夷的
但是宋朝前期也腐化了旧的蛮夷
然后新的蛮夷打败了旧的蛮夷,接着被腐化成旧的蛮夷
接着更新的蛮夷再出来
这宋朝不就苟下来了么??
虽然我大怂把自己的武器扔了,把自己的獠牙折断了,把自己的铠甲脱了,把自己善于打仗的胳膊给砍了
但是这样咬他的狼就知道他没威胁了啊,自然也就躺下不动了,慢慢吃胖了,
然后新来的狼把老狼吃了,吃饱了
才吃几口大怂的肉,爽,然后接着养着大怂,然后自己也金以儒亡了··
蒙古是胃口太大了,如果胃口小点,也是吃一口就享福
那就是萌新在出来把蒙古灭了···
大怂接着苟···还能帮你压制农民起义呢,是不?
先说个人结论
北宋部分解决了农民起义问题
南宋基本解决了农民起义问题
所以我大宋国祚这么久
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竟然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李继迁寨,我第一次看到有点奇怪,这李继迁不是西夏李元昊他爷爷吗?
米脂是宋夏拉锯前沿,也就是李自成如果出生在大宋时期,那就直接被开除宋籍了,只能造西夏的反……这,祸水西引,驱虎吞狼,我大宋诸帝远胜尔明
那我们就从秦说起
秦:秦亡的主要原因是“发闾左戍渔阳”引起的陈胜吴广起义,渔阳在今北京附近,陈吴若生在大宋自然不会去渔阳,那还起什么义啊
西汉:亡于出生在现在河北大名的王莽,算是有北宋籍的,但是南宋就彻底解决了,王莽老家离我南宋千里,只好篡完颜家的权了。
东汉:张角出生地也不在南宋,又是驱虎吞狼啊。甘肃省岷县是董卓老家,也在西夏。个人认为,只有张角没有董卓,恐怕东汉还能续一续
隋:我大宋从来没有和高句丽故地接壤,那就不存在三征高句丽的问题了,自然避免了隋末起义
唐:黄巢是山东人,不好意思,不归我南宋管
元:韩山童是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宋辽边界……好好织布种地“输于管家事夷狄”吧……要是南宋,韩山童就直接是夷狄……
综上:历代亡国的条件根本在我大宋不具备……我大宋诸帝通过开除宋籍,不让军队远征等方式将灭国诱因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头脑如此清澈,秦皇汉武唐宗明祖高呼不可战胜……
没别的秘诀,就是蒙古打得太慢了。。。我以前发过一个蒙古和三国时代的时间线对比,184年黄巾起义,1184年铁木真战胜蔑儿乞人,力量逐渐壮大,1189年当上蒙古乞颜部可汗。280年晋灭吴,1279年元灭宋。换句话说,从成吉思汗开始征伐到忽必烈最终统一天下,竟然花了近100年的时间,相当于三国时代(广义)的总长度。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1206年),宋朝才不过存在了246年而已。论续命水平,当时的宋朝本来还不如其它朝代,毕竟北宋才延续了100多年,就只剩南方了。结果,在蒙古的攻略速度衬托配合之下,宋朝那点续命水平就变得突出了!
如果将蒙古比作曹操,大金比作袁绍,但实际上呢,袁氏抵抗曹操(当然也有二袁内讧的原因,不然曹操可能也要像成吉思汗那样做很长时间无用功)哪有前金抵抗蒙古的时间久。。。然后在蒙金几十年的拉锯战之中,南宋也就一年年地把日子混过去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就花了17年的时间(1189-1206),到1211年方才举兵伐金(之前以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才能做的,未敢轻举妄动,去打了几次西夏),野狐岭之战大胜。但之后很长时间,都攻城乏术。只能破军,而克不了坚城,于是一年年过去了,蒙古军还在边境打转转,直到1215年才攻破了中都(北京)。有点像曹操200年打官渡,204年才破了邺城。
此后,成吉思汗开始吸纳各族工匠建立攻城器械,并且采用了更适合中原的战略(由木华黎全权负责,成吉思汗自己去远征花剌子模),进度才有所加快。
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铁木真封大将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漠北。木华黎在中都和西京建立起军事指挥机构,改变此前肆意杀掠及夺地不守的惯例,收降大批地方武装首领,为蒙古其守城夺地。同时发挥蒙古军善于突袭和野战之长,进取辽西、河北、山西、山东各地数十城。至宋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1223年)病逝为止,经过六年征战,木华黎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国土。
不过到这时候为止,蒙古都只是打下了黄河以北而已,金国收缩到河南死守,又打不动了,于是成吉思汗西征回来之后开始打西夏,到自己死的时候才灭了西夏(1227年)。窝阔台即位之后,联合宋军的孟珙南北夹击,这才搞定灭金(1234年)。于是,到联蒙灭金时为止,宋朝国祚已达到了274年。
然后蒙古人又遇到了一道难题,长江防线。曹操被长江防线所阻,跟刘秀李世民之类的人比可能是差了,但是放到整个历史上,南北对峙其实也是常态,诸如十六国东晋的时候、南北朝的时候、五代十国的时候、以及宋金对峙的时候,北方王朝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无法突破长江的情况并不少见。清灭南明是一波闪击战直接突破长江,但之后也耗费了数十年时间才统一。
窝阔台前期过于好大喜功,甚至兵分两路,一路远征东欧,一路打金、宋。1235年,窝阔台汗下令攻宋,蒙古数十万大军自东起淮河,西至巴蜀的战线上,对南宋发起全面进攻。但这次进攻准备不足,又毫无重点,结果被孟珙依托长江防线成功拖入拉锯战,激战六年,大小数十战,双方均伤亡惨重,暂且罢兵。
然后窝阔台一看打不动南方,又有点丧失了目标,后期沉迷于酒色之中,于是又浪费了好些年(1241年去世)。再然后蒙古经过了2次母后称制和当大汗2年就挂了的贵由,到1251年蒙哥才上位。蒙哥准备了几年后决心先打下四川,然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死于钓鱼城(1259年),于是宋朝终于凭借着钓鱼城守军的英勇跨过了300年大关(960-1260)。不过此时蒙古勉强也打下了蜀地大部分和大理,大体跟魏灭蜀同步(263年)。
再之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内战又耗费数年,1267年开始围襄阳,1273年城破。1274年元军攻下鄂州突破长江防线,开始最后一轮总攻,1275年破临安,然而之后扫清南方残余宋军又花4年(过程中世纪吧网友“王八”有过这么个感慨,宋朝真是啥都缺就不缺兵,动不动就几万人全军覆没然后还能接着打下去,换欧洲早就灭一国了)。最终撑到了1279年南宋抵抗才结束,于是宋朝最终延续了319年。
总结一下,宋朝建朝才224年时,“元太祖”就已经“起兵”了,但到建朝319年时才被元所灭,中间间隔95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