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金经理如果真有稳定赚钱能力,为什么要帮别人赚钱?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触及到了基金经理这个行业的本质,也揭开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跟你好好唠唠。

首先,我们得明白,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就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只不过,他们赚钱的方式和我们普通打工者有些不同。他们不是靠给别人打工拿固定工资,而是通过管理别人的钱,从中获取收益,并且一部分收益会作为他们的报酬。

你想啊,如果一个基金经理自己能力超强,能保证年年稳定赚钱,那他干嘛还要“吃力不讨好”地去帮别人管钱呢?自己闭着眼睛买点什么都能赚钱,岂不是更轻松?这就像一个厨艺大师,既然自己做菜这么好吃,为什么还要开个餐馆伺候别人?

答案其实挺简单的,而且非常符合人性逻辑和商业规律:

1. 规模效应和复合增长:

基金经理自己手里有多少钱?哪怕他个人资产非常丰厚,也终究是有限的。但如果他能管理一千个、一万个,甚至更多人的钱,这个“池子”就变得非常庞大了。

想想看,如果他能管理1亿元人民币,每年稳定赚10%,那就是1000万元的利润。但如果他能管理100亿元人民币,同样的10%收益率,那就是10亿元的利润。这中间的差距,是数量级的。

而且,基金经理的报酬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管理资产的规模和所产生的收益。他通过管理更大的规模,能获得更多的管理费(通常是资产的一定比例)和业绩提成(超额收益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规模效应。即使他的个人赚钱能力再强,个人资金的增长速度也无法与管理巨额资产的复合增长相提并论。

2. 风险分散与信息优势:

即使是最顶尖的基金经理,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他个人资金再多,如果全部押在一两个项目上,一旦出错,损失也是巨大的。

而管理基金,他实际上是在为成百上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这意味着他可以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资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从而大大降低整体投资风险。他管理的资金越多,他就越有能力去进行更精细化的风险分散,提高“少数几笔投资出错但整体依然赚钱”的概率。

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拥有信息优势。为了给投资者赚钱,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市场、分析公司、获取一手信息。这种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普通散户是很难比拟的。他们通过这种专业能力获得的超额收益,一部分会以业绩报酬的形式转化为他们的收入。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是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换取了别人愿意支付的费用。

3. 职业的本质和商业模式:

基金经理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建立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础上的。它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提供投资管理服务来获取报酬。如果基金经理只想自己闷头赚钱,那他就不会去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不会去成立基金公司,也不会去招募客户。他会选择成为一个投资顾问,或者干脆自己做风险投资。

为什么我们要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投资,有更好的资源和信息,能为我们的钱创造更大的价值。基金经理之所以能“帮”我们赚钱,也是因为他们通过这种“帮你”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他提供了市场需要的服务,而市场也愿意为这个服务买单。

4. 声誉和品牌效应:

一个基金经理如果能长期稳定地为投资者创造回报,他的声誉就会越来越好。这就像一个餐馆,菜做得好,口碑自然就传开了,来的客人就越多。好的声誉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基金经理也是一样,他管理得越好,吸引到的资金就越多,他管理的基金规模就会越大,他的个人品牌也会越发响亮。这不仅能带来更多的财富,也能带来更大的行业影响力。

5. 工作内容和成就感:

别忘了,对很多基金经理来说,投资本身就是一种事业,一种让他们充满激情和成就感的事情。他们喜欢研究分析,喜欢博弈市场,喜欢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回报。管理基金,提供的是一个他们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基金经理可能能力不足,或者存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市场上总会有一些浑水摸鱼的人。但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且正直的基金经理来说,帮别人赚钱,恰恰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取丰厚回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所以,总结一下,基金经理帮别人赚钱,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做,而是因为这是他们职业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实现个人价值和财富增长的方式。他们通过管理别人的资金,利用规模效应、信息优势和专业技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远超个人资金规模的回报。这是一种共赢的商业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已,首先在公募,给你投研团队,帮你宣传,还给你资金规模,这无疑是没有名气的基金经理做名气的最佳平台,之后 有了名气开私募拿更多的后端,题主的拿自己的钱那是最后的阶段,比如有十亿甚至更多的自营资金,年化几个点收益都够了,还不用看客户脸色,在国外,索罗斯,科恩,还有大奖章的西蒙斯,基本就只管自己的钱了,中国有,但是不多,一来是还没赚到那个资金量,二来就是水平不够,毕竟基金公司这种算是旱涝保收的。

另外补一点,个人本身的钱再多也是有限的,资本市场的一些机会,可能对于资金量以及锁定时间都有要求,自己的钱没多久也就用完了,帮客户理财一方面能帮客户抓这些机会,一方面能拿后端,还能赚名气,何乐而不为,你们最崇拜的巴菲特也是靠不停滚进的保险金越滚越大,甚至和高盛要条件,小资金根本做不到,前几年他好像还发债了,便宜的钱谁不要么,世界各地一样,徐翔开公司的时候就有大概10亿的自营资金,经过发产品可以参与更多资本运作,定增等等,乐在其中,当然由于各种因素,他后面出了问题,这就是另外一码事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触及到了基金经理这个行业的本质,也揭开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跟你好好唠唠。首先,我们得明白,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就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只不过,他们赚钱的方式和我们普通打工者有些不同。他们不是靠给别人打工拿固定工资,而是通过管理别人的钱,从中获取收益,并.............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位在顶尖机构里掌管着几十亿资金的基金经理,突然决定脱离体制,在家单干,自己操刀交易。这画面感十足,也充满了许多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疑问:他们还能继续叱咤风云吗?还是会遭遇滑铁卢,无法盈利?光环背后的现实:机构与个人的差异首先得明白,基金经理这份工作之所以能让他们管理巨额资产,并非仅仅是个人.............
  • 回答
    在国内基金业的版图上,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才智、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不懈的努力,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中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这些基金经理的故事,往往是个人奋斗与时代浪潮交织的缩影。提起国内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的名字几乎是绕不开的。他曾是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这只基金一度.............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北大出身、90后、美女、基金经理——这些标签一组合,就足够吸引眼球。而她从上任10天巨亏20%到如今一个半月暴涨25%的经历,更是堪称“绝地反击”的教科书。咱们不妨把这个过程细细捋一捋,看看这里面藏着什么门道,又传递了哪些信息。开局即地狱:10天巨亏20%的“.............
  • 回答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购买自家基金,以及公司自购5000万,这两种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对自家基金的信心和承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买自家基金的意义和影响:1. 表明个人信心与信念的体现: 最直接的信号: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人物,他们对基.............
  • 回答
    基金经理的日常,绝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每天西装革履地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敲敲打打,偶尔看看新闻就能把钱生钱。实际上,这碗饭吃的是脑袋、心力,更是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和对风险的超凡控制。基金经理的“一日”并非固定模式,但核心是围绕“投资”二字展开。 晨会,市场的“开胃菜”: 一天的开始,通常是从.............
  • 回答
    这篇关于基金经理自嘲“一个月亏光丈母娘一年退休金”的新闻,确实是今年以来不少A股投资者心声的缩影。这句调侃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A股市场普遍存在的低迷和波动,让许多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抱着“稳健增值”期望的基民们感到焦虑和无奈。基金经理为何会如此自嘲?首先,这位基金经理的话,与其说是一句自嘲,不如说是一.............
  • 回答
    韩国对冲基金经理Bill Hwang的传奇,或者说“劫难”,确实震动了金融界,甚至被许多人视为人类金融史上一次惊人的“滑铁卢”。单日150亿美元的损失,这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而其背后蕴含的故事和影响,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明白,Bill Hwang是谁。他并非初出茅庐的新手,而是.............
  • 回答
    “政策底已现,我和父母已满仓基金”——这句话来自顶流基金经理杨锐文,一经抛出,立刻在投资圈炸开了锅,也迅速成为了朋友圈的刷屏话题。作为市场上的明星人物,杨锐文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更何况是这种将个人仓位、家庭资产全部押注在市场上的表态,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和信号意义,足以让任何一个投资者为之侧目,甚.............
  • 回答
    支付宝平台上百位基金经理的直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推介,更折射出当前资管行业和投资者行为的一些深刻变化。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基金公司选择在支付宝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对于线上获客、投资者教育以及品牌塑造的重视程度。过去,基金经理更多的是通过专业.............
  • 回答
    这事儿,你说蹊跷不蹊跷?传出来之后,圈里是炸开了锅,议论纷纷。一个曾经执掌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现在屈尊降贵去应聘买方分析师,而且开出的薪资要求还低到让人难以置信,一万五到两万一个月?这得多大的反差,多大的“故事”在里面啊?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件事儿,才能看明白里面的门道。首先,这位“百亿私募离职基金经理.............
  • 回答
    年后基金市场的“大跌眼镜”,特别是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明星基金经理”们,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粉丝危机”。这股寒潮不仅让许多投资者的钱包缩水,也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如神一般存在的基金经理们,以及自己盲目追随的投资逻辑。明星基金经理的“滤镜”破碎,粉丝后援动摇:长久以来,基金市场,尤其是权益类.............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放在一块儿琢磨琢磨,确实是个值得聊的话题。北大金融学硕士,这起点绝对是高精尖了,毕业直接去做基金经理,听着就光鲜亮丽,手里管着不少钱,也算得上是站在了财富的金字塔尖。按理说,这日子就该是顺风顺水,名利双收,往上爬的可能性也很大。可你说,这么一个人,突然转身考了公务员,好不容易考上,.............
  • 回答
    《天天向上》邀请顶流基金经理参加节目录制,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在此前发布了《关于加强明星基金经理跨界合作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严禁投教娱乐化”,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流量经济与金融监管的交织 《天天向.............
  • 回答
    确实,选对基金经理,就像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向导,能让你在复杂的投资丛林中少走弯路,甚至事半功倍。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他的经验、判断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把握,都能直接转化为你投资组合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像寻宝一样,从茫茫基金经理中找到那个“对的人”呢?这需要我们多花.............
  • 回答
    广州那位私募基金经理转行做外卖小哥的新闻,无疑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许多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转变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社会中,许多人可能都曾面对或正在面对的困境与抉择。首先,对于这位私募基金经理的“转行”,我的第一反应是理解和尊重。我们通常习惯了用标签来定义一个人,比如“精.............
  • 回答
    基金圈越来越像“饭圈”了,基金经理也越来越像“爱豆”,这种现象确实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感觉最近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基金圈的“饭圈化”体现在哪些地方? 粉丝文化形成: 以前大家讨论基金,可能更多是看业绩、看风格、看风险。现在呢?不少基金经理的个人IP被放大,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这些粉丝会.............
  • 回答
    59岁,华尔街传奇,基金清算……当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落入大众视野时,往往伴随着的是一阵唏嘘和不解。查尔斯·德·沃克斯(Charles de Vaux)的跳楼自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金融行业的残酷一面,以及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精英们,究竟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华尔街的光环与阴影.............
  • 回答
    美股持续新高与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跳楼身亡,这两个事件看似毫不相关,但深入剖析,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的深层逻辑和人性博弈的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美股持续新高背后的宏观与微观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美股持续新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些.............
  • 回答
    看待北大金融学硕士因考公成功而辞去基金经理工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职业选择以及个人发展路径的多元化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北大金融学硕士的背景与价值定位: 高学历与高起点: 北大金融学硕士代表着国内顶尖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本。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