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 200 万买自家基金,公司自购 5000 万,如何看待这一操作?

回答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购买自家基金,以及公司自购5000万,这两种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对自家基金的信心和承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买自家基金的意义和影响:

1. 表明个人信心与信念的体现:
最直接的信号: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人物,他们对基金的投资策略、持仓情况、未来走势有着最深刻的理解。基金经理个人拿出真金白银购买自家基金,是他们对自身判断和基金未来表现最直接、最有力的肯定。这表明他们不仅仅是在为客户管理资产,更是把自己的财富也投入到了同一个池子里。
“以身作则”的精神: 这种行为传递出一种“与投资者共进退”的姿态。基金经理自己的钱也和投资者的钱一样,经受着市场的考验。这能有效增强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基金经理是在为他们真正地“用心”管理。
增强投资者信心: 市场上有许多投资者会关注基金经理的动向,尤其是他们的个人操作。当他们看到基金经理自己也买入基金,会觉得“基金经理都敢买,说明他认为这只基金有潜力”,从而打消疑虑,增加投资意愿。
风险共担的承诺: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风险共担的承诺。如果基金表现不佳,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也会遭受损失。这种行为表明他愿意与投资者一起承担可能的风险。

2. 对基金净值和业绩的潜在影响:
市场心理影响: 虽然200万对于管理规模庞大的基金来说是相对较小的金额,但在心理层面上的影响可能大于实际的资金量。这会成为媒体报道和投资者讨论的焦点,可能带来一定的“关注效应”,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
小幅拉抬的可能性: 在某些极端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基金经理的个人购买行为恰逢市场底部,并且有其他积极因素配合,这笔资金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稳定或小幅拉抬基金净值,但这种效应通常是有限的。

3. 行业内的惯例与合规性:
常见但并非普遍: 在基金行业,基金经理个人持有自家基金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现象,很多基金公司鼓励或允许(在合规前提下)基金经理进行此类投资。这被视为一种促进基金经理长期稳定管理的激励机制。
合规性是前提: 这种操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合规规定。例如,基金经理在进行个人投资前可能需要向公司报备,并可能存在一定的持有期限制,以避免内幕交易或利益冲突。

二、 公司自购5000万的意义和影响:

1. 公司信心的集中体现:
机构的集体承诺: 公司自购是基金公司(作为机构)对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发出的更强烈的信心信号。这代表着公司管理层、股东以及整体战略方向对该基金的认可和看好。
作为股东利益的考量: 基金公司本身也是基金的股东或管理人,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也是为了获得潜在的投资回报,这与其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紧密相关。公司自购可以被视为一种投资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对基金整体表现的看好: 5000万的规模比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的200万要大得多,这表明公司并非仅仅是“表态”,而是有实质性的资金投入,预示着公司对该基金未来业绩有更长期的期望。

2. 多重积极信号叠加:
双重保险效应: 当基金经理个人和公司都进行大额自购时,这种信号的叠加效应会更显著。它不仅传达了基金经理的个人判断,也强化了公司的机构性支持。
“为投资者负责”的承诺: 公司自购可以被视为一种“为投资者负责”的承诺。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所管理的基金中,意味着公司也将承担与投资者相同的风险,这会极大地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自购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手段。它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该基金,从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募集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3. 对基金的实际影响:
资金的稳定器: 5000万的资金注入,对于任何规模的基金而言,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资金补充,可能有助于稳定基金的规模,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能起到一定的“稳定器”作用。
潜在业绩的提振: 更大的资金量和更集中的关注,理论上可以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充裕的操作空间,也可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投资机会,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基金的整体业绩。当然,这并非绝对,最终业绩仍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规模效应和申赎管理: 如果基金规模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带来管理挑战。公司自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基金达到一个更理想的规模区间,有利于优化基金的交易成本和换手率。

三、 如何看待这一操作的整体影响和潜在风险:

积极方面:

强大的信心信号: 这是最核心的解读。基金经理和公司同时进行大量自购,是对自家产品极度自信的表现。
增强投资者信任: 这种“以身作则”和“机构背书”的行为,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者对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信任度,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感。
市场吸引力提升: 有助于吸引更多关注,可能带来规模增长和更多优质投资者。
潜在业绩驱动: 公司和经理的投入,意味着他们会更积极地管理基金,寻求更好的业绩。

潜在风险或需要警惕的地方:

“表演”的可能性(极小但存在): 尽管非常罕见,但理论上不能完全排除这是为了制造市场情绪而进行的“表演”。然而,基金经理个人真金白银的投入,以及公司层面的巨额资金投入,这种表演成本太高,风险也大,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应如此解读。
过度承诺与风险暴露: 基金经理和公司都将自己的资金投入进去,如果基金最终表现不佳,他们的损失也会很大。这当然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也要理性看待,不要因为这个操作就盲目追高。
投资决策的独立性: 公司自购可能会影响公司层面的投资决策,尽管其本意是看好,但也要确保决策的独立性,不受短期市场情绪或自身资金压力影响。
投资机会的集中性: 如果公司和基金经理都高度看好某一个方向,可能会导致投资机会的过度集中,增加了非系统性风险。

总结: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购买自家基金,以及公司自购5000万,是极其正面且重要的信号。

葛兰的200万是个人信念和责任感的体现,是“船长自己也在船上”的生动写照,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个体信任。
公司的5000万是机构层面的集体承诺,是公司实力和对自家产品长期价值的认可,是更宏观层面的背书,表明公司愿意与投资者共享未来增长的果实,也承担共同的风险。

这种操作通常被认为是基金管理团队对产品实力和未来表现有高度信心的表现,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可以重点参考的积极因素。它传递出一种“我们与您一起成长”的承诺,对于构建长期的投资者关系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结合基金的过往业绩、投资策略、市场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土豪带头出钱,老百姓后面跟捐,事成之后土豪的钱如数退还,老百姓的钱大家拿来平分。

user avatar

200万对于葛兰来说相当于普通人吃顿海底捞的钱。

葛兰最开始是在2020年上半年买入了自己的基金,不过只有区区500W份额。按当时每份额2.9计算,总共持有大约1500W。

然后有意思的是葛兰在2021年上半年清仓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葛兰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基金。

上次买1500W,然后2021年全抛了,现在被骂惨了,坐不住了,买个200W 意思意思一下。

这就好比一个开餐馆的,不敢在自家餐馆吃饭。一个厨师,嫌弃自己做的菜难吃。

我们来看葛兰的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A,这是一个纯医疗类的基金。截止2022年1月24日,基金的单位净值为2.807,累计净值为2.945,如图。

而这只基金曾经的净值最高的时候达到过4.2左右

如今,半年左右的时间,回撤幅度差不多达到了36%,这回撤幅度确实很大。再来看一下这个基金的持仓,如图

截止2021年12月31日,该基金整体持仓为56%,差不多半仓多一点。可以看到持仓占比前三的为:药明康德、爱尔眼科以及凯莱英。

先来看前两个所占权重比较大,市值也比较大的持仓股票

可以清晰看到,K线的最高点基本在2021年6月份,基本与基金走势图的高点,高度重合。所以,在持仓不发生太大变动的情况下,这些股票未来的走势将决定基金的走势。

而我们回顾医疗整体这一波的下跌,主要是国家政策在其中主导,比如去年医药上的集中采购,互联网的反垄断等,都可以发现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也就是共同富裕。

而2022年共同富裕的纲领性的文件可能会在两会后提出,这个文件将影响很多产业未来10-20年的走向。从产业上来看,高端制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是国家鼓励的方向,不会被打压。

而互联网等巨头将会被限制扩张,避免形成垄断的格局,不利于经济长远健康发展。而与人们生活息息,尤其与生育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将会逐渐体现公共服务属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利润来说,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压缩,医疗类似前些年赚钱很容易的时期,估计会很难再现。

所以,在没有一种宏观趋势判断的情况下,看到医疗基金跌这么多,很多基民认为出现了机会,再加上一些大V和销售再一推波助澜,基民更加涌入,期待以后基金净值再回到高点或创新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内在的逻辑已经变化,不能简单的刻舟求剑,认为跌了迟早能涨回来,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其内在的逻辑。

当然,葛兰女神可以通过自己对其中一些公司精湛的研究,能够找到有alpha的公司,让基金净值增加,但对于这上千亿的基金体量,以目前我国的发展程度,更重要的应该是找行业的beta。

而现在有更好的赛道,比如新能源等,为什么非得要选医疗,虽然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但医保出钱的还是国家,而国家现在的打算是要控制这个蛋糕,而且要重新分配蛋糕,所以最好还是等政策出来为好。

欢迎关注 @爱财老猫 ,2022年一起吃鱼。马上春节假期了,提前祝大家虎年大发,福虎生财!

user avatar

玩过德州扑克吧?

有一个人说,他只玩一种类型的底牌。

他对这种类型的底牌特别擅长,胜率估得极准。

别的底牌不管大小,因为不会玩,所以都不玩。

你觉得他有可能赚钱吗?

当然有。


但如果有一个赌场规定,

一个人每十把牌最多只能弃四把……

这个人还是只玩一种类型的底牌,你还觉得他能赚钱吗……


这个人就是……。

你们飞苍蝇的居然敢飞这种主动型基金……

那种她擅长的类型连续不出股灾的时候,

她跑都没地方跑。

敢玩这种,你们真行。

我国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购买自家基金,以及公司自购5000万,这两种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对自家基金的信心和承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200万买自家基金的意义和影响:1. 表明个人信心与信念的体现: 最直接的信号: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人物,他们对基.............
  • 回答
    评价张坤、葛兰、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在这波大跌中亏损20%是否“言过其实”,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定论。这涉及到对基金经理能力、市场周期、投资策略、投资者预期等多个层面的理解。一、 市场环境与“亏损20%”的客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在熊市或大幅回调的市场中,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触及到了基金经理这个行业的本质,也揭开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跟你好好唠唠。首先,我们得明白,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就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只不过,他们赚钱的方式和我们普通打工者有些不同。他们不是靠给别人打工拿固定工资,而是通过管理别人的钱,从中获取收益,并.............
  • 回答
    基金经理的日常,绝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每天西装革履地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敲敲打打,偶尔看看新闻就能把钱生钱。实际上,这碗饭吃的是脑袋、心力,更是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和对风险的超凡控制。基金经理的“一日”并非固定模式,但核心是围绕“投资”二字展开。 晨会,市场的“开胃菜”: 一天的开始,通常是从.............
  • 回答
    这篇关于基金经理自嘲“一个月亏光丈母娘一年退休金”的新闻,确实是今年以来不少A股投资者心声的缩影。这句调侃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A股市场普遍存在的低迷和波动,让许多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抱着“稳健增值”期望的基民们感到焦虑和无奈。基金经理为何会如此自嘲?首先,这位基金经理的话,与其说是一句自嘲,不如说是一.............
  • 回答
    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知名私募基金经理高杉在夜跑途中不幸失踪,警方今日确认其已离世。这无疑是在金融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作为一名身居高位的私募基金经理,高杉的失踪和死亡绝非简单的个人意外。他的身份本身就意味着他背后牵扯着庞大的资产、复杂的利益链条以及无数双审视的目光。因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对投资回报、风险、能力和市场认知的多重差异。基金经理稳定年化收益10%被认为是“牛逼”,而普通股民觉得“太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 理解“稳定”与“不稳定性” 1. 基金经理的“稳定”:战胜市场平均,穿越周期 基准比较: 基金经理的业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的核心,以及它与投资研究和交易之间的微妙关系。要说为什么基金经理“大多”研究员出身,而不是交易员,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招聘偏好,更是这个行业运作逻辑的体现。核心原因:基金经理的核心职责是“选股”和“管理风险”,而研究是构建稳健投资组合的基础。让.............
  • 回答
    刘彦春,这位在公募基金圈子里备受关注的名字,其管理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非如某些“明星基金经理”那般动辄二三十个点,而是稳定地徘徊在10%左右。这究竟是“平庸”的体现,还是“稳健”的证明?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才能看得更透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10%的年化收益率,在绝大多数市场环境下.............
  • 回答
    得知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蔡向阳先生不幸辞世,年仅 41 岁,这无疑是基金行业的巨大损失,也让我们对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的压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很多朋友可能对基金经理的工作日常充满好奇,认为他们掌控着巨额资金,光鲜亮丽,但背后隐藏的压力,往往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蔡向阳先生的离世,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具体原.............
  • 回答
    “90后美女基金经理上任10天亏损20%”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许多与投资、市场、年轻一代职业能力以及公众舆论相关的话题。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事件:一、 事件本身:短期业绩的残酷性与市场的复杂性 10天亏损20%的背后: 对于任何基金经理来说,短时间内出现如此.............
  • 回答
    公募基金经理进行老鼠仓行为,是指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的市场信息,在基金建仓或操作前,先利用个人资金或通过他人账户买入或卖出相关证券,待基金进行相应操作后,再通过买卖来获利的非法行为。至于公募基金经理做老鼠仓是否是普遍行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
  • 回答
    支付宝平台上百位基金经理的直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推介,更折射出当前资管行业和投资者行为的一些深刻变化。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基金公司选择在支付宝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对于线上获客、投资者教育以及品牌塑造的重视程度。过去,基金经理更多的是通过专业.............
  • 回答
    韩国对冲基金经理Bill Hwang的传奇,或者说“劫难”,确实震动了金融界,甚至被许多人视为人类金融史上一次惊人的“滑铁卢”。单日150亿美元的损失,这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而其背后蕴含的故事和影响,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明白,Bill Hwang是谁。他并非初出茅庐的新手,而是.............
  • 回答
    在中国基金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严谨的投资策略和卓越的业绩,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要说“最牛”,这是一个动态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因为市场瞬息万变,业绩的持续性是衡量一位基金经理真正实力的关键。不过,纵观过往,有几位基金经理的名字几乎是绕不过去.............
  • 回答
    “政策底已现,我和父母已满仓基金”——这句话来自顶流基金经理杨锐文,一经抛出,立刻在投资圈炸开了锅,也迅速成为了朋友圈的刷屏话题。作为市场上的明星人物,杨锐文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更何况是这种将个人仓位、家庭资产全部押注在市场上的表态,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和信号意义,足以让任何一个投资者为之侧目,甚.............
  • 回答
    在选择基金经理时,我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在市场波动中能展现出韧性,并且拥有清晰、可执行投资策略的人。与其罗列名字,不如分享一下我观察和评估基金经理时会关注的几个特质,以及他们可能如何体现在他们的投资行为中:首先,深刻的市场理解和前瞻性是关键。好的基金经理不仅仅是根据眼前的市场行情做决策,他们会深入研究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金融行业中一个核心的职业选择问题。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们之所以选择为他人管理资产,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打理自己的财富,背后其实有着多重、且环环相扣的原因。这不仅仅是关于“打工”与“自己做”的简单二选一,而是涉及到专业技能的运用、规模效应的考量、风险的控制、职业声誉的建立以及更广阔.............
  • 回答
    确实,选对基金经理,就像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向导,能让你在复杂的投资丛林中少走弯路,甚至事半功倍。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一个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他的经验、判断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把握,都能直接转化为你投资组合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像寻宝一样,从茫茫基金经理中找到那个“对的人”呢?这需要我们多花.............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放在一块儿琢磨琢磨,确实是个值得聊的话题。北大金融学硕士,这起点绝对是高精尖了,毕业直接去做基金经理,听着就光鲜亮丽,手里管着不少钱,也算得上是站在了财富的金字塔尖。按理说,这日子就该是顺风顺水,名利双收,往上爬的可能性也很大。可你说,这么一个人,突然转身考了公务员,好不容易考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