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舵主,初中拿着父母给的几万元入市,高中就在股市里赚了几千万,随后高中停学,全职交易。
赵一万,受到总舵主事迹的鼓舞,用10万元本金在家交易,8年后在股市里赚了10亿,留下了,八年一万倍的传奇。
他们后来如何呢。总舵主在资金越做越大后,依然追求高收益,自己开私募做基金经理,最后锒铛入狱,在股市里赚来的几百亿,也灰飞烟灭。
赵一万,成名多年,依然选择单干。问遍了基金分销渠道,也从未听说他发行过基金产品。赵一万管理的资金量,据游资圈的人说,还不如某90后美女公募基金经理。
由此可见:在家交易者与基金经理,是两个不同的科技树。科技树迥异的原因是,金融交易的“不可能三角”。
什么是金融交易的“不可能三角”
金融交易的“不可能三角”是指:长期有效性、高收益风险比、高资金容量,三者不可兼得。具体来说,长期有效性是指,某种交易方法,可以在长期持续赚钱,而不是仅仅用了几个月或者几年就失效了。高收益风险比,指的是,赚钱的时候收益高,亏钱的时候回撤小,资金曲线能够平稳向上。高资金容量,指的是,某种交易方法,最多可以管理多少资金,高频交易能管理的资金就非常有限,而价值投资可以管理非常多的资金。
不可能三角,在量化业界流传很广,但其实,主观交易策略也同样适用。为何三者不可兼得,原因简单粗暴:如果三者兼得,全世界所有的钱都被你赚走了。而根据物理学上的熵增定律,熵增到极限,就意味着混乱与毁灭。因此,一定会有一股熵减的力量,将这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恢复到均衡,这种力量就是“不可能三角”的由来。
科技树的选择,就是对“不可能三角”的取舍
基金经理与在家交易者,对“不可能三角”的取舍是不同的,修炼的是完全迥异的科技树。基金经理一定要保证,他的策略,具有很大的资金容量,这样才可以尽可能多的管理他人的资金。那么基金经理就只能舍弃另外两个角,或者舍弃策略的长期有效性,或者舍弃高收益风险比。
对于量化基金经理来说,他追求的是,高资金容量 + 高收益风险比,舍弃的是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只有在历史回测中,资金曲线平稳向上的策略,才会投入实盘使用,极少看到某个量化基金经理会使用历史回测时,资金曲线就回撤很大的策略。根据不可能三角,量化基金经理使用的策略,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失效了就要换新的策略,量化基金经理通过不断的研发新策略,将新策略替换老的失效策略,来达到持续良好的实盘业绩。
对于主观基本面分析的基金经理来说,他追求的是,高资金容量 + 策略长期有效性,舍弃的是策略的高收益风险比。一个成熟的主观基本面分析者,依托信息优势以及特定行业分析框架来盈利,策略的长期有效性是有保证的,但是不一定能做出比较稳定的资金曲线,主观基金经理常常会经历比较大的回撤。
再看在家交易者。在家交易者,往往舍弃"高资金容量”,追求“长期有效性 + 高收益风险比”。毕竟在家交易者起步资金很小,没有必要一开始就研发能管理几十亿的策略,能把自己的几万元打理好也就不错了。同时,在家交易者因为本金很小,如果像基金经理一样长期来看每年赚10%-15%,似乎对生活也不会有太多改变。因此在家交易者往往追逐“高收益”。至于长期有效性,只要是主观交易者,都会追求长期有效性,只有量化交易者才会不断的更新策略。
不信邪的是总舵主,在资金量很大后,依然希望高收益,“不可能三角”,三个角他都要,最终入狱,熵增到极限后毁灭。而赵一万就很精明,把交易资金控制在一定规模内,赚到钱了就取出来,如今依然很好的活跃在股市中。
如果基金经理在家交易会如何,大概率也能赚一些小钱,但是,一定非常不经济。基金经理的策略,是管理大资金的,年化收益长期来看大约10%-15%。如果基金经理回家自己做交易,每年的收益金额,大概率低于做基金经理的工资和奖金。我知道某头部私募基金,挖了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年薪给了1000多万,如果这位基金经理自己在家交易,要拿到每年1000多万的收益,他得有1亿的自有本金,还得冒着亏损的风险,相比之下,选择做基金经理而不是在家交易,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普通个人投资者,如何选择科技树
普通人对待股市,要有一颗平常心,股市并不是财务自由,发家致富的地方,股市只是让你略微抵抗一些通胀,能获得比银行理财高一点点的收益的地方。所以普通人,还是要用普通的方法,在股市里盈利。跟随货币的潮汐,在低估值的位置,选择优质公司,并在货币涨潮的阶段坚定持有,在货币退潮、估值高企的阶段坚定退出。普通人要向基金经理学习,不要向“在家交易者”学习。
总舵主、赵一万这样的传奇,一定有他们独到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绝不会公开于网络,绝不会公开于课程。如果普通人追求找寻这样的方法,追求在股市暴富,那只能遇到骗子。
但是基金经理的方法,是系统的,可学的。宏观经济、货币机制、财政政策、企业财务、估值建模、产业分析,风险控制,行为金融,都有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普通人学会了这样的方法,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长期看,做到年化收益率10%以上,也并非难事。而这样科学系统的方法论,就在被誉为“金融第一考”的CFA教材中,以下是免费资料。
更多了解CFA和金融职场,可移步答主的以下回答:
有天量的韭菜给基金经理送管理费,基金经理躺着都能挣钱,开赌场的人脑子有病才亲自下场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