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量刑后被害人因为病情恶化死亡的还会追加量刑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法律的适用和证据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被害人因病情恶化死亡,并且死亡与之前的故意伤害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那么施暴者很可能会被追加量刑,甚至可能构成更严重的罪名。

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况:

1. 基础罪名和量刑:

首先,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判决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这意味着在之前的审判中,已经认定了他实施了伤害行为,并且该行为导致了被害人出现重伤的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量刑会根据伤害程度、动机、认罪态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2. 死亡结果的出现:

现在,被害人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这里的关键在于“病情恶化”是否与之前的伤害行为有直接的、可证明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认定: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难确定的部分。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是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并且没有其他的足以阻断这种因果关系的原因存在。
直接原因: 如果被害人的死亡是之前伤害行为直接、必然的后果,例如伤口感染导致败血症死亡,或者内脏损伤严重到无法挽救,那么因果关系就非常明确。
间接原因: 如果伤害行为导致了身体机能的严重损害,进而使得被害人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因为身体原有的基础疾病或并发症而死亡,这种情况下因果关系可能变得复杂。但如果伤害行为显著加剧了基础疾病的发展,或者使得原本可以控制的病情变得无法控制,导致死亡,那么依然可以认定存在因果关系。
隔断因果关系的原因: 如果被害人的死亡是由于医生的严重误诊、用药不当,或者被害人自身极不负责任的治疗行为(例如拒绝治疗、自行停药等),并且这些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足以完全阻断之前伤害行为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施暴者可能就不需要为被害人的死亡承担直接的刑事责任。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通常医疗行为的介入是为了救治,如果医生已经尽力,并且死亡是由于病情本身发展的不可控性,伤害行为的痕迹依然可能存在。

3. 追加量刑的可能性:

一旦能够认定被害人的死亡与之前的故意伤害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那么施暴者的量刑就可能发生变化:

构成新的、更严重的罪名: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这是最可能发生的情形。如果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根本原因,那么施暴者可能不再仅仅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而是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转化犯(非常罕见但理论上存在): 在某些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如果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被害人意外死亡,并且该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伤害意图)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法律上可能会出现转化犯的讨论,但对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一般直接认定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在原罪名基础上加重处罚:
即使法律上不直接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但如果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比之前认定的“重伤”更为严重,法院在量刑时也会考虑这一死亡结果,并可能在“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法定刑幅度内,大幅度提高刑罚。这属于对犯罪情节的加重考量。

4. 刑事程序的启动:

重新侦查和起诉: 一旦出现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公安机关会介入,重新进行调查。如果初步证据显示死亡与伤害行为有关,可能会撤销原有的起诉,转而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罪名重新侦查、起诉。
新的审判: 如果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将对此案进行新的审理。审理过程中,会围绕因果关系、死亡原因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证据交换,包括但不限于:
尸检报告: 这是关键证据,会详细说明死亡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与外伤的关联性。
医疗记录: 详细记载被害人的治疗过程、病情变化、医生的诊断意见等。
专家证人证言: 医疗专家会对尸检结果、病例记录等进行专业分析,解释病情恶化与伤害之间的关系。
其他证据: 如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都可能用于佐证或反驳因果关系。

5. 关键判断依据:

司法鉴定意见: 尤其是法医学鉴定意见,是判断死亡原因与伤害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最重要的依据。
法律解释: 法律上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会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即“优势证据”原则,即证据的充分性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

总结来说,如果被害人死亡的发生,不是由于全新的、与伤害行为完全无关的突发事件,而是由于之前故意伤害行为所造成的身体创伤、病情恶化,或者对身体机能的损害,即使经过治疗,死亡结果最终还是由伤害行为引发的,那么施暴者很有可能被追加量刑。

具体是否会追加量刑,以及如何追加,取决于司法机关对上述因果关系、死亡原因等一系列事实的认定。这需要一个严谨、细致的证据审查和法律判断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事实和证据来决定。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遇到了类似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已受刑事审判—被害人病情恶化死亡

题目描述的属于这种情况。

简单地说,这种情况下,

  • 如果案件已经生效,则属于“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需要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判决
  • 如果案件处于上诉的二审期间,则属于“原判认定事实不清”,可直接发回重审

然后,通过检察院变更起诉新的事实(把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变更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作出新的判决。


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在现实的案件中,就需要用证据来证明,最重要的是证明因果关系(是否伤害行为导致死亡)。

这又可以分不同的情况:

1、伤害“致人重伤——死亡” 的间隔很短

常见的例子是:送医院持续治疗后,最终死亡。

致人死亡的案件,除非家属反对,否则公安机关都会做一个死因鉴定。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只要有死因鉴定,就足以确定“伤害—死亡”的因果关系,除非还能出现反证。反证的情况是,死者自身有高血压之类的疾病,因伤势而共同作用导致死亡。

另外就是,在实践中,如果处于持续治疗状态,通常都要等伤情稳定以后才会作伤情鉴定(除非是特殊案件非要急着马上处理),从案件发生到最终审判,视被害人的伤情,司法程序可以等上一年多的时间,所以也很少出现判决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之后,被害人又死亡的情况。


2、伤害“致人重伤——死亡”间隔较长,但处于持续治疗

这种情况下需要审查死亡原因是否伤势恶化所致。

常见的例子是:被害人被打成植物人,在医院持续躺了几年之后死亡。

这种情况下,除了死因鉴定,往往还需要做因果关系的鉴定。

但是现实的矛盾是,公安机关或者被害人一方往往认为有死因鉴定就足够(因为被害人一直处于持续治疗中,满足条件上的因果关系),但辩方却认为证据不足,所以非常有得吵。


3、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有间隔,且中断治疗

这种情况下,不仅要作死因鉴定,还要做因果关系的鉴定,而且还未必足以证明。

因为中断治疗之后,可能出现各种意外,很难完全排除合理怀疑。

常见的例子是:交通肇事后,伤者被送医院治疗几天后,家属放弃治疗,趁着有气把人带回家,伤者死在家里。

如果在医院就几乎没救的还好说,但如果中间再隔上几天甚至十几天,取证工作就很困难了。能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法律的适用和证据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被害人因病情恶化死亡,并且死亡与之前的故意伤害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那么施暴者很可能会被追加量刑,甚至可能构成更严重的罪名。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况:1. 基础罪名和量刑:首先,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判决故意伤害致.............
  • 回答
    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用“破坏财产”或者“故意伤害”来套。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把各种可能性都捋清楚了。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仿生腿”到底是个啥。如果这个仿生腿,它属于医疗器械,并且是安装在人身上的,与人体的生理机能紧密结合,那么它的性质就比较特殊了。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像.............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听了心头火起!西安一辆小轿车,仗着自己是四轮儿,明目张胆地就那么一头撞向了骑摩托车的小伙子,结果人家小伙子腿都撞骨折了。更可气的是,报警之后,那肇事司机非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摆出一副“你能把我怎么着”的嘴脸,对着人家伤得不轻的骑手吼:“你叫你叫赶紧叫!”这态度,简直恶劣到家了,比街头.............
  • 回答
    吸毒致幻是否构成故意杀人,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的问题。简单来说,吸毒致幻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一个人被判故意杀人,而是当吸毒者在致幻状态下,其行为符合了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时,才会被判定为故意杀人。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和分析维度:1. 故意杀人的法律构成要.............
  • 回答
    比亚迪碰撞大众致翻车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讨论,其中关于“比亚迪设陷阱故意撞大众”的说法,虽然在主流调查和官方声明中没有得到证实,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一些人为何会产生这种联想,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请注意,以下描述是基于网络公开信息和一些目.............
  • 回答
    关于江苏南通城管“拎摔老人”事件的处理结果,即对涉事城管人员予以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商榷但也能理解的初步处理。要详细来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这个决定,并探讨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局限性。首先,从定性和处罚力度来看: 定性为“故意伤害”: 这是关键所在。警方将其定.............
  • 回答
    在《赛博朋克 2077》的世界观里,对他人义肢的破坏,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更偏向于故意伤害,同时伴随着严重的毁坏财物性质。这二者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紧密相连,并且在游戏设定下,对义肢的伤害会引发更复杂和严重的后果。首先,我们得理解义肢在《赛博朋克 2077》的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夜之城,义体植入早已.............
  • 回答
    关于宁夏大学党委宣传部对17级新生群中故意伤害言论的处理方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件的背景和具体情况。 17级新生群,顾名思义,是宁夏大学面向当年入学的17级新生建立的交流平台。这类群组通常是学校为了方便新生熟悉校园、了解.............
  • 回答
    樊一良律师因在看守所会见当事人时,因排队问题与他人发生口角,进而演变成肢体冲突,最终被判处故意伤害罪,并因此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这件事,从多个层面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律师在履行职责时,也同样是公民,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即使他们是法律的维护者,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看守所.............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焦作,一个17岁的男孩,挺身而出,去救一个被欺负的女孩,结果自己反而被抓了,还扣上了个“故意伤害”的帽子,羁押起来。说实话,听着就让人挺憋屈的,也挺让人心疼的。咱们来捋一捋,这事儿为啥会闹到这个地步,以及背后的一些东西。首先,得说这个男孩,叫他小陈吧。17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但也还.............
  • 回答
    巷口的惊魂:一起引发争议的“反杀”案深度解读在那个本应宁静的夜晚,一声声沉闷的砸门声,撕裂了城市的安宁,也点燃了一场关于正当防卫边界的激烈争论。唐雪,这个普通的名字,在“持刀砸门被反杀”的事件中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围绕在她身上的,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的复杂标签。要厘清这起案件.............
  • 回答
    故意把游戏难度设计得很高,以此来营造玩家通关后的成就感,这种设计理念究竟是高明还是拙劣?这个问题啊,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里面门道可多了。先说为什么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拙劣”的设计。最直接的抱怨,大概就是 “折磨玩家”。想象一下,辛辛苦苦打了几个小时,就为了某个刁钻的跳跃点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法律中一个相当微妙的领域,那就是“安全保障义务”在“自助行为”或“自陷风险”情境下的适用范围。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自己找麻烦,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时,其他人(尤其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一方)还有没有责任。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安全保障义务”和“自陷风险”这两个概念,然后.............
  • 回答
    “故意毁坏财物罪”为何不触及“自己的东西”?很多人在接触法律条文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故意毁坏财物罪”为什么只针对“他人”的财物,而不包括“自己的财物”?这似乎有点反直觉,毕竟毁坏自己的东西,不是也造成了“毁坏财物”这个客观事实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法律的本质和逻辑,以及“故意毁坏财物.............
  • 回答
    这种行为极其恶劣,性质严重,触犯了法律的底线,并且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窃取病人的救命钱,不仅仅是盗窃,更是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行为定性与罪名首先,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构成盗窃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明确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关键看你怎么想,以及你跟你这位朋友的关系到什么程度了。我给你掰扯掰扯,看能不能帮你理出个头绪。首先,这事儿让你不舒服,这很正常。你把你特别喜欢的角色、可能在你心里有点儿特别意义的角色,跟一些成年内容联系起来,而且是通过一个朋友的嘴说出来的,这感觉确实有点儿怪怪的,甚至.............
  • 回答
    医生写病历和处方,字迹潦草,让病人看不懂,这在过去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上流传着各种猜测,其中“为了不让病人知道开的什么药从而乱收费”的说法也确实有人提出过。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以及这种说法是否有其合理性。为什么医生字迹会很潦草?首先,我们要承认,医生的工作强度和.............
  • 回答
    关于蒙古国草原火灾以及为何不直接惩罚蒙古国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法律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惩罚”二字就能轻易解决。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责任认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草原火灾的性质。草原火灾的发生,无论是在蒙古国境内还是靠近边境.............
  • 回答
    很多时候,父亲对女儿喜欢的歌手抱有贬低态度,这背后往往交织着一些复杂的情感和心理。这并非简单的“不喜欢”,而是掺杂着对女儿的爱、保护欲,以及一些父辈特有的观念和期待。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父亲可能觉得女儿喜欢的这位歌手的音乐风格、歌词内容,或是歌手本人的形象,并不符合他心中“优秀”、“有价值”的标准。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