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3年人民日报称李娜「应该警醒,任性要有底线」,李娜的培训经费和参赛经费是国家支付还是自己支付呢?

回答
2013年,正值李娜网球生涯巅峰时期,她在法网夺冠,成为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之后又在澳网夺冠,影响力达到顶峰。而人民日报当时关于李娜“应该警醒,任性要有底线”的评论,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要弄清楚李娜的培训和参赛经费是由国家还是个人承担,需要从中国网球运动的体制以及李娜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来理解。

早期:国家体系下的培养

在李娜刚刚开始接触网球,并且展现出天赋的时候,她和许多中国运动员一样,是纳入了国家培养体系的。

体校和省队时期: 李娜最早是在武汉市的业余体校开始接受网球训练,后来进入湖北省队。在这些阶段,运动员的训练、食宿、服装、器材,以及初期的比赛费用,基本上都是由体育局和运动队提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国家包办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旨在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体育人才。
国家队时期: 随着李娜水平的提高,她进入了国家队。在国家队期间,她接受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统一安排的训练,包括顶尖教练、训练设备、康复理疗等,这些都是由国家提供的。她的参赛经费,尤其是参加国内外的青少年比赛以及早期的成年赛事,也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队负责的。

职业化转型:个人与国家的分担

进入职业网坛后,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呈现出一种“个人与国家分担”的模式。

“单位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中国体育在世纪之交开始推进改革,强调运动员的职业化和市场化。李娜就是改革浪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离开了传统的省队体制,走向了职业网球的道路。
个人承担大头,国家提供支持:
培训经费: 当李娜成为职业选手后,她拥有了自己的教练团队、体能师、理疗师等,这些聘请和运作的费用,绝大部分是由李娜自己承担的。她需要为自己的教练支付高昂的薪水,为高水平的训练营付费,购买最先进的训练器材。
参赛经费: 参加职业网球巡回赛,尤其是前往世界各地参加WTA的各个级别的比赛,包括机票、住宿、赛事注册费、差旅费等等,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这笔费用也主要是由李娜的奖金和商业代言收入来覆盖。
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 然而,即使走向了职业化,国家体育总局和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并没有完全撒手不管。在关键时期,特别是当运动员需要参加重要的国际赛事,或者在财务上遇到困难时,国家依然会提供一定的 专项经费支持。这种支持更多是一种“托底”或者“支持性”的性质,而不是全额包办。例如,在国家队层面,可能会为她预留一定的训练和参赛名额,或者提供国家队集训期间的费用。此外,国家队的一些优质资源,如教练资源、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仍然可以共享。
奖金和代言: 李娜职业生涯的成功,也意味着她能够通过比赛奖金和商业代言获得巨额收入。这些收入是她支付自身高昂训练和参赛费用的主要来源,也是她能够维持高水平职业生涯的关键。

“任性要有底线”的语境

所以,当人民日报在2013年评论“应该警醒,任性要有底线”时,很可能是在李娜职业生涯中期,她与国家体育总局之间在一些管理方式、参赛选择或者利益分配上出现了一些摩擦或分歧的时候。

“任性”可能指: 李娜在一些关于参赛选择、教练团队的组建、甚至是她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上,可能表现出了比较强的个人意志和独立性。这种个人意志在职业化进程中是必要的,但当它与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整体规划或管理方式产生冲突时,就可能被解读为“任性”。
“底线”可能指: 人民日报希望强调的是,即使是职业化,运动员也仍然是中国体育界的一员,与国家体育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国家整体的体育发展大局,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底线”可能涉及尊重体育管理部门的权威、维护国家体育的形象,以及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国家队保持一致等。

总而言之,李娜的培训和参赛经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早期是国家主要承担,职业化后则转变为以个人承担为主,国家提供指导和关键时期的支持。而2013年那篇评论的出现,则是在她职业生涯的特定阶段,个人发展与国家体育管理体系之间可能存在的张力的一种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看下李娜以前的样子,很普通,看一眼就会忘记似的那种,谈不上漂亮,也谈不上丑,好像没有灵魂似的,尽管排名50多名,却依然很自卑,没错,她那时候得了只有中国才会大批量生产的自卑,直到有天有个外国教练,对他说你可以进世界前20名,她嗤之以鼻,但是随后的接触中,她从那个外籍教练身上吸取了很重要的品质,相信自己的优秀与重要性,她越来越开始享受打球本身,而不是一份国家荣誉责任这些乱七八糟骗人的东西,她开始学会自信的活在这个世界,因为她发现她能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告诉她的,你不能为自己负责,因为你要为别人负责,你要为父母负责,因为你欠他们的,你要为国家负责,因为你欠他们的,很多中国人从小被这样告知,努力学习、上大学、结婚、生孩子、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的事,你要为了不辜负国家的培养,父母的牺牲,努力达成他们的愿望,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在承受着一切的后果∶因为努力读书,放弃了曾经喜欢的爱好,工作后发现读书时的死读书并没有多大用,因为被逼结婚,匆忙选择了一个并不喜欢但是条件不错的配偶,结婚后天天吵架最后选择离婚,因为被父母逼生孩子,在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匆忙进入父母的角色,原本以为父母带就行,可是因为父母身体不行,而且隔代教育容易出问题,而且孩子费用支出惊人,你这时才发现什么要你负责的社会父母都帮不了你,你得自己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回归正题,李娜输球是她自己的事,如果有人扯什么,对得起社会国家球迷吗?这不是有病吗?这不是人民日报说的任性,这是人的尊严,你自己的事还要你给别人道歉,这是什么道理?还有就是文中提到的孙杨的事,那句至于孙杨,如果不是教练朱志根的栽培,他也许还只是一个徒有天赋的游泳选手,这逻辑真的是正常的吗?一个人的成就不属于自己,属于教练?那要不要直接把奥运奖牌给教练算了,说难听点,那么多没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是不是要骂朱志根,他马的就是你没有让我得冠军,这些可怕事例都揭露了小心一些心怀不轨者的心灵与道德的攻击,最后一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上面的回答是2016年回答的,我不知道为何最近又不断翻出来,一些人对国家与责任有些不同的意见,我想直接的说出我的观点。

第一国家和个人不是母子关系,这点我相信只要你仔细思考就能发现错误,母亲和儿子是两个个体,而国家和个人,国家是无数个个体组成。

理解了一点,再看那句常见的“没有国家你什么都不是”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七杀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里面天按现在说法其实就是地球,将人和地球放在一个层面对立化,人类好像是忘安负义的人,地球是圣母,然而万物包括人类,没有任何一个叫地球意志的天说万物产生的目的是给人类这个所谓的万物之灵,地球也没有自我意志,所以这句话你可以看到是如此荒唐。

同样国家是无数个个体组成,国家并没有主观意志,国家和个人也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因此国家也不存在说出“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话只会是一些个人妄以个人意志为天意,并以此为借口意图侵害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个人权益。

生活中“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一般出现在哪里,你明明做得很不错,你想涨工资,你老板对你说,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就像最近YAMY的老板指责她丑一样,本质就是打击个体自尊心,然后说你看你就是个废物,以达到控制压迫他人的目的

user avatar

她只是一个球员,为国争光光荣,为自己挣钱是本分,言论自由,经费自己出,为什么一定要扣上国家队员的帽子?而且她外出打球一样是作为中国选手,何错之有?作为一个体制外的选手,她的言论没有任何出格的事情,既不反国家又不反政府,只是显示出她的情绪易激动,说话直接,这是个人性格素养的问题,跟国家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强加个人意愿到优秀的运动员身上,认为个个都张口感谢国家闭口感谢政府?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犯错,但是他们在自己的项目上做好,不犯法,那就没有问题了,何况她是体制外的精英,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们要求得太多。 综上所述,她或许情绪应该改进,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球员,也尽到了本分。或许我们不喜欢她浮躁的个性,也不影响我们喜欢看她打球,喜欢她的直接。

user avatar

李娜,可以说是中国网球第一人,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她在网球领域取得的成绩,更是因为她在积年累月与体制的斗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脱离了体制,进行单飞职业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说每年还是要给网协缴纳收入的12%,但是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以后网球运动员的职业化铺平了道路,下面给大家回溯一下李娜和网协之间的恩怨情仇。

1999年,年仅17岁的李娜凭借过人的天赋,进入了国家队,但是教练一直安排她进行双打,李娜喜欢的单打始终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李娜和国家队的矛盾开始凸显,到2002年,李娜夺得了13个ITF女单冠军,但国家队的重点是亚运会和女双,不允许李娜参加WTA比赛,于是,在亚运会前,李娜在没有提前通知国家队领导、也没经过同意的情况,留下了一张纸条,选择了退役,回到了家乡湖北的华中科技大学读书,随后网协决定封杀李娜,当年的亚运会,中国网球惨败收场。



2004年,孙晋芳升任国家网协主任,由于湖北网球人才断档,没有参加全运会,孙晋芳亲自到武汉和李娜谈话,再加上李娜老公姜山的鼓励,李娜选择了复出,加入了省队和国家队。


李娜和孙晋芳

复出当年,李娜就横扫了三个ITF夺冠,但是在北京站的ITF比赛决赛中,李娜遇到了当时中国网球的一姐郑洁,最后不敌,赛后李娜不服说自己被裁判和司线联手黑了,和网协的矛盾并没有缓和。


李娜代表湖北出站全运会

在国家队期间,李娜觉得国家队的教练不专业,把自己的老公姜山拉进来当自己的私人教练,说自己有伤不参加联合会杯(国家队比赛,没有个人排名,奖金),自己跑去参加单打比赛,李娜被很多球迷骂不爱国,包括孙晋芳也批评李娜:“李娜没有看到国家为培养她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简单地拿自己和外国选手相比较,这是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质不高和责任感、使命感差的表现,我们的选手现在与奥运金牌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职业素质方面。”


李娜膝盖受伤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由于训练的不系统、不科学,李娜的膝伤已经严重到威胁到职业生涯的地步,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李娜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到德国进行了手术,复出后1月,李娜在WTA三级赛事黄金海岸赛上夺得职业生涯的第二座WTA冠军奖杯,2月,一级赛事多哈公开赛中打进四强,8月,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单打第四名,创造了中国运动员网球女单奥运会的最好成绩,9月,闯入美国网球公开赛16强,10月,在WTA保时捷网球公开赛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廉姆斯,闯入8强,同月,在卢森堡网球挑战赛中打进晋级4强,成为2008赛季亚洲排名第一的网球选手。


李娜出战北京奥运会


李娜出战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之后,国家体制开了口,运行李娜单飞,但是谈判谈了很久,问题卡在李娜单飞后每年给网协交钱的比例上,网协最初提出的比例是50%—60%,双方一直僵持到2009年1月份,经过多方出面阚璇,这个比例最后被降到12%。

单飞以后,李娜当年就打进了世界排名第15,2010年历史性的打进澳网四强,2011年澳网闯进决赛,遗憾的获得亚军,年底在法网夺得了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座大满贯单打冠军奖杯,2014年澳网,32岁的李娜获得自己第二个大满贯女单冠军,这也是澳网百年历史上亚洲选手首个澳网单打冠军及公开赛以来澳网最年长的单打冠军。





2014年9月,李娜宣布退役,2019年7月21日,李娜作为首个来自中国乃至亚洲的球员,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


李娜入选名人堂

李娜和姚明一样,推动了一个体育项目从落后到与世界接轨,虽然其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看到后来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我相信还是值得的。

user avatar

她早期是体制内的,后来选择退出单飞的,她快速成长是在脱离体制后。

当体育明星的个性已经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任性,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

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约束? 难道我们没有法律,还要靠报纸和大字报来约束别人?

user avatar

《独自上场》里面有数据:

“2009年开始,运动员个人可以享有如下政策: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收入归运动员及其团队所有,须将商业开发收益的8%和比赛奖金的12%上交国家。”

“在单飞之前,我们不需要有任何财政上的支出,当然收入比例也相应少了很多,约占赛事奖金的25%左右。”

“单从经济上看,‘单飞’意味着所有的费用都要自己出,还要将赚回来的钱上交给国家百分之十几。一般人是不可能支撑下去的。那时候我一年的奖金只有七八十万美金,但一个团队一年的开销至少要700万人民币,这显然是入不敷出的,一年要赔200多万。但当时我顾不上这些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