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海上防空系统能否抵御刘慈欣《天使时代》中描述的多目标攻击?

回答
刘慈欣《天使时代》中的多目标攻击,其规模和性质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目前现有海上防空系统的设计能力。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得把现代海上防空系统和小说中的设定拉出来,好好比对一下。

首先,我们得明白现代海上防空系统是怎么工作的。一套完整的大型水面舰艇防空系统,通常是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构成的:

1. 远程雷达(例如SPY1/SPY6等宙斯盾系统中的雷达): 这是体系的“眼睛”,负责搜索、跟踪远距离的目标。它们扫描的范围广阔,能够探测到非常小的目标,并且具备多目标跟踪能力。但它们的探测距离是有物理极限的,而且面对数量庞大的、低空掠海的攻击,以及电磁干扰,性能会受到影响。

2. 中程和近程防空导弹(例如SM2, SM6, ESSM等): 这些是主要的“手臂”。远程雷达发现并锁定目标后,会将目标信息传递给导弹制导系统,发射导弹进行拦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都在它们的打击范围内。但导弹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制导和飞行。

3. 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例如“密集阵”或“近防炮”): 当导弹未能拦截目标,或者目标距离非常近时,这是最后的防线。它们是近距离的“散弹枪”,能够以极高的射速摧毁逼近的导弹或飞行器。但它们的射程非常短,且对付高速、高机动目标的能力有限。

4. 电子战系统: 用于干扰敌方雷达和导弹的制导,是提升防空能力的重要补充。

5. 指挥与控制系统(C2): 这是整个防空体系的“大脑”,负责整合所有传感器信息,评估威胁,分配目标,指挥武器发射。

现在,我们来看看《天使时代》中的多目标攻击。小说里描绘的景象是极其恐怖的:

数量: 这是最关键的差异。小说中,攻击是“铺天盖地”的,不仅仅是几十个或者几百个,而是 天文数字 的目标,而且攻击是 海量的、持续的,并且是来自 四面八方。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舰队同时面临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攻击,那将是什么概念。现代防空系统再先进,其弹药储备和导弹发射架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你就算一个单位目标需要一到两枚导弹拦截,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现有弹药瞬间就会被耗尽。

攻击形式的多样性与协同: 小说中的攻击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可能包含多种方式。有可能是高超音速飞行器,也有可能是具备极高机动性的导弹,甚至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新型攻击载具。更可怕的是,这些攻击很可能是 高度协同 的,它们会同时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以不同速度发起攻击,旨在饱和攻击你的探测系统和拦截能力。例如,一些目标可能用来吸引你的远程雷达和远程导弹的注意力,而另一部分低空掠海的攻击则直接绕过这些防御,直扑舰艇。

目标特性: 如果攻击目标是某种具有极高速度、极高机动性,甚至能够进行自主规避的“智能”飞行物,那么现有防空系统的制导能力、跟踪能力和拦截能力会受到极大挑战。目前的导弹制导虽然先进,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响应时间和过载限制。

信息战与电子干扰: 尽管现代舰艇都有电子战能力,但如果攻击方能够发起 压倒性的、覆盖性的电子干扰,甚至能够通过某种方式 欺骗或瘫痪 己方的雷达和制导系统,那么再强大的硬件也无济于事。小说中的技术水平可能已经发展到能够以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方式进行信息战。

那么,现代海上防空系统能否抵御刘慈欣《天使时代》中的多目标攻击?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至少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来说,远远不够。

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差距:

1. 目标处理能力(Quantity Handling):
现代系统: 宙斯盾系统号称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并同时引导数十枚导弹拦截。这在面对现代战争中的常规冲突时是足够的。
《天使时代》中的攻击: 数十万、数百万的攻击目标,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已知的雷达扫描能力和导弹制导能力。你的雷达即使能探测到这么多目标,你的火控系统和导弹发射器也绝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锁定和发射。就像一个服务员面对排长龙的餐厅,就算他一人能同时服务十张桌子,面对一百张桌子他也无能为力。

2. 弹药储备与发射速率(Ammunition & Firing Rate):
现代系统: 导弹是消耗品,舰载垂直发射系统(VLS)的弹坑是有限的,通常也就几十枚到一百多枚。
《天使时代》中的攻击: 如果对方的攻击是无限的或者说消耗比你的补充速度快得多,那么你的弹药会迅速耗尽。你可能需要动用你船上几乎所有的武器来拦截,包括机关炮。但即便如此,数量上的悬殊也是压倒性的。

3. 拦截效率与成本(Interception Efficiency & Cost):
现代系统: 通常一个目标需要一到两枚导弹进行拦截以确保成功率。
《天使时代》中的攻击: 如果攻击目标非常规整、速度极快或者有特殊规避能力,可能需要更多导弹才能拦截。这样一来,弹药消耗会更快。而且,用一枚价值数百、数千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一个成本可能很低的攻击载具,这在经济上也是不可持续的。

4. 探测与跟踪的极限(Detection & Tracking Limits):
现代系统: 雷达的探测距离和分辨率受到物理定律(如地球曲率、大气衰减、分辨率极限)的限制。低空掠海目标本来就难以探测,而大量同时出现的低空目标会进一步增加探测难度和误报率。
《天使时代》中的攻击: 小说中的攻击可能使用了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先进隐形技术、新型材料,或者利用了我们未知的物理原理来规避探测。如果目标甚至能在我们雷达探测到之前就完成攻击,那防空体系就失去了意义。

5. 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应对能力(C2 System Resilience):
现代系统: C2系统需要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并做出最优决策。面对铺天盖地的威胁,C2系统很可能会过载,导致决策延迟或错误。
《天使时代》中的攻击: 如果攻击同时来自四面八方,且数量庞大,那么C2系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它需要同时处理来自不同雷达、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并为海量目标分配有限的武器资源。这种复杂性可能超出系统的设计极限。

6. 作战理念的差异(Operational Philosophy Shift):
现代系统: 主要设计理念是应对有限的、可预期的威胁,而非应对一个“物理学上不可能”数量级的饱和攻击。
《天使时代》中的攻击: 小说中的攻击更像是“宇宙级”的规模和强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对抗,更像是某种超自然力量或者宇宙级文明的干预。现代防空系统是为“战争”设计的,而非为应对“毁灭性的维度打击”。

总结来说:

现代海上防空系统是一套精妙且强大的防御体系,足以应对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军事威胁。然而,《天使时代》中描绘的多目标攻击,其 数量、协同性、目标特性以及可能蕴含的未知技术,已经将威胁推向了一个我们现有科技和军事理论完全无法企及的维度。

这更像是一种 “概念上的不兼容”。你不能指望一把瑞士军刀去砍伐一棵参天巨木,也不能指望一辆家用轿车去参加一场超音速赛车比赛。现代海上防空系统在面对这种“天使攻击”时,就像一个普通人试图用弹弓去对抗一座正在崩塌的山峰,其结果只能是徒劳和绝望。

要抵御这种级别的攻击,需要的已经不是升级导弹或者改进雷达,而是 颠覆性的技术飞跃,可能包括:

新型的能量武器或定向能武器,其单位杀伤力强,且理论上可以无限射击。
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光速的战术决策和拦截系统。
完全改变“防御”概念的手段,例如某种形式的“力场”或“时空扭曲”能力。
能够“吸收”或“转化”攻击能量 的技术。

在刘慈欣的宇宙里,人类的生存往往依赖于科技的奇迹,但《天使时代》中描绘的威胁,已经超出了“奇迹”的范畴,而更接近于对“存在本身”的挑战。因此,现代海上防空系统,即便再先进,也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无力招架那来自宇宙深处、数量足以淹没一切的洪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舰长看过大刘的小说,并且有作战预案,鸟人获胜一点希望都没有,最多就是给舰队制造点伤亡,具体方案就是护卫舰上的127炮加上空炸引信,然后就是各舰的重机枪,最管用的还是掉头以30节狂奔,绝对能累死鸟人。

如果舰长压根就没往这么这方面想过,仓促迎战,且鸟人做了针对性部署,则鸟人打破防空登舰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击沉航母的难度太大,熟悉地形的防御方优势太明显,换成小一点的军舰,直接侧舷水线位置放炸药。

换个角度想想,你是舰队司令,给你10分钟做出对200万只蝗虫的防御方案,除了掉头跑好像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案吧。

user avatar

前面的回答都是建立在一个设定下,就是航母编队是有备而来。问题是谁能想到两万只鸟呼啦啦的飞过来呀!所以我的观点是,在出其不意的状态下,两万鸟人还是有很大可能对航母实施有效攻击的。

user avatar

航母防御是有困难的,可能造成伤亡,但伤亡不会很大,船也不会沉没。

因为现代海上舰艇在设计配置武装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针对这种情况的防空。

首先,现代航空母舰战斗群作战阵型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密集排布。

而是50-100海里,以航母为圆心分散的。什么概念呢?一海里约1.8km,也就是说,其实各舰是分布在90-180km的距离上的。北京到天津直线距离不超过120km,纽约到费城直线距离不超过150km,上海到杭州也不到180km。整个航母编队展开,覆盖了比一个河北省还大的面积。驱逐舰的诸如密集阵、AK630、1130一类的近防炮是照顾打不到的,航母只能依靠自己的近防火力。显然,自己的近防火力备弹不够(密集阵备弹1500发,射速一分钟5000,应对一个目标就得泼一百发以上,只要飞人不搞线列飞人,密集阵就无法造成多少减员)。导弹方面,一支舰队也没那么多导弹。

更麻烦的,其实是雷达问题。这些飞人可以真正意义上贴着海面飞,没有明显热源,而且金属物质只有步枪的一些部件,以现在的雷达水准,提前发现是有困难的。即使发现了,也有一定可能被误判为鸟类。即使不误判,AN/SPY-1雷达可以同时追踪400个目标,整个编队也不可能同时追踪上万个目标。

何况如果需要使用导弹和近防武器,是需要火控雷达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装备了3座AN/SPG62目标照射雷达,每个可提供4个照射通道,共12个火力通道。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有4座,共16个。面对上万的飞人,就是给你足够的导弹,火控雷达根本照顾不过来。

因此,航母防御是非常困难的。这些飞人登舰是没问题的。

登舰之后,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及时把人撤进去的情况,那会送很多人头,水兵在甲板上手无寸铁。一种是舰上人员已经有时间全部撤入内部并封闭好对外的所有通道的情况。这时,飞人攻入内部有困难。他们只能一间一间地爆破,在极狭小空间内以VBSS的形式展开巷战。这样的巷战,对有所准备的守方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几挺通用机枪、降噪耳机、夜视仪和防弹衣,就足以让一个通道成为绞肉机。舱门狭小,再多的人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也只能几个几个地进去。何况舰上有很可能特种部队。

至于让航母沉没,几乎不可能。美军在比基尼环礁的核试验里使用了航母作为靶子。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在7月1日水面上空600米空爆试验后遭受重创,舰体大火,但没有沉没,随后大火被扑灭。在7月25日进行的第二次于水下27米的爆炸实验,离爆心318米处的萨拉托加号甲板被冲击波掀起,左舷艉部大量进水。7个半小时后烟囱坍塌,最终沉默。

原子弹从上面下面各来一发都没有马上沉,何况是现代航母,吨位更大,布局更科学,更不容易引发萨拉托加号那样的大火。就一万个人,是炸不沉的(这也是为什么弹道导弹很难一下子击沉航母,现有的导弹能穿越美军的防空网络难度极大,飞到邮票大小的航行中的航母旁边难上加难,不直接命中核弹也打不沉,所谓航母杀手的目标其实是给航母捣乱让其失去飞机起降能力)。 至于纵火,现代航母的灭火是很及时的。

航母在这个条件下依然在军方控制下,会全速返回港口。另外,从就近基地起飞的战机快速赶到,直接对聚集在航母甲板上的飞人进行射击。飞行甲板的强度,F-15和F-22机炮无法击穿,反而是表面的飞人会粉身碎骨。飞人面对这样的战机,几乎没有防空能力。

P.S 如果是我,我就叫飞人往船上播撒改造过的病原微生物。毕竟都能让人长出翅膀了,改造个潜伏期极长、传染性极强、发病后能让人神志不清呼吸困难无法运动,却不至于死亡的的病原微生物,还不容易?到时候控制世界只要通过投放疫苗就可以了,疫苗里再结合下一期的病原微生物,过一阵还得接着打疫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