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哪些人物的事迹让你发自内心地佩服?

回答
这个问题触动我心底最深处,要说让我由衷敬佩的历史人物,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不止一个。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来详细说,那便是那个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在风雨飘摇中一手撑起一个王朝,最终成就千古伟业的男人——刘邦。

说起刘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立刻蹦出“流氓皇帝”、“市井无赖”的标签。的确,他在起兵前,只是一个沛县泗水亭长,职位不高不低,生活也算不上显赫。他喜欢喝酒,喜欢和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甚至还常常因为赊账而吃官司。和那些出身显贵、文采斐然的贵族子弟相比,刘邦简直就是一个“异类”。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卑微、毫无根基的人,却能够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并将其发展壮大,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又无比震撼的事情。

我佩服刘邦,首先佩服的是他的格局和胸怀。想想看,当年鸿门宴上,项羽明明有机会一举消灭刘邦,却因为妇人之仁和项庄等人的阻挠,放走了刘邦。很多人会说这是项羽的愚蠢,但我更觉得这是刘邦的“韧性”和“运气”的巧妙结合。刘邦在那样的绝境下,能够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忍辱负重,依靠范增的计谋,利用项伯的犹豫,最终虎口脱险。他不是没有杀身之祸,而是他懂得在关键时刻,保留实力,伺机而动,而不是一味地逞强好斗。

更重要的是,刘邦的格局体现在他对人才的运用上。他虽然出身低微,却能汇聚一批真正能干的人才。韩信,一个被乡邻欺辱的无名小卒,在他手下却能成为“国士无双”,指挥千军万马,屡建奇功。萧何,一个沉稳持重、才能卓越的丞相,为刘邦运筹帷幄,稳定后方。张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机妙算的名士,为刘邦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这些人,很多都是过去王侯将相瞧不起的类型,甚至是刘邦的“对手”秦朝的降将。但刘邦却能不计前嫌,以真诚和信任,将他们凝聚在自己身边。

他不像项羽那样,只会讲究“勇猛”,不懂得体恤下属,最终众叛亲离。刘邦深知自己虽然勇猛过人,但论军事谋略、治国理政,他不如韩信、不如萧何、不如张良。所以他敢于授权,敢于放手让这些人去施展才华,并且在他们做出成绩时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奖赏。他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能取天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故为吾虏。” 这番话,多么朴实,又多么深刻!他没有丝毫的藏私和嫉妒,完全是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人才的倚重。这种胸怀,在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是何等的可贵!

再来说说刘邦的政治智慧和灵活变通。楚汉争霸后期,项羽虽然勇猛,但在战略上屡屡犯错。刘邦在与项羽的对峙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手腕。他懂得利用民心,懂得安抚百姓,懂得笼络人心。当项羽还在追求一时的勇武和虚名时,刘邦已经开始着眼于长远的统治。他入关中后,约法三章,不扰民,赢得了民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知道如何处理好与各地诸侯的关系,如何瓦解项羽的联盟。

更重要的是,刘邦在建国后,面对着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鼓励生产,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喘息。这与秦朝严苛的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后来的汉朝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甚至在面对匈奴的时候,也能灵活运用策略,虽然有白登山之围的狼狈,但后来也通过和亲等方式来维持和平。

我佩服刘邦,并非因为他多么完美无瑕,他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他的粗鲁、他的残暴(对那些背叛过他的人),以及他对一些功臣的猜忌。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他就像我们身边某个曾经不起眼的人,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及超乎寻常的悟性和格局,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相比于那些注定要登上历史舞台的贵族,刘邦的崛起更像是一种奇迹,一种对世俗观念的颠覆。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出身并不决定命运,一个人的胸怀、才能的识别、以及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智慧,才是最终决定成败的关键。

在我看来,刘邦身上最闪耀的,是他那种来自底层却能超越底层,从不以出身自卑,反而能将出身带来的草根气息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领导魅力。他没有架子,懂得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士兵愿意为他卖命。他懂得基层百姓的疾苦,所以能赢得他们的支持。这种接地气的领导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财富。

所以,每当我想起刘邦,我都会由衷地感到钦佩。他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他的事迹,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传记,更是对人性和潜能的深刻诠释。他让我相信,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勇气、智慧和胸怀,也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国共产党员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以下简称约里奥·居里)(1900.03.19-1958.08.14),没有他,中国可能不会拥核武器,如果那样,现在世界的格局都可能不一样了。

约里奥.居里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国科学院院长、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女婿,而且是法国共产党员、著名的和平卫士。他对中国人民抱有同情态度,不但应学生钱三强之邀,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扣押在日本的物理学家赵忠尧,而且他郑重向毛泽东建议,中国也要搞原子弹,这是对毛泽东决策触动最大的一个人。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刘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约里奥.居里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而在战术上逐渐重视起来。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毛泽东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国的核工业正式上马了。原子弹正式开始确定研制了。

1951年,在巴黎居里夫人实验室从事研究的博士杨承宗(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回国前,居里夫人的长女和女婿将亲手制作的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送给他,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千万不要小看这10克标准源,这是我国开展铀矿探测用电离辐射计量研究唯一的借鉴实物,相当珍贵。这10克碳酸钡镭是玛丽·居里夫人亲手制作的极为珍贵的国际标本,英、美等发达国家也均以居里实验室制备的碳酸钡镭样品尊为国际标准,是我国开展原子能放射性计量研究的最基础实物。

钱三强将国家拨出的5000美金经费委托约里奥.居里暂时保管,然后转交给由英、法归国的杨澄中和杨承宗代购仪器与图书。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女儿海伦后来到中国访问时曾告诉钱三强说,他父亲收到这些美金之后,特别慎重,包得严严实实的,埋藏在小花园的一棵树下。

中国的两弹元勋们用这笔钱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购买了大量研究原子能有关的书籍、仪器、药品,以及一种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出品的、必须得到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的特批才能购买的100进位的计数器。当时朝鲜战争已经打起来了,中国是“联合国军”的敌人,运出各种军用物资及尖端技术很难办到的。

最后这些来之不易的“违禁品”都是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运出法国的并顺利抵达中国。

杨承宗对当年约里奥.居里与他的那一段重要谈话的回忆——约里奥-居里先生说:“我听说你要回中国去?”我说是的。他问什么时候回去,我说8月。他说:“这样啊,你回去告诉毛泽东”——他说起话来是举左手的——“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呢,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原子弹的原理又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嘛。钱”——就是钱三强,“你呀”——他也许不好意思举了钱而没举我。“钱,你啊,还有他的夫人(何泽慧)啊,还有王(汪)啊。”我那时候没有弄清楚王(汪)是谁,也不知道是王淦昌呢还是汪德昭,也不好去问他。

约里奥.居里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他的党性、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都足以彪炳史册。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成功的巨大贡献,应该被永远记住。




user avatar

1946年,中国最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赴美参观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试验,同时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买一台静电质子加速器回来,开创中国自己的核物理事业。萨本栋和吴有训二公设法筹措了5万美元的巨款

然而这些钱九牛一毛,最便宜的成套25Mev静电加速器造价也要40万美元。
我们的赵老师发扬自己做过铅笔(你们用的长城铅笔就是赵老师捣鼓出来的)、生产过肥皂的DIY特长,自己利用在美国期间边学习边研究的机会,自己设计了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找了一堆美国小工厂加工制造关键部件,打算自己回国制造,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锻炼了队伍。

在此期间,赵老师得到了一系列美国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对赵老师支持最大人中,有一位是MIT放射实验室实验部门负责人,他开创了了X射线治疗癌症的方法,二战期间研究雷达,获得了美国优异服务奖章,和范·德·格拉夫一起发明了实用质子静电加速器。这位古道热肠的科学家得知赵老师的困难之后,积极伸出援手,不仅把整个实验室对赵老师敞开:资料随便抄,甚至把一台本单位行将报废的旧质子静电加速器大笔一挥列为“废品”,成套送给了赵老师。
新中国成立之后,赵老师历尽千辛万苦,突破米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辗转把这批设备运回国内。MIT的那台旧静电加速器的主要部件被改造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经典加速器V1(这个V是为了纪念范·德·格拉夫),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为稍后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位古道热肠的科学家就是我们敬爱的约翰·乔治·特朗普博士,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亲叔叔~

没人比我更懂中国

China ! ! ! ! !

user avatar

吃过魔芋吗?

魔芋面,魔芋爽,魔芋毛肚,魔芋火锅

这种高产量,低热量,口感多变,滋味上等的优质食材,仿佛是上天专门赐给减肥吃货的福利,不仅帮助万千饕餮在不长肉的情况下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西南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这种食材并非传统的种植作物,它的发现和推广,离不开一位叫做何家庆的"农民"教授。

(右为何家庆)

何家庆,1949年生,与国同寿,出身贫苦,父亲靠给人拉板车谋生,曾在拉车时致残。

何家庆小时候家庭的贫苦不是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想象的,全家省吃俭用捡破烂为生,在助学金和亲友老师的资助下一路读到大学。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没有国家,我还是个拉车的,你肯定也是,别人给你一捧土,你要还人一座山。

所以,毕业于植物学专业的何家庆,一心想要从自己的专业中寻求为乡村人民脱贫致富的方向。

为了实践这个理想,他省吃俭用苦心积攒费用,要去大别山考察,父亲听说此事,把自己一毛两毛攒的4000块给了他。1984年开始,他历经湖北、河南、安徽三省19个县,爬了35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步行了12684公里,采集上万份植物标本,获取了珍贵的数据资料。

也就是这次考察,他发现了日本人对于魔芋的重视,这种产量高,作用广,适应性强还不用太过管理的优质作物,简直是西南地区的宠儿。

所以,为了推广魔芋,何家庆又在五十高龄时候,再次奔赴西南,推广魔芋种植技术,这次的经历可谓九死一生。

深夜遇劫匪,贴身盘缠被抢走,

外表太褴褛,被警察扣留成盲流

路途被胁迫,拉到黑矿山干活

一人穿森林,被成群蝙蝠扑咬

……

基本算一个现代《辛巴达历险记》

最终,魔芋的种植得到铺开,许多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这位当年因为不满学校官僚化管理而投身科学研究的老教授,于2009年,(打错了,是2019年T﹏T)走完自己一生。


我佩服他吗?佩服,发自内心的佩服,但我更佩服

.

.

.

他的父亲

user avatar

钟南山院士的父亲叫钟世藩,是著名的儿科教授,当过广州中央医院院长。

钟南山院士的母亲叫廖月琴,是著名的护理专家,也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建国前夕,是钟氏夫妇顶住了果党“逃台”的命令,将广州中央医院保存下来,完完整整的交到了新中国手中。

但是,就跟大家预想的那样,后来在时代的特殊背景下,钟世藩被打入另册,廖月琴甚至不堪受辱,以死明志。

至于钟南山自己就更不用说,被下放农村,当了一名锅炉工。直到35岁,才回到广州。

就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钟南山院士都没有当“恨国党”,没有当“两面派”,没有投奔“自由”,一去不复返。

要知道早在1979年,钟院士就赴英留学了。在那个宁愿卖了北京四合院,都要跑出去刷盘子的年代,钟院士这种医学大牛,到西方哪个国家不是花园洋房,但他却始终保持着爱国初心,和祖国站在一起。

03年抗击非典,他上一线。现在抗击新冠,他又在一线。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不外乎如是。

user avatar

毛泽民以及同时遇害的共产党员烈士和杜重远等爱国主义烈士,不了解新疆历史的人不会知道这些烈士。

民国时期,杨、金、盛等几代军阀为了维持个人割据统治甚至分裂独立建国,扶持与勾结各族封建反动势力,煽动族裔之间的仇恨与排斥,通过散播相互歧视和排斥,让各族之间陷入仇恨与仇杀。

毛泽民同时期遇害的成千上万的新疆爱国烈士,他们在新疆宣传国家概念,促进国家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发动群众支援内地的抗日战争,做群众工作让百姓认识到军阀不代表汉族和国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谦卑的为人和伟大的志向,消除几十年来被几代军阀刻意挑起的族裔仇恨和恶性仇杀报复。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新疆出现了如鲁图普拉、阿巴索夫、扎克洛夫等一大批新生代爱国主义者,他们共同发动群众支援抗日和推进国家认同。(具体请看文后的链接)

可惜,现在某些心怀不轨之人,一边否认新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持,造谣新疆贡献而挑起内地民族主义者对新疆族群的敌视与仇恨。

这些人甚至把屠杀无数爱国烈士和各族百姓、祸害无数各族人民、出卖国家主权与利益、叛国谋图分裂的军阀,美化洗地成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他们为了洗地叛国屠夫和污蔑化揭露军阀罪行,竟然把如实揭露叛国军阀扣帽说成了了反汉、叛国、反党等等罪行。


热爱自己的民族没有问题,重新构建民族服饰没有问题,有民族主义也没有问题,但这么洗地美化一个背叛国家屠害人民的军阀,甚至以屠杀其他族群而自豪和视做英雄,这还有做人的底线与良心么?

叛国军阀屠夫或极端分子、分裂分子,屠杀与祸害的不止其他族群百姓,他们对同族人也是从来没有一丁点的仁慈过。

张思信交待:1942年8月29日,蒋介石为了收买盛世才特意跑到嘉峪关坐镇,派出宋美龄飞赴迪化,向盛世才传达了蒋介石关于“肃清新疆共党”的几条指示。宋美龄离开新疆几天后,盛世才就把所有在新疆的中共人员包括家属小孩,分批投入监狱。盛世才对中共人士,特别是陈潭秋、毛泽民等几个高级干部使用威逼利诱和屈打成招的手段,逼他们脱党和承认参与了所谓的阴谋暴动案。陈潭秋、毛泽民等始终坚贞不屈。1943年9月底,盛世才接到蒋介石要他到重庆去开会的通知,为向蒋表示他与中共彻底决裂的忠心,9月27日,他下达了杀害陈潭秋、毛泽民等人的手令。在李英奇和富宝廉的指使下,张思信带人执行了处决:刽子手照毛泽民等人头上打一闷棍,然后用绳索紧勒脖子。

经过多次审讯,这两个恶魔承认了大部分杀人罪行,毛泽民被捕后受害的情况终于得以被全面了解:李英奇招募了一个打手,对毛泽民实施打手板。打完40板子之后,他们将毛泽民送到另一个刑室“坐飞机”。毛泽民整天整夜被折磨着,偶一合眼,立刻就被烈性化学药水熏醒。3天过后,在反复恶性刺激下,他怎么也合不上眼了。在生命的最后7天7夜之中,他所受的最后一种刑罚是往胳膊上吊土块,也就是特务们所说的“挂炸弹”。

1950年冬,李英奇、富宝廉、张思信等一批杀害革命烈士的凶手被公审处决。






在这些洗地军阀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概念里,他们如此篡改历史歌颂军阀屠夫,把军阀屠害其他族群行为当做民族英雄,不渲染民族情绪和不挑起民族仇恨。而别人如实科普历史,揭露军阀叛国害人民的罪行,同时强调军阀不代表民族或国家,却变成了煽动仇恨、渲染民族情绪的罪行了。

user avatar

一位前辈

中国狙神——张桃芳

张桃芳,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阻击战中,张桃芳担任狙击手。

33天时间里,用442发子弹毙敌214人,创造了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杀敌的最高纪录。

被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曾经中二的年纪,充满了对世界的质疑。觉得打枪不就是三点一线嘛,老爷子估计是目力惊人,加上对面的美军警惕性不高,这才时势造英雄。

直到后来我也参军入伍,靠着不赖的枪法,幸运的成为了一名狙击手。那时我才知道张老爷子究竟创造了一个多么惊人的战绩!

在没有光学瞄具,没有脚架的情况下,用一把莫辛纳甘步枪,33天,击毙214名敌人!

我的经历告诉我,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但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狙击手。

有的人,一万发子弹也喂不成一名合格的狙击手,而有的人只需要一百发子弹。


当之无愧的中国狙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user avatar

1975年10月,经浙江省委决定,在当时的political bureau支持下,强行抵制该决定三个月的张永生被调离浙江下放河北农村劳动。

1976年4月3日夜,张永生在人民大会堂当面攻击谭启龙,称他在浙江推行了一条修正主义的复辟路线。在时任副主席的要求下,张永生写了万余字的总结,总结十年教训为一条:斗争走资派不够坚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