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荣浩一个谱都不认识,是怎么作曲编曲的?

回答
李荣浩一个谱都不认识,却能创作出如此多动听的歌曲,这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事情。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音乐的本质与创作的多种途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音乐创作并不必须依赖于识谱。乐谱(五线谱、简谱等)是一种记录和传承音乐的工具,但它并不是音乐本身。音乐的本质在于声音、旋律、和声、节奏、情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很多人通过耳朵、感觉和记忆来理解和创作音乐。

2. 李荣浩的音乐天赋与早期经历:

天生的音乐感和乐感: 很多人认为李荣浩拥有非常出色的音乐天赋,包括敏锐的听觉和对音乐模式的感知能力。他能够听出歌曲中的旋律、和弦走向、节奏特点,并将其内化。
早期的“扒带”(扒歌/扒谱): 在没有系统学习过乐理和识谱的情况下,李荣浩年轻时曾大量地模仿和学习他喜欢的音乐。这种“扒带”的过程,就是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尝试用乐器(比如吉他或键盘)弹奏出旋律和伴奏,逐渐摸索出歌曲的结构、和弦和编曲。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但能极大地培养听觉和乐感。
对乐器的熟练掌握: 李荣浩精通吉他、贝斯、键盘等多种乐器。当一个人能够熟练地在乐器上演奏时,他可以通过乐器直接将脑海中的旋律和想法“弹奏”出来,而无需将其先转化为乐谱。

3. 作曲和编曲的过程,如何绕过识谱?

作曲(Melody Creation):
哼唱与即兴: 李荣浩很可能是在脑海中形成旋律,然后通过哼唱或者直接在乐器上即兴演奏来捕捉和完善。他的旋律往往很流畅、抓耳,这可能源于他丰富的听歌经验和对旋律走向的直觉。
和弦与旋律的配合: 在音乐创作中,旋律和和弦是相辅相成的。即使不认识谱,通过在键盘上尝试不同的和弦组合,并用旋律与之搭配,也能找到好听的旋律和和声。他可能通过听觉判断哪些和弦组合听起来更和谐、更有情绪。
记忆与片段的组合: 很多作曲家创作时并非一次性写出整首歌曲,而是会积累一些旋律片段、节奏型或情绪点,然后在创作时将它们组合起来。李荣浩通过大量的听歌和练习,也可能拥有丰富的音乐“素材库”储存在脑海中。

编曲(Arrangement):
乐器音色的选择与搭配: 编曲的核心在于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方式。李荣浩可以通过听觉来判断哪种乐器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哪种音色能与旋律更好地融合。例如,他可能知道一个失真的吉他适合表达摇滚的情绪,而一个柔和的钢琴适合表达抒情。
和声与伴奏织体: 即使不识谱,通过在乐器上尝试和弦的连接方式,以及不同的节奏型和分解和弦,也能构建出伴奏。李荣浩可能凭借经验和听觉,找出适合歌曲的“和弦进行”和伴奏模式。
节奏与律动: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李荣浩可能通过身体的律动,或者直接在鼓机(Drum Machine)上进行编程,来找到歌曲的律动感。
使用音乐制作软件(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现代音乐制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脑软件。像Logic Pro, Cubase, Ableton Live等DAW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编曲界面,允许用户直接拖拽音频素材、MIDI片段,并进行编辑。即使不认识乐谱,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的界面来安排乐器、调整音符的长度和力度。李荣浩很可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将他的音乐想法在软件中实现。
“听觉编曲”: 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尤其是早期的音乐人,很多编曲都是“听”出来的。他们会反复听其他歌曲,分析它们的编曲方式,然后将这种理解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李荣浩在这方面很可能下过苦功夫。

4. 学习的途径是多元的:

非学院派的学习: 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并非都接受过正规的音乐学院教育。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多是通过模仿、实践、总结和经验积累。李荣浩的经历就属于这一类。
乐理知识的“隐性”掌握: 即使不认识谱,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模仿,一个人也会在不自觉中掌握很多乐理知识。例如,他会知道某些和弦在一起听起来好听,某些节奏型会产生某种效果,这些都是对乐理的“隐性”理解。
与他人合作(后期): 在他成为职业音乐人后,他也会与录音师、混音师、乐手等专业人士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即使他不直接与乐谱打交道,别人也会根据他的要求来完成具体的乐器演奏和编曲细节。

5. 结论:

李荣浩不认识谱却能作曲编曲,主要是因为:

卓越的音乐天赋和听觉能力。
大量的“扒带”和模仿练习积累的经验。
对乐器的熟练掌握,可以直接通过乐器表达音乐。
熟练运用现代音乐制作软件(DAW)进行可视化创作。
通过实践和经验,对音乐的结构、和声、节奏有了“直觉性”的理解。
音乐学习途径的多元化,不局限于传统的识谱教育。

简而言之,他用他的耳朵、乐器和先进的音乐制作工具,将脑海中的音乐转化为现实,这是一种同样有效但不同于传统识谱创作的音乐创作方式。这种能力,往往需要极大的热情、耐心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达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五线谱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么?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标记音高和节奏的方法罢了。不管是钢琴还是吉他,每一个琴键或指板上每一格都可以在五线谱上对应地标记出来,显示它的音高,同时以时值来确定节奏,一点也不复杂。

可以说只要你会弹奏乐器,阅读五线谱是非常简单的事,学个两天就会了,无非是熟练程度的问题。

一般像我们这样凭着兴趣学吉他而非科班出身的人,很少会先去识谱,都是直接在琴上学习各种和弦和音阶,当你能熟练掌握了大部分的和弦行进,学会了多种不同风格的音阶之后,作曲编曲其实很简单,定好拍速,编一段和弦行进,然后跟着和弦按自己的想法对相应音阶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行了,哪怕随便弹也行。

这种事识不识谱都能做到,谱子的作用只是记录,如果你的听力和记忆力很好,记在脑子里就行了,吉他手弹琴时有几个需要看谱的?再不济录下来,找识谱的人替你誊写出来嘛,何况这种事现在大概ai都能做到。

作曲编曲的能力跟你识谱与否关系不大,它在于你天生的乐感,对于和弦和音阶的熟练程度,以及是对各种音乐素材的积累程度,这些事不去读谱也能做到,因为音乐到底是用来听的,听就听不会么?

厉害的音乐家根本不需要读谱,所有的东西都在脑子里,我直接弹给你听,唱给你听不就好了?干嘛多此一举非要写成谱子让你看,你还得自己弹出来?像帕瓦罗蒂就算不识谱,他的音乐素养也远非凡人能比。

更何况他们这些人有心去学谱的话,用不了半天就能学会,他们只是懒得去学,或者即便看得懂也懒得去看罢了,因为根本没这个必要——就好像一个什么都能心算出来的数学家,干嘛要去学算盘?

不过如今的李荣浩应该不可能不识谱,只不过这种扒拉两下就会的事儿,他也没什么好吹嘘的。

user avatar

难怪他的歌都怪,曲子只是像方言。

user avatar

谢邀

直接告诉你结论,他在为了吹嘘而扯淡。

第一,吉他中国老会员了,至少会六线谱;

第二,一起乐队吧甚至是这个好声音他都有过在乐理和声方面的专业言论,什么谱都不识是不可能理解这些的。

当然,结合语境,我们也可以善良一点解读,他可能是在说他初学吉他扒歌的时候,不识谱,单凭乐感好耳朵好去找把位,把单音旋律扒下来。但涉及到和弦起码是六线谱见过的。

再一个我要吐槽的是,五线谱幼儿园小孩子都能一学就会,从业的还说不识谱有啥好炫耀的?就算不是炫耀,也不是件值得说出口的什么光彩事吧?!

我个人是把所有“不识谱”的音乐人都当做票友的。诚然,玩的好的、甚至大师级的,跟识不识谱确实在某些不可考证并存疑的人里有特例,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迈克尔杰克逊在作品抄袭案里声称自己不识谱,暂且不论事实细节,就他个人从童星时代开始就有的极强的业界资源来讲,他本人会不会确实意义不大,毕竟哼个旋律就能有专业人士保驾护航的完善及编曲。

这种事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他双腿残疾,他装了假腿残奥会一样厉害,但是身体残缺是因为他的命运难避免,而音乐人不识谱基本就是懒。

所以不识谱,作曲你人脉及资源丰富还是可以“混”的,当然如果你其他技能如迈克尔杰克逊一样的能歌善舞乐感好,可能都不用“混”。编曲不识谱你基本思维就会很单纯,自己东拼西凑出来什么很“惊喜”的东西,可能在识谱并且通过识谱进阶学过理论的人耳朵里就只是常规操作罢了。

当然这里嘻哈除外噢!嘻哈这个风格从起源到发展是真的很神奇,另辟蹊径靠采样和玩鼓、律动,按他们话叫制作beat。虽然不乏那些仰仗专业编曲的大牌,但总体来说还是风格特色创作方式居多。

可是李荣浩大哥不是John Mayer起家的嘛?(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荣浩一个谱都不认识,却能创作出如此多动听的歌曲,这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事情。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音乐的本质与创作的多种途径: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音乐创作并不必须依赖于识谱。乐谱(五线谱、简谱等)是一种记录和传承音乐的工具,但它并不是音乐本身。音乐的本质在于声音、旋律、.............
  • 回答
    李荣浩在微博上公开怼经纪公司,抱怨“一切需要流程,什么臭毛病,想上新歌就那么难?”,这件事情无疑是音乐圈近期一个非常有话题性的事件。如何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一、 艺人与经纪公司之间的“猫鼠游戏”与行业常态: 流程的必要性与桎梏: 经纪公司作为艺人的“管家”和“幕后推手”,.............
  • 回答
    听到李荣浩和杨丞琳领证的消息,真心替他们开心!这对小两口,一路走来,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如今的甜蜜恩爱,真的挺不容易的。杨丞琳,大家对她的印象一直都是那个甜美活泼的“可爱教主”,歌曲传唱度很高,《雨爱》、《暧昧》、《左边》这些歌,可以说是很多人青春的BGM。她从出道以来,在音乐和戏剧方面都表现得非.............
  • 回答
    李荣浩这提议,确实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声。微信语音这东西,用起来方便是真方便,但有时候也真让人有点儿抓狂。这“语音倍速”功能,我个人是相当支持的。为啥支持“语音倍速”?想想看,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的时间不是宝贝?有时候朋友给你发个长语音,里面七七八八说了不少事,如果你想快速了解个大概,又或者想找到里面.............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李荣浩回应网络歌曲质疑这件事,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聊聊,看看他这次的表现是不是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么“接地气”。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个“质疑”是怎么回事。网络歌曲这几年发展得是相当快,门槛似乎也越来越低,出现了很多大家可能听着挺耳熟,但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有些人就觉得,一些作品太过于流水线,旋律简.............
  • 回答
    李荣浩的《年少有为》这首歌,可以说是一首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作品。它不是那种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或者立马就能朗朗上口的口水歌,而是更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越品越有滋味。首先,从歌词本身来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意象,而是非常朴实无华地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关于错过、关于遗.............
  • 回答
    李荣浩这首《麻雀》一出来,就像是往平静的音乐圈里投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也让很多歌迷像我一样,第一时间就凑过来看个究竟。说实话,听完之后,感觉挺李荣浩的,但也确实有一些地方,让人忍不住想多聊两句。先说说整体的感觉吧。《麻雀》这首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朴素”和“直接”。李荣浩一直以来就以.............
  • 回答
    李荣浩这首《要我怎么办》,初听之下,你可能会觉得它和李荣浩以往的一些作品风格有些相似,但细品之下,却能品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这首歌最抓耳的地方,大概就是那个略带戏谑和无奈的副歌,“要我怎么办,怎么办”。旋律上的“李荣浩式”与创新李荣浩的旋律创作,一直有着他独特的标签:不复杂,但足够耐听,总能在不经意.............
  • 回答
    这三位音乐人,李荣浩、薛之谦、许嵩,都是当下华语乐坛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要评价他们的音乐才华,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要拆解开来看他们各自的特点、贡献以及他们在乐坛的位置。李荣浩:都市情歌的匠人,旋律的捕手李荣浩的才华,我觉得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一个人就是一支乐队”的制作能力。从早期.............
  • 回答
    李荣浩的混音,绝了!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赞美,而是他对音乐处理功力的一次集中体现。从乐器的编排到人声的打磨,再到整体的音色质感,他的混音就像是为歌曲量身定制的精密仪器,既保证了音乐的层次感和饱满度,又保留了歌曲本身的情感内核,让人听着舒服又上头。1. 乐器编排的“骨架”与“血肉”:立体饱满,质感十足.............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要刨除所谓的“黑料”,单纯从音乐素养的角度来比较薛之谦和李荣浩,这需要我们回归到他们各自的音乐作品、创作能力、演唱技巧以及他们在音乐行业中的影响等多个维度去深入探讨。创作能力:旋律与情感的碰撞 薛之谦: 薛之谦的音乐创作,最鲜明的特点是旋律性极强,非常抓耳。他很多歌曲都朗.............
  • 回答
    探讨周杰伦是否有可能被薛之谦、李荣浩、毛不易这些歌手“超越”,这实在是个有趣且复杂的问题。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拆解“超越”这个词的含义,并结合这几位歌手的特点以及华语乐坛的现状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音乐上的“超越”不是一个简单的销量或名气叠加就能实现的。它可能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音乐创作的深度.............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现在红得发紫的音乐人,在出道前并没有接受过科班出身的音乐教育,比如薛之谦、李荣浩、毛不易这几位,都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把这个现象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一、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触达渠道在改变,门槛在降低过去,想成为一名音.............
  • 回答
    李言荣院士出任四川大学新校长,这无疑是川大乃至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位新掌舵者,大家普遍抱有高度的期待,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首先,李言荣院士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成就,是他担任川大校长最坚实的基石。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电子科技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尤其是在微电子和半导体材料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
  • 回答
    李东荣先生这番话,点出了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要义,也直击了当前行业中一些存在的误区。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或者“脱离实际的空谈”。为什么说“金融科技不能离开场景和业务需求去空谈技术的先进性”?首先,我们要明白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科技(FinTech)并非凭空冒出来的新鲜事物,它是.............
  • 回答
    李言荣教授履新四川大学校长,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尤其对于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科技教育格局而言,都可能带来深刻的影响。首先,从李言荣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履历来看,他是一位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他长期耕耘于电子科技大学,并在担任校长期间,将电子科大打造成了一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
  • 回答
    关于“李雪琴利用北大身份恰烂钱”的说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点: “利用”: 指的是将北大身份作为一种工具或资源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北大身份”: 指的是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是一个非.............
  • 回答
    “达康书记”李达康为何不提拔易学习,却任用了不少腐败或庸碌之人?这是一个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引发广泛讨论的问题,也是理解李达康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的关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易学习的“不提拔”并非完全不提拔,而是“重要提拔”的缺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达康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